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余嘉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风的安全法》补充资料一编

[复制链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31#
发表于 2014-5-22 13:30:35 |只看该作者
cjdxc  X,很想看看你说的


我希望你们能接着讨论下去,好处就是通过讨论慢慢地留意到之前可能没有留意到的东西,一旦留意到某总东西,以后看小说、写小说就会多一个判断的方向。非常支持你的深究,哪怕是试错。
我的看法跟陈鱼相近,读起来刺激我的东西不多,感觉上写得有点“惯性”有点“虚”,表面是技巧促使的,比如读的时候老想到类似马尔克斯漂亮的溺水者那一类的写法(某一类写法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看到跟帖里大萝卜和谭人轻提到拉美的作家,大致更加确定了我的这一感受。但作者似乎没有更加深入扎进去,至少总体上的感觉是这样的,有点飘着写,有点浮。可能跟水土有关,比如缺乏拉美那种文化语境,更可能跟惯性技巧有关,某种有利于书写的技巧的获得,使叙述更加顺畅但同时失去深入的力度。
有种流程的叙述,这个魅力是不可否认的。但往往一种技巧的获得,意味着另外东西的缺失,比如这个小说,就难以给人《我们这样杀死老师》那种细致入微且充满暗示的效果。卫康也提到,这篇略微有点“煞有介事”,也就损失了读了小朱的小说那种温和隽永,也失去《羊事儿》那种单纯的敏感。那么这篇提供了什么?小说除了有“气势”,肯定也需要有血有肉有细节的,但这个小说的句子都过于“顺理成章”,我看的时候会老觉得被一带而过,更多的印象是看到许多事件在一种娴熟的方式下快速组合。
随机地引用一两句,比如“关上窗户的声音惊动了正停留于屋顶上休憩的一只鸟。它扑着翅膀重新开始飞行。当它再次降落在一所教堂顶部的时候,幸运的找到了一条千辛万苦爬至此处的青虫。”
这三句话看起来很舒畅吧,这种流畅性的原因,可能是对“上帝视角”的运用,而且有可能是“滥用”了,作为读者我几乎不用再去想像一只鸟的状态、它飞行的轨迹、它落地时的轻重,因为你永远跟不上叙述者的提供,而且是显得轻巧随意的提供。“正停留于”“休憩”“重新开始”“再次降落”“幸运地”“千辛万苦爬”,它们基本处于巧合和随意组合之中,缺乏细节的暗示和用词的必要性。在你要认识一只鸟的时候,这只鸟已经被叙述者带到任何地方经历任何事情了。
并不是要去苛求某一个可能不太重要的细节,而是全文就是用这种状态在写的,使得不管是鸟还是人或者其他事物,都是呼之即来的受到摆布的道具,叙述者没能激发我去相像,但又时时刻刻使我怀疑他所叙述的并非是接近唯一的可能,会对这篇缺乏很好的信任感。

点评

余嘉琪  点评是有字数限制的啊原来。你的分析很好看,给我一种跳出创作者身份的重新审视,唔,反正我会继续摸索的……  发表于 2014-5-22 23:07
余嘉琪  谢谢,你说得很棒,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复了……这个小说是刚刚尝试写小说时不久写的,当时大概受到萨拉马戈的影响,另外我看电影比较多,所以写时是以镜头般推轨和剪辑的方式想下去的。也没有仔细想,就想练习一种文体  发表于 2014-5-22 23:05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

好友

6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32#
发表于 2014-5-22 23:57:48 |只看该作者
余嘉琪  关于语言,其实我自己喜欢也倾向于使用一种未经渲染、本身不带情绪、扁平朴素的语言,来处理小说,然后经由这种语言之间的组合,产生一种冷静但意外的效果……其实意外也未必,至少对我来说似乎都是一念之间……  

嗯,我也喜欢倾向于这样一种冷静和意外。我会觉得能被意料到的没意思。关于思辩,其实我会觉得在写之前思辩有危险。一是会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二是容易陷进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么苟且的活着,你不觉得心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3#
发表于 2014-5-26 11:55:08 |只看该作者

第一波袭击是从午饭后开始的。一开始只是风力的些许强劲,但作用于建筑体之后反复加强的声音却仿佛突然提到了数百个量级。这是为什么脆弱的儿童首先受到了风声的打击。

风声的袭击程度严重与否,与风力的大小、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的分量,表现形式,当时的空气构成和气压,风中裹挟的杂质,等等,都并无关系。

那种极低的振动频率只有宠物才能准确的辨析,它们对这种声音感到极度厌烦,不安感越来越强,因此它们努力寻找一个受干扰最弱的地方。它们不是人类,没有头脑,不知道只要在建筑物内,这种声波就会因各种共振而得到不断加强。


——文中类似这样涉及声害成因、人畜感知和风声致病机制的描述、判断或推理很多,如能尽量严谨一些就好了。通常,没有细节真实的科幻或说明书文体,比较容易让读者对作者发生兴趣而不是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2

好友

8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

34#
发表于 2014-6-16 01:37:11 |只看该作者
罢工这段插入不知道意图在哪,还有多次用了多年后这样的句式是否煞有介事?
真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变成一只野兽把太阳吃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2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