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8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圣子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好友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13:1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
    起初那段时间乔姆斯基是欢快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发自内心的欣喜若狂,他从昏暗空旷的阁楼爬到陌生的二楼,沿着二楼的楼梯走到宽敞明亮的一楼,在确定整个屋子空无一人的时候,他打开客厅的收录机,然后随着收录机播放的音乐独自一人起舞,除了跳舞,乔姆斯基还会干点其他什么的更加让他高兴的事儿,而这些快乐的事情对于乔来说不仅仅只是快乐那么简单,它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异乎寻常的意义。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儿,格罗斯特镇的居民都乐见其成,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感到格外的高兴,甚至有几个牧师从周边的几个教堂跑来,站在乔姆斯基的宅院之外为他的善心祈祷,也许不全是出于真心,但最起码向世人传达上帝的公平。居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他们围在牧师的周围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唱诗班,大声的唱着——“上帝,请别让险峻离开!不过这一切仿佛还不够,几个睿智的人找来一些食物堆放在宅院的门口然后冲着阁楼喊道——“嘿,乔,门口放着有吃的。众人离去的时候,隐藏在角落里的小孩们一哄而上很快又四散逃开——所有的食物都在顷刻间被掠夺得一干二净。不过居民们才不会管那么多,他们做了安抚,他们回家以后或者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边谈论乔姆斯基种种罪孽,或者喝酒打牌抱配偶睡觉,或者干点别的什么事儿,总之夜晚已经安静,难能可贵的安静。
    在经历过起初那段自娱自乐的时日之后乔姆斯基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他好像脱胎换骨一般开始自谋生路,不过鉴于乔姆斯基以往种种耸人听闻的恶行,人们在他自谋生路的过程当中无一例外的扮演起了小心翼翼的角色,直到后来镇上一个有钱的好心人给他找了一个派送报纸的活——这样才不会断了乔姆斯基的生计,是的,谁知道那样的话还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谁都不想冒这个险。好在乔姆斯基恪尽职守,循规蹈矩,这几乎让镇上所有人都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们甚至开始产生了同情。人们开始对乔姆斯基的遭遇进行更为客观细致的分析,他们围坐在一起,试图从细节当中寻找一些有利于乔姆斯基的元素,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寻找给乔姆斯基以往妖魔化的身份正名,如果探及至此,那么乔姆斯基的那对不知所踪的父母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人们这般茶余饭后无聊探究的初始焦点,于是追本溯源的氛围便会开始在这个小镇的夜幕下悄悄弥漫。

    乔姆斯基出生在格洛斯特镇。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商人,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她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乔姆斯基的父母在这个不算富饶的小镇拥有很多的产业,从房地产到餐饮,从餐饮到手工业制造等等,对于富裕的乔姆斯基家族而言,即便是这些富足的产业也只能算是牦牛身上的一根毛,在这个小镇以外甚至是波士顿、费城、纽约这些大城市,乔姆斯基家族的产业不计其数。

    威廉乔姆斯基在二十年前一个初夏的教堂做完弥撒九个半月之后,他的儿子亚当乔姆斯基顺利的来到了人世,在那间宽敞明亮的产房,威廉将尚未睁开眼睛的乔姆斯基高高举起,在整个家族面前宣称这是上帝赐予他用以继承衣钵的圣子,从那一刻,乔姆斯基头顶的光环便开始在整个小镇闪耀。
    在格罗斯特大教堂乔姆斯基有了第一次圣浴,所有的贵族富人都来祝贺,他们一排排的坐在教堂的长椅上为乔姆斯基歌唱,而穷人们围在教堂的周围窃窃私语。当教堂的基督福音开始响起,所有人都不再作声,受人尊敬的牧师将乔姆斯基从内室抱出,交给早已守候在教堂前台的威廉手中,修女们将盛满圣水的澡盆端出放在威廉身前的台桌之上然后恭敬地退去,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了威廉手中被浴袍包裹的乔姆斯基身上,当威廉将乔姆斯基身上的浴袍褪去,人们都开始发出惊呼,他们都在惊讶乔姆斯基的完美——那浓密的金色卷发、漂亮精致的五官、柔嫩雪白的身体,和壁画上的圣子简直是一模一样。
     威廉乔姆斯基在众人惊讶声中自豪地将他的儿子亚当乔姆斯基抱在胸前,他向众人宣誓永生愿做上帝的信徒,我们可以相信在那一刻上帝的眷顾是多么的彻底,彻底到魔鬼都开始萌生了嫉妒——一颗子弹夹着尖锐的声响从一个阴暗的角落射出,在一瞬间射进了亚当乔姆斯基的喉咙,并且从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的后背穿出,威廉原本高昂的头颅开始垂下,他看着怀里的孩子脑袋无力的撇向一边,鲜血从它的喉咙里面喷洒而出,他张大了嘴巴却发不出声响,几秒钟以后便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的人都开始尖叫,不相干的人们惊恐地四下逃窜,而缓过神来的家族亲属则哭喊着围了过来。十五分钟后父子二人被送到了镇上公立医院,当天晚上,医生正式宣布威廉乔姆斯基死亡。那时,乔姆斯基出生刚好整整一天。
B
    三年以后乔姆斯基的母亲艾尔西从家族管理委员会手中正式接过了超过家族百分之六十的产业,并于当年正式嫁给来自华盛顿的一名年轻议员,迫于种种猜测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艾尔西在此后的十四年里一直没有搬离格罗斯特镇,而那名年轻议员,则每逢周末都会来到格罗斯特镇与风韵尚在的艾尔西幽会,周末一过,又会驱车返回华盛顿。在那个十年里,艾尔西总共为议员生下了四个小孩儿,她对这几个孩子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但对年长的儿子亚当乔姆斯基则冷若冰霜。

