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渭水(片断)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0: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size="4">渭水到了周至、户县一带,慢慢地软下去。平铺而来的,是一大片白白的圆肚皮;夏天里,泛着亮亮的光。渭水就成了身怀六甲的孕妇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芦苇又黑又硬,从黑河桥的北岸一直延伸到渭河的南岸,没有风,芦苇不动,几只聒噪的闲雀在柔软的枝柯间奏着无韵的曲调。一叶窄窄的细舟横在岸边,人吸着烟,衣服和帽子挂在头顶的槐枝上;有时打盹,眯着眼,支棱着黑瘦的下巴,那烟却在嘴角兀自欣欣地燃着,烧着了胡须,那也是偶尔的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是要生活的,那渭水的北岸就昼夜站立着几尊抽沙机。抽沙机的旁边就用茅草搭了棚子,里面有供人吃饭和睡觉的家当。棚子是极简陋的,几根粗笨的槐木作了柱子和椽,椽的上面用芦苇苫着,苫了一层,又用泥抹了一遍,上边又苫了一层;这样,下再大的雨也不害怕了。锅灶支棱在棚子的下面,柴火是粗大的树疙瘩和河中漂流下来的朽木,有时,在周边的沙地里也可以寻找一些零碎的毛根草;毛根草用来炖鱼,味道再鲜美不过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河边生活着四五家抽沙人,他们基本以家族为单位,女的做饭,男的下河捞沙。挣来的钱,全部送给了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孩子是他们的希望,他们掏沙,是为了让孩子们不掏沙。</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7:48:0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8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