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昆虫记----狼蛛[法布尔]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狼蛛

--------------------------------------------------------------------------------

    蜘蛛有一个很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想把它
一脚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的外表有关。不过一个仔细的观察家会知道,它是一个十
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也是一个狡猾的猎人,并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
意思。所以,即使不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但大家都说它有
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不错,它的确有两颗毒牙,可以
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确可以说它是可怕的动物,可是
毒死一只小虫子和谋害一个人是两件迥然不同的事情。不管蜘蛛能怎样迅速地结束一只
小虫子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都不会有比蚊子的一刺更可怕的后果了。所以,我可以
大胆的说,大部分的蜘蛛都是无辜的,它们莫名其妙地被冤枉了。
    不过,有少数种类的蜘蛛的确是有毒的。据意大利人说,狼蛛的一刺能使人痉挛而
疯狂地跳舞。要治疗这种病,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灵丹妙药了。并且只有固定
的几首曲子治疗这种病特别灵验。这种传说听起来有点可笑,但仔细一想也有一定道理。
狼蛛的刺或许能刺激神经而使被刺的人失去常态,只有音乐能使他们镇定而恢复常态,
而剧烈地跳舞能使被刺中的人出汗,因而把毒驱赶出来。
    在我们这一带,有最厉害的黑肚狼蛛,从它们身上可以得知蜘蛛的毒性有多大。我
家里养了几只狼蛛,让我把它介绍给你,并告诉你它是怎样捕食的吧!
    这种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和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
它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我那块荒地,刚好符合这个要求,这种蜘蛛的
穴大约有二十个以上。我每次经过洞边,向里面张望的时候,总可以看到四只大眼睛。
这位隐士的四个望远镜像金钢钻一般闪着光,在地底下的四只小眼睛就不容易看到了。
    狼蛛的居所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是它们用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刚刚挖的时候是
笔直的,以后才渐渐地打弯。洞的边缘有一堵矮墙,是用稻草和各种废料的碎片甚至是
一些小石头筑成的,看上去有些简陋,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有时候这种围墙有一寸高,
有时候却仅仅是地面上隆起的一道边。
    我打算捉一只狼蛛。于是我在洞口舞动一根小穗,模仿蜜蜂的嗡嗡声。我想狼蛛听
到这声音会以为是猎物自投罗网,马上会冲出来。可是我的计划失败了。那狼蛛倒的确
往上爬了一些,想试探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但它立刻嗅出这不是猎物而是一
个陷阱,于是一动不动地停在半途,坚决不肯出来,只是充满戒心地望着洞外。
    看来要捉到这只狡猾的狼蛛,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活的蜜蜂作诱饵。于是我找了一只
瓶子,瓶子的口和洞口一样大。我把一只土蜂装在瓶子里,然后把瓶口罩在洞口上。这
强大的土蜂起先只是嗡嗡直叫,歇斯底里地撞击着这玻璃囚室,拼命想冲出这可恶的地
方。当它发现有一个洞口和自己的洞口很像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飞进去了。它实在是
愚蠢得很,走了那么一条自取灭亡的路。当它飞下去的时候,那狼蛛也正在匆匆忙忙往
上赶,于是它们在洞的拐弯处相撞了。不久我就听到了里面传来一阵死亡时的惨叫——
那只可怜的土蜂!这以后便是一段很长的沉默。我把瓶子移开,用一把钳子到洞里去探
索。我把那土蜂拖出来,它已经死了,正像刚才我所想象的那样。一幕悲剧早已在洞里
发生了。这狼蛛突然被夺走了从天而降的猎物,愣了一下,实在舍不得放弃这肥美的猎
物,急急地跟上来,于是猎物和打猎的都出洞了,我赶紧趁机用石子把洞口塞住。这狼
蛛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一下子变得很胆怯,在那里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根本没有勇气逃走。不到一秒钟功夫,我便毫不费力地用一根草把它拔进一个纸袋里。
我就用这样的办法诱它出洞,然后捉拿归案。不久我的实验室里就有了一群狼蛛。
    我用土蜂去引诱它,不仅仅是为了捉它,而且还想看看它怎样猎食。我知道它是那
种每天都要吃新鲜食物的昆虫,而不是像甲虫那样吃母亲为自己储藏的食物,或者像黄
蜂那样有奇特的麻醉术可以将猎物的新鲜程度保持到两星期之后。它是一个凶残的屠夫,
一捉到食物就将其活活地杀死,当场吃掉。
    狼蛛得到它的猎物确实也不容易,也须冒很大的风险。那有着强有力的牙齿的蚱蜢
和带着毒刺的蜂随时都可能飞进它的洞去。说到武器,这两方不相上下。究竟谁更胜一
筹呢?狼蛛除了它的毒牙外没有别的武器,它不能像条纹蜘蛛那样放出丝来捆住敌人。
它唯一的办法就是扑在敌人身上,立刻把它杀死。它必须把毒牙刺入敌人最致命的地方。
虽然它的毒牙很厉害,可我不相信它在任何地方轻轻一刺而不是刺中要害就能取了敌人
的性命。