    从魔鬼手中得以幸存的乔姆斯基被切除了声带,当年威廉宣称继承衣钵的圣子从出生的第二天就开始失声,这样莫大的讽刺让整个格罗斯特居民津津乐道,时长日久,他们的怜悯在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当中开始变质,演变到最后逐渐形成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定论。一部分人开始倾向于阴谋论,而更大的一部分人则坚定不移的认为威廉之子不是上帝赐予的圣子,而是魔鬼诞下的魔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乔姆斯基很快就到了十岁,十岁的乔姆斯基深居简出,少有伙伴,除了每天上学放学偶尔能看到家族司机驱车接送往返,格罗斯特镇的居民都难得见上他一面。但是关于乔姆斯基的诸多恐怖传说却在不断的流传,起先传言出自于乔姆斯基家族的私人医生,据他所说,十岁的乔姆斯基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他不喜欢玩闹也不喜欢群体生活,除了上课吃饭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那幢富丽雄伟的别墅的最顶层阁楼上——他的居室里。这个传言在乔姆斯基所在贵族学院的教师弗尔斯蒂娜太太那里得到证实并且得到延伸,弗尔斯蒂娜太太不止一次的跟镇上的交好的太太们说起这个古怪的男孩儿,按照她的话说——乔姆斯基就是个会动的蜡像。这话经过太太们的耳朵并很快从她们的嘴巴里得以润色,没过多久便在整个格罗斯特镇流传开来。大人们充满了好奇小孩则充满了恐惧,他们无法想象蜡像会动将会是一件怎样恐怖的事情,孩子们不敢再去上学甚至不敢路过乔姆斯基的门前,尽管贵族学校迫于乔姆斯基家族的压力辞退了弗尔斯蒂娜小姐并且要求她公开发布道歉信,但对于传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于事无补,最后,乔姆斯基不得不从学校辍学回家,一个月后,乔姆斯基的母亲艾尔西从华盛顿聘请了一位资深的家庭教师,但十天不到,那位家庭教师就托辞离职而去,尽管几天以后艾尔西从遥远的洛杉矶又找来了一名教师,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和和前任一样,经过几次反复之后,艾尔西终于选择了放弃。据她家的佣人所说,乔姆斯基辍学回家之后基本上就再也没出过门,除了吃饭上厕所,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自己的房间里,包括他的母亲艾尔西在内没人知道他在里面想干什么干了什么。最初艾尔西还为乔姆斯基的事情感到担忧,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任,除了乔姆斯基,她还有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的,她还有四个比乔姆斯基更像孩子的孩子。

