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0-23
- 在线时间
- 106 小时
- 威望
- 2503 点
- 金钱
- 13666 点
- 注册时间
- 2008-8-3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873
- 精华
- 0
- 积分
- 5512
- UID
- 21171
 
|
<p><strong>网络浏览取代“青灯黄卷”</strong><br />——调查显示:上网看帖人超过传统阅读者</p><p> </p><p> 上网看帖子的人数,首次超越了阅读书本的人。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近公布了第5次国民阅读调查,其中令人惊讶的一项结果是:网络阅读率以36.5%首次超过了34.7%的图书阅读率。网页浏览,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br /> <br /><strong>数字化阅读 激增</strong><br /> <br /> 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比2005年增长了8.7%,而图书阅读率则比2005年下降了14%。在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并驾齐驱”,甚至有盖过书本阅读的趋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br /> <br /><strong>浅阅读不足 非议</strong><br /> <br /> 由网络浏览引发的“浅阅读”一词,同时引发众多非议。众人在肯定阅读品位多样化、娱乐化、轻松化的同时,也开始质疑走马观花的数字化阅读缺乏认真感。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的情况正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br /> <br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呈现弱化的趋势,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与此同时,出版界也存在迎合“浅阅读”的倾向,出版的图书有“浓缩”无“原著”,有“戏说”无“正经”,有“图画”无“文化”。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少专家指出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影响,导致阅读的调剂、消遣功能被放大,反而屏蔽了“深阅读”的优越一面。<br /> <br /><strong>音像化信息 丰富</strong><br /> <br /> 在信息密集的当下,对于工作、学习繁忙的人而言,“深阅读”显得有些“奢侈”。人们想要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需要“数字化阅读”。海外学者提出了“保持部分关注”的“互动交迭”模式。而且,数字阅读更大的优势还在于形式丰富。结合了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能把信息呈现得更加形象生动,为阅读者提供多种感官享受,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也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br /> <br /> 无论读者的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出版界如何顺应趋势,在把内容做好的同时,避免出版业的“泛娱乐文化”等低俗现象的蔓延,将年轻人引向高端的阅读趣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阅读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这样才能为读者创造性地孕育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读物体系。(来源:新民晚报)</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