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期网刊专评】邱每木:一切都在身边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0

好友

4654

积分

业余侠客

金针菇

Rank: 4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r/><br/>  <strong>邱每木:一切都在身边<br/><br/>  </strong>黑天才所写的《一切都来不及》,小说语言节奏缓和,作者通篇以白描笔法,不温不火讲述着经历。从容语态表现出作者对驾驭文本的自信,纯白描的笔法非常有难度,尺度把握稍有差池,就变成平淡无味,好在黑天才有足够的能力,将文本的气息玩味得非常顺畅。小说的所有剧情都似乎在作者身边发生,甚至可令读者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手持望远镜,在窥探他的生活。小说从临时租借房开始,一直到亲吻那个按摩女郎结束,通篇充斥琐碎而平常的细节,只有结尾是浪漫主义的(所以称为浪漫主义,因为这个亲吻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是篇平淡的小说,看不到任何故事成分,只是平静的叙述生活。但这篇小说又非后现代的三无文本,黑天才平静阐述的背后,仍然清晰展示出作品主题,作品略带颓废倾向,又没有垮掉一代的激进,姑且先把这类小说称为生活流,流带有水流的含义,中国道家有“流水不争先”的思想,生活流首先是种生活态度。<br/><br/>  如果没有一些精彩的细节作支撑,《一切都来不及》将是一篇平庸的作品,好的小说都是由恰如其份的细节组成,对一篇小说而言,细节是罩在骸骨上的皮肤、血管和肌肉,只需要有部分突出,就能成为一部好小说。黑天才擅长刻划不得志的青年形象,并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让其丰润直立,使文本细节和语言形成一体。与他稍早的文字风格比较,《一切都来不及》中很少出现张扬铺陈的情绪,文字上的变化,是浮着的表象,读者自可一目了然,而藏在文字面下的内在气质变化,则潜流暗涌。当然文本气质只能由读者来揣测,黑天才的早期作品,<span class="STYLE2">ENIS</span>和隐喻的PEN结合,男性气质强烈。关于文本内质的改变,引用两段黑天才的作品,以作文本对照:<br/><br/>  <span class="STYLE1"><font face="楷体_GB2312">夜里九点,我从家中出来,因为来了个醉鬼,需要我给他点烟尊敬的给他称谓,还要夸他手里那只香烟有多么昂贵。你知道我有多么厌恶喝醉的人,他们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壮烈的哭泣。我把棉袄裹得紧张,从漆黑的楼道里出去。我打算走到七一商场,从我家到那儿要花十分钟,我慢慢的走,可以走上半个小时。也只能走半小时,要花半小时走回来。我必须考虑散步也会带来的厌倦和疲惫,是的,疲惫,它可以让我回不了家。我躲避疲惫,躲避人群,从小叶子树底下经过,这儿没有灯光,人群看不清我,也看不清楚人群。但我不能走得更远,否则会走进黑暗里,我躲避人群,也需要躲避黑暗。还要躲避疲惫和厌倦。亲爱的,我要躲避这么多,你说在纷乱的闪避当中,我还能不能看到你。</font></span>(引自黑天才小说《这天谁在路上闪避》)<br/><br/>  <span class="STYLE1"><font face="楷体_GB2312">灵谷寺这边的房子便宜些,两年前在南京,我住城市的另一头,那里都是外地来打工仔。每每下班时间,人像弹落在地上的烟灰一样多。我和同事们租住在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女同事六个,住在稍微大的房间。我们四个男的住一间小的。炒菜时房子里到处飘着油烟味,呛得所有人都咳嗽。后来大家只下面,因为没有油烟味,又比较省钱。<br/>  现在我一个人住个单间。房间找得很大,但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再没其他家具。我买了张草席铺开来放在墙边,把换洗衣服摊在上面。地板很简陋,房东舍不得用水泥,只用木头板子隔着一二楼。有一次我洗完脸水不小心泼到地上,渗到楼下的老板娘床上。好在老板娘还算客气:她长得胖胖的,很有些和善。她在楼下扯着大嗓门喊:水不要泼到地上啊,都滴到我家床上啦。第二天我好心帮她家洗被套床单,被老板娘赶走了,她丈夫,一个小老头,在一边阴阳怪气的说着方言,似在咒我。</font></span>(引自黑天才小说《一切都来不及》)<br/><br/>  与《这天谁在路上闪避》比较,《一切都来不及》不再动辄叫嚣和反复递进来彰显力量,换之以随意平白的行文,我不知道是作者在写作趣向上作出的改变,还是为适应文本要求而临时修正,就我的阅读习惯,则更欣赏目前这种内敛的力量。<br/><br/>  《一切都来不及》会让读者联想起很多小说,比如韩东朱文的一些中短篇,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同样是琐碎记载(当然是作者有意为之,与严峻主题形成反差),与这篇小说架构最邻近的,自然是《春风沉醉的晚上》,从小说副题<span class="STYLE2">Bring me a night when spring breeze is drunk</span>来看,把《一切都来不及》视作对郁达夫的致敬也无不可。由于这两篇小说的接近,将这者作个比较也是很有趣的。郁达夫文本中既有自怜,亦有悯他情怀,这种两重性,使得平静的叙述出现层次与深度,相比而言《一切都来不及》中惟有自艾,把对他人的怜惜省略了,(对按摩女的态度,我并不认为是怜悯,而只是类比),境界上逊于《春风沉醉的晚上》。从小说语言上说,黑天才手法更现代,细节也比郁达夫作品突出,视角则更为自我。<br/><br/>  在比较中说到的悯他和自我,两者似有些对冲,还是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依旧能够均衡。罗兰·巴特提出了零度视角理论,被部分中国作者引为创作宝典,相反另一些小说作者则本我代入的意识极强。文本内容于作者自身,贴近和疏离,过于贴近会造成作品视角的狭隘,反之则貌似超然,内质空泛。这个命题,有待作者作出权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们连黑暗都能看见, 可是为什么却看不见光明呢?

14

主题

0

好友

12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43:48 |只看该作者
[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43:48 |只看该作者
我就纳闷,这样的贴怎么不发到评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4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