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0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1期网刊专栏】赵松∣鲁迅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0

好友

4654

积分

业余侠客

金针菇

Rank: 4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 02:0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61/image/t_zhao_logo.jpg" border="0" alt=""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61/image/t_zhao_1.jpg" border="0" alt="" /></p><br /><br />  人的忘性总是要比记性强大得多。十多年前闷头读了很多鲁迅的以及与他有关的书,连同他的日记、书信都不曾放过,可是如今能记得的,已是非常有限。现在把还能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零零碎碎的,虽然不多,但是搁在一起,就会发觉也是件有意思的事。<br /><br />  比如说鲁迅有抑郁的一面,但也有活得比较开心的时候,从日常的层面说,我觉得有这么几段。一是鲁迅认识许广平之后,两地书期间,老师学生经常书信往来,从亲爱的老师到小白象,从广平兄到害马,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是萧红到上海之后,经常到鲁迅家里玩,萧红的超凡才情与纯净天然,给鲁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慰藉。再就是有了海婴之后,鲁迅老来得子,“俯首甘当孺子牛”,自得其天伦之乐。那些时候,鲁迅写的文章也往往更为从容饱满,纵横自如,不以攻击为能事,但剖析世事的深刻洽切的力量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所以平和时的鲁迅,要比激烈时的鲁迅更显其博大精深。<br /><br />  鲁迅的小说不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酒楼上》。把那种归乡者的无家可归的感觉,那种茫然、哀伤与脆弱无力的情态叙述呈现得如此深入骨髓而又含蓄从容、朴素醇厚,“五四”中人,无出其右者。后人论及鲁迅小说的时候,多有叹其少的意思,似乎正是这少,还有没能写出长篇,影响了他作为小说家的伟大,殊不知胡安-鲁尔福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中篇外加一些短篇而已,可是仍不失其伟大。鲁迅那两本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优秀的作品。这篇《在酒楼上》,完全有资格与艾-巴-辛格、胡安-鲁尔福这样优秀的小说家的最佳短篇作品并置一处。<br /><br />  还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是鲁迅的友人川岛记下的,就是鲁迅先生特别喜欢干贝炖火腿。其炖法并不复杂,但非常讲究,干贝要粒小的才好,火腿要金华的,要慢火,边炖边撇去浮沫,直到炖好,味道极为鲜美。对鲁迅喜爱的这道家乡菜的描述,让人仿佛看到了鲁迅的日常性情,他不是个急躁的人,也并不是个喜欢抑郁的人,他的耐心,他的细腻,都可以从这炖干贝火腿的细节中得以窥见一斑。想当年他在北平教育部工作的时候,一个人时常在家里默默地抄古碑,读古书的时候,别人理解为对寂寞与孤独的某种排解,在我看来,则是他自日本归来之后将自己的学问慢火炖来、深入琢磨的过程。<br /><br />  最耐人寻味的一个事,发生在鲁迅临终前的一段时间里,好像出自许广平的回忆,说他在床头放了张某位不知其名的国外画家的画作小图片,图中的内容,是一个在风中奔跑的女子。鲁迅在临终前的日子里,无力读书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拿起这张图片,注视良久,为什么会这样,他没说过,所以也无人知道其中的原由。从中可以知道,鲁迅的情感世界,是隐藏得极深的,所以他的日记,看起来多是流水帐式的春秋笔法,绝少透露多少与情感密切相关的信息。所以鲁迅个人世界的神秘与难懂,是远在其文章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留下的另外一种文章,只是其中没有文字而已。<br /><br />                           <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2008年1月20日</font>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们连黑暗都能看见, 可是为什么却看不见光明呢?

