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的文体。模拟并且戏仿了史学方面的考据、注释以及相应的批评等等手段,这种文体一本正经地出现的时候,自有它的有趣和纷繁多姿,杜撰的乐趣与机巧会如同游戏一般穿梭其间,同时还含有某种写作的信心、野心与理想,就像老博尔赫斯所干的那样,但他的底线上留着平淡与神秘,这种小说在技术上的复杂与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文体上的误导性也同样明显,它早早地提供了一种文化的范式,甚至还有腔调,所以这一章节引发我的担心与怀疑其实要远远多过兴趣,我们阅读西方文学尤其是同类文学作品所造成的某种趣味和视角在这里有着明显的痕迹,毫无疑问的我感觉,在这个小说里似乎应该能感觉到更多的中国考古方面的硬件因素以有类似于周易、诗经之类的远古经典的启发与触动,我倒不是一定要强调所谓的中国思维或者视角,但借了西方文学文体的火种而引发中国式的火焰,倒是我所关注的取向,那些燃烧的材料无疑是取自本土的更多一些才更有意思,更会多出不可思议的现象以及现象的错综,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与西方的作家们一起喝着咖啡猜想我们祖先的远古时代,拿了火种,丢开他们,钻入可能会有的想象中(包括考据中的)的远古的丛林与山野,自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与故事。……单就这写出来的部分来说,注释部分似乎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更大胆一些,更有意味一些,而相关人等的个性与癖好,也可以再多涉及一些。这算是我的一点建议了。所以,在想象下面的部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的同时,我也在想,能否用别的方式来写这个小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0:11: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