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1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柯给网民们的一封电子邮件

[复制链接]

85

主题

1

好友

886

积分

注册会员

善解人衣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8: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亲爱的中国的网友:
  大家好!

  首先我对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大家对话表示万分荣幸。最近听说我的著作在贵国翻译出版了很多,尽管我不能再享受由此而带来的版权利润,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还属于盗版,但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来说,名字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毕竟也是一件好事。

  有朋友说我的著作文字晦涩,影响了阅读,这点我要说明一下:因为我讲的性,权力,政治等等话题,一讲大家都明白。我只是东拉西扯,把能找到的,能想到的都扯上,号称"知识考古学",以显得来头大,也能多混些稿费,无形中就把简单的事情给搞复杂了,在此先向大家致歉。

  说句良心话,我的著作还是挺有追求的。我的追求就是想为天下一向让人瞧不起的弱者们,比如同性恋、疯子什么的讨个公道,让历史说话,揭一揭那些所谓"正常人"的老底,让大家剥开他们的画皮看一看,同时也不再自卑,从此快乐地生活。

  说句实话,我是个同性恋,这你们也都有所耳闻。如果让我看到一个美眉,我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可要是看到一个漂亮的小伙儿,我立刻就会激动起来。像我这样的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小。有人说,同性恋是"社会丑恶现象",这简直是不负责任的瞎扯。你们知道吗,这同性恋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学出来的。这就跟你们生下来是男的,就是男的;是女的,那就是女的一样。而且,谁规定了男的必须找女的,女的必须找男的?如果我们两个男人真心相爱,那就是我们俩人的事儿,又碍着谁了?他们喜欢女人我们管过吗?那他们又凭什么来管我们呢?他们喜欢女人,就让我们也喜欢女人,这也太霸道了吧!我们明明不喜欢女人,偏让我们去跟女人好,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说我们同性恋传染艾滋病,这倒是事实,我自己就是因为得了艾滋病死的嘛。可他们跟女人不是也搞出性病来了吗?怎么就不说了?我在书中曾经阐释过,不允许两个男人结婚的文明,就不算是真正的文明。听说美国公仆克林顿上任后发布的第一项法令,不是关于国际经济的,也不是关于世界和平的,而是关于美军人同性恋合法化的。这个小克还是蛮理解我们这些思想家的。

  最近听说,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同性恋历史,流传已久的如断袖、分桃等美丽的同性恋传说,在贵国的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几对少年可歌可泣的同性恋故事的。所以我相信,你们当中也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嘲讽和打击,切莫灰心,别失意,要知道,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而且,要记得,有个福哥,在天上为你们鼓劲,为你们加油。

  另外我还研究疯子。日常生活里,老有人说别人:"哼,疯子!神经病!"这也是不讲道理的废话。不合他们意的就是疯子?就是神经病?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哪儿有那事儿啊!比如他们说尼采先生是疯子,把他送进了疯人院,可是请看一看,有谁敢说比尼采先生更清醒,对世界看得更透?贵国有本小说叫《狂人日记》,里边就是讲一个疯子的故事,可后来别人都说这疯子是"反封建的斗士"。所以,别以为"正常"就是什么好事儿,我说过了,所谓"正常",不过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说白了,大伙儿都是疯子,谁也别说谁。你们说我是疯子,从另一个角度说,你们还是疯子呢!咱们这些疯子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和平共处就成了。不过当然话不能说绝对了。有些疯子也讨厌,借着疯劲儿瞎折腾,把他们关起来还是对的。我的朋友阿尔都塞疯了之后,把自己老婆给掐死了,后来他被关在疯人院里一直到死,想起来痛心啊,一个天才就这样……。至少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连老婆都掐死了,朋友更何足道哉?要是一不留神,让他给掐死了,还不给偿命,那才叫亏呢!

