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终结的因陀罗网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摩耶本生》分析

因陀罗网:
梵语indra-jala。为帝释天之宝网,乃庄严帝释天宫殿之网。网之一一结皆附宝珠,其数无量,一一宝珠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又一一影中亦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如是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重重无尽。……千光万色,不可名状,空间有限,而境界无穷;犹如两镜互照,重重涉入,传辉相泻,递出无穷,故诸经论每用以比喻法界缘起之无尽性。今此法门亦复如是,一一法中,一一位中,互相交参,互涉互入而无挂碍,乃破除众生执‘一切法不能重重无尽’之疑。[华严经十地品、不思议品、舍那品、华严五教章卷四、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
--佛学大词典

因陀罗网显现一切,而一切包括因陀罗网,所以因陀罗也把自身作为一部分包含。可见,因陀罗网是无穷的,只有无穷序列才能与其子类一一对应。问题在于,这是一个怎样的无穷--是潜无穷还是实无穷?而这个无穷序列,是否良序?对《摩耶本生》这样一个呈现多重本体的文本,如何建构无穷的因陀罗网,将决定其基始元素和系统形式的走向,因此,这些问题本属数学领域的问题,就有了文本分析的用法定义。
基始元素是本体世界的对象材料。对于小说这样的语言系统,凝结出哪些对象、复合对象与简单对象的分别模式、简单对象的“综合性”分析(即按照相似性归结为“相似圈”的类抽象而得到的非组分性的性质成分),所有这些对基始元素的辨别,都以关于文本如何配置语言的观察报告形式重构。列举的三个主要测量:凝结的对象、对象层次分类、对象的属性分析,对应为语义场的选词区间、语词的潜语境、语句的交互状态。
并不是每个文本都把系统形式当作为重心,但《摩耶本生》选择因陀罗网作为硬核,使得文本承诺的本体世界的整体样式—系统形式--成为文本构成的力心,即使不是圆心,起码也是焦点之一。
全文的大部分语词都携带了密宗神话世界的明语境和潜语境,似乎可以作为文本脱离现实世界的标记,而实际上排列出所有出现此类语词的语句以后,可以发现它们都同时粘连着两个世界:
1、对神话语词的重定义,使超现实归于现实。
“作为凡人她依旧保留了些最低级的法术,比如她只要把鼻子合拢成两条缝,面向窗外深吸一口气,就能连续半个多小时鼻息全无。对于这一招式,我已见怪不怪,因为这一路上她每次去如厕时,也是这么深吸一口气进去,好久出来后再缓缓吐气。她说这是瑜伽功夫。我相信练这功夫的那些印度哈塔瑜伽大师们,他们的茅房一定也是臭得要命,所以才会苦练出这本事。”
闭息->如厕->哈塔瑜伽师,化身的梵术通过如厕连接于哈塔瑜伽师的历史记录,与神通的理论演绎结构相反,瑜伽师的修行不是从梵术获得意义,梵术却从瑜伽师的修行获得意义。
“摩耶将我俩降到一片草地上,一边继续上下抽动保持双方始终临近高潮点,一边逐件翻看我的法器。由于我好歹也算是有大智慧的佛,所以给自己二十四只手弄了二十四件全不一样的法器,而且不少都是独门锻造,摩耶一时也辨别不出,就叫我报它们名称。这时我得意起来,如数家珍地告诉她,它们分别是金刚杵、宝剑、三叉戟、钺刀、火箭、勾杖、 法鼓、锤、法 轮、矛、宝杖、钺斧、金刚铃、盾牌、 降魔杵、颅器、弓、索、摩尼宝、白莲花、白螺、镜、勾链、四面梵天首……她没好气地问我,为什么我要把金刚杵和宝剑都拿巧克力来做,里面竟然还嵌了榛子和葡萄干……它们完蛋的样子看上去特憨厚可爱,让我怀念起当初偷偷逃出香巴拉国,来到地轮上的九山八海一处不知名巧克力店铺里,求巧克力工匠为我锻造它们时的温馨场景。工匠妻子正在给孩子喂奶,芬芳的乳汁和巧克力的香气弥漫在整间店铺里,让我魂不守舍。”
金刚界法器->胎藏界零食->巧克力店铺,作为身、语、意三密象征的法器,由榛仁巧克力,来源被还原定义为四人类世界的所作物(还原的距离,可以用著名的因明例句描述:声是无常,所作性故,如瓶)。
