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2-12-15 11:13 编辑
有一段时间,坐公交车上班,路上要将近两个小时。因为家附近的车站靠近起点站,所以基本能有座位。于是,工作后的忙碌中,公交车的两小时就是我的名著阅读时间。
这期间,正好一前一后,读了两位女作家的小说——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达芙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
按道理,后者的阴郁和晦暗的主题故事,我应该更加喜爱,而对于前者的欧洲乡绅阶层的爱情故事,我应该没有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公交车上,周围挤满了人的时候)。
但事实恰好想法。简·奥斯汀胜过达芙妮·杜穆里埃好几个重量级。举个刻薄的例子,杜穆里埃,就好比在一个晚上,憋了一肚子的精液的你在酒吧里邂逅到的一个矫揉造作但充满勾引力的女子,你迫不及待想和她调情。
但这时,突然简·奥斯汀出现了,她宛若公主下凡,使周围蓬荜生辉,杜穆里埃在她的光辉下立刻显得粗俗、笨拙、下等。正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蝴蝶梦》是杜穆里埃31岁时出版的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作。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38岁时出版的作品(也许写毕的时间更早)。可叹的是,四年后,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简·奥斯汀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是,一个作家,不需要走遍天下,不一定非要行万里路,仍然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她终生未婚,一辈子基本都在英国乡间生活。文学的价值,不在于你写了多远的范围。
按理说,拿《蝴蝶梦》和《傲慢与偏见》相比,有些不公平。但它们又确实都是英国女作家就一个特定的区域生活(杜穆里埃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写的小说也大都以那一个地方为背景)和写作的产物。
对《蝴蝶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小说,而是同名电影开头的那段黑白影像——伴着女主人公的独白,镜头慢慢向荒芜的庭院深处延伸。
一个小说,改变成电影,比小说本身还令人印象深刻。这本身就是小说的一种羞耻。
明天,我也许会谈谈电影无法超越、或者起码不输给电影的小说,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和《色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