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4-27
- 在线时间
- 1989 小时
- 威望
- 20464 点
- 金钱
- 49206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4286
- 精华
- 2
- 积分
- 11797
- UID
- 21847
  
|
我也一口气读完了,因为它的叙述口气实在太快了,很多地方觉得该刹住了但是还哗啦哗啦地回忆和推进,这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方面。很冒昧地觉得这篇小说是失败的。。。。
它的忏悔、解释甚至一路往下发展为证明,用大量的信息来证明合理性(不管是人物处境的合理性还是你回帖中写作思路的合理性),太多东西讲得太具体太流利也太及时了,而小说恰恰是不需要证明的。真正悲伤的人也不会这么写,真正在意写这些的人也不会这么写,只有把这些当成写作的材料在处理的时候才会写成这个样子。
还有就是一些具体的细节:
“那是一个雨后的冬日”,“那是”这个词有种清了清喉咙提醒大家“我要开始说重点了”的感觉。
“喀嚓。”你可能只是要表明闪光灯之后留下了这张照片,但下面的叙述离开了照片的画面,让人感到这“咔嚓”声是个蹩脚的转换。
“此刻,我默默注视着全家福”,“此刻”这个时间点很可疑,我弄不清这是叙述时的“此刻”还是叙述时间上的“此刻”。
“目光往下,可以看见外公的黑色裤脚上有一些黄色的泥点。”,“目光往下”带着一种指手划脚的指点。
“但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场景:……”这一小段虽然很符合孩子的注意力,但单独拎出来说显得紧了点。
接下来与母亲通话的那段对话不好。显得敷衍和某种需要。
“在某些事情上我有轻微的强迫症。”这里停下了讲这句话很暴露啊。
“采一种有药用功效的黄花卖掉后给我买的。”,“有药用功效的黄花”不如直接用植物名说出来,因为这句出自母亲的转述,同时用了两个修饰语来说一种植物显得刻意。
挑了这么多不是说明我讨厌这篇,只是想回帖的时候显得说话负责一点,像“你能完整的描述这样一个故事算不错了,更别提语言有多乏味了,显然不够历练,缺乏想象力”这种不负责的怪里怪气的评论我是非常讨厌的。
但我相信一篇探索中的作品对以后的写作肯定有帮助的,加油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