“莲花座慢慢升腾起来,最后停在我和摩耶的上方,不动了。这还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莲花宝座的底盘,原来是个和街边烧饭炒菜很相似的黄金大锅子,便有些后悔当初做佛时,干嘛不试着去弄个莲花底座,然后将之翻过来烧几个川菜尝尝,早这么做,也就不必贪图花花世界而跟着摩耶来捱这千刀万剐了。”
莲花座->炒菜锅->做菜,这里还原是前置的,首先建立莲花座=炒菜锅的结论,然后将非有非非有的buddha存在还原为欲界存在—做菜,还原的媒介不象前几句明示,而是通过心理主义色彩的联想(“注意到”、“原来”、“很相似”)形成。其实,这一片段处于分类1和分类2的边缘。
……
2、神话语词和现实语词的融合,使现实与超现实的同一。
“我打算到前头更远地方去,便把秒针轮拨慢了三万六千倍,这时轮就箍我脑门上,平日里我不动它的,因为世上一切事实,毗卢遮那他们这些法力最大的佛全都安排好了,都已经做到前定和谐,我不过是到处走走,不断检验所有事实之间的因缘关系都毫无差错,从而印证毗卢遮那他们设计的轮回六道诚然是绝对精确的。现在实在是吉祥天女的本尊相貌太令我怖畏,我才不得不一次次拨动秒针轮。这么做带来的后果是:我大脑内部由于无法立即适应时轮擒纵机构的速率剧烈变化,开始有发胀发疼的感觉。”
时轮->前定和谐->肉体的不适,时轮的神通会造成失眠的后果,而毗卢遮那佛们则与我们摩肩接踵,好象政府官员和平民的关系。
“下榻的电信宾馆是涉外宾馆,专门接待来自其他世界的各路游客。对于来自极乐世界的,他们还给予了完全免费服务,因为中国电信一直想把手机服务开拓到极乐世界那里,这样全世界那些求神拜佛的,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和各路佛陀菩萨沟通了,这就叫沟通无限。”
极乐世界->住宿->中国电信,超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基本一致。
……
3、神话语词和现实语词的交互性改造,设定那个现实超现实同一的世界
“同去的摩耶这回化作吉祥天女拉吉什米第五百九十七尊化身,现在看上去非常端庄,头发并没有随着气流而张开成桔红火焰,牙齿上也没留下任何人肉的形迹,相反,每日三次的刷牙和抽牙线让她牙齿时刻散发着来自乳海的芬芳。”
化身->吞噬生灵->刷牙->乳海,化身的象征性特征—吃人肉—与普通人类的起居规范—刷牙—融合为没有边界的语域,然后复归于化身的神话语境—乳海。
“‘你管好自己就行了,对了,快下车替我打热水去。’摩耶的命令必需不折不扣加以执行,否则她很可能凶性大发,露出天女本色。天女本色包括:蓝身、赤足、头佩五骷髅冠、橙发上指、插半月孔雀翎发卡、右耳以狮为佩、左耳以蛇为佩、上披老虎衣、下穿亲身儿子人皮裙、挂干湿人头捻珠各一串、腰别记事剥皮用的屈角板、手持头骨碗和金刚杵、毒蛇当腰带、脐部置太阳、口衔活人、周围火鬘。我见过,我害怕,所以我打热水仅用一秒。”
乘客的生活习惯->化身的形象->同行乘客的生活化行为->神通,相比1和2,这里在两个世界间的跳跃更加剧烈,从生活中火车乘客的习见行为移动到化身的象征相,再回复于另一生活中火车乘客的习见行为,然后通过时轮效用的指示—“仅用一秒”—对习见行为的生活形式进行重建。
如果说分类1和分类2提出的只是话语的可能模型,那么,分类3就完全显示了文本世界的对象层次与构筑方法,这就是增殖。
《摩耶本生》增殖是在现实上叠加超现实,或者是在超现实上叠加现实,以何者为原体何者为增殖部分对此文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两种模式文中也交替使用,作者关心的是抹去两个世界的界线,这就是随着文本的展开,类别3比类别1、2愈来愈多出现的原因。
或者说,作者力图形成的是不同于超现实和现实的另一个世界,而“世界三”又将超现实和现实两个世界作为其子类,在世界三中,原来的分割对立没有意义。该文本特别的增殖手法使得世界三成为比现实超现实更高阶的无穷—按照文本的叙述,现实和超现实世界可以看作是同阶的无穷。世界三之所以高阶,是因为,从无穷序列世界三里抽掉无穷序列现实世界后,剩下的无穷序列与现实世界的无穷序列并不同构,因为抽掉现实世界无穷序列的无穷世界三子类,至少比现实世界无穷序列多一种关系,即容纳超现实世界的算子;而从无穷序列世界三里抽掉无穷序列超现实世界后,剩下的无穷序列与超现实世界的无穷序列也不同构,剩余的无穷世界三子类,也至少比超现实世界无穷序列多一个容纳现实世界的算子。
