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0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随笔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大师爷爷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7 09: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1ee3d" size="6"><strong><em>故去的祖辈</em></strong></font></p><p>&nbsp;&nbsp; 屈指一算,那个过分娇惯我的人,那个喜欢成天哼小曲的人,那个喜欢骂街的人,离开我已经六年了。六年里,我学习,恋爱,工作,很少忆起她。在我的印象里,她似乎已经死了十几年了,而不是六年。我说的是我的奶奶。我十四岁,奶奶就因脑溢血瘫痪了,病床上一躺就是七年。七年,她每天的内容就是三餐和排泄,还有不分昼夜的胡言乱语。七年,可以说漫长,很漫长。妈妈说,生不如死,该死去了。姑姑们说,早该死去了。她们没有了当时奶奶被病痛击中时的揪心疼痛。我忆起一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奶奶的久病床头也麻木了我的心。直到我读高三,是融融秋日,是中午,我睡得香沉,有人摇醒了我,是伯伯家的二哥,说奶奶死了。<br />&nbsp;&nbsp; 如今,我在远离故乡的一个小县城工作,对周围环境还比较陌生。一次,我被派往下面的一个乡镇招生。那个地方叫东小店。东小店……东小店……我默念,渐渐地,心里就亮堂了,就热起来了。爸爸对我说过,奶奶的娘家在东小店。放眼所及,一方方的田亩翠绿怡人,一条条的小路狭且幽长,大大小小的瓦房楼房杂陈有致。这些景致,和绝大多数的乡村风景并无多少差异,但却让我有了特别的感觉。这些小路曾经留下那样一个蹒跚和矫健的身影,这里的空气曾经浸润过那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这里的风曾经吹过一个女子的童年和青春。如今,她却静静地躺在了数百里外的一方农田,见云影天光,见证草木庄稼四季的荣枯。我悉心这个村庄的大人小孩,留意他们的口音。口音和生前奶奶的一样,说“二”的时候有夸张的卷舌,把“什么”读成是“she mo(舌摩)”。 这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这个地方的距离,但我仍然感觉陌生,很陌生。为什么?<br />&nbsp;&nbsp; 我将继续回忆我的奶奶。在她的晚年,她成了一个基督徒,念耶稣。只不过是个不称职的基督徒。基督徒不吃生,不可语言辱人,她却偷吃肉,心里有不快就骂。雨天里,会有人抄近路走她家的场子,场子由平整变得坑洼,她就气得不行,骂他个八代翻身,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时,我刚学会了骑自行车,屁股坐在车座上,腿却不够长,双脚不能蹬到底踩满一个圆。但这并不能抵挡我骑车的热情。我逮空子就骑车满村庄跑。还载着奶奶去西山的教堂。想起奶奶,我脑海里老是回忆起那样一个下午,奶奶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紧紧地拽紧我的衣角,说,乖,你慢点骑,奶奶屁股颠的疼。我双手紧握车把,小脚蹬个不停,脸上冒出了许多汗珠珠,却不觉得累。季节是初夏,阳光潋滟如水,路边小河里满满的清水,但我却不能去洗个痛快,我要快点送奶奶去教堂。奶奶念书不能迟到的,不然,她说上帝会惩罚她。我说奶奶,上帝是不是爱你们每个人。她说是的。我说,那上帝为什么不用戏法把你从家里直接变到教堂,还让我在这里这么费力气呢?奶奶说,小鬼莫瞎说,莫瞎扯,辱了神明要遭报应。奶奶说乖,我乖,我心都颠的疼,放我下来歇息。我把车轻轻倾斜,让奶奶下车。周围连棵树都没有,干泥巴地温热。奶奶流汗了,鬓发都潮湿了。大湾桥下面不远,有一池塘,荷叶连连,清风扑面。我折了一柄莲叶,给奶奶当遮阳伞。今天我想起我的奶奶,总是最先想起这样一件事,想起这样一个场景。初夏的阳光下,在乡间的小路旁,坐着祖孙俩,奶奶头上盖着一柄莲叶。车子睡在不远的地方,旋转的车轱辘在静寂的午后沙沙作响。四野辽阔,牛羊在远方吃草。</p><p>&nbsp;&nbsp; 当二哥告诉我奶奶死了。我心里想,她终于走了。在奶奶死后的七年里,清明,还是六月六,经常去看她的会是爸爸,会是姑姑们,会是爷爷。我不曾去她的坟上烧过一刀纸。似乎烧纸祭祀之类的事和我无关,而是我的父辈们该做的事。我想起,奶奶出殡那天,爸爸哭了,在我的印象里,没看过爸爸哭过,那次却哭了。