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5-12
- 在线时间
- 654 小时
- 威望
- 10921 点
- 金钱
- 14816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19
- 阅读权限
- 50
- 帖子
- 1482
- 精华
- 0
- 积分
- 6983
- UID
- 21534
 
|
本帖最后由 孙浩然 于 2013-5-16 16:34 编辑
(帮朋友写的广告书评,拿出来给大家拍)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008959/
一封拒信:理想中的剧本修改意见
想象一下每个职业编剧都会向往的交流方式:我是编剧,你是编审,你也可以是同行,甚至是老板,是大叔也好,叫我摸不清来路又怕被轻视,是美女也好,叫我略有紧张又带着傲娇,你我可能不熟,彼此段位是一个谜,可能是死党,为创作分歧已经绝交了三百多次。
但是没关系,朋友,你知道我是一个编剧,你知道天赋人权,其中有一项就是编剧的意淫。
于是你开始正式想象:剧本开工的前夜,我给你一个大纲,你回我一段意见,这意见篇幅不大,word只有一页,所列事项不多,仅有人物、结构、开场结局及三五个必要情节点。所言之事无非何处保留,何处商榷,何处温吞水,何处已达极致。看完此表,颇感不能认同,打电话去吵一钟头,结局或约架或约炮尚未可知。但是你知道,本子已经成了。
你肯定知道,天朝的本科编剧教学除了各种官办院校出的山寨教材外,一般首推都是《故事》,各地开讲坛授课,讲座论坛,如能请到麦基或者麦氏徒子徒孙,价格和宣传都会好看很多。其次当然是悉德菲尔德的时间线节奏分析。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麦当劳对肯德基,苏宁对京东。老麦和老悉,就像上下联一样,垄断编剧教学的讲台数十年,直到出版制度在大陆换了人间,我们才陆续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编剧书居然像成功学一样留散开来,做婚庆的也聊《步步为营》,搞营销的也看大卫马梅。(此处略去标题一串,人名一堆。)
如果没有熟读上述两位教材的,不推荐看这本《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有人可能会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啊,我有写作基础,有接活经验,电视剧写了几年,微电影拍了一堆。既然这本是进阶教材,我直接看它不就得了。
当然不是这样。十年看打擂,不叫功夫,扎三天马步,才知道腰腿怎么使劲。
麦基的经典三角公式:“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在这本书里并没有加强或对比参照之处,而是以类型加人物的春秋笔法进行了细分。麦基划分的几十种类型名称几乎已经成了编剧教学的公式,从大西洋两岸到山西宋庄黄亭子,我们一直用它。但本书提出的主动人物,被动人物,以及类型混合的一系列具体技术,从操作性的角度进行了个案研究。每个都只有寥寥几语,全都是点到为止,绝不话痨。
类型分析部分没有照着经典分类去走,也没有像《你的剧本逊毙了》那样采取一种改头换面加卖萌的办法赚人气。以每个类型举出正反个案研究的办法,提供了一个类型混合的拉片指南。同样不适于没有类型实战基础的新手操作,很容易想象一个单一类型尚不能结构的新手,会扛着“类型混合”这种大旗捏出怎样的四不像来。
总之,这是一本言简意赅,信息量稍大的干货技术手册,没有老悉的刻板教条,没有麦基的煽情励志,连前言后记都在聊业务,甚至后记里还现学现卖,趁热分析了三个奥斯卡片子,看得我热泪盈眶。比起入门教材,本书更像是给那些在简历里写了三个频道栏目剧八个婚庆微电影就想接90分钟大本子的装逼文青的一封令人信服的拒信,他以每句话一个例子的频率娓娓诉说着一个亘古未变的类型神话:
你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类型,你这本子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你若有搞定资方之能,也明白老板的软肋,接过各样的活,而且有全备的信念,叫你能够移山,却没有类型,你就不算什么。
你能将所有的情节点连成一片,又能将几条线索混搭,却没有类型,仍然与故事无益。
后记:
类型是土鳖的,但为了避免成为土鳖而不自知,请懂得类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