  除了以上说的,我还提倡"巅峰体验",也有称作"极端体验"的。说白了,就是要"爽呆了"!不过这个"爽"倒不一定是指平常的那些享受。比如,你来个蹦极,那就是尝到恐惧的爽,你受个虐待,那就是痛苦的爽。俄罗斯有个写小说的老哥叫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说他最爽的时候就是他抽羊角疯的时候。我自己呢,一生都在追求极致的爽,什么方式都成,只要高兴就行,只要爽就行。活着的时候,我有时有节制地吸点儿毒,劲儿上来的时候,就有点飘飘然,很爽的;有一回我出门让车给撞了,人家把我送进医院,有几分钟我觉得自己要死了,哎呀,那种感觉好爽耶!至于我真死的时候,那份儿爽可就更甭提了!常言道"欲仙欲死",真是很有道理的咧!

  当然我不提倡大家全跟我学:追求吸毒的爽,上了瘾得倾家荡产,那就变成穷爽了,这种爽不尝也罢。太追求性爱的爽,不小心得了性病艾滋什么的,对健康不利;去成心挨汽车撞更是吃饱了撑的,这种爽可遇而不可求。不过大家伙儿要追求爽呢,也是挺容易的:只要碍不着别人的事儿,讲究点儿个人卫生,不损害别人的健康和自己的健康,不违法,不损害安定团结,那就行了。怎么觉得爽就怎么来,同性恋也好,让别人说是"疯子"也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毕竟,人生苦短,要尽所有可能的爽,才是更具意义的啊!

  朋友们,让我们共勉吧!

                           你们最虔诚的
                           米歇尔·福柯

  顺便说一下,陈陂找到我,要我给中国网友发封"伊妹儿"。我不懂中文,有点犹豫,可陈陂拍着胸脯说他负责翻译。我瞅他的法语水平,有点儿二把刀,可他在我这死磨硬泡,我拗不过,只好写了上面的话。如果网友们瞅着不对劲儿,那都是陈陂的馊主意,可千万别找我!

                           米歇尔·福柯
                           又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85

主题

1

好友

886

积分

注册会员

善解人衣

Rank: 2

2#
发表于 2007-8-4 13:08:11 |只看该作者
真实性不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1

好友

886

积分

注册会员

善解人衣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08:11 |只看该作者
“徒劳”的悲壮


作者:李零


  最近我老琢磨一个怪问题,即古代的"现代化"。我总觉得中国的"百家争鸣"和紧随其后的秦汉帝国,在思想气氛上和社会组织的设计上都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现代化"。所以北成劝我读点福柯,特别是他讲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两本大作。我很感谢北成、远婴,感谢他们把我那本"束之高阁"的《规训与惩罚》(英文本)翻成中文,并把此书的姊妹篇《疯颠与文明》(亦英文本)也一并译出,(1)让我和其他中文读者知道,在这样一个世界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吃着"现代化",喝着"现代化",但并不感恩戴德,也并不心悦诚服,冷水泼得你一头冰凉。

  福柯是个大名鼎鼎的"怪人",一位专门跟现代文明抬杠的"楚狂"。他的书给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发明史"(他常用"发明"一词指下述"组织"和"技术"的诞生)。它既不是讲先民作弓矢网罟渔猎,从百草中选育五谷,从万兽中驯化六畜,埏埴陶冶制器,服牛乘马致远;也不是讲现代人引为自豪的电灯电话,飞机战舰,火箭、电脑、避孕套。它讲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技术"("权力技术学"或"权力经济学"),即人怎样把活生生的人任意改造,当作可抟之泥,可塑之器,可以"到处生根发芽的种子",可以"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的牛羊。甚至还能把他们标准化、格式化、数量化,编为程序,组装成机器,只要电钮一按,顿时一片轰鸣;或者摘心换脑,使你习焉而不察,积非成是,达到指鹿为马的地步。

  福柯的《疯颠》是讲现代精神病院的"发明",《规训》是讲现代监狱的"发明"。书中有年代序列,有文献考据,据说也算严格的史学著作。可是他不写这不写那,单单挑中疯人院和监狱,专从这类"权力关系"来讲现代社会的演变轨迹和基本设计,拿它们当现代社会的缩影或象征,这却颇有庄生寓言的味道(书中术语也往往带有隐喻的色彩)。

  福柯的书乍读令人惊讶(似乎危言耸听),继而让你害怕。仿佛身在阳光之下,心在恶梦之中,"过去"与"现在"可随意切换,"自己"与"他人"也时有混淆。"权力关系"像一张大网,紧张和压抑憋得你透不过气。