比起我来,爸爸与奶奶相处的时间肯定要长很多,记忆会更多,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里的投影越是深重,越是持久铭心。<br />前些日子,我向表弟讲奶奶,讲他的外婆。讲我用车载着她去西山的教堂,讲她如何用酒缸炖柿子,讲她的生的病,也讲她如何念赞美诗,讲她如何爱我疼我……我的语调里充满了思念,表弟却在一旁呵呵乐个不停,像在听一个久远的故事。奶奶去去世的时候,表弟还很小,只三岁,对世界的记忆还不明晰。我也曾向我的爷爷打探他的父亲,我的曾祖。在爷爷模糊不清的讲述里,我听到到最多的词汇是饥饿,粮食,斗争,土地,共产党,日本鬼子,还有村庄的变迁,逃荒的经历,各色稀奇古怪的事情,却很少提及曾祖,只是说你老太爷那会受苦受罪之类笼统的话。我听着,内心里试图走进或者贴近他的记忆,这很难,得到的无非是类似于黑白电影画面般的场景,像在听一个遥远的故事。我知道,表弟与奶奶之间,我与曾祖之间,虽然血管里流着他们的血,却都隔着无法连通的空气。而爷爷奶奶,还有我的父辈,我和他们曾经共同呼吸着晨夕的空气,曾经共同享受过美好的时光。时间再汹涌,我也会记着忆着他们。就像今夜,我如此深切地想念奶奶。奶奶,我已六年看你不见。</p><p>&nbsp; 每年的年三十,爷爷和小爷爷会去村西的西花园(坟场),烧几刀纸,点一柱香,缅怀曾祖和高祖。他们会忆起他们的爸爸、祖辈,和与父辈祖辈铭心刻骨的往事。爸爸没有去,我连他们埋在什么方位都不知晓,更不会去。这样的每年例行的仪式,爷爷从来没有带我们一起去过,我也从来没在意过。倒是去年的那次,叔叔家十一岁的儿子,我的弟弟去了,让我内心恻然,一个人总有必要知道自己的祖先身安何处吧。但我最终没有去过,也没有向我爷爷打听过祖辈他们的宿处。面对静默的墓碑,我们缅怀逝去的生命,实际上,我们牵挂的怀思的是内心深处或深或浅的记忆。对于记忆无法触及的祖先,只能无奈地忘却。</p><p>&nbsp;</p><p><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7-8-9&nbsp; </p><p>&nbsp;</p><p align="center"><br /><font color="#e66b1a" size="6"><strong><em>娱 乐</em></strong></font></p><p>&nbsp;&nbsp; 全中国的乡下小孩,现在有了个流行的叫法,叫留守儿童。年青体壮的父母都出了远门,去城市打工了,留下孩子让爷爷奶奶看护,照料。一个地方,若是没了年青人和小孩,就没了生气,所幸还有留守儿童,村庄总算还有点活力。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并不放心把小孩让家里老人照料,理由无非是那一代的人绝大多数是文盲,能教育出什么好小孩!所以,他们宁愿多花点钱,把小孩被送进了寄宿制学校。在乡下,在大多数的时间里,生气和活力集中到了院墙内的弹丸之地。村庄就是这么虚空的。<br />&nbsp;&nbsp; 很多个暑假,我都住在老家。老家在苏北的农村,一个有些闭塞的村庄。和我一起长大那一拨人,多数已为人父,为人母,育了小儿女。他们成了这所村庄的生力军,都在南方打工,在张家港,在苏锡常,在上海,在那些发达的可以赚到钱的城市。他们年初出去,过年时候才回家,年初六七又会踏上归途。就这么过完一年,一年又一年。留在村庄的,是老弱的生病的残疾的人。在漫长的暑假,他们会把孩子接到城市,接到身边,让孩子见见世面,培养一下彼此间亲情。在漫长的暑假,在清晨,在傍晚,我都会沿着村庄那条主干道水泥路散步,零星会遇到几个人,是老态龙钟的人,是满头霜发的人,是腰身伛偻的人,是被贫困湮没生气的人。路边的二层楼房越来越多了,这是达小康的象征。晚上,一幢幢的楼房黑灯瞎火,没有一丝光亮,徒留黑影静矗。看到更多的,是树,更远的地方,还是树。房前屋后空置的一点点闲地都种上了杨树。杨树长势良好,那么高大,那么密集,那么葱郁。说村庄生活在森林里,一点也不过分。村庄最有活力是树,人烟却寥落稀少。在夜晚,村庄多么宁静,只有风虫凄切,只有树影婆娑,只有灯火点点如豆。这样的村庄让我感到一种巨大的虚空和凄清。我说这是苍老的村庄。这是荒凉的村庄。<br />&nbsp;&nbsp; 我们一家四口人。我和弟弟常年在外工作。爸爸一年也有几次出门打工机会。留在家里的只有妈妈。这几年,每次回家,看到妈妈,就发现妈妈老了,又老了,越长越矮,鬓已星星。妈妈是那种过分勤劳的人,闲一时就会觉得骨头疼。似乎这样的人都不爱睡觉,每天,天刚麻花亮,天上还缀有几粒星,妈妈就起床了,忙里忙外,家里田里,没个消停。妈妈不爱看电视,厌倦了看情情爱爱,最看不得染头发的女人男人,和那种选秀节目上露脐眼的女孩子。时代进步了,妈妈落后了。妈妈喜看VCD DVD碟片小戏,不是像《大唐女帅》《樊枝花点兵》之类很古的戏,而是徒有淮海戏黄梅戏强调的现代小品戏,像《逛新城》,像《窦仙童》这样的苦情戏,看完最好能掬一捧眼泪。