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魏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畜生!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41#
发表于 2011-11-12 06:38:50 此条消息来源于黑蓝手机报 |只看该作者
金水先生也是个畸人.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42#
发表于 2011-11-12 09:53:40 |只看该作者
酒童 发表于 2011-11-12 04:51
倒回去30年,这个问题无需讨论,道德指向和法律轮廓非常明了,其答案也很简单。令我困惑的是,如今这样的 ...

现今的聪明人以及想要显得聪明的人太多了,都非常的不可靠。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12

好友

31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43#
发表于 2011-11-12 23:40:36 |只看该作者
酒童 发表于 2011-11-12 04:51
倒回去30年,这个问题无需讨论,道德指向和法律轮廓非常明了,其答案也很简单。令我困惑的是,如今这样的 ...

小悦悦的事情出来后,很多人义愤填膺,我很冷静。因为我至少相信我自己,无论何时我确信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就够了。别人怎么做,那是她们的自由。我觉得有我这样的人存在(而且我确信我这样的人也不少),社会总会一点点改善。
修身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44#
发表于 2011-11-13 09:35: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安焉 于 2011-11-13 12:13 编辑
酒童 发表于 2011-11-12 04:51
倒回去30年,这个问题无需讨论,道德指向和法律轮廓非常明了,其答案也很简单。令我困惑的是,如今这样的 ...


我忍了几天,恕我直言吧,这绝对是文明的进步。案情有什么新发展我们不论,但这张帖出现时,我们借助报道掌握的信息包括:杨武一米五几,是个小个子;杨喜利一米八几,是个大块头;他俩从小认识,后者一直欺负前者。好,现在讨论大家提到的道德问题。

杨武小时被杨喜利欺负,为什么没人帮他?他俩体格相差那么远,打架杨武必输无疑。他们身边的老师、家长、同学不可能全不知情,他们怎么不干涉?我可以想象,因为我也有类似经历。我小时在家附近被一帮青年欺负,他们人多,而且比我大好几岁,我完全占理,然后我去报警,结果警察不但不出面干预(那群青年也在附近工作,一找就能找到),反而在派出所里教育了我一番,责问我为什么要去招惹那些人。其实警察的心理逻辑很简单,事情没有闹大,怎样方便就怎样处理:劝导那群青年不惹事比较棘手,但劝导我以后避开那群青年则很省事——连派出所的门都不用出。那摆在我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自己去打架(必然挨揍);以后避开那群青年。

难道我要通过去打必输的架才能体现自己的勇气,才是道德的吗?

牛羚偶尔能反抗一下猎豹,野牛偶尔能反抗一下狮子,也是因为它们的体格比它们的猎食者大几倍而已。但你见过变色龙和仓鼠反抗老鹰吗?对于变色龙来说,只能伪装;对于仓鼠而言,只能逃跑。这并非因为它们不道德,而只是生存的策略——个体的生存策略是受自身条件和环境决定的。自身条件不可改变:有人生来聪明而有人笨,有人生来健康而有人残疾——但环境却是我们可以共同建设的。杨武小时候如果把情况报告老师,可以想象,老师或许会就某次具体的行为口头批评一下杨喜利,但极可能不会追踪负责到彻底解决两人间的“欺负现象”。而杨喜利被老师批评了,可能心里有气,下次揍杨武时更使劲了。于是杨武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领悟到能让自己过得顺利点的生存策略:忍让和逃避。

我们可以设想倘若杨武在案发时反抗了杨喜利,那么情况很可能是这样:杨喜利QJ不成,狠揍了杨武一顿;杨武夫妻都进了医院;但在追究杨喜利的责任时,被杨喜利的联防队同事以及派出所干警劝说私了;于是杨喜利赔了一点小钱,但以后把杨武夫妻欺负得更凶;而只要不出大事,附近的邻居、干警将继续对此眼皮底下的“欺负现象”视如不见;杨武的日子于是更难过了。

请问我上面提到的警察有没失职?他们道不道德?那些老师和邻居呢?他们和杨武比除了可能个子更高、体格更壮、运气更佳、更有背景、更有钱和学识水平更好,是否还更高尚了?就我在中国活了这么久,我敢说这样的警察、老师和邻居绝不是个别的特例,而是有普遍性的:大多数警察、老师和邻居都这样处理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而这种现状绝不是人类无力去改变的,欧美国家的情况就比我们好。为什么?其中一条原因是中国人自私、冷漠和势利。中国人的劣根性不是仅存在于个别人身上,而是深入到整个文化传统、社会风俗里的。亏得网上还有人好意思说“连自己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还有什么脸面求人救助。”

今天对着懦弱的杨武尖酸挖苦、愤怒斥责的人,你们的尖酸和愤怒平时哪去了?在面对国人的自私、冷漠和势利时哪去了?你们在整个社会弥漫着的臭气里安之若素,对社会上每天发生的无数丑行视而不见,如今突然就向着一个弱者爆发了?责怪一个一米五的人没去反抗一个一米八的人,这样显得你们的道德更高尚一点?或者你们就已经认同了自己生活在一个丛林社会里,公义和安宁都是大家各自通过拳头去争取的?