  也许是孤陋寡闻吧?这样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到。

  福柯的"发明史",重点是讲现代。他说他没有兴趣"从现在的角度来撰写一部关于过去的历史",而只想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规》29页)

  《疯颠》一书,时间跨度有六百年。话题是从"疯人"在历史舞台上的出现谈起,即中世纪末随着麻风病的消退,疯人开始取代麻风病患者,成为社会排斥和隔离的新对象。然后是历述这种排斥/隔离机制的各种变形:文艺复兴时期(十四--十六世纪)是用"愚人船"放逐他们(就像舜投凶顽于四裔);古典时期(十七世纪)是把他们当"社会垃圾"和罪犯,盲流一起关进收容所,叫"大禁闭";启蒙时期(十八世纪)是他们当"瘟疫"来隔离,叫"大恐惧";终点是十九世纪,即把疯人与罪犯分开,当病人看待,与"正常人"隔离,实行"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这样才形成现代的精神病院。

  同样,《规训》也是讲类似时段里的类似变化。它的聚集范围虽然窄一点,主要是讲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刑罚制度的转变,即从菜市口杀头那样的"公开处决"到围到高墙深院的"隐蔽执行",从五花八门的酷刑设计到形式单一的"统一惩罚"(只有"咔背儿"即死的极刑(如绞刑、斩刑、枪毙,坐电椅)和按罪行轻重递为增减的量化徒刑),但终点相同,强制改造之中也寓有"挽救"之义(通过"感化"和"反省"等等),由此发展出以"规训"为特点的现代监狱。

  福柯讨论的时段同《资本论》大体相同,(书中多次引用此书和马克思的其他书),焦点也是十九世纪,十九世纪以前的"血泪史"是被当作现代社会的"史前史"。十九世纪以后,马克思没见,福柯也没讲。这不是他的忽略。因为在他看来,本世纪仍是十九世纪的直接延续(书中提到一九七二--一九七四年的法国监狱暴动),并非资本主义的"新纪元"。

  读福柯的书你会发现,他的风格不仅是"出奇制胜",喜欢讲偶然,讲断裂,讲意想不到的变形,其实还有个特点是专爱"揭老底",喜欢讲"万变不离其宗",讲"换汤不换药"(后者和他的价值判断关系更大,并对"打通古今"很有用)。人家越是说"进步的不得了",他越要说"退步也不少"。比如从中世纪的麻风病院到现代的精神病院,从车裂达米安(Damiens,刺杀法王的凶手)到现代监狱,前后的反差已足够强烈了吧?但作者的用意却根本不在"忆苦思甜"。他反而是想提醒读者:"权力机制"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即使它的形式已经面目全非,但类似的"发明"总有功能的连续。

  总之,在福柯眼中,这不过是大毛虫变成了花蝴蝶。

  人类社会组织并不就是人力的集合("团结就是力量"),其功用也未必在于对付自然灾害或狼虫虎豹。在福柯看来,它的一切精巧设计(哪怕是最文明的设计),主要都是为了对付"人"--我们这些聪明固为众灵之长,凶残实亦超过猛兽的"裸猿"。(2)

  人对付人的办法一向很残酷。比如在中国古代,有一项至今还让我们自豪的发明是名曰"蹴鞠"的足球。据马王堆帛书《十六经》,黄帝杀蚩尤,剪其发做旌旗,肃其皮做箭靶,充其胃做足球,腐其骨肉做肉酱,令天下尝之,以儆效尤,传说最早的足球竟是用人胃制成。那时的人对虐杀同类,甚至吃掉同类是并不感到脸红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也往往吃人)。

  酷刑的延续相当长,废止相当晚,而且至今不能彻底。尽管古代的"肉食者"早就有人从吃牛羊而想到自己,终于"不忍其觳觫"而"远于庖厨""除秦苛法"(?)的汉代也有过"除肉刑"的壮举(参看沈家本《历代刑法考》的《刑法分考》五),但它作为一种制度受谴责而废止,离现在可非常近,。比如福柯讲车裂达米安,那种撕筋裂肉、死去活来的场面,二百年前在欧洲还是家常便饭。前不久,我在赛克勒/弗利尔美术馆做研究,曾从该馆收藏的《The bishop Papers》看到一批清末行刑场面的照片,其中有泼妇骂人所谓"挨千刀"的"凌迟"(当时典守档案的 Colleen Hennessey女士还以我是无意翻到,竟连声道歉,说不该让我看到"这些令人难过的场面")。这种技术性极高(寸割而不死),表演性极强(万人争睹)的酷刑,其废止已到一九零五年(而且据说还是沾了"友邦不悦"的光),距今更不过八十多年。可见人类的进化是多么慢。

