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3-17
- 在线时间
- 1519 小时
- 威望
- 2883 点
- 金钱
- 2535 点
- 注册时间
- 2013-5-2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648
- 精华
- 0
- 积分
- 611
- UID
- 65979

|
才发现不用付威望也能看。。。
X的《走神的时刻接近真实》还只是让人隐隐感觉像自己,这篇《弦上箭》却是让人感到震颤。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篇的力度要大于《走》,在《走》中还是设定了一个符合特征,为作者所用的人物,叙述的角度则是在主角的身边再安插一名观察者;在这篇中,作者则是直接抛弃了任何多余的东西,也不虚构人物,直接面对自己。不过在写买鞋子那段,“我”跳出“我”,采用第三人称,包括后面一些段落,也是突然跳出,采用第二人称,造成像《走》中一个观察者的叙述,用“我”自己来剖析“我”自己,更显得其冷峻。密集的意识描写,连续给人阅读上的紧张感,像是题目弦上箭,阅读这些句子,使人感到紧绷。
我对“个别”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典型”
我觉得肯定不必顾忌每一个读者,当我写它们时,我没有这样的定向,我就是写我的那些,而这其实也是个别,不过这个别我认为是典型的,这是一个小说的力量所在。通过语言,它们成为典型。
在这篇里,故事情节极度弱化,人物也大大简化,丰富的是细节描写,是对深层次的剖析,作者不是把他的力道用在一个三维空间里,他是集中他所有的力量去击打构成这个空间的骨架。我是觉得,鞋子也不一定就是有象征,也可以不是鞋子,可以是衬衫,裤子什么的。在这篇里,我能感受到的正如作者所说,是“典型”。我理解的典型,我想大概如X在写作的意愿那个帖子里所说,是其具有某种更加永恒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