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timef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国式大片到此为止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1#
发表于 2007-8-4 13:44:06 |只看该作者
都是炒出来的。
我喜欢探险,因为有美丽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2#
发表于 2007-8-4 13:57:31 |只看该作者
<p>小蹄子说得很有道理。。</p><p>除了这句,“疯狂的石头被人们普遍地赞扬只能说明中国电影前途黑暗的缩影。”</p><p>就像你说的,每一种艺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言说生命,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造就他们对特定的生活内容有感受。艺术是先验的,或许那些大众人民不能从笔触中清晰的道出那个打动他或者不让他喜欢的是什么,但却未必对好的东西就缺乏辨别力。倘若一种艺术真正不能为之理解,我觉得是仅仅可能因为,他没有与之相关的经验。大众不会对过于高远的创作青睐,只是因为接触这方面东西,有这方面体验的人少,比如哲学和宗教,但并非没有辨别力。我认为疯狂的石头形式和情节酷似某西方成熟的大片这件事,只能说,这不算一部上乘的作品,却并不足以掩盖它是一个引人发笑的商业片。另外,我觉得里面的人物都很可爱很真实,仅仅从其他角度去衡量这部电影,实在是委屈它了。</p><p>实际上现在的很多人大多都会暗自反省,我看不懂一个艺术片,因为我艺术修养不够,我生活阅历缺乏,因为过几年发现自己又有长进了;却很少检讨自己,我不再对一个流行文化感到兴趣,因为我缺乏对大众生活的理解,因为我不再单纯了。</p><p>另外,我觉得好像总是有人习惯只是从某一方面的缺陷,来全部否定一部影片。《三峡好人》是有一些硬伤,有些镜头在摆噱头,人物也没涅成型,两个对应的故事有些突兀。但是我还是觉得它很不错,选题好,以及慢慢地观察每一个人的细细的目光,还有人物的情绪。那些事件,细节,人物的表情,是导演对生活的独特体会。。。</p><p>另外同意<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尚方翊剑说的。我看无极,英雄,十面埋伏的时候挺仔细的,努力在想他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有时候知道他们有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说清楚。我一边看一边脑子里在想补救方法,有时候某些东西的情绪,如果再拉长一点,或者收敛一点,就不会让人觉得好笑了。我也同意一楼说的,他们没有独自创造一个剧本的能力,然而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缺陷。他们能够看到一件作品,对它反应,然后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跟我们在座的各位只能鉴赏而创作力不足的能力不相上下,我们如果当导演,就算调派人员,和画面的功夫相当,也未必会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当然我自己也包括在内。实际上我觉得塔尔科夫斯基也不太擅长创作剧本,布烈松也是靠改编名著,当导演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一个擅长故事的导演,我怀疑画面的能力肯定会稍微有些弱。这些大片,就我理解,只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次尝试,至于尝试的是什么,出于什么目的,我就不好随便猜测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0 2:35: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33#
发表于 2007-8-4 13:57:31 |只看该作者
<p>我最难过别人写东西不用标点了。</p><p>好多事情都是后来的,电影本身才是最前面的。</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9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34#
发表于 2007-8-4 13:58:19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个姿态是好的,但拍出的电影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5#
发表于 2007-8-4 13:58:19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电影需要商业片当然也需要艺术片,这点我也不否认,中国需要大片,也没问题,就像人家法国也会做投资比较大的片然后通过这些商业片的回报再投入到艺术片的制作上去,但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太注重眼球模式而不太善于,也难怪毕竟中国人口本来就多,欣赏水平总体也不会高到那去,大部分人看电影就图一乐,图一刺激就成,很多人跟风去看而已,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你也不能太怪那些所谓著名导演们拼了命去拍那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了,无论如何这种片子怎么也是赚钱的,但问题是电影是需要进步和发展的,就像人家法国电影总是在某某重要的转折点会出现一批有想法的电影人去打破以往陈腐的东西,到今天法国电影依然能达到商业和艺术两者的统一,就是因为每到关键时刻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去寻求改变和创新,不论他们的改变在当时能否被接受,至少他们坚持下来了,而时间也证明他们的作品是有影响的。而在中国像这样的人才几乎没有,有点想法的青年人也是被“名导们”和所谓的“制度”排挤到几乎没有什么可发展的空间,能够坚持的人极少。从目前来看中国电影的制作越来越陷入一个狭小的空间,题材单一,情节老套,完全靠特技和场面宏大吸引人,甚至把人家外国人熟悉已久的故事批上中国历史的外衣就推销出去,这种两面讨好的折衷路线根本就是退步,观众能忍受三四次的停滞不前,但看不到一丝前进的希望甚至还倒退又怎么不让人感到气愤,继续拍这样烧钱又没有任何新意的电影对小部分真正懂电影的人来说的确是折磨而对大部分只把欣赏电影当成快餐的人来说是一种催眠。所以我觉得说中国大片的烂也是有原因的,不仅创作者应该认真想想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观众也应该认真想想自己到底想看到咋样的电影,是没有什么价值看完就忘的那种还是能让你有所思考进而有所改变的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