    没人知道乔姆斯基在想什么或者干了些什么,除非他的家人不再缄默或者乔姆斯基一直沉默,然而离奇的事情总是会在格洛斯特这个偏僻的小镇上演,它就如同一只幽灵缠绕在小镇的上空伺机而动,并且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咆哮成所有人为之战栗的噩梦。+
    我至今都还记得那天晚上第一声凄厉的惨叫,它如同来自地狱一般穿越黑暗峡谷遮盖了上帝的震怒并从如织的暴雨当中穿透所有人的耳膜,孩子们从睡梦中被惊醒开始放声大哭,大人们则抱着孩子蜷缩在被窝里心惊肉跳,天蒙蒙亮,所有的人都打开自家门院走到大街上,他们互相询问互相打探,互相求证夜晚听到的那声声凄厉的惨叫并非梦魇而是真实事件,在答案得到求证之后人们开始惊恐万状,并且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围聚到乔姆斯基家的宅院前,几个有身份的人敲开了宅院的大门,开门的佣人脸色枯黄,眼球深陷,就连从里屋走出的女主人艾尔西都一脸的煞白,但是很快那几个有身份的人就从宅院里退了出去,他们招呼人们各自回家,但除此之外并无他言。当天正午,人们看见乔姆斯基家的轿车将艾尔西和她的四个孩子带出镇外,直到夜幕将至才从外地赶回。随后没过多久,艾尔西的议员丈夫也从华盛顿赶回,那天晚上乔姆斯基家灯火通明,第二天早上一大早,镇上的人们在度过又一个不眠之夜以后发现,几辆来自外地的车子驶入格洛斯特镇并且停在乔的宅院之外,一些身着白衣的医生护士鱼贯而入,但没过多久便又鱼贯而出。在此后的三天里尽管人们依旧胆战心惊但总算那晚的惨叫再未出现,人们逐渐从惊恐中走了出来,生活开始恢复正常,然而所有的人,所有的那些包括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的小镇居民都已得知那天晚上的尖叫居然是发自乔姆斯基之口,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儿!这又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
    即便如此,人们依旧不敢再去追究什么,毕竟那是亚当乔姆斯基,毕竟他是威廉乔姆斯基的儿子,那个被威廉成为圣子的儿子。人们只是在祈祷那样的惨叫只是一个偶然,从此再也不会出现。在那个周末格罗斯特镇教堂坐满了上帝的子民,他们围坐在十字架下祈求上帝宽恕人们犯下的罪孽,祈求得到上帝的宽恕,但是在人们的心中无一例外的都在对乔姆斯基下着诅咒,他们忘了邪恶的诅咒在上帝的仁慈面前是无所遁形的,所以上帝的惩罚从不带有哪怕一丁点的眷顾。那天晚上人们再一次从心安理得的睡梦中被一阵惨叫声给惊醒,那略带沙哑但穿透力极强的叫声在那个寂静的夜晚给了所有的人最为绝望的恐惧,这样的恐惧是那样的纯粹而又不敢再有后续,没有愤怒没有诅咒没有抱怨,只有纯粹的恐惧。
    天亮的时候镇子里的居民们依旧不敢出门,所有的住宅商店大门紧闭,格罗斯特镇俨然变成了一座死城。当天下午,人们从门缝里窥见几辆外地来的车子驶过,他们这才打开大门跟随车子来到了乔姆斯基的宅院门前,车子上下来的人推开宅院的门走了进去,不多会儿,他们抓着乔姆斯基从屋内走了出来,尾随其后的艾尔西——乔姆斯基的母亲一脸惨白,哆哆嗦嗦的就好像一片将要凋零的叶子。那帮人将乔姆斯基粗暴的塞进车里,自始至终乔姆斯基都保持着一脸微笑。看着车子渐行渐远,人们才最终从惊恐中走了出来。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各种猜测不断出现,它就像一个又一个人为认定的真相在人们不停的议论纷纷当中被粉饰被雕琢,最终形成统一的并且是毫无争议的定论——乔非圣子,而是魔婴。
    没有人会想到十五天之后乔姆斯基又会被送回来,连她的母亲艾尔西都没有想到,那些送他回来的人一脸恐惧的将乔姆斯基从车上扔下之后便驾车绝尘而去。当天晚上艾尔西的议员丈夫从华盛顿赶回并且带回了几个有名的精神科医生,但是仅仅两天之后这几名医生就托辞离去,从那天开始乔姆斯基的惨叫便成了格罗斯特镇夜晚的象征。镇上一些有钱的人很快就搬了出去,没钱的穷人们则日复一日的忍受着那深更半夜折磨人的恐惧。
    这样的恐惧没有成为习惯最终演变成了愤怒,穷人们开始从恐惧中挣脱出来,用愤怒引导了他们的行动,那天天刚亮,一群蒙脸的男人闯进乔姆斯基家的宅院,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一直冲到了乔姆斯基居住的最顶层阁楼,然后他们将乔姆斯基从床上拽起,毫不犹豫的从阁楼的窗户上扔了出去.........


    没人明白到底是上帝的庇佑还是魔鬼的袒护,让乔躲过了出生第一天的厄运之后他居然还能躲过十七岁的灭顶之灾,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敢再轻举妄动,当所有的人都确信乔必死无疑的时候,乔的惨叫声在第二天晚上如约而至,从那以后人们遵从了魔鬼的旨意,连上帝都开始束手无策。
    在这期间又发生了几件事关乔姆斯基家族的事情,首先是他的母亲艾尔西将她的四个子女送往外地,另外就是她的议员丈夫辞掉工作回到了格罗斯特镇,但是没过几天便连同艾尔西一起不知了踪迹。
    但是,离奇的是,从那以后,乔就再也没有惨叫过了。

