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贝马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转帖]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1#
发表于 2007-8-4 13:04:00 |只看该作者
“他必须要把社会机制的改变和政治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找一个结合点。政治家身边的谋略之士其作用不可忽视,政治家处理利益和具体事物的能力非常利害,但长远性和深度的欠缺还需要哲学家们来补足。聪明的政治家也会选择某种哲学思想来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求依据。”

看了你这段话,我感觉你是把政治家理想化了。中国的历史过程中,法家、兵家、儒家是最受统治者喜欢的,前二者一般都在特殊时期用一下,后者则是长期使用,为什么呢?儒尚中庸,行为温和,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过激行为,而且都比较精于世故、善于变通。拥有了主导权力的政治家看中的是结果,有了结果,依据自然会找到的。从政治上讲,最后的胜利者总是最有道理的,因为他最终获得的权力里就包括了评价权。另外,政治家都是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没有天然的,作为社会少数的精英分子把改良社会的希望统统寄托在少数政治家身上,这样的搭配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事与愿违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的努力只能形成一种基本思路和体制框架,却不会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社会中的人的问题。而利益上的纠葛缠杂,更会使这种搭配具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觉得这也是应该注意的。在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中,政治家总是会比所谓的精英们拥有更大的主动权,他们随时都可能抛弃后者中的某一部分,因为这些精英本身就是分成很多类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说不太清楚,就说这些吧。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2#
发表于 2007-8-4 13:04:00 |只看该作者
恩,你这段说的很好。我承认自己是理想化了,但是再两种理想化里权衡比较的话,我还是觉得影响民众的可能性及影响力不及去影响政治家。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3#
发表于 2007-8-4 13:04:00 |只看该作者
这就好像农业里的事,改良土壤是一件事,改良种子是一件事,两件事孰轻孰重呢?实际上缺一不可。但人们习惯于向改良种子的人致敬,因为这件事的功绩是很具体的。而致力于改良土壤的人很少,并且很容易被忽略掉,因为他们的实绩轻易就被改良种子的人所兼得。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389

积分

新手上路

青春期的尾巴

Rank: 1

24#
发表于 2007-8-4 13:04:16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还是缺乏批判精神。关键在于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把人放到一个贯通的体系内,上达天,非宗教之天,而是伦理道德之天,因此人内心的内省也之达于伦理的程度。没有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宗教系统来外在约束和内在调整,中国人的立足点决定了不会跳出这个体系,不能质疑所处的环境。
这样的一瞬间即将来临,这样的一瞬间已经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25#
发表于 2007-8-4 13:04:18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1-13 12:31:43的发言:
企图用封闭社会里一个个个人累积的力量来打破这种封闭,这是多么缓慢不现实的理想啊。要知道,组成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都是民众,而不是精英。个人的力量一方面喊出声来就极其艰难,另外,让民众在意识形态的背景里注意到这个声音并听从,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对于民众来讲,利益的吸引和舆论的引导是对他们更有作用的事情。那些狡猾的小市民天生就是利益动物,对他们进行美好人性的设想,我不觉得妥当。

你这些话说得对,我都同意,打个难听的比喻:民众就像一条狗,食物在哪,就往哪扑。但不是放弃对民众的怜悯和爱,当然,这种怜悯和爱也包含了对自己。只是哲人是不能和民众直接接触的,否则就会像尼采说的:蛋和蛋壳都碎了。要保护民众不受哲人之思的打搅,也要保护哲人的思考不受民众的干扰。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26#
发表于 2007-8-4 13:04:18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1-13 14:05:24的发言:
还有在这里要对小羊说几句话。我知道你对政治哲学不感兴趣,但这不是你觉得政治哲学没用的理由。一个个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性使他需要多方面的哲学,政治哲学与人的外在有关,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你喜欢宗教哲学,这个是与人内在的精神气质有关的,但人不仅仅只有内在啊!虽然这方面非常重要,我也觉得它对我的作用比对政治哲学重要,可一个人应该有对这个社会的担当感,这是中国哲学骨子里的东西,人是作为一个与天地相连的存在物的。关注外在根本就不意味浅薄,而关注内在也不意味着深刻,宗教哲学哲学家们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精神研究这个的,他们是通过这个来改变别人的,也是社会性的行为方式啊!如果他们真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隐居算了,不要写书!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会排斥外在和社会。你都快成刘小枫研究专家了,我承认你对他的了解非常多,但你把他整个当成你的立足点了,他的思想也是建立在了解许多别的哲学流派的基础上,而且他对他所厌恶的哲学流派也是仔细看过的。如果因为喜欢他而走向封闭的话,那就不要看哲学了,别的哲学对你是没用的。我知道你看了我说的这些会觉得我又误解你了,并会反驳我,那没关系,我也没资格说服别人,就是忍不住了。

