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1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821 点
- 注册时间
- 2007-12-30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6
- 精华
- 0
- 积分
- 19
- UID
- 20151

|
<p>诗词复兴思潮</p><p>经长时间的酝酿与行动,《中国诗词》终于出版。这一事件标志着诗词复兴的思潮终于爆发。这不仅仅是文学界的一次“复古运动”,更关乎整个中国文化。</p><p>思潮缘起 文学方面,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新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但诗词复兴的呼声一直未曾中断。缘于对本民族语言的挚爱,缘于诗人不可抑制的古典情怀,缘于国人对唐诗宋词的依恋,中国文学一直为诗词预留空间,中国新诗界也一直表示对古典诗词的尊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有的在成长中较少受新诗影响,到八十年代新诗思潮兴起时,他们已在内心种下诗词的种子,因此八十年代后,新诗因为种种原因淡去,旧诗就很自然地浮现,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写诗词的诗人们渐渐有了发表与结社的空间。最终促进诗词繁荣的则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诗人的兴起与网络的流行,最“洋”的工具推动了最“土”的创作。传统文化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盘西化”的思潮退去后,中国文化艰难复兴。近二十年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复兴民族文化已被提到国家的日程上。中国文化界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与文化,同时虚心接受外来文化。中国文学艺术界是中国思潮泛起的前沿,复兴中国文化的重任再次落到了中国诗人的肩膀上。不同的是,上次思潮(即现代化,或民主化,或西方化的思潮)由写新诗的诗人引导,这次中国文化复兴的思潮由写旧诗的诗人担当。他们用旧的唤醒旧的,并且用旧的引导新的,历史在这里重启,文化在这里出现大逆转,阴阳转化的辩证法再次被证明,上帝的旨意直线降临,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奇迹。目前国学复兴,而诗词的复兴正是其关键。自古诗在前、礼在后,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之传统,是当今国学复兴之灵魂。感谢上帝,当今文学与国学这两方面的复兴,汇合成了壮丽的诗词复兴的洪流。</p><p> 这次复兴,已然更正了中国诗歌的概念,改写了中国当代诗歌的面貌:从现在开始,诗词与新诗同时担负振兴中国诗歌的责任。诗词与新诗都是诗,都有发表权,都应得到充分尊重与承认。一提到“中国诗歌”,我们就知道包含诗词与新诗;一提到“中国诗歌界”,我们就知道包含诗词界与新诗界,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诗词与新诗是朋友而非对敌。</p><p>创刊经过 我国1919-1949,30年间写诗词的诗人大有人在,旧诗诗集与诗刊依然存在;1949-1989,旧诗诗集与诗刊渐少渐稀,但其中1976-1989,诗词的新生力量在缓慢成长;1989-2007,诗词渐次复兴。本刊之诞生前后三年(2005-2007),但从传承意义上讲,这是一次长达88年(1919-2007)的艰难复兴。</p><p>刊物介绍 《中国诗词》以诗词复兴为己任,回归传统,提倡写作古体诗词,面向全球汉文化圈,专门发表当今青年一代的诗词作品,包括网络诗词;同时发表前辈作品,包括遗作。本刊谨依史例,按体编纂。设以下栏目:一、《诗》栏目,发表各体诗。二、《词》栏目,发表各体词。三、《曲》栏目,发表各体曲。四、《赋》栏目,发表各体赋。五、《古文》栏目,发表各体古文。六、《楹联》栏目,发表各体楹联。七、其他精设栏目有《国际诗歌》、《诗学讲坛》、《国学家茶座》、《人间诗话》、《诗人自述》、《晚清民国诗人品读》、《红楼梦诗词解悟》、《诗词今唱》及书画栏目等。</p><p> 本刊由王少农主编,法律顾问魏汝久律师。香山书院主办、发行,文化中国出版社出版。本刊为年刊,一年出一期,开本32开,有插页,页码每期500页以上,每期发表人数80人以上,印数每期1万册。本刊在北京编辑,全球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诗词界、新诗界、文化艺术界、科学界、商界及政教系统;海外读者对象主要是: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文化的各国华人同胞、汉学界。</p><p>编辑部、发行部地址:中国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长虹东路一里18号文科文苑4-1-203 </p><p>邮编:102488 </p><p>主编电话:13264068901 010-69387002</p><p>Eail:<a href="mailto:meixinding@sina.com">meixinding@sina.com</a></p><p>主编介绍 王少农,基督徒。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泸县,现居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诗人、作家、国学家,香山书院山长,于作家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戏剧出版社、金城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有《心灵的盛宴》(哲学)、《寂》(诗集)、《竹林七贤》(小说)等,以及关于老庄孔孟的研究8部,作品流传至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与港台地区,相关报导见《人民日报》、《城市画报》与北京电视台等。曾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后为《百部中国文化圣典》主编;现为《中国诗词》主编。</p><p>主编总评本刊创刊号 《中国诗词》创刊号发表88位诗人诗词曲赋古文及诗学理论共400余篇,重点推出添雪斋、程羽黑、徐晋如、星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大诗人。添雪斋代表当今才女诗词与网络诗词的一流水平。程羽黑代表当今新生代诗词的一流水平。徐晋如代表当今诗词总体上的一流水平。星汉代表前辈诗人诗词创作的一流水平。同时重点推出已故费孝通先生的诗、欧阳云间的词、甄远东的曲、张友茂的赋。重点推出唐晓渡的诗论、黄裳的诗品、程羽黑的诗话。本刊88位诗人:添雪斋、程羽黑、徐晋如、星汉、费孝通先生、唐赤峰先生、先永澄先生、唐晓渡、黄裳、杨廷举、甄远东、徐天舟、刘峰、熊晋仁、徐丁良、青霜、张青云、张清凌、王晓峰、聆雅山房(法国)、白垩、王鹤云、许息卿、蒋又凡、牛勇(加拿大)、邹阳、邓均吾、屈桂林、田建勋、青若(美国)、傅香、齐喜章、仇若涵、杨律聪、欧阳云间、天狼、张友茂、张远齐、徐德明、冷月销魂、孙燕、蒋世鸿、朱少文、李自力、白衣卿相、陈彬、朱学成、李兴来、刘元才、挑云山人、叶渝、程立章、李卫贤、刘传飞、皇霸天下、雪岭、潘衍习、孟依依、二公子、和伟龙(纳西族)、何燕、胡家荣、凤凰儿、玉熏儿、向敬之、虹静、杜毅强、余智武、谢飘茵、戴振国、马锐、陈云松、叶飘零、来根友、朱乌有、婵娟、姜美华、刘永、廖天、朋李、清扬、雅雅、诺纤、阳关、方伟、矫庵、Log、Geli、绿腰、王少农的作品,均展现了各自的风格与成就,展示了当今诗词创作的整体面貌与整体水平,并且展示了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学新的发展方向,<b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