我读到这则新闻时没有愤怒是因为我先已感到内疚:我有很多次没做到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我有很多次明知怎样做是对的,但我没那样做。有时候我是怕麻烦,有时候我也胆怯,还有的时候身边人阻止我,理由是如果我为不相干的人冒风险就等于对亲人的不负责。我不知道你们有没为这些无奈、矛盾和自责彻夜难眠过,但我绝不相信你们都是完人,都是可以不经反省就把石头扔向那个卖娼的妇女的人!

人生而不公平,社会也无法实现彻底的公平,但这不应妨碍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创造一个能尽量接近公平的社会环境。譬如说,从制度和法例上入手,先硬后软,从枝节到根本反过来影响和改变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这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实际中的普遍现象。比如中国人接受儒学、罗马人信仰基督教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但这需要大家有此认识:不要轻易去怪责某个人,某个人做了一件错事(实际上杨武只是个受害者,他没伤害任何人),如果我们只肤浅地去理解而不是作深层的分析,把责任完全推到个人的身上,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我们必须意识到,杨武(或任何人)做出的某件事,不仅决定于他的一闪念间,而且决定于我们共同参与的社会(生存)环境——我们都有责任!

兴许你们还要说,杨武平时可以忍让和逃避,但连妻子被QJ这种极端情况都不反抗就太说不过去了。可是,人在极端紧张的时候,会丧失判断力甚至行动力,这种情形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吧?何况杨武面对杨喜利是从小学时就已养成了忍让和逃避的习惯,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再而况,无论杨武是不是这种状况,我们都要先假设他是这种状况:他哪怕只有一线的可能是无辜的,我们都不应先怪罪他。

虽然我也不是一个无私、热心的人,但我还有廉耻。我以自己为耻,也以你们为耻!我(一直以来)羞耻于我们的冷漠、自私和势利,而不是为某个弱者的懦弱而羞耻!
这回我死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5#
发表于 2011-11-13 11:45:04 |只看该作者
前面的跟帖中我转过豆瓣羊排的日记,他在文章里对这件事的评论很深地触动到了我。现在只想引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开篇那句话“每当你想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46#
发表于 2011-11-14 01:26: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11-11-14 01:36 编辑

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些说法。也不外这些说法。
我39、40楼其实删了很多字,那些字会让人更加忍不住。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0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说故事的

Rank: 4

47#
发表于 2011-11-14 10:11: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安焉 于 2011-11-14 11:11 编辑

分歧在于一个价值倾向:有的人觉得社会的冷漠自私没问题,个人不够血性才是大问题;有的人觉得社会的冷漠自私不能接受,但个人的懦弱可以接受。

我觉得这样的社会风气较好:大家都更乐意“多管闲事”——并非闹出QJ案后才管,而是看到一点点不平就管——这样那些身强力壮爱欺负人的人就得掂量了,因为现在他要面对整个环境所有人的压力,而不只是受欺负者的反抗了。衡量过后,他们一般都会放弃欺负行为,因为阻力太大,划不来。反过来说,即使偶尔仍出现了欺负现象,弱者也更敢于选择反抗,因为他们知道会获得周围人的援助和干预,他们就不会选择忍让和逃避了。只有这样,社会上恃强凌弱和软弱怕事的两类人才会逐渐减少。虽然这不代表社会就彻底公平了,但起码,所有生而为弱者的,比如矮小或残废的人,都能过上更正常和温暖的生活。而今天,在杨武的案件中,我们的社会舆论把批评的矛头更多地指向杨武而不是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和杨喜利,那我看这个社会只能往更冷漠和凶残的方向发展——比如这篇文章,已经有人觉悟到只有成为一个恶棍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有尊严地活下去了。
这回我死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12

好友

31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48#
发表于 2011-11-14 13:19:24 |只看该作者
胡安焉 发表于 2011-11-14 10:11
分歧在于一个价值倾向:有的人觉得社会的冷漠自私没问题,个人不够血性才是大问题;有的人觉得社会的冷漠自 ...

这里没有竖大拇指的头像。
我就不在这里说什么了,说什么,又被人觉得是批判啊。我就默默做该做的。
修身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12

好友

3178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49#
发表于 2011-11-14 13:21:01 |只看该作者
酒童 发表于 2011-11-14 01:26
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些说法。也不外这些说法。
我39、40楼其实删了很多字,那些字会让人更加忍不住。

最好杨武以死以谢天下,天下才安宁了。
修身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50#
发表于 2011-11-14 14:20: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11-11-14 14:22 编辑

我这帖里没提一句那个联防。在我看来,他就是体制。根本上讲,杨WU是以微弱的个人对付一个强大的体制。老百姓也是。即便这样,杨仍然是一介懦夫,无论愿不愿意,也无论我们给于他再多的同情与呵护,懦弱这顶帽子他戴定了。同时也给我们戴上了。
体制无法解决自身致命顽疾,“抵御”外部的不稳定,“和 谐”这一举动,适时地出现,恰如其份地把握住百姓穷怕了,共同求富的心理,成了一副粘合双方的膏药,掩盖了一切,并成为解释任何社会问题(自然也包括个人问题)的不由分说的理论。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