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创造和发明家的非智力特征
摘要:智力一般可以指顺利完全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或普通能力,是心理能力的核心部分。非智力则主导并决定智力的发展和表现,是比智力更关键更错杂更高层的心理构成物。本文提出并阐释了自认为能标志发明家同创造性的特征的12条专项。各大项以个性心理为主旋律,用文艺的笔触,融创造学、智力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为一体,进行了连锁融会式的剖析。企图探寻自然和社会科学家的创造的非智力特征,盼望当前我国倍受冷落又最为首要的创造力(区别于创新教育理论等)和非智力因素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获得应有的关注及改善。
关键词:创造;创造性;非智力因素;非智力特征;特征;个性;心理因素;智力
创造发明是与众不同或独出机杼的东西,新事物是与众有异和独领风骚的事物,与众不同的东西或事物,必须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走新的路子,在特殊的情景氛围中酝酿产生。创意人是最富创造性的人,也就最卓而不群、与众不同,最有个性和特色(这个人的头脑是有准备的头脑,“傻瓜蛋”例外。)。
非智力因素,也称“非智力个性因素”、“非认知因素”、“心理品质”等,至今难觅普遍通用的定义,较流行的有(略举一种):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的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即非智力因素一般涵括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理念、人生观等个性倾向性及情绪情感(情感商数即为EQ)、意志、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与最高层的创造发明相整合的创造发明家的非智力特征,是天书式的超级心理构成物,自然学派林立,见解各异。按不同的标准或依据,有截然不同的分析法和不尽相同的结果。现笔者初步尝试独特的连锁式和交融法。(每一个创意人,各大项部分出现,有所侧重。)
1、 好奇幻想。好奇堪称创造发明家的第一性。创新人素来神迷于无穷多变的世态人情,对其深怀好感和奇异,抱着独到的眼光。特别是那些新颖的、怪异的、罕致的、变动的事物更加寻根刨底,一连串一连串的为什么或质疑,犹如打喷嚏一样“满天飞”。因而,不免时常显得傻乎乎的,闹笑话,令人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或哭笑不得。
强烈的好奇心,使人灌满了“为什么”,充溢着梦幻和遐想,总有很多“为什么”解答不清,需借助丰富的想象,幻化为想象物答案来取代。创造最常又是不为人注意的发现或偶然想到的一种巧合,如果带上了幻想的翅膀,腾飞之后,各种偶然性的巧妙组合便随其锐增,就催化了创造的可能性。于是,创造潜能得以激发,奇迹就会产生。故而,创造更偏爱无拘无束的奇思妙想,但排挤那些没有思维的空想——凭空的想象、空有的想象。也不难看出,有意识的,生着脑袋的幻想或创造想象,才真正是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和前奏。
2、 热情志向。好奇心的驱使和牵动,对具体事物便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兴趣和热情,开启着内源性的动力,发挥着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的高涨、激情的迸发,蕴藏着巨大的鼓舞力量,维护着超强的创造性态度,这种态度才能把创新发明推向极致。
富有创造性的人,追求创新发明,如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在创造中追求人生的幸福,视创新发明为快乐为生命。热情的追求绝非肓目,积极的追求也不是激进,创新人对总趋势和志向了然于朐,有远见和长久的算计,决定了必然性的创造和总体的创新发明。然而,具体的目标或直接的目标,仅仅存在偶然性的短暂创造,不代表真正稳固的创造性或创意人。
3、勤奋坦诚。由于太多的“为什么”无以澄清,好奇心就得不到满足,为了探明世界,弄出个所以然来,就必须夯实根底、打牢基础,勤学好问、刻苦奋斗,充实自己、强壮自我。因为热情志向所伴随的辨清未知世界而冒发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便为勤奋提供了支柱和力量。假若不具备上述的根基,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机遇放到你的嘴里手上也知觉不了,只能擦肩而过或失之交臂。勤奋,对创新发明而言,等于有了个时刻准备着的智慧大脑,何时均有抓住机遇推出创新发明的可能性。
创造得符合客观存或遵循客观规律,皆是真真切切确确凿凿的真理性的事物。创造的客观性,提示创意人对一切要以诚相待,坦白爽快,直言不讳,有正义感,坦诚者和实干家就势必机会多多。勤奋学习了只有在求真务实中,才会有创造之能源,于求实中创新,进而喷发其创造之火花。
4.独立自主。富于创新性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沉浸在自我的天地里,说自己心底的话,写自我感验的心;做自己志趣事,干自己想干的活。渴求独立自主。摆脱传统权威的约束,挣离保守思想的枷锁,憎恶以任何形式扭曲个性,甚至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要,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左右(爱因斯坦的两条原则)。他们争取民主独立、自由平等,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自我作主、独行特立,具有极强的独立特性和自主性,习惯于单打独斗、孤自闷干。
