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童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假第一周】詹姆斯•乔伊斯:偶遇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好友

2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1#
发表于 2008-7-28 22:18:08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X</i>在2008-07-05 23:17:29的发言:</b><br />4、好多东西都被别人说了,我试试看其他解读能不能行得通。<br />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冒险。小说中开始出现“真正冒险”这个词是相对“模拟印第安人打战”而言的,而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逃离现实”(前面提到“逃避现实的大门”、“对现实的逃脱”)。当他发现荒蛮的西部文学及模拟打战的游戏满足不了自己的时候,他开始策划逃一天学去身体力行“真正的冒险”,而且“必须到外乡去寻找”。小说对“现实的逃脱”和对“外乡”的强调,可以反过来说明主人公对自身环境的不满。一是教会私立学校的制度的压制(这可以从前面找到证据。),一是外族统治的压制。文中几次提到“公立学校”,记得在宗白孙梁译本中“公立学校”的注解是:“在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公立学校被认为比较低级。”而这本《都柏林人》的前言也提到了一个象征意象——瘫痪。按照这样的思路,结合《姐妹们》中神父因瘫痪而死的象征和《阿拉比》中的结尾“感到自己是一个受到虚荣心驱使和拨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的顿悟。先推测出主人公在“瘫痪的现实”中寻找“真正冒险”的失败。然后在文中在线索,其中那个“绿眼睛”的细节就极其重要。因为文中并没有给出他寻找“绿眼睛”的原因,只是很隐晦地说“看看其中是否有人是绿眼睛,因为我有些模糊的概念……”,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白种人中,“绿眼睛”多是东欧人或北欧人(比如文中提到的挪威),而爱尔兰是位于西欧。联系“必须到外乡去寻找”,和运河上船的描写,可以得出主人公是把“真正的生活”寄望在故土之外。而当他遇到一个有绿眼睛的人的时候,却发现那个人是个可怕的变态老人。跟据那老人的藏书(我对地理不太了解,不知道东欧北欧的言语是不是英语)大致可以推断那老人所讲的学生时代是在爱尔兰度过的。不管那老人是外国人还是爱尔兰人,他的成长无疑是失败的。这也暗示着“绿眼睛”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主人公最后的顿悟,也跟《阿拉比》里的那个少年一样建立在对原来生活的反思上的,也是对自我的回归。他对马赫尼感到愧疚,因为在心里他一直有些鄙视马赫尼。或许这可以上升到他在对本民族的忏悔。他厌倦了英国统治的爱尔兰,在设法逃离她,可最终却发现了瘫痪的现实中人精神的瘫痪。或许“真正的冒险”是一个从鄙视走向正视的感悟,是对本民族精神的回归,而小说是建立在人性的探讨上的,从而避免了民族的狭隘和主题的单一化。<br /></div><p></p>此同学概括可嘉。见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85年12月1版)247页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2#
发表于 2008-8-22 20:31:01 |只看该作者
<p>读成长小说几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孩子没有故事。</p><p>此篇的新意恰在写了一个好孩子的故事。</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3#
发表于 2012-7-31 09:25:07 |只看该作者
排版有些乱。看着费劲。不过很有意思。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4#
发表于 2012-7-31 09:29:14 |只看该作者
。“对现实的逃脱”,不管是从学校制度,还是从外族统治,从这两种压制中的任何一种显露出来,而它是通过“绿眼睛”!(如果确有此说的话。)这让我感到很宽慰,它没有沉迷在对意识形态的象征里,它把小说的艺术性提高到普遍意识关联到具体而微小的事物时达到的表面平静如常其实内里惊心动魄的一种奇妙媾和上。
真正的细节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5#
发表于 2012-7-31 09:55:34 |只看该作者
小说所调动的一切仍是在为塑造这个人物服务,作者自身的社会历史观点可能引起的对“主题”的不恰当的外延顺利地被过渡被隐匿,作者始终自觉地以一种最大的克制来保全小说的气味,而避免了为单纯表达“思想观点”带来的单薄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6#
发表于 2012-7-31 10:10:14 |只看该作者
作者,并不会直接正面“面对”这个主题,但他却可以把它当作直接的材料来构思这个小说。“真正的冒险”,更似一种颇为隐晦的抽象,一方面能全面描述男孩子青春期的整体状态,另一方面,又侧着身子,不让里面的人物情感与作者心怀的那种概念化的青春冲动交割,这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技巧,好使人物在小说里能有真实的生活场景,所以,里面充满了偶然,比如不能去鸽子房,和碰见那个老头子,以及很多细节,以此营造顺从时间的形态(形状和姿态),其实,作者本身的情感是激荡得不行的,可他却选择与小说里的我隔步三尺,来暗示两者结合,所以,这个“遭遇”,既深刻又浅显,貌似一种欲擒故纵,但并不会影响真诚与语调的真诚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7#
发表于 2012-7-31 10:13:09 |只看该作者
即便里面一个人物也没有,我也会被这种语调感动。多质朴,踏实,真诚和宽广,里面的 叙述者,超越了任何听者,和作者自己,但这些的背后应该仍存在一个大而无形(呵呵)的背景,就在这里,作者试图用情感来阐释“生活”背后的规律,却又不把它抛出来,否则就低级了,而是将其融化进真实生活的日常情景与情感中,
这帮讨论的家伙真历害呀。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8#
发表于 2012-7-31 11:40:58 |只看该作者
除了你的评论,别的我看着都是乱码,该换浏览器了。

点评

猪皮  哈哈。你可千万别换。首先,那些都是我摘出来的评论,自己看着方便。其次,我看着也是乱码。勉强看吧。  发表于 2012-7-31 14:32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23:4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