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死的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2: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死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在世界古老文化中算是一个奇迹。
它在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一片热土上萌发。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独立生发
,渐渐发展,历久弥坚,从未中断,至今仍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这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
的延续性堪称罕见。
这种生命力与延续性,既于东亚大陆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文化长
期积累的稳固性有关,更与对待异质文化的文化心理有关。
历史上,中华民族 可能在政治或军事上被外来势力侵占。但在文化精神上中国永远是
主宰者。即使近代遭到程度很深的西方文化侵蚀,中国文化也没有动摇 过它的根本。
中国文化像一棵树,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便是他的根系。它用它特有的方式吸收外来
养分,用来丰富自己的枝叶,以至它越发茂盛,伸及苍穹。正是这种内在的民族精神,才
使得中国文化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与持久性,可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
中华民族是在黄河流域的肥沃土地上以农业为本的民族,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候,他
们就必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劳作,并且要在生产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就是这样的生活
长期的伴随着这群人,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聪明睿智,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本
性。
正是这样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路线。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贵和尚中的精神,而中国哲学的任务也就在于把出
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这些相对矛盾的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在“
和”的基础上寻求解决。既统一辩证思想。“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
必和而解”,要求保持矛盾和谐统一,达到事物的中道之境。之后,我们要解决问题,中
国文化又提倡“和而不同,中行无咎”既在解决问题时把相异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再做
到居中不偏,兼容各端的境界。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为德也”,这种“中”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处在“中”的位置,可以耳听八方,眼观各面,不会盲目的陷入推崇或自负之中;可
以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冷噤客观的取向心理去融合一切合理有用的异质文化精华,达到物
为己用,伸之以新的作用;可以使人做事不走极端。求大同存小异,自觉维护人于自然的
和谐。
中国文化很少去完全认同或否认一种思想,中国各种流派的思想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独
立存在发展的,他们总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儒道互补,兼采各家之长。中国文化
有一种冷静的客观怀疑态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各种先后传入中国的外来
文化形式,都不能以原来自身的形态存在于中国,他们必须经过中国人的改造 ,而变成
一种内在本质为中华思想,外在表现为原有形式的状态。因为这群东方过着心灵生活的人
总是注重内心上的同化而不是形式上的占有,他会从内心本质上同化你,让你为他所用。
这群思想极度早熟的人所具备的这种传统精神是可怕的,可怕到不可动摇,固若金汤。

“天行健,君子以求自强不息。地为坤,君子以求厚物载德”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贵和
尚中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曾间断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中国文化由于某些原因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挥这种精神来完美它
。拥有精粹内容和强烈民族色彩的中国文化,日后还会有所作为。


华夏文化,源源流长,如河水滔滔不绝。历经万载,造极于赵宋之世,而后溅衰微呼
。此文化如一参天大树,虽枝干枯已,但其根本未死,冻冰之后,萌芽阳暖,过春冷,待
到盛夏之时,郁郁葱葱,顶如车盖,又可庇荫数百人已。



我只是一个高三的学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5

主题

0

好友

925

积分

注册会员

.

Rank: 2

2#
发表于 2007-8-4 13:22:10 |只看该作者
题目大了,你说"即使近代遭到程度很深的西方文化侵蚀,中国文化也没有动摇 过它的根本。"
实际上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刻的危机感,认为传统文化正在越开越快的消失,急需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贵和尚中的精神,而中国哲学的任务也就在于把出
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这些相对矛盾的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传统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是不错的,但把这种精神理解为入世和出世、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折衷就不对了。
“中庸之为德也”这句引文好像不完整,断了下文。
正如你所看到的除了贵和尚中的精神,传统文化还有天人合一的精神(天行健......)另外还有宽柔以教,崇古尚贤等其他精神,仅用贵和尚中一词来概括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不够的。
最好用传统文化自己的语言去理解传统文化,把反题合题,统一辩证等词搬来解释传统文化
是夹生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残。

欢迎常作这样的思考,“我只是一个高三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22:10 |只看该作者
你的话有我认为对的地方!
这只是中国文化不死的一部分原因,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说的详细!
那句话是没有说完 那是空子说的还有下文

至于中国哲学的任务 你可以去看看冯友兰的观点!

至于天人合一`这只是 和而解 的一个实际表现`可以说只是一个分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2:10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刻的危机感,认为传统文化正在越开越快的消失,急需保护”

那是很多人的观点,想法不等于实际!清朝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担心中国文化的稳固性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文化虽然在表面上改变了许多,但在这里说的是本质!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2:10 |只看该作者
也许量变总会导致质变,所以我们当代的青年要不断的去认识中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3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