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的艺术》 摘抄一至五部分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好友

25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3 20:00: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div class="vtitle">《小说的艺术》 摘抄一至五部分</div><div class="vtime">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施长书" target="_blank">施长书</a> 提交日期:2007-10-12 14:08:00 <img alt="正常" src="http://blog.tianya.cn/blogger/smilies/icon_confused.gif" /> | 分类: | 访问量:18 </div><br /><div class="vcon">??《小说的艺术》 摘抄<br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br />??2007年4月第2次印刷<br />??米兰·昆德拉著 董强译 <br />??<br />??第一部分 塞万提斯受到诋毁的遗产<br />?? 一直统治着宇宙、为其划定各种价值的秩序、区分善与恶、为每件事<br />物赋予意义的上帝,渐渐离开了他的位置。此时,堂吉诃德从家中出来,发现世界已经变得认不出来了。在最高审判官缺席的情况下,世界突然显得具有某种可怕的暧昧性;惟一的、神圣的真理被分解为由人类分享的成百上千个相对真理。就这样,现代世界诞生了,作为它的映象和表现模式的小说,也随之诞生。<br /><br />笛卡尔认为思考的自我是一切的基础,从而可以单独地面对宇宙。这一态度,黑格尔有理由认为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态度。<br /><br />塞万提斯认为世界是暧昧的,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惟一的、绝对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对真理(这些真理体现在一些被称为小说人物的想像的自我身上),所以人拥有的、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智慧。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极大的力量。<br />?? <br />塞万提斯那部伟大的小说究竞想说什么?关于这一点已有大<br />??量的文献。有的认为是对堂吉诃德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的理性化<br />??批评。有的则认为是对同一种理想主义的颂扬。这两种阐释都是<br />??错误的,因为它们都把小说的基础看作是一种道德的态度,而不是<br />??一种探询。<br />?? 人总是希望世界中善与恶是明确区分开的,因为人有一种天<br />??生的、不可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宗教与意识形<br />??态就建立在这种欲望上。只有在把小说相对性、暖昧性的语言转<br />??化为它们独断的、教条的言论之后,它们才能接受小说,与之和解。<br />它们要求必须有一个人是对的;或者是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暴君的牺牲品,或者卡列宁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的牺牲品;或者无辜的K是被不公正的法庭压垮的,或者在法庭的背后隐藏着神圣的正义,而K是有罪的。<br /><br />这一“或者/或者”,实际意味着无法接受人类事件具有本质上的相对性,意味着无法面对最高审判官的缺席。正是由于做不到这一点,小说的智慧(不确定性的智慧)变得难以接受,难以理解。??<br /><br />??终极悖论:现代一直孕育着梦想.梦想人类在被分为各个不同的文明之<br />??后,终有一天可以找到一体性,并随之找到永恒的和平。今天,<br />??地球的历史终于形成了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但却是战争,游动<br />??的、无休止的战争,在实现并保证这一长期以来为人所梦想的人<br />??类的一体性。人类的一体性意味着:在任何地方,没有任何人可<br />??以逃避。<br />??<br />??小说作为建立于人类事件相对性与暖昧性之上的<br />??世界的表现模式,跟极权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这种格格不入的不<br />??相容性要比一个体制内成员跟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一个人权的捍<br />??卫者跟一个施刑者之间的不相容性更深刻,出为它不仅是政治的,<br />??