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安和桥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3 14:0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蓝风 于 2013-7-23 14:22 编辑

     流浪,是青春的梦想,后来,就会发觉,流浪一直都在现实中游荡。生命,从来都居无定所,乏缺安稳。可是,还是应该,感谢青春里的误解,对于流浪的向往,毕竟,那是用一份激情去应对苦难。宋冬野的《安和桥》,让我想到这些,青春,逝去,流浪,回味,向前,这些时光里一个个的标签。
   
    宋冬野作为新生代民谣歌手,还不能说成功,可他已难得地拥有了自己的经典:《安和桥》、《董小姐》、《莉莉安》、《连衣裙》。对爱情进行清新的诠释,几乎是民谣的共态,宋冬野并不例外,广为人知的《董小姐》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其中的金句“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很容易戳中听众的泪点。青春的张狂,爱情的躁动,现实的酷虐,都在这里了。《莉莉安》更沉静些,完全是耳畔的独语,类似于零星的夜雨,似真似幻。流浪,孤独,追逐。不加矫饰的线条式的述说,让故事藏在深处。《连衣裙》就暴躁了许多,它迷惘,勇敢,安静,狂热,属于多声部的表达,宋冬野一直的木质的演绎,在这里得以颠破,可又不失循序的层次感。
   
   然而,在我看来,宋冬野最好的歌还是《安和桥》。它的歌词画面感强烈,宋冬野在他的《关于<安和桥>的事》里说,写这首歌是一次经过安和桥,在车里看到眼前的一切,想起了那些和安和桥有关的童年,就找了旧本子,写了开头的那句“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像被五环路蒙住的双眼。”所以,这首歌就成了一种具有短片性质的往昔追记的风格。它的今昔对比,它的用童年视角的关照,很好地平衡了作品的轻与重,感伤与节制。承载的内容因为巨大的空白而丰盈不少。
   
   《安和桥》里有青春,而青春已经像夏天回不来,这又是以安和桥为背景的,青春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件,不得而知,却引人遐想,只是结局已然写好,凋零,远去,不可复制的一次性。《安和桥》里的梦想,因为安和桥这个北京不为人知的角落,显得渺不足道,它还是要遭遇现实的搅扰,甚至阻挠,“代替梦想的只能是勉为其难”也就顺理成章。现在的“我”唯有在被困的城市里用独自的方式“纪念你”。这是青春走后,梦想落后的抒怀。还有纪念的心境,说明青春,梦想,即便都已不再,却并非不曾给予,这已是挺好的结局。
   
    在《关于<安和桥>的事》中,宋冬野回忆了他和安和桥的关系,这是他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坐标。他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后来和家人一起搬离这里,而他的奶奶不习惯城市繁华,再次回到安和桥生活,宋冬野每到周末就回到安和桥和奶奶一起居住。安和桥就成了他已去童年、青春的镜框,那里边有着说过让他认为最美的话“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的奶奶的身影。奶奶不在了,安和桥成了他和奶奶,和青春,和淳朴梦想的维系。现在的生活,是滞留在现实里的生活,充满了遗憾,而那些不再了的一切,都拥有了安慰他的力量。在《安和桥》里,他不由得说声“你好,再见。”完成了心灵成人礼的仪典。安和桥,在越来越远,因为现实把他,把我们,带上了缆绳洒落的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3-7-23 14:08:32 |只看该作者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