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好的!我是杨黎的崇拜者,因为我一直没有任何想法的,只要看见他的文字就转过来_我草!就是这样!我自己也不怀疑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很相信自己的眼光!!!哈哈~我也觉得自己太那样了,甚至太无耻 但是,我想在这里表达我的想法:那就是我相信这个老家伙是能够带来新的启示的,因为,他非常的有眼光,因为,他在20年前就为中国诗歌带来了新的内涵...我想,这就足够了!!!
_____________横
《态度决定一切》
作者:杨黎
我这次想说的是吴又和张羞,我说的是吴又的诗歌和张羞的小说:是它们给了我这次谈论的借口、理由和快活,还给了我使用这个标题的决心。
我想先说张羞的诗歌和吴又的小说。2002年以来,他们正式以吴又和张羞的笔名,在当时的橡皮和其他有先锋意味的文学网站上,张贴自己的作品并引起大家的关注。张羞主要是以诗歌得到大家的关注。他才华横溢的那些句子,他的忧伤和摆酷的姿势,被许多人崇拜并推为橡皮在那一年的巨大收获。而吴又,他以前叫子弹,他的小说打一出来,就成了青年小说圈子争相谈论的对象。有评论家、同行和读者,自愿当他的饭司,称他为天才的小说家。关键的是这里面,有许多还是我的饭司,所以我不得不对吴又保持极高的警惕。
其实我对他们的诗歌(张)和小说(吴),早也就看了。而且还在公开和私下,都发表过许多赞美之辞。我从来就认为,对于这样的写作者,批评是没有意义的,他们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时间。时间是天意,现在看来谁也不比谁少。而赞美和鼓励,那是机遇,也是你交结朋结友的必然后果。只不过,赞美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真诚,需要你找出赞美的理由。好在这在张吴二人那里并不难。在那里难的是,在应该保留的地方,你是不是能够停下来。比如对吴又的小说,我说他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凭他的才华和能力,他完全可以把这个世界的花子掸大、掸够。许多缺乏这种掸花子的能力的读者,通过对他的小说的阅读,完成自己的高潮。那么,这种掸力是什么?就是想象力和控制力,对结构的想象力和对叙事的控制力。有了这两种能力的人,他就一会编故事,二会讲故事,他就是文化意义上一个当然的小说家。然而,我恰好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的是,我们的小说应该从这里走开。
我们的小说,其实就像我们的诗歌一样。如果说小说另有与诗歌不同的本质,那我不知道是小说错了还是诗歌错了?千万不要说它们都没有错,更不要说它们超越了错。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谁都老实,我认为它本来也就是一个老实的问题。所以,在回答乌青关于小说的问题时,我说诗歌和小说是一会事。不同的是一个字多些,另一个字少些。当时我是这样说的,诗是短篇小说,小说是长诗。
那么我不说了。编故事肯定不是我们的小说要做的事情。虽然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也为他们遗憾。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有这方面能力的人,我一定要提醒他:千万不要被这种能力冲混了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在这样的能力之上。换一句话说,我们并不是需要想象一座城堡,我们需要的是亦可以鸟视这座城堡,又可以看见深埋在它下面的一块石头。想象力,在这里应该是看见的能力。并不是每一双眼睛都可以看见这座城堡,在它之上把它看清楚。这需要高度。而眼睛的高度,不是指它在身体上的位子,是指一种态度。就像要看见埋在城堡下面的石头,它也是需要眼睛的高度: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与我们相处的城堡发生关系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小说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我们反对在一切现实之外,重新虚构小说的内部关系。或者说我们追求这样的小说,它就像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样子,而不是生活在别处的样子。甚至它的街道宽度,和我们每天走过的街道宽度都是一样的宽:即使没有那么宽,它也是准确的按比例缩小。它绝对真实,太真实了,每一个、每一个局部和细节,都真实得和我们的现实一模一样:但是它又永远不可能还原成它那么像的现实。
我曾经说过,小说就是讲故事。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讲的能力。或者这样说,我现在不再这样认为。相反,如果讲是指叙事的控制力的话,那我必须指出,它不是我们的小说应该追求的目标。讲得好,它往往是我们对一篇小说的赞誉。但是,就是因为讲得好,就是因为它,才遮蔽了小说本身的真实。讲得好的讲,它包含了最多最大最深的文学意义,包含了讲述者全心全意全部的才华。但是,也就是它,就是讲得好的讲,改变了讲述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唠唠叨叨的言说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聒噪,它就是为了展示一下我们的才华吗?我突然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叫什么人要直文要曲。直与曲是对立的,人与文也就对立了。我想问一句,是因为直曲对立构成了人文对立呢还是因为人文对立才构成了直曲的对立?当然,我问偏了。我知道我真正想问的不是这个,我想问的是曲过球。
一个人遇到了痛苦的事情,旁边另一个人劝他,你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而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站出来,指责这个哭泣的人,说他哭得不好听。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我想我们肯定会认为他脑子里有水。再比如,一个人心里面有事,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说吧,说出来就好受了。医生在听他说时,会听他说得好不好听吗?其实医生听不听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他说出了,所以他就好受了。讲述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讲述。讲得好,讲得不好,不成为讲述的判断前提。如果硬要这样判断的话,也许讲得好还不如讲得不好。讲得好,使讲述沉迷与讲述之中而不能自拔,又何言超越讲述?当然,我们也不是提倡讲得不好。讲得不好与讲得好是一样的,讲得不好是因为讲得好而成为话题,都和我们追求的讲有本质的差异。
我们的小说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讲,并不是怎样讲,也不是为什么要讲,而是它就这样讲。就这样讲的含义,就是说它不关心讲的是什么,它只知道按着它认为的那样讲:不包含任何修辞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被讲述的东西之外的内容。它是单一的,我是说就这样讲:一件事、一件事的讲,按时间顺序的讲。同时,它又是精确的,像一些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看上去的距离。讲出来,一切就好了。
我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
如果没有说清楚,就请去看张羞的小说《散装麻雀》。
以上说的是张羞的小说,或者说是因为张羞的小说,我说了说我对我心中的小说的想象,以及我以为的小说。这些话,同时也是关于诗歌的,至少是关于吴又的诗歌。大家知道,我认为诗歌和小说是一样,那我对它们的评价和理解也是一样。
吴又的诗歌远没有他自己的小说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吴又的诗歌,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是最废话的诗歌。比之我等俗人,他更明白道理。或者更心甘情愿的明白道理。而在诗歌上,又有什么比明白了道理更重要呢?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有正确的诗歌。只要是正确的诗歌,就是我们需要的诗歌:我们不需要好诗,就像我们不需要臭诗。吴又的诗,才是我们永远需要的诗。
不信我们一起来读——
《上班》
从公共汽车的
玻璃窗
向外看去
看到另一辆
公共汽车
里面挤满了
急着去上班的人
一会儿
他们超过了我们
一会儿
我们又超过了他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3 15:51: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