或道德的,而且还是本体的。也就是说,一个建立在惟一真理上的<br />??世界,与小说暖昧、相对的世界,各自是由完全不同的物质构成的。<br />??极权的惟一真理排除相对性、怀疑和探询,所以它永远无法跟我所<br />??说的小说的精神相调和。<br />?? 可是.在共产主义体制的俄国,小说不是也以成千上万的印量<br />??在发行,并且非常受欢迎?是的,但这些小说不再延续对存在的探<br />??究。它们并没有发现存在的任何新的方面,它们只是确证人们已<br />??经说过的;更有甚者,它们的存在理由,它们的荣耀,以及它们在所<br />??处社会中的作用,就是确证人们说的(人们必须说的)。由于它们<br />??什么也没发现,所以不再进入被我称为发现的延续的小说历史之<br />??中;它们游离于这一历史之外,或者说:这是一些在小说历史终结<br />??之后的小说.<br />?? 大约半个世纪以来.小说的历史在共产主义体制的俄国已经<br />??停滞了。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因为从果戈理到别雷的俄国小<br />??说是那么伟大。所以小说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它<br />??已经发生了。而且我们现在知道小说是怎样死亡的:它并不消失,<br />??它的历史却停滞了;之后,只是重复.小说在重复制造着已经失去了<br />??其精神的形式。所以这是一种隐蔽的死亡,不被人察觉,不让任何<br />??人震惊。<br />??<br />?? 游戏的召唤。劳伦斯·斯特恩①的《项狄传》和德尼·狄德罗<br />??的《宿命论者雅克》今天在我看来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作<br />??品,两部像庞大的游戏一样被构思出来的小说。这是历史上,之前<br />??与之后,在轻灵方面无人能及的两座高峰。后来的小说出于真实<br />??性的要求,被现实主义的背景和严格的时间顺序所束缚。小说放<br />??弃了在这两部杰作中蕴藏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原本是可以创立<br />??出一种跟人们已知的小说法变不同的道路的(是的,我们完全可以<br />??想象欧洲小说经历另外一种历史。…)o<br />??<br />?? 梦的召唤。十九世纪昏睡过去的想象力突然被弗兰兹·卡夫<br />??卡唤醒了。卡夫卡完成了后来超现实主义者提倡却未能真正实现<br />??的:梦与现实的交融。这一巨大的发现并非一种演变的结果,而是<br />??一种意想不到的开放.这种开放告诉人们:小说是这样一个场所,<br />??想像力在其中可以像在梦中一样进发,小说可以摆脱看上去无法<br />??逃脱的真实性的枷锁。<br />??<br />?? 思想的召唤。穆齐尔与布洛赫在小说的舞台上引入了一种<br />??高炒的、灿烂的智慧。这并不是要待小说转化为哲学,而是要在<br />??叙述故事的基础上,运用所有手段,不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br />??的,叙述性的还是思考性的,只要它能够照亮人的存在,只要它<br />??能够使小说成为一种最高的智慧综合。他们所达到的成就究竞<br />??意味着小说历史的终结呢,还是相反,是在邀请人们踏上漫长的<br />??新旅程?<br />??<br />?? 时间的召唤。终极悖论时期要求小说家不再将时间问题局限<br />??在普鲁斯特式的个人回忆问题上,而是将它扩展为一种集体时间<br />??之述,一种欧洲的时间,让欧洲回顾它的过去,进行总结.抓住它的<br />??历史,就像一位老人一眼就看全自己经历的一生。所以要超越个<br />??体生活的时间限制(小说以前一直固于其中),在它的空间中,引入<br />??多个历史时期(阿拉贡①与宫恩特斯⑨都有类似的尝试)。<br />?? 但我并不想预言小说未来的道路。其实我对此一无所知。我<br />??想要说的只是;假如小说真的应该消失,那并非是因为它已精疲力<br />??竭,而是因为它处于一个不再属于它的世界之中。<br />??<br />?? 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事情比你<br />??想像的复杂。”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但在那些先于问题并排除问<br />??题的简单而快捷的回答的喧闹中,这一真理越来越让人无法听到。<br />??对我们的时代精神来说,或者安娜是对的,或者卡列宁是对的.而<br />??塞万提斯告诉我们的有关认知的困难性以及真理的不可把握性的<br />??古老智慧,在时代精神看来,是多余的、无用的。<br />?? 小说的精神是延续性。每部作品都是对它之前作品的回应,<br />??每部作品都包含着小说以往的一切经验。但我们时代的精神只盯<br />??着时下的事情,这些事情那么有扩张力,占据那么广的空间,以至<br />??于将过去挤出了我们的视线,将时间简化为仅仅是现时的那一秒<br />??钟。一旦被包容到了这样一个体系之中,小说就不再是作品(即一<br />??种注定要持续、要将过去与将来相连的东西),而是现时的事件,跟<br />??