与木匠蜂作战
    我已经讲过狼蛛生擒土蜂的故事,可这还不能使我满足,我还想看看它与别种昆虫
作战的情形。于是我替它挑了一种最强大的敌手,那就是木匠蜂。这种蜂周身长着黑绒
毛,翅膀上嵌着紫线,差不多有一寸长。它的刺很厉害,被它刺了以后很痛,而且会肿
起一块,很久以后才消失。我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曾经身受其害,被它刺过。它的
确是值得狼蛛去决一胜负的劲敌。
    我捉了几只木匠蜂,把它们分别装在瓶子里。又挑了一只又大又凶猛并且饿得正慌
的狼蛛,我把瓶口罩在那只穷凶极恶的狼蛛的洞口上,那木匠蜂在玻璃囚室里发出激烈
的嗡嗡声,好像知道死期临头似的。狼蛛被惊动了从洞里爬了出来,半个身子探出洞外,
它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敢贸然行动,只是静静地等候着。我也耐心地等候着。一刻钟过
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狼蛛居然又若无其事地回到洞里去了。大
概它觉得不对头,冒然去捕食的话太危险了。我照这个样子又试探了其它几只狼蛛,我
不信每一只狼蛛都会这样面对丰盛的美食而无动于衷,于是继续一个一个的试探着,都
是这个样子,总对“天上掉下的猎物”怀有戒心。
    最后,我终于成功了。有一只狼蛛猛烈地从洞里冲出来,无疑,它一定饿疯了。就
在一眨眼间,恶斗结束了,强壮的木匠蜂已经死了。凶手把毒牙刺到它身体的哪个部位
呢?是在它的头部后面。狼蛛的毒牙还咬在那里,我怀疑它真具有这种知识:它能不偏
不倚正好咬在唯一能致其于死的地方,也就是它的俘虏的神经中枢。
    我做了好几次试验,发现狼蛛总是能在转眼之间干净利落地把敌人干掉,并且作战
手段都很相似。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前几次试验中,狼蛛会只看着洞口的猎物,却迟
迟不敢出击。它的犹豫是有道理的。像这样强大的昆虫,它不能冒失鲁莽地去捉,万一
它没有击中其要害的话,那它自己就完蛋了。因为如果蜂没有被击中要害的话,至少还
可活上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它有充分的时间来回击敌人。狼蛛很知道这一点,
所以它要守在安全的洞里,等待机会,直到等到那大蜂正面对着它,头部极易被击中的
时候,它才立刻冲出去,否则决不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狼蛛的毒素
    让我来告诉你,狼蛛的毒素是一种多么厉害的暗器。
    我做了一次试验,让一只狼蛛去咬一只羽毛刚长好的将要出巢的幼小的麻雀。麻雀
受伤了,一滴血流了出来,伤口被一个红圈圈着,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而且这条腿已
经不能用了,使不上劲。小麻雀只能用单腿跳着。除此之外它好像也没什么痛苦,胃口
也很好。我的女儿同情地把苍蝇、面包和杏酱喂给它吃,这可怜的小麻雀作了我的实验
品。但我相信它不久以后一定会痊愈,很快就能恢复自由——这也是我们一家共同的愿
望和推测。十二个小时后,我们对它的伤情仍然挺乐观的。它仍然好好地吃东西,喂得
迟了它还要发脾气。可是两天以后,它不再吃东西了,羽毛零乱,身体缩成一个小球,
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发出一阵痉挛。我的女儿怜爱地把它捧在手里,呵着气使它温
暖。可是它痉挛得越来越厉害,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它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的晚餐席上透着一股寒气。我从一家人的目光中看出他们对我的这种试验的无
声的抗议和责备。我知道他们一定认为我太残忍了。大家都为这只不幸的小麻雀的死而
悲伤。我自己也很懊悔: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我还是鼓起勇气试验一只鼹鼠,它是在偷田里的莴苣时被我们捉住的,
所以即使它死于非命也不足为惜。我把它关在笼子里,用各种甲虫、蚱蜢喂它,它大口
大口贪婪地吃着,被我养得胖胖的,健康极了。
    我让一只狼蛛去咬它的鼻尖。被咬过之后,它不住地用它的宽爪子挠抓着鼻子。因
为它的鼻子开始慢慢地腐烂了。从这时开始,这只大鼹鼠食欲渐渐不振,什么也不想吃,
行动迟钝,我能看出它浑身难受。到第二个晚上,它已经完全不吃东西了。大约在被咬
后三十六小时,它终于死了。笼里还剩着许多的昆虫没有被吃掉,证明它不是被饿死的,
而是被毒死的。
    所以狼蛛的毒牙不止能结束昆虫的性命,对一些稍大一点的小动物来说,也是危险
可怕的。它可以致麻雀于死地,也可以使鼹鼠毙命,尽管后者的体积要比它大得多。虽
然后来我再没有做过类似的试验,但我可以说,我们千万要小心戒备,不要被它咬到,
这实在不是一件可以拿来试验的事。
    现在,我们试着把这种杀死昆虫的蜘蛛和麻醉昆虫的黄蜂比较一下。蜘蛛,因为它
自己靠新鲜的猎物生活,所以它咬昆虫头部的神经中枢,使它立刻死去;而黄蜂,它要
保持食物的新鲜,为它的幼虫提供食物,因此它刺在猎物的另一个神经中枢上,使它失
去了动弹的能力。相同的是,它们都喜欢吃新鲜的食物,用的武器都是毒刺。
    没有谁教它们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猎物,它们生来就明白这
一点。这使我们相信冥冥之中,世界上的确有着一位万能的神在主宰着昆虫,也统治着
人类世界。

