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消息和消息中的男人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好友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0: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消息和消息中的男人

人们在互相传说着一条消息。
因为确定这条消息尚未被哪家精明能干的记者写成骇人听闻的长篇报道登上报纸,大家传说的积极性更高了,似乎争先恐后地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旁观者或者至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人。
由于是口耳相传而非书面表达,所以消息显得平实无华,缺乏生动形象的词汇修饰,这便是记者和传说者的区别之一。但是传说者中难免有些人是极具记者天赋的人才,所以某个含义或事件的语言个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姑且称之众说纷纭吧。
一条消息,是由诸多字词组成的,大可解剖消息从中提取出几个关键词,传说者只需将关键词传递给听者便可了了。然而,听者有意,并不满足于听到的如此言简意赅的消息词。他想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充分掌握事件的脉络,以便于丰富自己听到的消息,继而显得更有资本向下一个人做深刻而周详的独家报道。于是会向传说者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和不理解,其中不泛有对自己将拥有的消息受众者的一种负责心理。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条消息,消息在口耳相传中不断长大不断成熟,仿佛一个儿童长到了青年、中年、老年,直到渐渐被人们淡忘,也便如生命一般奄奄一息行将就木,唯一可以留下的,也许就是传说的过程中,精明能干的记者收集并记录的布满纷纭众说及各类猜测的骇人听闻的长篇报道。这将是关于这条消息最珍贵的历史记载,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下午被所谓专家定为历史文献什么的,或者至少可以在《关于某年至某年XX事件发生频率调查表》这么个调查报告中作为一个统计数据被记录下来。
人们这么想了之后,便觉得自己传说的重要性和历史性,仿佛传说成了光荣的历史任务。正是肩负着这么艰巨的责任感,传说者在传说的过程中总是很专注,一本正经地讲述,尽量传播确切的信息(或至少让对方觉得述说的真实可靠和权威性),丰富受众头脑中逐渐形成的消息印象。对于传说者来说,听者所了解的消息是自己所掌握的消息的后代,而是否真正成功将所有细节遗传给了后代,关系到后代的繁衍(听者的再传播),甚至关系到未来专家将其评判为历史文献的可能性,关系到记者报道的真实性或报道文本的呈现。只有少数好事者为了显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消息更真实更权威,而无视现实的真实擅自篡改历史(以便自圆其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消息的正常发育或者说在另一个角度增长了消息畸态成长的势头,增加了专家批判的难度系数以及记者报道的不确定性。

消息在继续被传说着:有个人被受侮辱后跳楼自杀。他所体现的主要意思是:有人自杀。这便是最简单的一类传说,而刚才提及过,听者在听到如此的消息后并不满足,至少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好奇心不会放过传说者的每个字眼。为了表示自己对事件的关注、满足好奇、积累信息。听者往往会究根问底,是男人还是女人,为什么自杀,在哪自杀,是如何自杀的,自杀的时候周围又发生了什么事?类似的问题不断从听者和下一个听者的口中蹦出来,传说者除了摇摇头,只有擅自编造以继续维护权威的假面。然后我们会听到某位原先亦是听者的人换以传说者的身份在传说着这样的消息:上午9时,人民西街的一个男人受到了另一个男人的侮辱,发生冲突后因无法承受羞耻感而跳楼自杀了。明确的时间,性别,地点,人物和自杀理由,除了前四者是客观的,自杀理由属于传说者主观的臆断,无法辨别客观的真实性,便无从判断来自主观臆断得出的自杀理由的真实性(说不定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擦窗户,不要把这个男人想的那么懦弱好吗?即使是为了逃避现实,也不要这么直接说吧)。因此我们更无从知晓关于这个男人的其他消息(家庭背景,政治面貌,学历地位等等)而听者并不在乎那么多,因为他想知道的大概信息已经基本完整,他只需要再调用自己记者般敏锐的感官或其他,便可以彻彻底底地满足下一位渴望完整了解这条消息的听者。
传说仍在继续,消息不断成长。
比如:这个男人一生爱过几个女人,上过几个女人的床?这个男人接受过多少贿赂,又贿赂过多少人?这个男人是否曾去过雅鲁藏布江;是否踩死过蚂蚁,在踩死蚂蚁的时候是否会想自己杀死的是一条如同自己一样活生生的生命;这个男人是否曾经预料到自己的一生将会遭此大辱,又是否预料过自己将因此如同杀死蚂蚁一样杀死自己?
关于这个男人的所有猜测都是值得充满无限好奇心的人们考究的,正如那些娱乐记者一样每天伺候在角落里窥探者明星的细微隐私。所有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事件发生的条件。人们的猜测将以潮水般涌过来,你一句他一句,结合起来,或许便是这个男人的人生史,即使存在着虚构的细节。
被侮辱的是那颗灵魂而不是那具被称作男人的身体,人们很想知道这个男人的长相,即使没有看到侮辱的场景,但从传说者那里,我们得知他曾被迫跪下,被迫跪在另一个男人的脚下磕头,这是整个事件的高潮。然后我们的脑海中那片想象空间便开始自觉的呈现出一幅假构的图景:一个虚幻的影子被假定为那个男人为我们的思维调遣着重复了侮辱的场景。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无疑也在侮辱他、逼迫他,直到他被“攻击”得无地自容而跳楼,才会结束对那个假定的幻影所进行的意念驱使。他深深明白人们会这么想象那么假定,他知道人们心里会记住他是个被侮辱过的男人、是个懦弱的没骨气的男人……他一直这么想,然后便进入了一个狭隘的自缚状态,他的思维和心灵找不到可以解脱的出口,唯一可以解脱的方式只能是停止思想。