别的事件一样,是一个没有明天的手势。<br />?? 这是不是说,在“不再属于它的世界”中,小说要消失?要让欧<br />??洲坠入“对存在的遗忘”?只剩下写作癖无尽的空话,只剩下小说<br />??历史终结之后的小说?我不知道。我只相信自己知道小说已无法<br />??与我们时代的精神和平相处:假如它还想继续去发现尚未发现的.<br />??假如作为小说.它还想“进步”,那它只能逆着世界的进步而上。<br />?? 前卫派不是这样看问题的;前卫派总是抱有与未来和谐同步<br />??的雄心。前卫的艺术家创作出作品,确实是大胆的,不容易被人接<br />??受的,具有挑衅性,被人嘘,但他们在创作的时候.确信“时代精神”<br />??是跟他们在一起的,确信到了明天,时代精神会证明他们是对的。<br />?? 以前,我也把未来看作是惟一能够评判我们的作品与行为的<br />??审判官。后来,我明白了,跟未来调情是最糟糕的保守主义,是向<br />??最强权者懦弱地献媚。因为未来总是比现时更强些。确实,将由<br />??未来评判我们。但未来一定会不胜任它的评判权。<br />?? 可是,假如未来在我眼中不再代表一种价值,那么我还应当信<br />??赖谁:上帝?祖国?人民?个人?<br />?? 我的回答既可笑又真诚:我什么也不信赖.只信赖塞万提斯那<br />??份受到诋毁的遗产。<br />??<br />??第二部分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br />??<br />??从我的小说不是心理小说谈起。更确切地说,它们超越于一般称为心理<br />??小说的美学之上。<br />??<br />??对普鲁斯特来说,人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一个奇迹,一个不断让我们惊讶的无限世界。但让卡夫卡惊讶的不在这里。他不问决定人行为的内在动机是什么。他提出的问题是<br />??完全不同的:在一个外在决定性具有如此摧毁性力量、以至于人的<br />??内在动机已经完全无足轻重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性还能是些什么?<br />??<br />??<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贡布罗维奇</b>有一个既荒唐又天才的想法。他说,我们每个人自我的重量<br />??取决于地球上人口的数量。所以德谟克利特相当于人类四亿分之一的重量,<br />??勃拉姆斯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的重量;<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贡布罗维奇</b>本人则相当于二十亿分之<br />??一的重量。从这一算术角度来看,普鲁斯特笔下的无限世界的重量,一个自我的重<br />??量,一个自我的内心生活的重量,变得越来越轻。在这一冲向轻<br />??的赛跑中,我们已经越过了一个致命的限度。<br />??<br />?? 萨: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内心独白贯穿整部小说,是<br />??它结构的基础,是主要的手法。在您的小说中,是哲学思考起了这<br />??个作用吗?<br />?? 属:我认为“哲学”—词不恰当。哲学在一个抽象的空间中发<br />??展自己的思想,没有人物,也没有处境。<br />?? 萨: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头是关于尼采的永恒轮回<br />??的思考。假如说那不是一种以抽象方式发展起来的没有人物、没<br />??有处境的哲学思考,那又是什么呢?<br />?? 凰:当然不是!这一思考从小说的第一行开始就直接引出了<br />??一个人物——托马斯——的基本处境:它陈述了他的问题,即在一<br />??个没有永恒轮回的世界中的存在之轻。您看,我们最后又回到了<br />??我们的问题:在所谓的心理小说之外,有什么?换言之:有什么办<br />??法可以不通过心理而去把握自我?把握自我,在我的小说中,就是<br />??意味着,抓住自我存在问题的本质.把握自我的存在密码。在创作<br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我意识到,这个或那个人物的密码是由<br />??几个关键词组成的。对特蕾莎来说,这些关镜词分别是:身体,灵<br />??魂,眩晕,软弱,田园,牧歌,天堂。对托马斯来说:轻,重。在题为<br />??《不解之词》一章中,我探讨了弗兰茨和萨比娜的存在密码,分析了<br />??好几个词:女人,忠诚,背叛,音乐,黑暗,光明,游行,美丽,祖国,墓<br />??地,力量。每一个词在另一个人的存在密码中都有不同的意义。<br />??当然,这一密码不是抽象地研究的,而是在行动中、在处境中渐渐<br />??显示出来的。<br />??<br />??我试图为这样一种态度命名。我选择了温情这个词。然后我<br />??审视这个词:确实,究竟什么是温情?我得出一系列的答案。“温<br />??情:只有当我们已届成年,满怀恐惧地回想起种种我们在童年的不<br />??可能意识到的童年的好处时才能存在。”