  对现代社会的"井然有序"和"富于人道",福柯并不认为是道德改善和知识进步的结果。在他看来,人类懂得"诛心"的妙用("武斗只能触其皮肉,文斗才能触其灵魂","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亿万人的大脑"或"用亿万人的大脑代替每个人的大脑"),学会用"规训"来制服人的肉体和灵魂,变得"文明"起来,乃是权力机制自身的演变。酷刑既缘于暴政和叛乱互为因果,则其废止亦必在于双方的"撤火",即"犯罪的暴烈程度减弱了,惩罚也不那么激烈"(《规》73页),以及随着经济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犯罪形式开始由流血型更多转向诈骗型等等。

  福柯讲现代监狱,特意提到十八世纪理性的一项杰作,即受当时流行的环形建筑影响,边沁发明的"全景敞视监狱"。这种监狱有点像欧式体育场(起源于希腊、罗马),但观看者和被观看者的位置正好相反。囚犯是关在环形四周,如群星拱北斗而朝向中心的监视塔,令狱吏可以一览无余,而他们却看不见狱吏。这设计巧不巧?够巧了吧。可福柯说,它恐怕是受勒沃(Le Vaux)设计的凡尔赛动物园的启发,其实仍然未脱"困兽之笼"的原型(就像我们从出租汽车仍可看出黄包车的原型)。

  在福柯所说的"规训机制"(监视、考评和记档案等)中,"监视"这一环特别重要(法文本"规训"即作"监视")。过去我在山西农村当老师,当地还保留着私塾的遗风,上课讲得少,背得多,放学前还得"写仿"(摹写老师的臭字)。有位同行有绝招。他把办公室兼卧室设于教室后墙的隔壁,墙上开一小窗,窗上捅一小孔,只要预先授读一遍,即可回屋大睡,令学生觉得背后有眼,一直吟诵不绝。(人只会"向前看",不象兔子,视角可以超过三百六十度,逃跑时无须瞻前顾后,他最怕背后打黑枪)我体会,现代社会的"没人管"或曰"自由"大抵如是。它后面都有这种"看不见的眼"(当然还能通神的钱,即亚当·斯密所说"看不见的手")。这个"困兽之笼"可以不设栅栏,照样叫你就范其中,就像中国古代兵书讲的"太公钓鱼"或活动家讲的"形格势禁",不愁不上钩,不怕你不老实。

  在福柯的书中,他所谈的社会组织多是些可即小见大的局部组织,如军队、监狱、工厂、学校、医院、修道院。它们虽分工不同,但机制相似,功能互补,有如犄角钩连、头尾相救的阵图,是一种很大的网络。第一,它们都有社会排斥的机制,即把一切为保障社会的高速发展而甩下来,不能消化,不能处理,因而有碍"文明"秩序和"理性"观瞻的东西(如贫穷、犯罪、不发展和各种废料等等),抛弃于"秩序"之外,任其自生自灭。或隔离于"秩序"之内(当然是藏掖遮盖于某种角落),眼不见为净。精神病院是其象征。第二,它们都有一整套强化训练的机制,可以像驯化犬马,或我们中国人养金鱼那样,一代代培育其遗传性征,最后都让你分不清哪是它真正的"天性"。(3)这种训练是无所不在的(到哪儿都不能"缺乏组织观念"),足以保证按社会需要预先订制和合理配置他们,并把一切不合理的"废品"重新"回炉"。监狱是其象征。

  在现代社会,"现代化"是个最多歧见也最多共识的话题。尽管由于阶级、种族和宗教的冲突(或穷人反对富人,穷国反对富国),对立双方总是剑拔弩张,但"现代化"对谁都是个"香饽饽"。特别是其技术化的特征,更是"挡不住的诱惑"。