独创性是创造性的代名词,独创意含着独树一帜,独一无二,伴随着独立思考、独立精神,耐受着孤独寂寞的前无古人的追寻历程。作为独立创造 的独创,它以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独立素质、独立策略、独立能力等为基本前提,这种创造的独立性,产生于高度的自主自治之中。自主是独立的护照,独立是自主的必然,自主是以兴趣为转轴的,兴趣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自主同兴趣的融合,诱发了自由想象,幻发着许多新的点子,新的梦想和新的设想。无疑给创造增加了新的机会和新的可能,获取一些挑战传统,突破陈规的创造机遇。
5 开放混杂。因为好奇幻想,热情志向,独立自主等创造特征的影响,他们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想自由,热衷于新的现象或活动。多元多向多角度多途径地广纳博收,大开脑“门”,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对新奇异样的物色真可谓”情有独钟”,倍加看管。
纷繁而来的素材,泥沙俱下,乱人耳目,让人混沌不清,但”凡事有害必有利”,最坏之物总有点用处,有意识有方向地吸收愈多,越为混乱,随之而增的是新的组合或构造方式。迎合创新发明从根本上说,都是新的构合而已,即创造学家A.F.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中的数量产生质量之铁律。同时在数量产生质量的进程中,要经过大脑的精工细作,理出头绪,施行筛选,实行拿来主义,精益求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和精工细选、大进小出,厚积薄发。
6.多元矛盾。开放混杂的接纳特色和事物本身的多面性和矛盾性,注定了储存、提取、思想、性格等的多元和矛盾性。杂乱而来的学识,往往是无理无头无绪的,一直处于不断冲突,多重矛盾之中。多元之物,令人亦此亦彼,似是而非,甚至于反复无常,自我相克,表现在个性上则摸棱两可,判若两人,好像集几个人于一身,多个心灵的我在拔河,同时也容许多元矛盾,有神奇的性格气质的平衡性及和谐统一的神力。随着两可性和动乱性而冒发的矛盾性在正反两面斗、,转化、调和的矛盾运动中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创造可谓是矛盾斗争调解的结果,需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调合,系统学习和跳跃学习的调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的调合,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的调和,需要独立性和顺从性,冲动性和自制性的和谐统一,需要全部非智力因素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
可以创造的都已创造出来,不能创造的正在继续之中。继续中的创造,于总体上是更为深层更为艰难的创造,更不为常规想象,一般思考所能突破的,需要更为不同寻常独异新特的组构方式和更加全面(尤其是专业中的全面)、多元多向、矛盾冲突的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决人。
7.应变勇敢。独立自主性塑造着适应性,矛盾双重性塑造着调解性,多元混杂性塑造着应变性。创新发明往往是变化之产儿,以不变应万变和见微知著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或”车到山前自有路”),皆是应变性的显露。创新需要适应无限变化无穷多样的全新未知世界,灵活变通地去因势利导、顺应规律、避开绝路、及时回头。
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做到处变不惊和见怪不惊,得有一定的勇气。勇气常常以各色的形式决定着创新发明的历程,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勇”字当头的,缺乏了勇气,甚至会把新事物或创新发明当作怪物,难以想象它能有好奇幻想、独立自主等创造特征。创造过程,也少不了质疑批判的勇气,叛逆挑战的勇气;少不了忍耐挫败和寂寞的勇气(后文有详述)。勇气,作为勇敢的“勇”字,以勇敢的半数稳坐了主心骨,另一个半数的“勇”字也不容或缺。创造兼附着最大多量的阴险,也喜欢光顾敢说敢说敢做敢闯敢当的勇士,需合理地担冒风险和无所畏惧。看来,‘勇”字和“敢”字,近义得厉害,”敢”字涵含的,大都被“勇”字给侵吞了。
8、质疑批判,朱熹留给我们“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广为传颂的至理名言。小疑和大疑,以数量而言,小进同大进就质量来说,有进步之意,包含着创造,吻合数量产出质量的创造大定律。创造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不曾做过的事业;创造性之物,是最难发现的东西,隐蔽在事物或现象背后的东西,不被大众注意的东西,这毫无异议要拿挑剔的眼光,怀疑的眼光,独异的眼光看待事物。反对随波逐流、亦步亦趋、迷信权威、人云亦云。抱定没有“圣旨”、没有“圣经”,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怀疑一切(肯定部分)、肯定一切(部分否定)。确信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都有两面,而不是一面;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相对的真理也在无限的深化之中,反物质世界就应该是一个相反的颠倒的世界就是明证。还应提及的是,质疑绝不是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和创造,大凡世界级的伟人,皆有高度的科学的怀疑精神。
