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呃,呵呵,若依我自己的想法,当然不会是“只是”了。</p><p>这个地方,我考虑到的是一个“秩序”和“结构稳定”的问题,但指向不是小说本身的素质,是文本所述对象客体内部的矛盾主体。</p><p>假想,屋子里有这些“客人”,A,B,C,D,E,F,G,可能还有更多,或者少两个,但那不重要,呵呵,我觉得关键在排列上,这些“人”(实际上也可以是别的任何物体,但落实到“人”身上,那个排列,可能更多的和其“人”自身的性格,也就是自身的“矛盾点”有关,别的物体,则是依另外的特质)——这是我自己觉得挺有趣的一个疑问吧,就是这个秩序,从表面上看,打乱,和不打乱,区别有多大,也就是换个角度,这篇东西,若从A到G,依次叙述,与现在这样,是否没有本质区别或是表达上的影响,或者,再换另外一种排列呢?每一种排列之间的效果迥异在哪儿?(哪种排列最“好”?)——我是觉着,一方面,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排列,而不同的排列,则抓住的是不同的矛盾上的交合点,另一方面,则考虑的是,矛盾体是否存在既定的某种规则(是什么在决定或是维持那个“秩序”),如果存在,则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对局部把握的偏倚,影响到秩序上的“合理性”,从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稳定问题。(具体到这篇东西上,我觉得要抓的地方,可能在于个体的性格矛盾与整体的人际关系矛盾的交合,“主”,“次”,或者,“强”,“弱”之分——或者其他的什么?)</p><p>这篇东西没有解答疑问的目的,只是出于上述的思索做的小试验。</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8767097[/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