只要能流一次这样的眼泪,妈妈就会很快乐。这是她晚上唯一的乐子。爸爸和妈妈一样,都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在家的时候,到了晚上无论多劳累,雷打不动,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了解我们国家过去一天发生的大事和我们家乡未来一天的天气。爸爸关心粮食,对党和国家亦有着令人释解的热情。<br />&nbsp;&nbsp; 村子里像妈妈这样勤劳的人有,但不多。那些赋闲的人成天泡在麻将桌上,泡在小牌场上,每天雷打不动,兴冲冲地去,想把昨天输掉的钱赢回来,或者想托昨天的好运今天再去多赢点,每天盘算心里的小九九,看钱进钱出,赌输赌赢,有快乐,有失落,这叫刺激,叫快活。却没看到谁谁因赌博发了财,却看到有人因赌博败了家。输赢之间,消耗的是一去不复的光阴。还有一些人,大多是妇人,你能经常看到的情景,在屋檐下,在大面积的树阴下,在田垄地头,在赶往乡镇集市的路上,和意气相投的人谈家常家短,谈男人,谈小孩,谈与亲友的亲疏,谈谁与谁的风流韵事。末了,把话头里痛恨的人共同骂一通。心里积郁消解了,自然就快活了。<br />孩子永远都是快乐的,在桥墩上用泥巴捏小人,在墙根下办家家,在麦杆垛垛里捉迷藏,在没膝盖的浅水里摸鱼,在房前屋后林间疯跑。半晌,他们的爷爷或者奶奶才从田地里,或者小牌场麻将场溜出来,喊,××,不要跑远了,不要近小河,河里有水鬼。他们是自由的,不像城里孩子,一到暑假,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学这个还要学那个。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人家都在学我们不能落后,说社会竞争太激烈了,要从小打好基础。所以,我们说乡下小孩是自由的,就是那本老师留下的薄薄的《暑假作业》都不知早就扔哪去了。父母远离他们,爷爷奶奶溺爱他们,管他吃好穿好。他们能不幸福吗?<br />&nbsp; 人们的享受快乐的方式如此简单。过去,生活没有现在相对的富足,却是丰富多彩的。那时候,生活虽然贫困,但人们不为人民币深深地焦虑。村庄里到处都是人,有人就有了生气,有了活力。隔一阵子会有露天电影,会有花脸的淮海戏戏班子,会有走穴的马戏团,会有说书的老人……也就是隔一阵子,人们就能欢乐地会聚。人们就能找到乐子。现在,这些都没有了。晚上,人们把猪狗鸡撵进圈,把大门小门闩好,看电视,看央视省台市台县台四个频道的电视。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垂恋过去,我只是说了一个事实,与现在相对照,证明一种存在,同时证明一种缺失。<br />人们最大的快乐是去看死人的热闹。村庄有老人过世,在很多人那里并非认为是坏事。也许,很多小孩会雀跃,会嚷嚷,××家死人了,快走看啊!看什么?不是去看死人,而是去看吹鼓手的表演。还有什么比这更精彩的呢,村里的老老少少几乎倾巢出动,都去观看了。吹鼓手的表演足实精彩,不单单是吹奏哀乐,还吹奏流行音乐。不单单是吹奏,还跳舞,跳迪斯科,跳霹雳舞,跳蹩脚的街舞,跳艳舞。不单单是跳舞,还唱戏,唱周发乾杀妻,唱十八摸,唱自编自导的猎色小戏。不单单是唱戏,还有杂耍,耍各色变戏法魔术,嘴噙自行车,脚踏尖刀,在姑娘肚皮上切菜皮等等,吹鼓手似乎样样精通,花样百出,极尽能事。这时候一定吸引了许多人,场子上,农具机械上,院墙上,甚至周遭的草垛上树丫上都落满了人。这是他们的饕餮大餐,是精神盛宴。<br />&nbsp;&nbsp; &nbsp;死人了,当然会有人伤心,那是死者的家人。伤心的是少数,快乐的是大多数。大多数人都是快乐的。有人会问,死者家人为什么不制止呢?告诉你,这种习俗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我年少的时候,有多少次,兴高采烈地裹挟在人群里,去看这种死人的热闹。我想,这多少象征了这家人的排场和人气。排场的大小证明了这家人的贫富。谁不爱惜面子!<br />一个生命的谢幕如此啼笑皆非,令人唏嘘。乡亲对死的麻木,令人痛心。弗洛伊德说人的精神欲求,有两种,一是享乐,一是至善。追求至善是造时代的英雄,是伟人。芸芸众生追求的无非是一乐子。所以,怪不得我的乡亲们,生活太单调了,他们太需要娱乐了,太需要那种真正娱悦身心的欢乐了。<br />&nbsp;&nbsp; 暑假多么漫长,生活多么单调。那天,邻居卫东家的小女儿对我妈妈说:<br />&nbsp;&nbsp; 大奶奶,庄子上怎么还没有人死去呢?</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7-8-2&nbsp;&nbsp;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让我慢下来!