狼蛛猎食
    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
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
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
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
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
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
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
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
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
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持
之以恒,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
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
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
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
吃。
    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
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
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
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狠一样。
    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
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
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
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
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
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
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
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狼蛛的卵袋
    假如你听到这可怕的狼蛛怎样爱护自己的家庭的故事,你一定会在惊异之余改变对
它的看法。
    在八月的一个清晨,我发现一只狼蛛在地上织一个丝网,大小和一个手掌差不多。
这个网很粗糙,样子也不美观,但是很坚固。这就是它将要工作的场所,这网能使它的
巢和沙地隔绝。在这网上,它用最好的白丝织成一片大约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席子,它把
席子的边缘加厚,直到这席子变成一个碗的形状,周围圈着一条又宽又平的边,它在这
网里产了卵,再用丝把它们盖好,这样我们从外面看,只看到一个圆球放在一条丝毯上。
    然后它就用腿把那些攀在圆席上的丝一根根抽去,然后把圆席卷上来,盖在球上,
然后它再用牙齿拉,用扫帚般的腿扫,直到它把藏卵的袋从丝网上拉下来为止,这可是
一项费神费力的工作。
    这袋子是个白色的丝球,摸上去又软又粘,大小像一颗樱桃。如果你仔细观察,那
么你会发现在袋的中央有一圈水平的折痕,那里面可以插一根针而不致于把袋子刺破。
这条折纹就是那圆席的边。圆席包住了袋子的下半部,上半部是小狼蛛出来的地方。除
了母蜘蛛在产好卵后铺的丝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遮蔽物了。袋子里除了卵以外,也没有
别的东西,不像条纹蜘蛛那样,里面衬着柔软的垫褥和绒毛。狼蛛不必担心气候对卵的
影响,因为在冬天来临之前,狼蛛的卵早已孵化了。
    母蛛整个早晨都在忙着编织袋子。现在它累了。它紧紧抱着它那宝贝小球,静静地
休息着,生伯一不留神就把宝贝丢了。第二天早晨,我再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把这小
球挂到它身后的丝囊上了。
    差不多有三个多星期,它总是拖着那沉重的袋子。不管是爬到洞口的矮墙上的时候,
还是在遭到了危险急急退入地洞的时候,或者是在地面上散步的时候,它从来不肯放下
它的宝贝的小袋。如果有什么意外的事情使这个小袋子脱离它的怀抱,它会立刻疯狂地
扑上去,紧紧地抱住它,并准备好反击那抢它宝贝的敌人。接着它很快地把小球挂到丝
囊上,很不安地带着它匆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在夏天将要结束的那几天里,每天早晨,太阳已经把土地烤得很热的时候,狼蛛就
要带着它的小球从洞底爬出洞口,静静地趴着。初夏的时候,它们也常常在太阳高挂的
时候爬到洞口,沐浴着阳光小睡。不过现在,它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另外一个目的。以
前狼蛛爬到洞口的阳光里是为了自己,它躺在矮墙上,前半身伸出洞外,后半身藏在洞
里。它让太阳光照到眼睛上,而身体仍在黑暗中;现在它带着小球,晒太阳的姿势刚好
相反:前半身在洞里,后半身在洞外。它用后腿把装着卵的白球举到洞口,轻轻地转动
着它,让每一部分都能受到阳光的沐浴。这样足足晒了半天,直到太阳落山。它的耐心
实在令人感动,而且它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做,而是在三四个星期内天天这样做。鸟类把
胸伏在卵上,它的胸能像火炉一样供给卵充分的热量;狼蛛把它的卵放在太阳底下,直
接利用这个天然的大火炉。

