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上次与林亦飞讲过关于帝王蛾的事,它必须自己拼尽全力破茧而出,才能振翅飞翔,成为一只真正的帝王蛾,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它一双奋飞的翅膀,古有拔苗助长的故事讲的已经很清楚,可现还是有人喜欢做剪茧助蛾的事,出发点固然是好,但在持久的生物链中,那弱小不懂的奋飞的小东西,迟早会被淘汰掉,那却是我们的错。</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想起昨晚与天才的谈话,我们讲到了资助贫困地区孩子入学的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一个个灰灰的小脸蛋,他们有着同龄人一样无止境的求知欲,却因为贫困有着辍学的危险,看着他们老师的周记和天才一篇篇的笔记,不免让我产生悲悯恻隐之心。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要帮他们,因为我过的比他们好。每月多出一两百的开销,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少买一样护肤品,少上一次餐馆,基本就能把这钱省出来,可对他们这些孩子来说,这是笔不小的生活费,能抵他们三个月的伙食。现国家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学费是免除的,那问题就是他们高中和大学的费用,自然,他们里面一些没几个是可以考上大学,能读完高中的,现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他们现在的学习状态,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学得到教育的机会,有踏实稳定的成长环境,那是个长期的资助计划。这个长期到底长到什么时候?我突然自问。</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想我们不是在为一个孩子操心,是为那里一片孩子操心。他们张望这个多彩的世界,他们好奇这个缤纷的社会,对着村上唯一的狭小显示屏,多么的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体验下显示屏里的生活,那是梦想,我不能把这说成是理想。我们可以那么的满足他们,用辆大巴,在旅馆或者上档次的宾馆开几个房间,带他们去乐园玩玩,也吃吃那洋快餐,坐坐火车,甚至可以破费一下,让他们坐坐飞机。我们满足了他们,实现了他们一个认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很是高兴,我们也是,因为我们做了件不错的好事,我们能帮助人,我们在帮助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静心坐下深想,我们要给的不是这些暂时性的东西,我们希望那里的孩子能多学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本领,最好再能走出几个大学生来,而这几个大学生毕业后能把村里的教育,生活再给带上去,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的这样下去,那村子就有希望。我们的资助也算是可以彻底的燎原。然而我们现在这样的行为真能最终帮他们脱离现状吗?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该如何珍惜机会吗?能不把这资助当成一种依赖吗?</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上进心,自然,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他们有权得到同样教育,他们同样也背负着勤奋突破贫困的义务,生活毕竟靠自己,靠不了别人一辈子。</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你生活在上海,我生活在昆山,我们周围的人文环境你可以看一下,说直点,就计划生育这块,美国人每次攻击中国的人权也就拿这当话题,可那是我们的国情决定出那样国策,中国人确实很多,不说那是响应政策,就按现实来,我们周围又有几个愿意再生第二胎的,我们南方这带的生活水平应该算是可以的,可南方人认识到了现实,什么样的生活适合我们。三口之家其实也是蛮不错的。然而,那里,那个贫困的地方,兄弟姐妹成群,顾大的就顾不了小的,一个两个嫌少,三个四个不多,生出来,你就得为他们得生活考虑负责,生容易,养不容易,让孩子长大成才那更不容易。他们认识到这了吗?贫困真正得原因也不能说是因为生的多,主要的还是生活态度,责任心的问题,勤劳有担当的人自然是可以用双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资助不能资助一辈子,那也是治表不除根的方法,我想在这方面应该让他们醒世了,在资助时,不仅对小的要教育输导,对老的也要灌输道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就如这帝王蛾一样,我们剪茧助蛾只能时暂时性的帮助他们,最终却是害了他们,无法让他们体会到如何来冲破命运的苛刻安排,如何才能艰难的走出,有了这个过程才能拥有飞翔的快乐,才能真正得摆脱贫困。</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们不能施舍给他们翅膀,只能起风给他们力量助他们远航,一切还得看他们自己。不要惧怕独自穿越黑黑狭长的困境,不要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一支富担当有责任心的箭,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拚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苦难,义无反顾的射向那辽阔的美丽富足的地方。</span></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 11:20: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