55

主题

7

好友

727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8-1-21 16:30:09 |只看该作者
<p>“图中的内容,是一个在风中奔跑的女子。鲁迅在临终前的日子里,无力读书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拿起这张图片,注视良久,”</p><p>是否在回忆年少的风流快活?</p>
住到黄河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8-1-23 00:37:57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在酒楼上》的确需要读一读。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0

好友

36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8-2-20 15:14:20 |只看该作者
一直觉得鲁迅的文字有很强的批判性,冷冷的,原来要读更多的文章才可以发现另外一面。《在酒楼上》没有读过,去看看。
欢迎走近艺术,走进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博客:http://blog.sina.com.cn/zendai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8-2-20 16:36:09 |只看该作者
<p>鲁迅,这个人很有点文人的特点——我感觉类似现在在论坛上“拍砖”。</p><p>一到报上打笔架,就凶得不行,其实日常生活里本人挺和气幽默——当然这种和气幽默也许只是表面。</p><p></p><p>卫视台前年做鲁迅的专题片,讲到他在五四运动期间没发表什么重要文章。原因是那时他刚把母亲及全家从老家迁到北京,正在搞房屋装修。</p><p>弟弟、母亲、自己都住一起,也挺传统。但是可惜后来与日籍弟媳不睦,弟媳管家里的财政支出,鲁迅被管得严,抽烟的钱有时也紧张。后来到了最严重时,甚至还和弟弟在院子里动起手来。</p><p>后来他生气,搬出去住。</p><p></p><p>都说某某艺术作品被商业化毁了。鲁迅的印象,是被政治化毁了。建国后,孩子们从小对鲁迅的印象就是个激进得不得了的革命家。他的形象也和雷锋等人一起出现。高、大、全。</p><p>这使老百姓容易忘记他在小说写作上的位置和价值。</p><p>我记得我中学课本挑的鲁迅文章,都是那种“不结合当时历史情况就完全读不明白”的政治斗嘴文。真正体现他思想、才华的文章反而没有。</p><p>另外说个话题。都说日本女人温柔顺从,恐怕也是个中国人的误会。鲁迅弟媳一点也不温顺。我到日本看的歌舞伎演出,一出传统戏,讲的就是丈夫怕老婆的故事。</p><p>天下乌鸦一般黑。</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8-2-22 16:26:30 |只看该作者
<p>“……是可惜后来与日籍弟媳不睦,弟媳管家里的财政支出,鲁迅被管得严,抽烟的钱有时也紧张。后来到了最严重时,甚至还和弟弟在院子里动起手来。”--据鲁迅的一些好朋友回忆,鲁迅兄弟的矛盾起源,是因为弟媳不大会持家,花钱比较大手大脚,造成财务状况不好所致,而鲁迅当时在教育部的工资是挺高的,但也经不起这么个花法,鲁迅曾经为此跟周作人讲过,但周作人是读书人,不问家务事的,所以后来的情况就失控了,矛盾激化的时候,老婆一哭诉,周作人以为大哥真有所不敬,就也爆开了。后来兄弟二人都没再以任何方式对这个事件有过任何解释和说明,都选择了沉默。</p><p>“……鲁迅的印象,是被政治化毁了。建国后,孩子们从小对鲁迅的印象就是个激进得不得了的革命家。他的形象也和雷锋等人一起出现。高、大、全。”--毁倒是不至于,模糊化了倒是有的。人人都知道鲁迅,但人人都又不了解鲁迅。只知其名,不读其文。</p><p>“我记得我中学课本挑的鲁迅文章,都是那种“不结合当时历史情况就完全读不明白”的政治斗嘴文。真正体现他思想、才华的文章反而没有。”--其实鲁迅的所谓政治斗嘴的文章,也有很多是值得一看的,他的锋利、清醒,在那个时代,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是不多见的。现在多的只是贫嘴、油嘴。</p>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8-2-22 17:15:38 |只看该作者
<p>周作人好象还说过,鲁迅写的《伤逝》,全世界只有他懂,他说那写的其实是兄弟之情。</p><p></p><p>我倒不以为然——起码鲁迅在处理上,并没有使这个作品只能产生这样一种解释。</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4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