怀疑或质疑的创造特征,加上一些勇敢,自然迎来了批判精神,这也是独立自主等特征的部分外显。创新改造的活动最常在批判中升华,批判是看出破绽、挑出毛病,以自我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或截然相反的看法,指出对方不合理不科学或弱点错漏之处,其中也包括着创造性的新认识和新发现。还有,由批判而来的科学假设或猜测则时常是科学创造之先导。
9、叛逆挑战。独立自主的创新特征,饱含着立人、独立意思和排他意向,相当容易固执孤行,不合流俗、孤芳自赏、独居一格,使人敬而远之,以致人际紧张。他们无法接受他人的过分安排或管制,不听话的子孙,必然“叛逆”,此叛逆之一。质疑批判,偌若是开创性的,先锋性的,那么他走在时代的前列、科学的前列、人类的前列,与天为”敌”、与科学为”敌”、与人为”敌”,也就顺理成章了。批判者,在反权威、反传统,批揭民族劣根性等活动中反叛着世俗大众,这些都反叛着“大众”,也便是他们的“叛逆”了,此叛逆二。颇多创新发明是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胜而得之的,此叛逆之三。不要误会,创新发明的叛逆是科学的叛逆,是叛逆中的创造性成份。诚然,创新叛逆不可能不渗透伪科学,伪创造的叛逆成份,毕竟还有一种非科学非人性的叛逆在从中作梗。
一个创新发明的出炉,都经历了一个挑战。一个真正的伟大创造者,就更要具备挑战传统,挑战成见,挑战经典,挑战权威,挑战极限的胆识。挑战可以树立信心,挑战可以练就独立,挑战可以培养勇气,挑战可以扩展创造,挑战和质疑批判、叛逆执着等创新特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0.执着孤行。创造是最复杂最坚韧的活动,需要创新人执着专注、坚守底线,毫无异义地铸就了好胜,不服输,自信自强,志在夺标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创新特征的独立自主、勤奋坦诚等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执着之性,执着使“创造病毒”不得以趁(乘)虚而入。
执着和固执只有一念只差,固执同孤行仅有一步之遥。执着者极易表现出顽固或孤行,因为再聪慧的的人也不会全知全能,而执着者惯常于“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过于固执己见、冲动急躁、孤高自傲。放荡不羁了,许多杰出人物外显有点狂有点酷,即为此。
一意孤行的孤行者,令俗人“深恶而痛绝之”,最受冷疯热潮、诽谤诬蔑,更出于质疑批判、叛逆挑战而招致的非议和增恨,再加上创造之业,是险阻最多、难度至大的行当。因此,挫败和孤独就命定成了创造人的随身品,他们也就不会在乎别人说三道四等。忍受寂寞和孤独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执着勇敢和挫折容忍性又做了必备之性。可见,时准备失败沉闷和孤独寂寞那便更为宝贵了。
11.马虎容易。创新发明家因为有独立自主,执着孤行等特征,最常在自己的世界里翻天覆地,按自我的意志办事,以兴趣为宗旨,跟着兴趣走。对缺乏兴趣的不会自动去做,勉强或迫于外力的也干的少,极易激怒和抵抗,显然,这样做起来的事,肯定粗枝大叶、丢三落四,也是马虎行事,轻率马大哈的必然原因。
马虎者,要富有创新性,自知之明就得充当通行证,能迷途知返,及时认错,适时调头,具备深刻的自省忏悔精神,严于解剖自己,责任心强,这就产生了对错误和马虎的容 性。
创造或创意人,往往看上去乱七八糟,不三不四,凌乱难堪,迷迷糊糊,因而也少不了(或塑就了)对模糊混乱和违背纲常的容忍性。
12.幽默灵感。幽默,能够活跃氛围、清醒大脑、激活想象,唤起灵性,是灵感 的“灵丹秒药”。灵感创造是创造的奇异之态,不愧为创造的点眼之笔。灵感 系“神灵”的感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或灵机一动的灵气;似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者“灵光乍现、石破天惊”的通灵和神妙。
值得说及的还有睡梦中的灵感,它思绪翻滚,心血来潮,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因而,创新发明同幽默灵感也有不解之缘,幽默灵感是创造的优良触发剂。
针对上述的12条特征,总而言之,创新发明的非智力因素从根本上讲,它立足于最高层次,最混杂最首要,绝不是一个单维单重的东西,而是一个多元多向的矛盾体的综合表现和最佳整合。在没有完全破译之前(严格地说不可能),。无论怎样去解析各连锁或要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错乱性和矛盾性。正因为此,本文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同时,试图提炼出较为可观的标志性的非智力特征。所以,我确信这样做具备现实性,特别是那些通才式科学家或世界级的自然科学家。
最后,我之前精心编排的对创新性的概括性的12个词组可供借鉴参考:无拘成见、挑战传统,求异图变、吐故纳新,怀疑权威、独辟蹊径,特立自行、与众不同,突破常规、别出心栽,反弹琵琶、捷足先登。
