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5-6
- 在线时间
- 1935 小时
- 威望
- 12028 点
- 金钱
- 34809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2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4521
- 精华
- 0
- 积分
- 3189
- UID
- 39721

|
本帖最后由 西维 于 2014-6-17 15:28 编辑
陈鱼 发表于 2014-6-14 15:44 ![]()
很大程度上 万铁鼓和二姐妹的故事冲淡了“我”和“尼姑”这条线
作者把万铁鼓这个人写得很清楚——痴情 奉 ...
在故事的脉络上我赞同陈鱼的意见。
“作者把万铁鼓这个人写得很清楚——痴情 奉献 善良 这种清楚既打动读者 也让小说相对变得简单”
作者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来写小说,不为了一个可以打动读者的故事。
至于浪漫,我有别的看法。相对于作者的年龄(18岁),只要不是刻意的浪漫和抒情,都是可以的。如果将浪漫和抒情从你的作品中剔除,在现阶段,会很要命,不好。
而此岸提出来的问题,小说中一些经不起推敲的部分,大概就是套路化的故事型写作里容易有的问题了。其实是不是民国中后期不重要,尼姑庵什么的,还有一个在尼姑庵长大的男孩(男人)这都不是问题。虚构故事与虚构生活。这才是问题。
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