狼蛛的幼儿
    在九月初的时候,小狼蛛要准备出巢了。这时小球会沿着折痕裂开。它是怎么裂开
的呢?会不会是母蛛觉察到里面有动静,所以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把它打开了?这也是可
能的。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能是那小球到了一定时间自己裂开的,就像条纹蜘蛛的袋
子一样。条纹蜘蛛出巢的时候,它们的母亲早已过世多时了。所以只有靠巢的自动裂开,
孩子们才能出来。
    这些小狼蛛出来以后,就爬到母亲的背上,紧紧地挤着,大约有二百只之多,像一
块树皮似的包在母蛛身上。至于那袋,在孵化工作完毕的时候就从丝囊上脱落下来,被
抛在一边当垃圾了。
    这些小狼蛛都很乖,它们不乱动,也不会为了自己挤上去而把别人推开。它们只是
静静地歇着。它们在干什么呢?它们是让母亲背着它们到处去逛。而它们的母亲,不管
是在洞底沉思,还是爬出洞外去晒太阳,总是背着一大堆孩子一起跑,它从不会把这件
沉重的外衣甩掉,直到好季节的降临。
    这些小狼蛛在母亲背上吃些什么呢?照我看来,它们什么也没吃。我看不出它们长
大,它们最后离开母亲的时候,和它们刚从卵里出来的时候大小完全一样。
    在坏的季节里,狼蛛母亲自己也吃得很少。如果我捉一只蝗虫去喂它,常会过了很
久以后它才开口。为了保持元气,它有时候不得不出来觅食,当然,它还是背着它的孩
子。
    如果在三月里,当我去观察那些被风雨或霜雪侵蚀过的狼蛛的洞穴的时候,总可以
发现母蛛在洞里,仍是充满活力的样子,背上还是背满了小狼蛛。也就是说,母蛛背着
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五六个月。著名的美洲背负专家——鼹鼠,它也不过把孩子们
背上几个星期就把它们送走了,和狼蛛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背着小狼蛛出征是很危险的,这些小东西常常会被路上的草拨到地上。如果有一支
小狼蛛跌落到地上,它将会遭遇什么命运呢?它的母亲会不会想到它,帮它爬上来呢?
绝对不会。一只母蛛需要照顾几百只小蛛,每只小蛛只能分得极少的一点爱。所以不管
是一只、几只或是全部小狼蛛从它背上摔下来,它也决不为它们费心。它不会让孩子们
依靠别人的帮助解决难题,它只是静静地等着,等它们自己去解决困难,事实上这困难
并不是不能解决,而且往往解决得很迅速、很利落。
    我用一只笔把我实验室中的一个母狼蛛背上的小蛛刮下,母亲一点儿也不显得惊慌,
也不准备帮助它的孩子,继续若无其事地往前走。那些落地的小东西在沙地上爬了一会
儿,不久就都攀住了它们的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有的在这里攀住了一只脚,有的在那里
攀住一只脚。好在它们的母亲有不少脚,而且撑得很开,在地面上摆出一个圆,小蛛们
就沿着这些柱子往上爬,不一会儿,这群小蛛又像原来那样聚在母亲背上了。没有一只
会漏掉。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狼蛛很会自己照顾自己,母亲从不需为它们的跌下而费心。
    在母蛛背着小蛛的七个月里,它究竟喂不喂它们吃东西呢?当它猎取了食物后,是
不是邀孩子们共同享受呢?起初我以为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我特别留心母蛛吃东西时的
情形,想看看它怎样把食物分给那么多的孩子们。通常母蛛总是在洞里吃东西,不过有
时候偶然也到门口就着新鲜空气用餐。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
母亲吃东西的时候,小蛛们并不下来吃,连一点要爬下来分享美餐的意思都没有。好像
丝毫不觉得食物诱人一样,它们的母亲也不客气,没给它们留下任何食物。母亲在那儿
吃着,孩子们在那儿张望着——不,确切的说,它们仍然伏在妈妈的背上,似乎根本不
知道“吃东西”是怎样一种概念。在它们的母亲狼吞虎咽的时候,它们安安静静地呆在
那儿,一点儿也不觉得馋。
    那么,在爬在母亲背上整整七个月的时间里,它们靠什么吸取能量、维持生命呢?
你或许会猜想它们不会是从母亲的皮肤上吸取养料的吧?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据
我观察,它们从来没有把嘴巴贴在母亲的身上吮吸。而那母蛛,也并不见得瘦削和衰老,
它还是和以往一样神采奕奕,而且比以前更胖了。
    那么又要问了,它们这些小蛛靠什么维持生命呢?一定不是以前在卵里吸收的养料。
以前那些微不足道的养料。别说是不能帮它们造出丝来,连维持它们的小生命都很困难。
在小蛛的身体里一定有着另外一种能量。
    如果它们不动,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它们不需要食物,因为完全的静止就相当于
没有生命。但是这些小蛛,虽然它们常常安静地歇在母亲背上,但它们时刻都在准备运
动。当它从母亲这个“婴儿车”上跌落下来的时候,它们得立刻爬起来抓住母亲的一条
腿,爬回原处;即使停在原地,它也得保持平衡;它还必须伸直小肢去搭在别的小蛛身
上,才能稳稳地趴在母亲背上。所以,实际上绝对的静止是不可能的。
    从生理学角度看,我们知道每一块肌肉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动物和机器一样,
用得久了会造成磨损,因此需常常修理更新。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必须从别的地方得到
补偿。我们可以把动物的身体和火车头相比。当火车头不停地工作的时候,它的活塞、
杠杆、车轮以及蒸汽导管都在不断地磨损,铁匠和机械师随时都在修理和添加些新材料,
就好像供给它食物,让它产生新的力量一样。但是即使机器各部分都很完美,火车头还
是不能开动。一直要等到火炉里有了煤,燃起了火,然后才能开动。这煤就是产生能量
的“食物”,就是它让机器动起来的。
    动物也是这样。有能量才能运动。小动物在胚胎时期,从母亲的胎盘里或者卵里吸
取养料,那是一种制造纤维素的养料,它使小动物的身体长大长坚固,并且补偿一些不
足的地方。但是,除此之外,必须有产生热量的食物,才能使小动物跑、跳、游泳、飞
跃,或是作其它各种运动。任何运动都少不了能量。
    再讲这些小狼蛛,它们在离开母亲的背之前,并不曾长大。七个月的小蛛和刚刚出
生的小蛛完全一样大。卵供给了足够的养料,为它们的体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
它们后来不再长大,因此也不再需要吸收制造纤维的养料。这一点我们是能够理解的。
但它们是在运动的呀!并且运动得很敏捷。它们从哪里取得产生能量的食物呢?
    我们可以这样想:煤——那供给火车头动能的食物究竟是什么呢?那是许多许多年
代以前的树埋在地下,它们的叶子吸收了阳光。所以煤其实就是贮存起来的阳光,火车
头吸收了煤燃烧提供的能量,也就是相当于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
    血肉之躯的动物也是这样,不管它是吃什么别的动物或植物以维持生命,大家最终
都是靠着太阳的能量生存的。那种热能量贮藏在草里、果子里、种子里和一切可作为食
物的东西里。太阳是宇宙的灵魂,是能量的最高赐予者,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生
命。
    那么除了吃进食物,然后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变成能量以外,太阳光能不能直接射入
动物的身体,产生活力,就像蓄电池充电那样?为什么不能直接靠阳光生存呢?我们吃
的果子中除了阳光外,还有别的什么物质吗?
    化学家告诉我们,将来我们可以靠一种人工的食物来维持生命。那时候所有的田庄
将被工厂和实验室所取代,化学家们的工作就是配置产生纤维的食物和产生能的食物,
物理学家们也靠着一些精巧仪器的帮助,每天把太阳能注进我们的身体,供给我们运动
所需的能量。那样我们就能不吃东西而维持生命。不吃饭而是吃太阳的光线,你能想象
吗?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而有趣的世界!
    这是我们的梦想,它能实现吗?这个问题倒是很值得科学家们研究的。

