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3-29
- 在线时间
- 96 小时
- 威望
- 8571 点
- 金钱
- 2928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895
- 精华
- 2
- 积分
- 2184
- UID
- 8626
 
|
比这篇作品的前身、你一年多前的作品《鼻子》好了不少,单是语言上,就利索了。但有点过头。为了营造氛围(这种氛围指的是作品给人在感觉上——如果不是在视觉上的话——的氛围,而不是指故事本身的氛围)而过分借助句号那生猛的力量,多少给人有点技穷的感觉。在一个从句结束的地方使用句号,简直成了你这篇作品中在修辞上存在的败笔。而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通篇不使用引号,我觉得一个不虚荣的作者在对白上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是否可以使用引号”,而不是“是否可以不使用引号”。选择性地使用引号来修饰对白,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以寄托作者更深更微妙的层次上的用意,因为在同一篇作品里,有引号的对白和无引号的对白总能区别开一些意图来。
如果把你对这同一个故事两种不同的写法(也可以说是初稿和定稿)作一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能看出你的一些变化来。能把《鼻子》那篇毫不出彩的小说改写成这样子,也可以说你有着很高的修改的天赋(我不能昧着良心说你有很高的写作的天赋)。科尔雅切克这个名字就比原来的陈少奇这个名字好,外国人名地名在你这篇里搭配得比别人那儿好。1939年也比1998年要好。我说这些大概是想告诉你,你对一些细微的、外部的因素如何影响整个作品的感觉已经悟到了一些了。但我完全不鼓励你继续写这种不洋不土的作品,甚至在作品里再次用到这些因素,如果你出国了,在国外生活了,那就例外。另外,两个作品比较一下,你似乎也明白了不同的分段方法会使作品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效果,我不是说大段落就一定比小段落好,但具体到这个作品里,我觉得你还是选择对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你完全另外加了一个新的框架到一个旧作里,使它变成一篇新作品,你把不符合这个框架的东西去掉了,又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贴住这个新的框架,这是你在作品结构上取得的更好的把握。不过,我更感兴趣的不是大的方面的改变,而在于那些在两个作品里都出现的句子里面,一些单个词甚至字的删添,你通过这些来实现对语言、语气的追逐,在这个方面上我更能看出你想告诉别人的关于你正在改变的(纠正的)想法。我想通过这些变化,“你不会取得进步”的断言(好吧,我承认我私下里有过这样的念头)可以推翻了,但要警惕你的下一部作品,下下部作品,如果写糟了,这样的念头很容易又卷土重来。
关于他的那两次胜利,指向空洞。“而你记不记得,我们还得私底下讨论一下”——这种东西还是要克制一下。有这种工夫还不如多写几句将故事交待得清晰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