实际上,世界三中包含的融合算子本身也构成一个无穷序列。
“躲在一边的莲花生金像忍不住开口道:‘这么说极乐世界无法证得自己是极乐世界吗?’
大威德金刚扭头看看那可怜的莲花生金像,点点头后又严肃和蔼地说,即便如此,相对你们来说那仍旧是值得向往的极乐世界。你们不要把理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
超现实世界--极乐世界自己,“无法证得自己是极乐世界”,这是个不完备的系统—“……因陀罗网也是结在因陀罗网中无数次,谁都无法在自身中证得自身圆满”。
世界三是否完备,暂搁一边,先考量世界三的容纳能力。出现在世界三中的大威德明王可以启示莲花生法师“即便如此,相对你们来说那仍旧是值得向往的极乐世界”,并且能够断言“不要把理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就说明以他为元素的世界三可以容纳给出极乐世界证明的高阶世界,而高阶世界的合理性由更高阶的世界证明。无疑,以因陀罗网为标志的世界三具有容纳无穷多不同阶世界的算子序列。
有限列举出这些子类的世界三,是一个无限增殖的世界,可以并购一切不同阶的无穷世界。以因陀罗网为标记的合理性,即在于此。
按照不同阶序数累计构造无穷的做法会遇到集合悖论,《摩耶本生》的世界三是否也会有同样的遭际?避免悖论的一种办法是把世界三的无穷看作潜无穷,当然,这与当前的文本分析只有间接的关系。文本结尾寻找摩耶转生行动的延续,也许可以作为潜无穷的解读,不过,完成一致性的这半个圆,不在作者的这个有限的文本中,而是在读者那里。
时轮金刚与摩耶旅途的终点是某种无穷的起点、终点序列的首项,也是另一种无穷的起点、重点序列的尾项。前者是从证悟退回世俗世界的无尽轮回构成的序列,后者是无量劫来次第修行最终证悟的序列。前者的首项有某些属性不为后续继承,而后者的尾项也具有前续没有的某些属性。转换排列,两个序列都是良序的,只不过前者顺时间轴方向后者逆时间轴方向—文本中呈现的是单向时间,时轮金刚可以令时间放慢甚至停顿,但不能倒退,时间是佛教的“十八不相应法”之一,可以随心而灭,却不能完全随心而变。
《摩耶本生》虽然间接引用了两个序列中的其他项,情节却全部集中于首项这一奇点上。这个好胃口的可以永恒吞噬消化一切的黑洞,是因陀罗网、世界三的又一个同义语,也同样有前两者造成自悖的可能性。
“忽然我有了个奇特的想法:要是我把自己脑袋上的时轮拨得停下来,那么,是不是说,从此以后,我将永远不可能和摩耶一起共赴天葬台了?这么一来,我将永远在时间之外游荡,只要我愿意,我将永远不会回到拨慢的那一点上,这样在我的世界里,摩耶将永远在原地洗澡。想着想着,我的手不自觉地摸到脑袋这里,正要拨,感觉一只赤脚踩到了我的脑袋上。
摩耶的舌头舔着下牙床的三排牙齿,说:‘你要敢把时间停下来,我就把你脑袋踩爆。’ ”
语词显示的世界构造是静态的,而情节却能表现同一意义核的动态性。首项奇点无法驻留,只能不可遏制地后续到其他项,因为这种连续,其他也不断被首项同化为黑洞,天葬结束后时轮金刚与摩耶纠缠的延续,就是对后续项的同化。动态延续的情节,也许是世界三无限融合的潜无穷过程的旁证。
因陀罗网的曼荼罗永远不会完成,其中崩坏的曼荼罗与成道的曼荼罗,在无常的永恒延续递归证明中融为一体。“如果这个无常的世界里什么是有常的话,我愿意相信是这些琐碎的细节”,有常的定义在无限的延续中不会永远凝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0 17:49:05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2#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因陀罗网显现一切,而一切包括因陀罗网,所以因陀罗也把自身作为一部分包含。可见,因陀罗网是无穷的,只有无穷序列才能与其子类一一对应。"