C
   没有人知道起初那段时间乔姆斯基是欢快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发自内心的欣喜若狂,他从昏暗空旷的阁楼爬到陌生的二楼,沿着二楼的楼梯走到宽敞明亮的一楼,在确定整个屋子空无一人的时候,他打开客厅的收录机,然后随着收录机播放的音乐独自一人起舞,除了跳舞,乔姆斯基还会干点其他什么的更加让他高兴的事儿,譬如深夜独自一人在他的花园里散步,闻着夜露浸淫的花香,泥土的清爽,还有那来自脚底深处的地下——顺着泥土的缝隙,悄悄钻出的腐臭,那么,在整个格罗斯特镇的居民美妙绝伦的梦里,乔那如同圣子般的模样,便真的和魔鬼永无了瓜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53

主题

7

好友

8889

积分

中级会员

圣战者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1-11-1 16:40:44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小说我是看不下去的,就算勉强看完也是看不懂的,所以交给下个评论者吧。
三百块买大米够我吃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1-11-1 21:39:04 |只看该作者
想请问一下楼主信教吗?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

好友

3100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4#
发表于 2011-11-1 22:18: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1-11-2 11:22 编辑

简直就是密码,比如读者看的是一组连续的作者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譬喻,本体隐在背后,猜不着。只能挺明白的看出焦急,彷徨,怀疑,孤立这些要素。觉得这个故事比起偏偏以前的小说要致密干净了许多。虽然情景是在外国,但我觉得描写部分,想象很充分,很好。不过写这些东西、支配情节的人、像是隐藏在作者内在的创作的自我,是由情绪支配的故事冲动。当然也可能(我不太相信,这样的用意用在你,很有可能最先是游戏。)作者真的有很理智的用意,可能还没被读懂。
另外我想,把创作围绕在故事上,围绕在奇幻上,并且还依赖一些情绪使其显得真实,有没有意义。大概偏见根本就没想着使人们看出其中的意义(很可能就没有意义,)。就是想写一个个冲击人们感官和更深层体验器官的故事。使人们感受到,陷入到和你一样的痛苦和怀疑里面。这个意义也不错。但分析到这里可以用到写作的一条法则:假如你对你叙述的内容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把文章的内容、表现的权力部分的交给一股模糊现成的力量上(偷懒,侥幸,不负责任),你对自己的描述的东西都不理解,不管你怎么无意识,怎么天才,都会形成缺陷,甚至作品本身根本没有价值。我就是瞎猜猜。不过!不过!别被任何评论左右,亲,大胆的写!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

好友

8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5#
发表于 2011-11-1 22:37:44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失败的作品。
展开远远不够,也许是作者本身已经不能再继续展开,不知道如何展开,才随意选择了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但是失败的作品比普通作品要好,普通作品更糟糕。失败的作品,毕竟有努力的方向,虽然失败了,但是向着什么去努力才会失败,失败比普通要好,比成功略差。我也是瞎谈谈。加油。

点评

蓝风  附议  发表于 2011-11-2 15:45
我在这里写的这些东西应该产生由镜片构成的长廊所能产生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6#
发表于 2011-11-2 13:35:31 |只看该作者
联想到霍桑的《教长的黑面纱》
这回我死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1-11-2 20:43:47 |只看该作者
魏虻 发表于 2011-11-1 22:18
简直就是密码,比如读者看的是一组连续的作者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譬喻,本体隐在背后,猜不着。只能挺明白的看 ...
假如你对你叙述的内容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把文章的内容、表现的权力部分的交给一股模糊现成的力量上(偷懒,侥幸,不负责任),你对自己的描述的东西都不理解,不管你怎么无意识,怎么天才,都会形成缺陷,甚至作品本身根本没有价值。

讲得非常好,而且这可能是肖邦需要重视的东西,看了他的几篇作品,觉得魏虻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好友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11-11-5 02:50:46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总是把故事写不透或者写得太透,是不是自己真的就像一个老小孩儿一样喜欢装深沉却又骨子里爱闹,不管怎样,能力总是不够的,尝试总是要继续的,字总是要继续写下去的,谢谢你们
ps:“只是一个孩子在用它没有声带的嗓子为他的父亲嘶喊,为一个永远都不能浮出水面的真相嘶喊,金钱、欲望、血腥背后的阴谋。”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11-11-5 19:31:30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认识里,凡是读着读着有没有吸引力、不想读下去的小说,都不是好小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0#
发表于 2011-11-7 16:54:44 |只看该作者
我倒不觉得复杂,只是小花枪太多,落到实处的太少。就是说,这样或是那样的材料的出现,对于小说的整体上内核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关联、作用以及交融,而不单是浮于表面之绚丽。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5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