接着:“温情,是成年带给<br />??我们的恐惧。”接下来又是一个定义:“温情.是想建立一个人造的<br />??空间的企图,在这个人造的空间里,将他人当孩子来对待。”您看,<br />??我并不向您展示在雅罗米尔脑海中发生的事情,我展示的是在我<br />??自己脑海中发生的事情:我长久地观察我的雅罗米尔,然后我式着<br />??一步一步地靠近他态度的核心,去理解他的态度,为之命名,从而<br />??把握它。<br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跟托马斯在一起生活,但<br />??她的爱要求她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于是,突然间,她受不了了,她<br />??想向后转,回到她原来的地方。于是我问自己:“她怎么了?”我找到了<br />??答案:她眩晕了。但什么是眩晕?我试着找出定义,我说:“(眩晕是)—<br />??种让人头昏眼花的感觉,一种无法遏制的坠落的欲望。”但马上我修<br />??改了自己的话,我将定义修改得更精确: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br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br />??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br />??低的地方。”眩晕是理解特蕾莎的钥匙之一。而不是理解您或者我<br />??的钥匙。然而,不管是您还是我,我们都知道这种眩晕,至少作为<br />??我们的一种可能性,作为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我必须创造出持蕾<br />??莎这个人物,一个“实验性的自我”,来理解这种可能性,来理解<br />??眩晕。<br />?? 但受到探询的不仅仅是这些特别的处境,整部小说都只是一<br />??个长长的探询。思考式的探询(或探询式的思考)是我所有小说构<br />??建其上的基础。让我们以《生活在别处》为例。这部小说建立在几个问题上:什么是抒情的态度?<br />??作为抒情时代的青年时代是怎么回事?抒情,革命,青年这三者联姻<br />??的意义是什么?做一个诗人是什么意思7我记得刚开始写这部<br />??小说的时候,创作的大前提就是我在笔记中写下的这么一个定义:<br />??“诗人是一个在母亲的促使下向世界展示自己、却无法进入这个世<br />??界的年轻人。”您看这个定义既非社会学的,也非美学的,也非心理<br />??学的。<br />?? 萨:现象学的。<br />?? 昆:这个形容词不差,但我不允许自己用它。我太害怕那些认<br />??为艺术只是哲学和理论思潮衍生物的教授了。小说在弗洛伊德之<br />??前就知道了无意识.在马克思之前就知道了阶级斗争,它在现象学<br />??家之前就实践了现象学(对人类处境本质的探寻)。在不认识任何<br />??现象学家的普鲁斯特那里.有着多么美妙的“现象学描写”!<br />??<br />??确实,悠久的心理写实主义传统创立了几个几乎不可打破的程式:<br />??其一,必须为一个人物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他的外表、他<br />??的说话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其二,必须让人知道一个<br />??人物的过去,因为其中隐藏着他现时行为的所有动机;其三,人物<br />??必须具备完全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作者以及他自身的想法必须消失,<br />??不去干扰读者,因为读者愿意相信幻觉,把虚构当作现实。穆齐<br />??尔打破了小说与读者间的古老契约。而别的小说家也跟他一样<br />??做了。对布洛赫笔下最伟大的人物埃施的外表,我们知道什么?<br />??什么也不知道,除了一点,他的牙齿很大。我们对K或者帅克的<br />??童年又知道什么,而且无论是穆齐尔、布洛赫,还是<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贡布罗维奇</b>,<br />??都不觉得通过思想而在小说中出现有丝毫不妥。人物不是一个对<br />??真人的模仿.它是一个想像出来的人,一个实验性的自我。小说于<br />??是回到了它的开始。<br />??<br />??让一个人物“生动”意味着:<br />??挖掘他的存在问题。这就意味着;挖掘一些处境、一些动机,甚至<br />??一些构成他的词语。而非任何其他别的。<br />??<br />??您一定知道所有那些关于法国大革命,关于玛丽王后,或者关于一九<br />??一四年战争,关于在苏联的集体化进程(不管是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br />??还有关于一九八四年的小说。所有那些,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小说.通<br />??过小说语言表现一种非小说的知识。而我将不遗亲力地重复,小说惟一<br />??的存在理由是说出惟有小说才能说出的东西。