这种说法首先预设了"一切"可以被显现于(假设这种显现是无限进行中的)某处.这是不是仍有"自然之镜"的影子?因为"一切"可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映现,因为它就没有一个整体构型.其次,因陀罗网显现一切,而一切包括因陀罗网,由此只能推出:因陀罗也把自身作为一部分"显现(映现)",而不是"包含".再次,"包含"这个记号,在数学领域中和在其他语境中的意义不同,不能交叉理解.最后,我不清楚的一点是,如果"因陀罗"是复合的(有部分的)而不是单纯的"一",那么它逻辑上就有可能分解消灭,换句话说,它就不是必然恒久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必然是无穷衍生的(这种无穷是动态的,时间性的),那么它又是必然恒久的.这个矛盾怎么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057

积分

论坛游民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抛开七格的文本不说,我觉得用“一切”来指称象因陀罗网这类东西,肯定是不恰当的,因为“一切”携带的隐语境,使得其语域难以与因陀罗网的摹状簇重合。
“包含”这个语词用的确实不太好,还不如用“真子类”:-))
关于因陀罗网的复合性,有三重解:
1、如同卡尔纳普关于相似圈的分析,原初经验就是最基本的,但按照部分相似性,还是可以抽象出准对象--准成分,但准成分不是组分,或者用宇文的话说,这是认识论上的成分而非本体论上的成分,作为认识论成分的准对象并不是整体的部分,而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建构;
2、“因陀罗”不是指对象,而是过程,就是对象生灭相续的哪个永恒的过程。用静态结构描述,就是联接对象系统的基本关系;
3、因缘和合是生灭有常的,而真如本体是永寂不动的,因缘生灭是体--真如的用,但可以呈现的,只是“或用之不勤”的因陀罗网,所以也可以说,因陀罗网也是空,不但性空--虚象,而且体空--本来面目以“空”为名的真如之体。

评论中和刚才都提到的隐语境,前几天我跟宇文说过一些,整理好我会另发一文。
Namo-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he Sva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322

积分

新手上路

绝地武士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复合的就是可消解的说法,在听陈嘉映读讲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时也说到过,当时大家都没意见,但我心里疑窦丛生,自然,这个说法很简单,谁听了都觉得成立,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维特根斯坦的这个说法必须有约束条件,那就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复合的就是可消解的,但并不是所有层面都能如此。
当我们说“国家”时,国家是个词语,在句子层面上,它已经不可再消解了,比如我们可以说“法外国家”,但我们不能说“法外国”或者“法外家”。
但是,在说文解字层面上,我们可以把“国”和“家”分开,从而揭示中国社会的宗族家谱对国家形态构成上的功能关系。但是,单个汉语单词在这时就不能再消解了。
然后在教习层面,我们可以单独将“国”再次消解为外面是个“口”,里面是个“玉”,并继续分解为“一”“|”“、”。从而进入分析汉字的笔画阶段。
接着,我们还可以将笔画继续消解成关于点的轨迹运动,从而分析它的位置和方向,顺便可以将微分几何的内容引入。

可见,复合的就是可消解的,必须要有个约束条件。

所以关于因陀罗网的复合性的讨论,也应该这么去做可能才会有可分析的基础吧。
太空里,要是有一个巧克力做的冰淇淋月球,该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5#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逻辑上必然(动态的)无穷尽,和逻辑上不必然永恒,这两者有矛盾之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0

好友

3674

积分

业余侠客

朱岳-影法师

Rank: 4

6#
发表于 2007-8-4 13:22:27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动态的无穷尽也同本体没关系。因为本体并不是必然永恒的。所以这个“动态”不能被理解为世界中发生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的功能在于否定一些想法,比如问:那么最后怎么样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