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1-13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2 点
- 金钱
- 28631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432
- 精华
- 0
- 积分
- 31
- UID
- 10838

|
<span><font face="宋体">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刘小枫在讲座《尼采论古典教育》中提到了这样一点: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解读中,古典——甚至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strong>低</strong>。</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我能理解<strong>低</strong>在这里意味着什么——我曾经隐约地察觉到,“解构”这一行为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伴随着一种几乎接近<strong>恶意</strong>的目的:一切存在先是被肢解为另一些存在,然后被简化为概念,而一切概念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面貌,让自己更<strong>容易被读者接受</strong>,更<strong>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strong>,更<strong>容易成为<u>谈资</u>供人津津乐道</strong>——具备这一功能的生产线普遍存在于一切宣传机构中,其目的显而易见,却完全没有恶意:仅仅是为了加速、简化宣传的过程。<span></span></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宣传在利用喧嚣制造的沉默之中悄悄改变了一切的面貌,从最古老的哲人到最新的时事——如果没有那传奇的恋情,柏拉图这一姓名如何能够被人所知?如果不是凭借“爱琴”这一名称,一片海洋如何能够令人向往?美国总统的绯闻艳事为何比他施行的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更多地被广为传诵?<span></span></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宣传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改造成了后现代主义者——哪怕是最忠诚的党员和最虔诚的教徒,在他们的解读下,更多的概念在宣传中开始被人所知,而更多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沦为自身的影子,开始被人遗忘……<span></span></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你想象不到这个话题首先让我回忆起的是哪些东西——是童年时在地下流传的以国家领导人为主角的那些荤段子。通过它们,我最初接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启蒙,并至今仍然坚信当代最出色的后现代主义大师绝不是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等待着被书架压死的老家伙,而是工作在政治斗争最前线的服务于特务机构的中青年们……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会诞生一个一切都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到处都流淌着蜜和奶的河流,果实和熟肉制品毫无规划地生长在每一寸土地之上,当你和那些随时可以穿上各种制服丝袜并永远保持处女之身的美女圆房时,她们会通过温柔的耳语仅仅用呻吟声告诉你世界上发生的简单的一切,以此满足你简单的求知欲——这个世界是政教合一还是共产主义这个问题已经无所谓了,在那里,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美伊战争没有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打响?正确的回答是:因为莱温斯基出色的口活充分满足了总统不可告人的隐秘欲望。<span></span></span></p></font></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