我不仅对政治哲学感兴趣,还几乎对一切感兴趣,更没有觉得政治哲学没用。政治哲学不仅只与人的外在有关,可能更多的是外在的表现。对社会的担当感当然是要的,不仅是中国哲学骨子里的东西,西方亦然,但问题是怎么担当,这才是重要的,不是大谈社会民主什么的才是担当,真正的担当是要深入它的理念内核,而后怎么来谈。仅在最表面的一层谈来谈去是改变不了什么的。我不谈它,不意味着我排斥它不去了解它。“关注外在根本就不意味浅薄,而关注内在也不意味着深刻”,是对的,但没有纯粹的外在,灯泡的光芒是有钨丝的,钨丝的变动对光芒有决定作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宗教哲学家的例子你说得对,我没有反对你的说法呀。我对清瘦的隐士不仅不耻,甚至憎恶,他的意义不及一个先天会弹钢琴的白痴。我不出世。刘小枫的宗教研究都是属于他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的范畴的,这是他自己澄清的,因为很多白痴知识分子都说他是什么“搞宗教的”。这两个专业的名字一看就不是不关注所谓外在所谓社会性的东西。我既然喜欢他的东西我怎么会不关注“外在、社会性”这些东西呢。我认同他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他对于基督之道的理解,在这一点上说是“立足点”也无所谓,但我同样不同意他的一些东西,比如《拯救与逍遥》里对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批判。我也并不对他厌恶的一些东西排斥,有时确实说了一些情绪化的话,但一旦有必要的话,哪怕不喜欢,我也一定会认真冷静地面对的。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当你感觉不到对一个东西的需要和面对的话,很难扑上去的。这肯定不是封闭。没有谁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研究个透的。他仔细读他不喜欢的哲学流派是因为他必须面对它们,思想是在和自己的对立面的较量中得到推进和更明白自身的。没有谁会不喜欢什么,也没有谁会因为喜欢什么而封闭,为了你喜欢的东西你会更积极地面对它的对立面。什么也不喜欢才是封闭和空洞。这个帖子里,你的确有误解我的地方,我都说了。还有没说的我都同意你。还要说的是:思想的归宿不因年轻而推迟,学习和反思也不会因年老而终止。多么希望你能理解我啊。[em34][em33][em34][em12][em12][em33][em34][em12]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7#
发表于 2007-8-4 13:04:1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羊在2004-1-16 23:37:09的发言:
你这些话说得对,我都同意,打个难听的比喻:民众就像一条狗,食物在哪,就往哪扑。但不是放弃对民众的怜悯和爱,当然,这种怜悯和爱也包含了对自己。只是哲人是不能和民众直接接触的,否则就会像尼采说的:蛋和蛋壳都碎了。要保护民众不受哲人之思的打搅,也要保护哲人的思考不受民众的干扰。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让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来当这个中介吧。虽然有点冒险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个险是值得的。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778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8#
发表于 2007-8-4 13:04:1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羊在2004-1-17 2:44:47的发言:
我不仅对政治哲学感兴趣,还几乎对一切感兴趣,更没有觉得政治哲学没用。政治哲学不仅只与人的外在有关,可能更多的是外在的表现。对社会的担当感当然是要的,不仅是中国哲学骨子里的东西,西方亦然,但问题是怎么担当,这才是重要的,不是大谈社会民主什么的才是担当,真正的担当是要深入它的理念内核,而后怎么来谈。仅在最表面的一层谈来谈去是改变不了什么的。em34][em33][em34][em12][em12][em33][em34][em12]


如果试图先分清楚内在和外在再去谈,先确定谈的方式再去谈,有许多东西都回避了。有些事情必须直接面对,在面对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把握它的方式。我对你的定位是有点偏激,你的解释使我看到了自己莽撞的地方。希望你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并且希望你能积极行动起来。
从天而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265

积分

新手上路

零落之生息

Rank: 1

29#
发表于 2007-8-4 13:04:18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两眉在2004-1-14 1:35:23的发言:
中国还是缺乏批判精神。关键在于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把人放到一个贯通的体系内,上达天,非宗教之天,而是伦理道德之天,因此人内心的内省也之达于伦理的程度。没有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宗教系统来外在约束和内在调整,中国人的立足点决定了不会跳出这个体系,不能质疑所处的环境。

西方的宗教,其实不管是哪的,都不干净。“基督教似的怨恨”,已然成为一个固定的说法了。
可是,中国的伦理道德,也不干净。在“伦理道德”的名义下裹着的东西,最多的也都是忌妒、怨恨之类。并在社会意义上发挥着宗教的作用。
在社会历史的层面,西方的宗教规约也都是以伦理道德表现出来的。
若要追究背后的正当性的话,中国的伦理道德固然无根,西方的伦理道德之根在宗教,宗教的根在理性之外。这种追问就不可能了。到最后是个体自己决断:个体自律——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是他律。这里说得晦涩了。

谈这些问题已经有距离了。前面一两年经常思考的,想得到结果想明白一切,因为相信万事万物无不可以被思想的光照明、穿透。可是现在想起来,当时对思想的理解太狭隘,那种状态几乎是伤身的,痛苦且骄傲着,还觉得自己高贵,和愤青一样不成熟,差点错失了作为大地之子的禀性。而真正的大哲,一如尼采、海德格,都首先是大地之子。宗教、伦理道德,不仅是排斥不了的,其实还是必需的东西,问题在于能否让它干净让它成就生命,而不是扭曲损害生命。借用石留的话说叫“天然的伦理感”。但这个很难。上帝之死,现代性危机的持续和深化,或许是在达到它之前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消毒。但还没完成,我等着看。好了,大家新年快乐![em08][em12]
回忆 那比我美丽的东西的回忆: ——我看见它,我看见它, 并且就这样死去! ………… 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