<br />??<br />?? 萨:但小说关于历史能说出什么特别的呢?或者说:您处理历<br />??史的方式是什么?<br />?? 昆:以下是我的几个原则。首先:所有的历史背景都以最大限<br />??度的简约来处理。我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像是一位美工用几件情<br />??节上必不可少的物件来布置一个抽象的舞台。<br />?? 第二个原则:在历史背景中,我只采用那些为我的人物营造出<br />??一个能显示出他们的存在处境的背景。<br />?? 第三个原则:历史记录写的是社会的历史,而非人的历史。所<br />??以我的小说讲的那些历史事件经常是被历史记录所遗忘了的。<br />?? 但最深入的是第四个原则;不光历史背景必须为一个小说人<br />??物创造出新的存在处境,而且历史本身必须作为存在处境来理解,<br />??来分析。<br />??<br />??在所有的“终极悖论”中.还可以加上“终结”本身这一悖<br />??论。当一个现象遥遥宣告它即将消失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人<br />??知道这一点.而且还可能对此感到惋惜、痛心。但当垂死阶段终<br />??结,我们的眼光已经在看着别处了。死亡是看不到的。在人的脑<br />??子里,河流、夜莺和穿过草地的小径已经消失有些时候了。没有人<br />??需要它们了。当明天大自然从地球上消失时,又有谁会觉察到?<br />??奥克塔维奥·帕斯、勒内·夏尔的追随者在哪里?伟大的诗人<br />??在哪里?是他们消失了呢,还是他们的声音再也无法听到?不管<br />??怎样,这是我们欧洲的一大变化。在此以前,一个没有诗人的欧洲<br />??是不可想像的。可既然人失去了对诗的需要,他还能觉察到诗的<br />??消失吗?终结并非一个世界末日式的爆炸。也许再没有比终结更<br />??平和的了。<br />??<br />?? 萨:就算是这样吧,可既然有些东西正在终结,我们可以猜想<br />??有些别的东西正在开始。<br />?? 昆:肯定。<br />?? 萨;那什么正在开始呢?这在您的小说中看不到。所以就有<br />??这样一个疑问;您是否只看到了我们历史处境的一半?<br />?? 昆:我们来看看布洛赫的《梦游者》这部涵盖了二十年的欧洲<br />??历史的三部曲。对布洛赫来说,这一历史很清楚地被定义为一种<br />??持续的价值贬值进程。人物被关闭在这一进程中,正如被关闭在<br />??一个笼子里,必须找到跟这一共同价值的逐渐消失相适应的行为。<br />??当然,布洛赫对他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坚信不疑,也就是说,他对<br />??他所描绘的世界的可能性是一种实现的可能性坚信不疑。但试<br />??想他错了.试想在这一价值贬值的进程同时,有另外一种进程,一<br />??种布洛赫无法看到的正面的发展。这难道会使《梦游者》一书的价<br />??值有所改变?不会,因为价值贬值的进程是人类世界一种不容置疑<br />??的可能性。去理解被投进这一进程的旋涡中的人,理解他的一<br />??举一动,理解他的态度,只有这才是重要的。布洛赫发现了存在的<br />??一个未知领域。存在的领域意昧着:存在的可能性。至于这一可<br />??能性是否转化成现实,是次要的。<br />????<br />??<br />??<br />??<br />??第三部分 受《梦游者》启发而作的札记<br />??可能性<br />??那么布洛赫呢?他的本体论假设是什么?<br />??世界是价值(源于中世纪的价值)贬值的进程,这一进程绵延现代的四个世纪,是现代的本质。<br />??面对这们一种进程,人的可能性有哪些?<br />??布洛赫发现有三种:帕斯诺夫的可能性,埃施的可能性,胡格瑙的可能性。<br />??<br />??胡格瑙的可能性<br />??在一个没有共同价值的世界里,胡格瑙这个天真的、一心向上爬的人,觉得非常自在。没有来自道德的命令,这就是他的自由,他的解脱。<br />??是他毫无负罪感地杀了埃施,这一事实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属于较小价值联盟的人消灭了属于正在解体的较大价值联盟的人,最悲惨的人在价值贬值的进程中总是扮演刽子手的角色,而到了最后审判的号角吹响之日,一个没有了任何价值观的人就会成为自取灭亡的世界的刽子手”。在布洛赫的想法中,现代是一座桥梁,它从非理性的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引向非理性在一个无信仰的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座桥梁的尽头出现的人影,就是胡格瑙。一个幸福的、没有任何负罪感的凶手。这是关于现代终结的一个愉快的版本。<br />??<br />??在数个世纪的天穹下<br />??<br />??在布洛赫那里,人物并非作为一个不可模仿的、短暂的独一性<br />??而出现,作为一个注定要消失的奇迹般的瞬间而出现,而是作为一<br />??道跨越于时间之上的牢固的桥梁。路德和埃施,过去与现在,在桥<br />??梁上相遇。<br />??在我看来,布格赫并非通过他的历史哲学,而是通过这一崭新<br />??