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卫:在期待之中  文/朱朱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23

积分

新手上路

扶乩上人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2: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很多人不喜欢陈卫的眼睛,因为它尖利、野蛮、偏于阴冷;对于我而言,没有太多不适应的时候,并且,由于其中透露出的独立人格性——在俚语里,对应着“至死不认帐”;在已故的文学史中,可以翻出“一个也不宽恕”——我时常还会多凝视几回。
  早在他编辑《黑蓝》的少年时期,我们就已经相识。他将这本杂志寄给我,其中我最欣赏的作品正是出自他的笔下,非常的简洁,有着意识与观察两方面的纯粹。那时候我租下的公寓紧傍中山门,在那里见了第一面,他显得异常地神经质,因为空腹,几乎晕倒在客厅里。
  他在南京两出两进,最终在东郊孝陵卫镇上落脚,可以说和这座城市有着宿缘。他是“带匕首”的人,携带在身体里的是巨大的能量、革命的激情和要求,他需要舞台。我一度把他视为莫迪里阿尼的朋友苏丁式的人物,这当然不能作数。虽然我记得在一次交谈时,他透露了对那两位画家的热爱。
  我们真正的一次交谈是在一条街道的十字路口,当时他的心不能保持镇静于写作和论战的双重欲求之间,既然他作为朋友征求我的建议,我愿意他以更炽热的耐心投入到写作中去,同时,他完全可以将这里视为他自己的城市,他一个人的城市。在青春与迫害妄想症的人性主题方面,从来都横亘着一块沼泽地,必须被跨越。另一方面,来自文学现实的次政治形态实在是一个幻影,某些靠你特别近的幻影将越来越虚弱,重要的是写,和认识你自己。这些也是我尤其愿意说给自己听的。
  陈卫对他自身的写作有着明确的苛求,一旦了解到这一事实,你就可以为他的个性担保。他对形式感的着重,在很长一段时日里,一定是他自己都难以忍受的洁癖;接下去的阶段至关重要,因为有人在此走上臃肿、松垮、稀释与流水线制作之路,配一滴从前的墨水写出整座大海。在更年轻的一代之中,商业与他们结合得那样紧密,舆论和杂志的胃口又格外发达,并且他们常常自许生活方式的新,以此建构文学的优势主题与结构——因而容易在一个最浮泛的层面上挥霍着自己的才能和时间,这样做,在最好的意义上,仅仅是在敲击着本已枯朽的灌木丛与篱墙,但并不是真正来到了自我表达的中心。
  他在这些年写下的作品,有很多让我难忘的标题,《中间》、《春蛇》、《喜马拉雅山上的温暖》……最后一个标题我尤为喜欢,1997年夏我曾经在喜马拉雅山系里度过整整一周,并且到达了珠穆朗玛峰一号营地,此后数年,某种感受一直缠绕着我,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表达的出口,他的这个标题给我以电击。
  在文学趣味上,起初他显得很偏执,热爱的作家有限而坚定,并且在自己的意识里反复地考量。在最近的一年里,我听他提及的是纪德。有时我会想象他读书的方式,不像人们习惯做的,他是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在地面似的书页上碾压一遍又一遍。他的那些札记写得坚硬、干净,正如被风吹除了碎屑的车辙。
  不像在北京或是上海,在南京这座城市里,写作者承受的物质压力相对地小、缓和,他的梦想可以直接地和自然取得联系,空气中充满传统的因子,视线里有树、光与影。在这里,真正需要避免的乃是格调化的悠适;与这种悠适绝缘,但未挣脱它的反作用力,尽力保持了自身的稳定,同时,一个跳动不已的活性精灵——这是我简略画出的一幅“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不知不觉,不出所料,就是许多年以后。

1

主题

0

好友

45

积分

新手上路

瞬间的悲剧性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22:4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余欢在2004-10-26 20:11:21的发言:
来自文学现实的次政治形态实在是一个幻影,某些靠你特别近的幻影将越来越虚弱,重要的是写,和认识你自己。
冷冰冰的旁白能透过对比令不冷不热的对白热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22:50 |只看该作者
看别人写一个你很熟悉的人,会知道什么是写作的功力和独到的视角。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07-8-4 13:23:16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认为朱朱写人物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也许96年第一次因《黑蓝》见面吃饭时话语不多的他就已经有了基调,随后在前湖的轻松中这种基调开始延伸……
我还感觉,日后,朱朱还会再次写出对陈卫的“艺术家肖像”,这两个人有个共同点:都喜欢让他们感动惊奇的东西,这就像是上天安排的吧,谁知道呢?!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5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