参考文献:(1)凡禹 R .J.斯腾伯格:<<成功智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姜晓辉:<<智力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3)甘华鸣等:<<创新的策略>>,红旗出版社,1999.(4)何名申,<<创新思维修炼>>,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5)叶奕乾、祝蓓里等:<<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王极盛:<<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沈德立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8)高玉祥等:<<认知心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9)刘德华等:<<中外教育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奈德.赫曼:<<全脑革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11)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活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隆仁等:<<成功法则全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3)田野:<<成功学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14)晨曦:<<人生测试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15)李光平:<<人生成败指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16)埃里克.伯根格伦:<<诺贝尔,爱因斯坦传>>,远方出版社,2000。(17)王富仁等:《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8)黎金:《爱迪生》,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19)苏达礼:<<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呼唤>>,中国城市 出版社,1998.(20)<<诸子百家格言警句>>,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Talking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creation and inrintor
Chen ping
Abstract: In general, intelligence is people’s basic and general ability to achieve some action smoothly. Intelligence is the hardcore of psychology ability. Out of intelligence is more important , more mixed and higher that intelligence which lead and determine developing and acting of intelligence. This article state and explain 12 special attemption which sign character of inventor’s creationary. The individuality is the main tune .The writer analysis linkaged by using literature style of writing and contacting with creation , intelligence philosoply and psychology. The writer hope to explore the out of intelligence’s character in nature and social scients’ creating actions.The writer wish that the ability of creation (know from education theory of innovation)which is absent freatment and chief in present and theory study and education practice in field of out of intelligence’s factor can be concern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creation ;creationary; out of inelligece’s factor; out of intellignce’s character; character; psychology’s factor intelligence
注:胡晓萍 翻译
http://www.xiaozuojia.cn/bbs/dispbbs.asp?boardID=15&ID=553&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0 0:26: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