的看待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到数个世纪的天弯之下)在《梦游者》中<br />??预示了小说的未来可能性。<br />??富恩特斯为我们提供了他方法的钥匙:“需要许多人的<br />??生活来构成一个人物。”转世再生的古老神话转化为一种小说技巧.<br />??使得《我们的土地》成为一个巨大而奇妙的梦,在梦中,历史总是由<br />??一些不断转世再生的人物组成、创造。同一个路德维克在墨西哥发<br />??现了一个新大陆,在几个世纪之后的巴黎跟同一个塞菜斯汀相遇,<br />??而塞莱斯汀在两个世纪之前曾是腓力二世的情妇,等等,等等<br />??<br />??<br />??小说中的行动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br />?? 在列文的庄园,一男一女相遇了,两个孤独、忧郁的人。他们相互间有好感,暗中希望能将两人的生活结合到一起。他们只等着能单独待在一起的机会,以相互表白。有一天他们终于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同处一个小树林。他们在那里采蘑菇。两人内心都很激动,一言不发,知道时机来了,不要让它溜走。当时他们已经静默了很久,女人突然开始说起蘑菇来了。这完全是“违背她意愿的,意想不到的”。随后,又是一阵静默,男人掂量着字眼想表白,可是他没有谈爱情,“出于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动”……他也跟她谈起蘑菇来。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还在谈着蘑菇,一点办法也没有,心中充满了绝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永远都不会谈到爱情了。<br />??<br />?? 回去之后,男人对自己说,他之所以没有谈爱情是因为他死去的情妇,他无法背叛对她的追忆。但我们清楚知道:这并非真正的理由,他找它出来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安慰自己?是的。因为失去爱情总得有个理由。如果毫无理由地失去,那是无法原谅自己的。<br />??<br />?? 这段非常美的小片断仿佛是《安娜·卡列宁娜》最伟大的成就的一个缩影:即表现人类行动无因果关系的、不可预知的、甚至神秘的一面。<br />??<br />?? 什么是行动:这是小说永恒的问题,可以说是它的构成性问题。一个决定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决定如何转换成行动,一系列的行动又如何联在一起,成为一种经历?<br />??<br />?? 以往的小说家试着从生活陌生、混乱的材料中抽出一根清晰、理性的线来;从他们的视野来看,理性上可以把握的动机产生行动,这一行动又引出另一行动。所谓经历就是一系列行动因果关系明晰的链接。<br />??<br />?? 维特爱上了他朋友的妻子。他不能背叛朋友,他又不能放弃他的爱,所以他自杀。这自杀就像一道数学方程式一样明晰。<br />??<br />?? 但安娜·卡列宁娜为什么自杀呢?<br />??<br />?? 不谈情说爱而大谈蘑菇的男人试图相信那是因为他对已经去世的情人的依恋。我们如果为安娜的行动找出些理由来,也会跟那个理由一样没有价值。确实,人们蔑视她,可她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蔑视他们?不让她去看她的儿子,可这难道是一个无法挽救、没有出路的处境?沃伦斯基确实已经有些失落,可说到底,他不还是爱着她的?<br />??<br />?? 而且,安娜到火车站不是为了自杀。她是来找沃伦斯基的。她没有作出决定就卧轨自尽了。应当说是决定抓住了安娜。决定突如其来地抓住了安娜。跟那位想谈爱情却谈起了蘑菇的男人一样,安娜是“出于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动”才这么做的。这并不意味着她这么做没有意义。只是这一意义处于从理性上可以把握的因果关系之外。托尔斯泰不得不用了乔伊斯式的内心独白(这在小说史上是第一次)来重建由不可捉摸的冲动、转瞬即逝的感觉、零零碎碎的思考组成的微妙整体,以便让我们看到安娜的灵魂所走的自杀之路。<br />??<br />?? 到了安娜这里,我们已远离维特,也远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里洛夫。基里洛夫自杀是因为一些非常明确的利益,是一些描写得非常清楚的情节让他这样做的。他的行动,虽然是疯狂的,却是有理性、有意识的,是有预谋、思考过的。基里洛夫的性格完全建立在他奇特的自杀哲学上,而他的行动只是他想法的完全符合逻辑的延伸。<br />?? <br />?? 陀思妥耶夫斯基抓住了理性的疯狂,这一理性顽固地要按自<br />??己的逻辑走到底。托尔斯泰探究的领域正好相反;他揭示非逻辑、<br />??非理性的介入。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他。对托尔斯泰的参照将布<br />??洛赫放置到了欧洲小说一个伟大的探索背景之中:探索非理性在<br />??我们的决定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br />??