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3-29
- 在线时间
- 1439 小时
- 威望
- 20194 点
- 金钱
- 4053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166
- 精华
- 7
- 积分
- 3786
- UID
- 7763

|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9-6-7 21:19 发表 ![]()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道德批判的使命,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道德批判的工具,而且这种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倒更容易成为道德的化身,如果他所做的正与这种道德所要求的一致的话。
主人公说自己“有罪”,但却没有流露 ...
第一部分,完全赞同你的说法。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好理论,但联系到这个小说,主人公所做的,恰恰与道德不一致。一个杀父的人怎么成了道德的化身?
从根本上说,我不知道这个小说里到底批判了哪一种道德,而且是由一个病人来作为工具。批判了大众的不干净吗——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点了。
第二部分,主人公说自己“有罪”,不一定就要有悔罪意识。贪官知道自己犯了法,也未必都有悔罪的心理。但主人公明明白白地有罪恶感,这类病人在偶尔清醒的时候会意识到自己的种种缺陷和错误,这才使得他希望摆脱本身的自己,获得新生,才会在幻想中见到凤凰。
病人的某些症状反映,可能在你看来是作者在抒发自身怀抱了。
写这类较为复杂(它涉及某类病症的知识,道德伦理,特殊写法等)的小说于我也是一种尝试,这类小说往往作者很费心思,读者却未必有心思去读,尤其是在网上。将小说化繁为简,既是一种能力,有时也是一种明智的取巧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