小蛛的飞逸
    到三月底的时候,母蛛就常常蹲在洞口的矮墙上。这是小蛛们与母亲告别的时候了。
作母亲的仿佛早已料到这么一天,完全任凭它们自由地离去。对于小蛛们以后的命运,
它再也不需要负责了。
    在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里,它们决定在那天最热的一段时间里分离。小蛛们三五成
群地爬下母亲的身体。看上去丝毫没有依依惜别之情,它们在地上爬了一会儿后,便用
惊人的速度爬到我的实验室里的架子上。它们的母亲喜欢住在地下,它们却喜欢往高处
爬。架子上恰好有一个竖起来的环,它们就顺着环很快地爬了上去。就在这上面,它们
快活地纺着丝,搓着疏松的绳子。它们的腿不住地往空中伸展,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它们还想往上爬,孩子长大了,一心想走四方闯天下,离家越远越好。
    于是我又在环上插了一根树枝。它们立刻又爬了上去,一直爬到树枝的梢上。在那
里,它们又放出丝来,攀在周围的东西上,搭成吊桥。它们就在吊桥上来来去去,忙碌
地奔波着,看它们的样子似乎还不满足,还想一个劲儿往上爬。
    我又在架子上插了一根几尺高的芦梗,顶端还伸展着细枝。那些小蛛立刻又迫不及
待地爬了上去,一直到达细枝的梢上。在那儿,它们又乐此不疲地放出丝、搭成吊桥。
不过这次的丝很长很细,几乎是飘浮在空中的,轻轻吹口气就能把它吹得剧烈地抖动起
来,所以那些小蛛在微风中好像在空中跳舞一般。这种丝我们平时很难看见,除非刚好
有阳光照在丝上,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
    忽然一阵微风把丝吹断了。断了的一头在空中飘扬着。再看这些小蛛,它们吊在丝
上荡来荡去,等着风停;如果风大的话,可能把它们吹到很远的地方,使它们重新登陆,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种情形又要维持好多天。如果在阴天,它们会保持静止,动都不想动,因为没有
阳光供给能量,它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
    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
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
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
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
好几年呢。
    从这一家狼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本能,很快地赋予小蛛,不久又很快地而
且是永远地消失。那就是攀高的本能。它们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曾有这样的本事,
孩子们自己不久以后也会彻底地忘记。它们到了陆地上,做了许多天流浪儿之后,便要
开始挖洞了。这时候,它们中间谁也不会梦想爬上一颗草梗的顶端。可那刚刚离开母蛛
的小蛛的确是那样迅速、那样容易地爬到高处,在它生命的转折之处,它曾是一个满怀
激情的攀登大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它这样做的目的:在很高的地方,它可以攀一根长长
的丝。那根长丝在空中飘荡着,风一吹,就能使它们飘荡到远方去。我们人类有飞机,
它们也有它们的飞行工具。在需要的时候,它替自己制造这种工具,等到旅行结束,它
也就把它忘记了。
    ------------------
  公益图书馆扫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6 22:54:1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