  读福柯的书,我老想起黄仁宇先生的近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和他的其他几本书,黄先生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长程的合理性",一句是"千军万马,从数字上去管理"。前一句是讲观察历史的方法。他认为道德义愤和意识形态宣传只会扭曲史实而无助其评价,历史上的许多"你死我活",如果放宽眼界去看,渗上几百年,死上几代人,一旦超出当事者的"恩恩怨怨",真相必落于"两造"之外。所以对现代的国共之争,他会持"各有一半功劳"之论,令人觉得好像"大水冲了龙王庙"。后一句是刻画"现代化"的特征,强调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的充分发育和规范化,上下贯通和成龙配套,从而形成"超越国际的技术性格"。

  读福柯的书,我们也会发现黄先生讲的那种"千军万马,从数字上去管理",而且也一样可以领略到它的"技术性格"。甚至我还有一种感觉,它的许多技术设计,恐怕都不仅仅是属于"现代"的。例如黄先生已提到,历史上的中国如秦汉帝国,就已有这方面的冲动。它不仅有庞大的文官系统(及相应的考核、选举、监察制度和档案制度)和内容详尽的法律,还有福柯说的"废止肉刑"和"量化徒刑",当时整个社会被二十等爵和刑徒制度所覆盖,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前有虎狼,后有追兵","人"是处于一种残酷的"工艺流程"之中,那种"理性设计",若对比于西洋史是足够令人惊讶的。(4)

  在福柯的书中,作者虽然讲的是同一历史现象,但他和黄先生的立意可大不相同。他所关心的已不是用"技术设计"来超越"意识形态",而是对这种"设计"本身持否定态度。他把现代社会的"理性设计"(即"社会秩序,肉体和道德的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从众(conformity)的要求")称为一种"庞大的静止结构",它"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是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疯》前言),并说"我们都意识到监狱的各种弊病,知道当它无效时是很危险的。但是人们无法\'想象\'如何来取代它。它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解决办法,但是人们似乎又不能没有它。"(《规》232页)

  "长程的合理性"在这里变成了"长程的不合理性"。

  "现代化"在现代的"有效"和"有限"都有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它既然植根于标准化、格式化、数量化这类机制,当然也就可以自动复制,自动扩展,也许会在某一天早上,真把这个世界弄得"一球样"(美国在这方面最典型)。但另一方面,这个世界对"现代化"也并非逆来顺受,一直有激烈反抗(尽管它反而加强和完善了这个"现代化",使之产生"抗体",增强了它的"免疫力"--权力机制都有这种功能,古代农民起义有类似经验)。毕竟还留下了许多"化外的蛮荒","死角"和"漏洞",各种"非正式制度",可怜的"印第安保留地"和人文传统的顽固壁垒,既让它的设计者感到远未臻于完善,也叫登临废墟的怀古者感到"永久的失落"。

  人与命运的抗争曾是希腊悲剧的主题。在现代思想史上,"实体"与"自我意识","人"(马克思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唯一者","本质"与"存在",还有现在时髦的"结构"和"解构",到处也都有这种"强大"和"弱小"的对立。福科采用十八世纪的本来说法,把它们称为"理性"和"非理性"。从福柯的"发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他所碰到的难题是一种固有的矛盾,即一切社会机制的效性都离不开"拿人不当人"(所以个人对它的配合也就在于"别拿我当人")。但是正如书中引用米哈伊尔大公阅兵时所说的话:"很好,只是他们还在呼吸"(《规》188页),美中不足的是:人毕竟不是东西。

  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上,福柯并没有打算用"非理性"去取代"理性"(以卵击石),也没有打算用"理性"本身去克服"理性"(以毒攻毒)。他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可行性方案",而只是提出了一种反叛世俗的理解,即专为一切"不正常"打抱不平,公开宣称"理性"乃是"另一种形式的疯颠"(5),而"非理性"才是前者的"真理"(疯子先于疯人院,罪犯先于监狱,后者是为了对付前者才发明,见《疯》前言)。

  福柯为"非理性"的抗辩并非是在鼓励大家抽疯,而只是表达了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从根子(十八世纪理性)上的怀疑,表达了他自甘被这种"理性"视为谵妄和狂放。