55

主题

7

好友

727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20 22:01:53 |只看该作者
<p>写得不错,个人感觉缺点个性.</p>
住到黄河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大师爷爷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21 17:20:16 |只看该作者
<p><em>"写得不错,个人感觉缺点<font color="#f70909"><strong>个性</strong></font>."</em></p><p></p><p>你说的个性指的是?</p>
让我慢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7

主题

8

好友

218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23 16:08:49 |只看该作者
<p>个性当然就是指个性,而不会是指别的。</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856546[/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大师爷爷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23 19:53:27 |只看该作者
<p>令人生厌的说话方式就是说“写得不错”,对我没有意义。希望阿呆能说一下“个性’的具体所指,这是我一直期待的。</p><p>&nbsp;</p><p>&nbsp;</p>
让我慢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477

积分

新手上路

消失消失消失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29 19:02:50 |只看该作者
<p>我个人倒是偏爱这种平实、踏实、结实的“个性”。写得很好。</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8-29 23:36:57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小短文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家,沉静的文风读起来很顺口。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新手上路

管理管理员

Rank: 1

8#
发表于 2007-9-16 16:05:59 |只看该作者
写得可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9-19 14:03:48 |只看该作者
<p>喜欢第一篇</p><p>每个人都有这种日子</p><p>一个熟悉的人忽然离去</p><p>像是远别</p><p>又像是短暂的旅行</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