主题

0

好友

17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11:01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属于特好看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3#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好象有许多卷,还可以转过来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凌丁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0

好友

263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书,几个版本都有。最近在看很漂亮彩色插图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6#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我又要勒紧裤腰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7#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开隧道的矿蜂[转]

--------------------------------------------------------------------------------

    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它们的身材大小不同,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
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
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我这里要讲的是关于
矿蜂中的一种有红色斑纹的蜂。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
的条纹环绕着。至于它的身材,大约和黄蜂差不多。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
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
营扎寨。每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黄蜂。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房间,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因此,
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平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
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它们
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
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劳动者捧
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
了。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
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
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每个小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那
些小巢有一个公共的走廊通到地上。
    每一个小巢内部都修聋得很光滑,很精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
子,这就是它们作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
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这
是因为斑纹蜂在巢上涂了一层唾液,这层唾液像油纸一样包住了巢,在下雨的日子里,
巢里的小蜜蜂就再也不会被弄湿了。
    斑纹蜂一般在三、四月里筑巢。那时候天气不大好,地面上也缺少花草。它们在地
下工作,用它的嘴和四肢代替铁锹和把子。当它们把一堆堆的泥粒带到地面上后,巢就
渐渐地做成了。最后用它的铲子——舌头,涂上一层唾液。当快乐的五月到来时,地下
的工作已经完毕,那和照的阳光和灿烂的鲜花也已经开始向它们招手了。
    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蒲公英、野蔷薇、雏菊花等,在花丛里尽是些忙忙碌碌的蜜蜂。
它们带上花蜜和花粉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它们一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就会立即改
变飞行方式,它们很低地盘旋着,好像对这么多外观酷似的地穴产生了迟疑,不知道哪
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但是没过一会儿,它们就各自认清了自己的记号,很快地,准确
无误地钻了进去。
    斑纹蜂也像其它蜜蜂一样,每次采蜜回来,先把尾部塞入小巢,刷下花粉,然后一
转身,再把头部钻入小巢,把花蜜洒在花粉上,这样就把劳动成果储藏起来了。虽然每
一次采的花蜜和花粉都微乎其微,但经过多次的采运,积少成多,小巢内已经变得很满
了。接着斑纹蜂就开始动手制造一个个“小面包”,“小面包”是我给那些精巧的食物
起的名字。
    斑纹蜂,开始为它未来的子女们预备食品了。她把花粉和花蜜搓成一粒粒豌豆大小
的“小面包。”这种“小面包”和我们吃的小面包大不一样:它的外面是甜甜的蜜质,
里面充满了干的花粉,这些花粉不甜,没有味道。这外面的花蜜是小蜜蜂早期的食物,
里面的花粉则是小蜜蜂后期的食物。
    斑纹蜂做完了食物,就开始产卵。它不像别的蜜蜂产了卵后就把小巢封起来,它还
要继续去采蜜,并且看护它的小宝宝。
    小蜜蜂在母亲的精心养护和照看之下渐渐长大了。当它们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
就用泥把所有的小巢都封好。在它完成这项工作以后,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小蜜蜂就能像它们的妈妈一样
去花丛中玩耍了。