  福柯对"现代化"的揭露是属于"遗传机制"的揭露(把"权力"的"话语结构"当DNA)。也许正是由于他的"求之过深",它留给读者的将是一种"无所逃死"的失望。人们可能会说福柯太悲观,但他的"无可奈何"却并非西西弗的滚石或吴刚伐树。它更像衔木石以填沧海的精卫,"徒劳"之中也令你惊叹其悲壮。

  注释:

  (1) 后书在大陆有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译本,读者不妨对比二者的优劣。案"规训",法文本原作surveiller,义为监视,英译本改为displine,是根据作者本人的建议。这里的displine是"纪律"一词的动词化(书中作名词译为"纪律"),指通过训练而使人的言谈举止合于规矩准绳。译者创用"规训"一词(汉语中没这个词),是想传达作者所说通过训练使人"规范化"Norma,便于监控的复杂含义。这两本书皆未经作者看校,手民之误太多(我参加翻译的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经桂冠再版亦然),如作者福柯,按台湾习惯改姓傅倒也罢了,然《疯颠》作"傅柯",《规训》作"傅科",竟好象是两个人。

  (2) 人是最不挑嘴的"杂食动物",除巨毒之外,几乎什么都吃,甚至推其仁爱之心而及于动物,觉悟始终有限。比如现在欧美人提倡保护动物,反对日本人吃鲸鱼或中国人吃狗,但他们自己却不肯放弃吃牛羊猪(虽然据科学家讲,猪的智力一点也不比狗低),或虽拒食牛羊猪,却不妨大吃鸡鸭鱼,远不如古代方士的服饵金玉朱砂,黄精白术和释家的戒食五荤来得更加彻底。

  (3) 任何社会或文化都有一种默契,就是假定每个人都懂规矩而知习俗。如果有人压根儿就没受过这种训练,那麻烦可就大了,美国会说:"Are yo crazy(你疯了吗)?这就好比一只家犬,如果见了主人不是摇尾乞怜(它本来哪会这个)u,而是冲脚脖子就咬(这才是它的看家本事),人们非说它是疯狗不行。福柯所说的"疯"其实就是这种"疯"。

  (4) 中国的历史学家曾困惑于西周封建与欧洲封建的相似。同样,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从明清帝国发现过他们追求的"理性设计"。这类"相似"或"错位"根本不必称为"萌芽"或"早熟"。它似乎说明,过去我们认为很大的一些组织(所谓"社会形态"),都是参差不奇的一种"丛体",完全可以进一步分解,其局部组织的各自"发明"都并非那么"突如其来",而是有较早的来源,较长的延续,较多的变形,既受系统制约,又有独自的发展线索。甚至我还觉得,"现代化"如果不是指与含糊不清的"传统"相区别,或突飞猛进的技术跃迁,单就社会组织而言,它恐怕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新。

  (5) 马克思也说资产阶级社会是被"商品拜物教"给弄"疯"了。据福柯结实,这种"疯癫"是一种alienation,即医生用为"精神错乱"之义,而哲学家用为"异化"之义的同一个词。(《疯》191页)

  选自《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214

积分

新手上路

目标:写独一无二的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08:11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真是搞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08:11 |只看该作者
福柯,包括和他同时代的德里达,哈贝马斯,利奥塔,布尔迪厄等人轻历了学校的体制在他们的脚下崩溃的体验,这一切源起于1968年的五月风暴,在1991年《文学与杂志》(《Le  Magazine  litteraire》)3月号上面,埃尔瓦德对德里达的一次采访中,德里达这么解释五月风暴---“通过对自发的迷狂和某种自然主义的乌托邦思想,人们开始怀疑制度具有人工性的,人工制造的特性。”这是反叛的根源,从而把他们引向了反体制的道路。而反叛的姿态却是被作为一个自由降临的、自由决定的选择来体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08:28 |只看该作者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9:01:2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08:30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21:33: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07-8-4 13:09:54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说声谢谢
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苇芽萌长/便化为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24:43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6

好友

756

积分

注册会员

藏头马

Rank: 2

10#
发表于 2007-8-4 13:24:45 |只看该作者
日日啊。。。
只灌水,不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