临近正午的太阳正徐徐移向天空正中,温热的阳光轻轻地抚摩着他的脸庞,他却一丝也不觉得温暖,反而觉得自己仿佛一只孱弱的流浪狗被追打得遍体鳞伤,抛弃在无情的寒风中,凛冽刺骨。
这是他人生的冬天,他找不到温暖的希望。
    刘三终于承受不住来自内心的压抑、外界的嘲讽以及无能的羞耻感。一口气直奔住宅楼的顶层,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他在经过十二楼窗台的时候,看见窗子里的张三,正望着窗外通电话。他闭上眼睛,飞完了二十层的距离。

刘三设想完自杀的过程、死亡的感觉以及自杀事件的消息传播和其他社会舆论,丝毫没有因为设想过程如此顺利而觉得惬意,只是苦楚地一笑。他知道自己的确即将进入那个充满邪恶的世界。正午的太阳不再温暖他和蔼的容颜,他也再看不见余辉畅想天伦之乐。站在这二十层的楼顶,迎面的冷风呼啦啦的扫过。他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等待着死神的宣判。
他知道无能并非他的过错,他不必为此带来的羞辱而自尽。他为自己在绝境中能有这么一丝念头划过脑海而欣喜。他觉得,这丝念头或许将成为他的救命稻草,能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他努力尝试,抓住这跟救命稻草,于是闭上眼睛,放开思绪,让自己处于完全轻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思考。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自由,生理上的缺陷并不能作为选择结束生命的理由,世界没有权利抛弃自己,自己也没必要去抛弃世界;人们更没有权利抓住别人的弱点作为取笑的把柄,自己也并不用如此在乎攻击性的冷嘲热讽,毕竟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生活在别人的掌心里没必要做别人的羔羊。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自己,在面对外部“攻击”时,奋勇反抗,岂能做“敌人”的帮凶伤害自己呢?
他感到轻松许多,他感到自己已经解脱了压抑的束缚,渴望生存的心,仿佛飞腾了起来。然而等他努力睁开眼睛,想象着用一种全新的豁达的心情去重新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单薄的身体已经飘落在风中。
接近地面的时候,楼底突然窜出了一个人,急忙的脚步停留在了原地,成了急忙的挣扎。
刘三在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后,产生的瞬间剧痛中,忘记了羞耻感,并在下一个失去了知觉。