温厚长者和小强盗
    可是斑纹蜂的家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安逸,在它们周围埋伏着有许多凶恶的强盗。其
中有一种蚊子,虽然小得微不足道,却是矿蜂的劲敌。
    这种蚊子是什么样的呢?它的身体不到五分之一寸长,眼睛是红黑色的;脸是白色
的;胸甲是黑银灰色的,上面有五排微小的黑点儿,长着许多刚毛;腹部是灰色的;腿
是黑色的,像一个又凶恶又奸诈的杀手。
    在我所观察到的这一群蜂的活动范围内,就有许多这样的蚊子。这些蚊子在太阳底
下时能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潜伏起来。等到斑纹蜂携带着许多花粉过来时,蚊子就紧紧
地跟在它后面,跟着打转、飞舞。忽然,斑纹蜂俯身一冲,冲进自己的屋子。立刻,蚊
子也跟着在洞口停下,头向着洞口,就这样等了几秒钟,蚊子纹丝不动。
    它们常常这样面对着面,彼此只隔一个手指那么宽的距离僵持着。但彼此都显得十
分镇定。斑纹蜂这温厚的长者,只要它愿意,它完全有能力把门口那个破坏它家庭的小
强盗打倒,它可以用嘴把它咬阵,可以用刺把它刺得遍体鳞伤,可它并没有这么做。它
任凭那小强盗安然地埋伏在那里。至于那小强盗呢?虽然有强大的对手在它眼前虎视耽
耽,而那可恶的小蚊子尽管知道斑纹蜂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把它撕碎,可它丝毫没有恐
惧的样子。
    不久斑纹蜂就飞走了。蚊子便开始行动了。它飞快地进入了巢中,像回到自己的家
里那样不客气。现在它可以在这储藏着许多粮食的小巢里胡作非为了。因为这些巢都还
没有封好。它从从容容地选好一个巢,把自己的卵产在那个巢里。在主人回来之前,它
是安全的,谁也不会来打扰它,而在主人回来之时,它早已完成任务,拍拍屁股逃之夭
夭了。它会再在附近找一处藏身之处,等候着第二次盗窃的机会。
    几个星期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斑纹蜂藏在巢里的花粉团吧,我们将发现这些花粉团
已被吃得狼藉一片。在藏着花粉的小巢里,我们会看到几条尖嘴的小虫在蠕动着——它
们就是蚊子的小宝宝,在它们中间,我们有时候也会发现几条斑纹蜂的幼虫——它们本
该是这房子的真正的主人,却已经饿得很瘦很瘦了。那帮贪吃的入侵者剥夺了原该属于
它们的一切。这可怜的小东西渐渐地衰弱,渐渐地萎缩,最后竟完全消失了。那凶恶的
蚊子的幼虫就一口一口把这尸体也吞下去了。
    小蜜蜂的母亲虽然常常来探望自己的孩子,可是它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巢里已经发生
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从不会把这陌生的幼虫杀掉,也不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抛出门外,
它只知道巢里躺着它亲爱的小宝贝。它认真地小心地把巢封好,好像自己的孩子正在里
面睡觉一样。其实,那时巢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连那蚊子的宝宝也早已趁机飞走了。
    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老门警
    斑纹蜂的家里如果没有碰到意外,也就是说没有像刚才我说的那样被蚊子所偷袭,
那么它们大约应有十个姐妹。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力,它们不再另外挖隧道,只要把它
们的母亲遗留下来的老屋拿过来继续用就是了。大家都客客气气地从同一个门口进出,
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互不打扰。不过在走廊的尽头,它们有各自的家,每一个家包括
一群小屋,那就是它们自己挖的,不过那走廊是公用的。
    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来去去地忙碌的吧。当一只采完花蜜的蜜蜂从田里回来
的时候,它的腿上都沾满了花粉。如果那时门正好开着,它就会立刻一头钻进去。因为
它忙得很,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在门口徘徊。有时候会有几只蜜蜂同时到达门口的情况,
可那隧道的宽度又不允许两只蜂并肩而行,尤其是在大家都满载花粉的时候,只要轻轻
一触就会把花粉都掉到地上,半天的辛勤劳动就都白废了。于是它们定了一个规矩:靠
近洞口的一个赶紧先进去,其余的依次在旁边排着队等候。第一个进去后,第二个很快
地跟上,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大家都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进去。
    有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蜂刚要出来,而另一只正要进去。在这种情况下,
那只要进去的蜂会很客气地让到一边,让里面的那只蜜蜂先出来,每只蜜蜂在自己的同
类面前,都表现得非常有风度,有礼貌。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蜂已经从走廊到达洞口,马
上要出来了,忽然,它又退了回去,把走廊让给刚从外面回来的蜂。多有趣啊!这种互
助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它们的工作才能很快地进行。
    让我们把眼睛睁大些仔细地观察,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呢!当一只蜜蜂从花田里采
了花粉回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堵住洞口的活门忽然落下,开出一条通路来。
当外来的蜂进去以后,这活门又升上来把洞口堵住。同样,当里面的蜜蜂要出来的时候,
这活门也是先降下,等里面的蜜蜂飞出去后,又升上来关好。
    这个像针筒的活塞一般忽上忽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只蜂,是这所房子的