<br />??她和他之间充满友谊,这种友谊有一天,“会变成爱情”,然后<br />??“爱情有—天又会熄灭为友谊”。<br />??<br />非理性的逻辑是建立的混淆机制上的。<br /><br />??布洛赫让我们明白了,任何行动,不管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br />??它的基础都是一个混淆的体系,一个象征思维的体系。只要审视<br />??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就可以知道这一非理性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br />??要比一种理性思考更能影响我们的态度:一个特别喜爱破璃缸中<br />??鱼的人让我想起一个以前曾给我造成可怕的不幸的人,那他总会<br />??让我有一种无法遏制的提防心理……<br />??<br />我也想到每天在公路上发生的大量的死亡现象,那是一种既可怕又<br />平凡的死亡。既不象癌症,也不象爱滋病,不是大自然造成的,那是一种<br />几乎自愿的死亡。为什么这种死亡不让我们触目惊心,不搅乱我们的生活,<br />不驱使我们去进行重大的改革?不,它不让我们触目惊心,因为跟帕斯诺夫<br />一样,我们都极少有现实感,这躲在一辆漂亮汽车的面具之后的死亡在超现实<br />的象征之屋内代表的,其实是生活。这一死亡是带着微笑的,它跟现代性的、自由、<br />冒险混淆在一起,就象伊丽莎白跟圣母混淆在一起。那些被处以极刑的人的死亡<br />尽管在数量上要少得多,却更多地引起我们的注意,唤醒我们身上的激情:这类<br />死亡是跟刽子手的形象混淆在一起的,它的象征强度要大得多,阴暗得多,更能<br />激发人的反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br /><br />??人是迷失在“象征的森林”中——再引用一次波德菜尔的诗——的孩子。<br />??(成熟的标准:抵制象征的能力。然而人类变得越来越小儿科了。)<br /><br />?? 布洛赫一直在追寻“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但他知道约定俗<br />??成的形式(只建立在一个人物的经历上,仅仅满足于对这一经历的简<br />??单叙述)局限了小说,弱化了它的认知能力。他也知道小说有一种非<br />??凡的融合能力:诗歌与哲学都无法融合小说,小说则既能融合诗歌,<br />??又能融合哲学,而且毫不丧失它特有的本性(只要想想拉伯雷和塞万<br />??提斯就可以了),这正是因为小说有包容其他种类、吸收哲学与科学<br />??知识的倾向。所以,从布洛赫的角度来看,“多元历史主义”这个词<br />??的意思就是;运用所有智力手段和所有诗性形式去照亮“惟有小说才<br />??能发现的东西”:人的存在。<br />?? 这一点.当然意味着要对小说的形式进行深刻变革。<br />??<br />?? 所有伟大的作品(而且正因其伟大)都有未完成的一面。布洛<br />??赫启发我们的,不光是他所完善了的,还有他力求达到而未能达到<br />??的。他作品未完成的一面可以让我们理解种种必要性:一,一种彻<br />??底的简洁的新艺术(可以包容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而不失去<br />??结构上的清晰性);二,一种小说对位法的新艺术(可以将哲学、叙<br />??述和梦幻联成同一种音乐);三,一种小说特有的随笔艺术(也就是<br />??说并不企图带来一种必然的天条.而仍然是假设性的、游戏式的,<br />??或者是讽刺式的)。<br />??<br />?布洛赫一直在追寻“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但他知道约定俗成的的形式(只建立在一个人物的经历之上,仅仅满足于对这一经历的简单叙述)局限了小说,弱化了它的认知能力。他也知道小说有一种非凡的融合能力:诗歌与哲学都无法融合小说,小说则既能融合诗歌,又能融合哲学,而且毫不丧失它特有的本性(只要想想拉伯雷和塞万提斯就可以了),这正是因为小说有包容其他种类、吸收哲学与科学知识的倾向。所以,从布洛赫的角度来看,“多元历史主义”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运用所有智力手段和所有诗性形式去照亮“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人的存在。?<br /></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邦尼爱克莱德,没有人爱我!

73

主题

1

好友

2208

积分

论坛游民

Urahara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8-1-3 21:06:30 |只看该作者
<p>建议稍微修下格式。</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5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