(此刻,你松了松手中的笔,安心地笑了。你坐在窗边构思了一个上午的故事,终于以令你满意的结局结束了。现在你要考虑的是,让主人公即男人刘三,继续生存下去,还是一死了之,你想,有时作家也拥有上帝掌握生死的权利,当然你并不为此而自豪,你希望你的主人公,能通过自身掌握命运。你认为刘三没有理由死,他依旧有生存的渴望,他依旧热爱生命。于是,你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刘三惊讶地睁开眼睛,看着白色的天花板,天真而固执地认为自己身处天堂。他问送药的护士,天使小姐,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似乎是被什么柔软物裹着进来的,那是什么?护士说,是你死去的妻子。

刚收笔,电话铃就急促地哇哇大叫起来,你举起听筒,张三的来电:“喂,李四记者,城西有个男人跳楼自杀了。”你听着张三的声音,望着窗外,一个身影从窗外掠过。你一手握着电话,一手扶着窗沿,探出身子往下看:只见一个男人,正朝地面的方向坠落。你回答说,“我这里也有一个,刚经过我的窗边。”“对,就是那个男人。”
在话筒传来这个声音的时候,头顶上方也隐约传来一个同样的声音,仿佛是话筒的回音。你抬头寻着声源仰望。十二楼的窗台,伸出了半截身子,张三一手撑着窗沿,一手握着贴着脑袋的话筒,对你无奈的拢了拢肩,脸上流露出诡秘的笑容。

(楼下:传达室的大爷对围观议论的人们说,保护好现场,我去打个120,再把十一楼的冯记者叫来,好让他把这件事写成新闻。)

牛九朵 作于2005年1月,修改于2005年11月3日18:0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ozj.cn/zj/default.asp 牛棚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30:44 |只看该作者
“刚收笔,电话铃就急促地哇哇大叫起来,你举起听筒,张三的来电:“喂,李四记者,城西有个男人跳楼自杀了。”你听着张三的声音,望着窗外,一个身影从窗外掠过。你一手握着电话,一手扶着窗沿,探出身子往下看:只见一个男人,正朝地面的方向坠落。你回答说,“我这里也有一个,刚经过我的窗边。”“对,就是那个男人。”
在话筒传来这个声音的时候,头顶上方也隐约传来一个同样的声音,仿佛是话筒的回音。你抬头寻着声源仰望。十二楼的窗台,伸出了半截身子,张三一手撑着窗沿,一手握着贴着脑袋的话筒,对你无奈的拢了拢肩,脸上流露出诡秘的笑容。


这个结尾不错。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07-8-4 13:30:44 |只看该作者
要么是“消息受众”,要么是“消息受者”,一般没有“消息受众者”这样的称谓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30:44 |只看该作者
从百度上搜到的:

研究媒体规律和研究媒体受众者心理特征的同仁们无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强势媒体、品牌媒体、弱势媒体和新媒体在受众者中产生的信任感和广告效果的差异是很大的

有“受众者”这样的说法,虽然我也觉得“众”和“者”是一回事,但在这里“者”是被受众所修饰的。
http://ozj.cn/zj/default.asp 牛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30:44 |只看该作者
我本人觉得:(楼下:传达室的大爷对围观议论的人们说,保护好现场,我去打个120,再把十一楼的冯记者叫来,好让他把这件事写成新闻。)

结尾后的附更精彩。
http://ozj.cn/zj/default.asp 牛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4 13:30:44 |只看该作者
不够极至啊,既不“戏噱调侃”,也不“正气凛然”;懂一点新闻的操作,但又不够透彻……所以在小说文本上,就有种“悬在半空”的感觉。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31:08 |只看该作者
<>戏噱调侃???</P>
<>我不是这样风格的啊</P>
http://ozj.cn/zj/default.asp 牛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07-8-4 13:31:08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牛九朵</I>在2005-11-28 20:13:43的发言:</B><BR>
<>戏噱调侃???</P>
<>我不是这样风格的啊</P></DIV>
<br>哦,不是要你一定得戏噱调侃,我那跟帖的重点是“不够极至”四字。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31:09 |只看该作者
不够极至,我也是这么想的,主要是前部分的论述不够精辟,而事实上我也着重为了体现后面(故事)的叙述。
http://ozj.cn/zj/default.asp 牛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9 14:5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