门卫。它用它的大头顶住了洞口。当这所房子的居民要进进出出的时候,它就把“门栓”
一拔,也就是说,它立刻退到一边,那儿的隧道特别宽大,可以容得下两只蜂。当别的
蜜蜂都通过了,这“门警”又上来用头顶住洞口。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
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当这位门警偶尔走出洞口的时候,让我们趁机仔仔细细地看看它吧。我们发现它和
其它蜂一样,不过它的头长得很扁,它的衣服是深黑色的,并且有着一条条的纹路。身
上的绒毛已经看不出来了,它本该有的那种美丽的红棕色的花纹也没有了。这一套破碎
的衣服似乎告诉了我们一切。
    这一只用自己的身躯顶住门口充当老门警的蜜蜂看起来比谁都显得沧桑和年老。事
实上它正是这所屋子的建筑者,现在的工蜂的母亲,现在的幼虫的祖母。就在三个月之
前,它还挺年轻的,那时候它正在独自辛辛苦苦地建筑这座房子。现在它算是告老退休
了——不,这不是退休,它还要发挥它的余热,用它的全力来保护着这个家呢。
    你还记得那多疑的小山羊的故事吗。它从门缝里往外张望一下,然后对门外的狼说,
    “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请你把白腿伸给我看,如果你的腿是黑色的,我们就不开门。”
    我们这位老祖母的警惕绝不亚于那小山羊。它对每一位来客说:
    “把你的蜜蜂黑脚伸给我看,否则我就不让你进来。”
    只有当它认出这是它家的一员时,它才会开门,否则它是决不会让任何外客进入到
它家里去的。
    你看!在洞旁走过一只蚂蚁,它是一个大胆的冒险家。它很想知道这个散发着一阵
阵蜂蜜香味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
    “滚开!”老蜜蜂摇了摇头说道。
    蚂蚁被它吓了一跳,悻悻地走开了。也幸亏它走开了。如果它仍逗留在蜂房旁的话,
老蜜蜂就要离开它的岗位,飞过去不客气地追击它了。
    也有一种不擅长挖隧道的蜜蜂,也就是樵叶蜂,它要寻找人家从前挖掘好的隧道。
斑纹蜂的隧道对它再适合不过了。那些以前受蚊子偷袭,被蚊子占据的斑纹蜂的巢一直
是空着的。因为蚊子让它们家绝了后,整个家都已经败落了。于是樵叶蜂就可以顺理成
章地占据这个空巢,来个废物利用了。为了找到这样的空巢,以便于让它们放那些用枯
叶做成的蜜罐,这帮樵叶蜂常到我的这种斑纹蜂的领地里来巡视。有时候它似乎找到目
标了,可还没等它的脚站稳,它的嗡嗡声已引起了门警的注意。门警立刻冲出洞来,在
门口作了几下手势,告诉它这洞早就有主人了。樵叶蜂明白了它的意思,立即飞到别处
去找房子了。
    有时候没等门警出来,樵叶蜂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头伸了进去。于是做门警的老祖母
立刻把头顶上来塞住通路,并且发出一个并不十分严厉的信号,以示警告,樵叶蜂立即
明白了这屋子的所有权,很快就离开了。
    有一种“小贼”,它是樵叶蜂的寄生虫,有时候会受到斑纹蜂的教训。有次我亲眼
看到它受了一顿重罚。这鲁莽的东西一闻进隧道便为非作歹,以为自己进了樵叶蜂的家
了。可是不一会儿,它立刻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它闯进的是斑纹蜂的家。它碰到
了守门的老祖母,受了一顿严厉的惩罚。于是它急急忙忙地往外逃。同样,其它野心勃
勃又没有头脑的傻瓜,如果想闯进斑纹蜂的家,毫无疑问它将受到同样的待遇。
    有时候守门的蜜蜂也会和另外一位老祖母发生争执。七月中旬,是蜜蜂们最忙的时
候。这时候我们会看到两种迥然不同的蜂群:那就是老蜜蜂和年轻的母蜂。年轻的母蜂
又漂亮又灵敏,忙忙碌碌地从花间飞到巢里,又从巢里飞向花间。而那些老蜂,失去了
青春,失去了活力。只是从一个洞口踱到另一个洞口。看上去就像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
己的家。这些流浪者究竟是谁呢?它们就是那些受了可恶的小强盗的蒙骗而失去家庭的
老蜜蜂。当初夏来临的时候,老蜜蜂终于发现从自己的巢里钻出来的是可恶的蚊子,这
才恍然大悟、痛心疾首。可是这已经太晚了,它已经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老。它只好委
屈地离开自己的老家,到别处去另谋生路了。看看哪一家需要一个管家或是需要一个门
警。可是那些幸福的家庭早已有了自己的祖母来打点一切了。而这些老祖母往往对外来
找工作,抢自己饭碗的老蜜蜂心存敌意,往往会给它一个不客气的答复。的确,一个家
只需要一个门警就早已足够了。来了两个的话,反而把那原本就不宽敞的走廊给堵住了。
    有些时候,两个老祖母之间真的会发生一阵恶斗。当流浪的老蜜蜂停在别家门口的
时候,这家的看门老祖母一方面紧紧守着门,一方面张牙舞爪地向外来的老蜂挑战,而
胜的那一方,往往是那身心疲惫,悲伤孱弱的老孤蜂。
    这些无家可归的老蜜蜂后来怎样了呢?它们一天一天地衰老下去,渐渐数目也少了
起来,最后全部绝迹了。它们有的是被那些灰色的小蜥蜴吃掉了,有的是饿死的,有的
是老死了,还有的是万念俱灰,心力衰竭而死。
    至于那守门的老祖母,它似乎从来不休息,在清晨天气还很凉快的时候,它已经到
达它的岗位,到了中午,正是工蜂们采蜜工作最忙的时候,许许多多蜜蜂从洞口飞进飞
出,它仍旧守护在那里;到了下午,外边很热,工蜂都不去采蜜,留在家里建造新的巢,
这时候,老祖母仍旧在上面守着门。在这种闷热的时候,它连瞌睡都不打一下,它不能
打瞌睡,这个家的安全都靠它了。
    到了晚上,甚至是深夜,别的蜜蜂都休息了,它还像白天一样忙,防备着夜里的盗
贼。
    在它小心的守护下,整个蜂巢的安全可以一直持续到五月以后。如果那蚊子来抢巢,
让它来吧,老祖母会立即冲出去和它拼个你死我活。但它们不会来。因为在明年冬天到
来之前,它们还是躲在茧子里的蛹。
    虽然没有蚊子,其它的寄生虫类也不少。它们也很可能来侵犯蜂巢。但是,奇怪的
是,我天天认真观察那个蜂巢,却从没有在它的附近发现什么蜂类的敌人。整个夏天它
都那么安静而平和。可见那些暴徒己深知老祖母的厉害。同时也可见老祖母是如何的警
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0 21:19:5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