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6
- 精华
- 0
- 积分
- 17
- UID
- 6333

|
以上文章没有读懂。请指教:
1、“量子力学宣布探索者自己在测量上无法避免毛手毛脚”
这跟测不准原则的涵义差别也太大了,不是个好的比喻。要么,是作者故意开玩笑?
2、“尽管他提出的光子箱很有创意,但毕竟是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他们创立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理论公式。”
这句话不知道是想说什么。光子箱和EPR佯谬等等本来就都是他用来质疑量子力学的,“很有创意”不知何指。
难道整句话是在批评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可是量子力学到现在也没有被确认为是完备的学说,《自然》就报道卡尔-赫斯和沃尔特-菲力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爱因斯坦的怀疑是正确的——在量子理论背后的确有另一套规律在起作用。
还是说爱因斯坦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没有搞出理论公式来是很没面子的?
3、“其实隐变量理论虽然没什么大花招,但这理论暗含的哲学基础,却是爱因斯坦认同的,那就是量子力学所观察到的,只是现象的规律而非现象背后的规律。 ”
爱因斯坦不认为量子力学所观察到的是“现象的规律”,当然更不是“现象背后的规律”。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量子力学的哲学观根本就是错的。爱因斯坦坚持认为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必须包含物理实在的一切元素,而量子力学由于不能同时给出p和q的精确知识,所以它是不完备的,它从根本上否定确定性。简单点说,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应该是决定论的,而量子力学相反。
4、“这使得物理学家之间的纲领较量,有渐渐成为纯数学游戏的倾向。”
理论物理一直都建立在假设、数学物理方法和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然后才被实验数据证实或证伪的。当然也有实验刺激理论发展的,但这个“渐渐成为”不太确切吧。何况后面又讲“把理论物理学往形而上学方向在推”。
不过这到是个有趣的说法。如果物理学最终成为数学的游戏,那么哲学(我说的是西方哲学)也必然最终成为(已经成为)语言的游戏。
5、“在今天,关于宇宙结构的膜理论、弦理论等等说法,除了各自在数学语言里获得不同的解释效力之外,它们如何从客观世界也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支持呢?”
这个不用担心,科学家们正在努力。
而且,一个前沿理论得到承认,通常并不是看他的实验数据多么完备(这是不可能的),而是看他的推理是否完备,他的逻辑是否正确,他的涵盖是否广泛,他是否不自相矛盾,他是否经得起推敲。然后才在时间推移中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或反对,成为一个在某领域内渐完善的理论或者被推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不是纯粹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被认可的。同样的,当代天体物理学家们也有实验数据的支持,尽管,这些数据是极其有限的。
多说一句:
量子力学本来就建立在几个基本假定上的:
假定“对易关系”;
/*--------
pq -qp = (ħ/i)E ――― (1)
基本假定,就是说(1)式不能用任何数学——物理方法导出,然而(1)式是 “波动方程”的基础,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而量子力学所谓实验基础,首先在于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提出“波函数”(Ψ)概念,并且通过算符将其作用到基本假定即(1)上,就是波动方程 ——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h2/2m)▽2Ψ + (E-V)Ψ = 0
---------*/
假定“测不准原理”,由此得到了电子“几率云”图像;假定“波粒互补原理”;由此构建了量子力学。
而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量子场论,这些最基本的理论现在为止也都不是最终最完备的理论。尽管现在的实验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比如基本粒子,以前几乎每年、每几年就有新的实验数据来刺激理论的发展,现在需要高能量加速器,短期内当然不可能得很多的实验数据供分析。但这并不说明理论就成了形而上学,就成了遐思。它首先是建立在计算和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才提出假说的。“理想实验”也是常用的手段,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先通过理想实验证实的。而随着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当初爱因斯坦和玻尔所设计的那些理想实验都逐步地可以真实实现了,现在看起来无法验证的理论,自然也有被证实或证伪的一天。
6、“爱因斯坦后期所苦苦思索的统一场论,在实验物理还无法给予证实或证伪的日子里,是不是只能当做是幻想体数学写作?”
这句话更不明白了。这么讲,理论物理一开始就是所谓的“幻想体数学写作”,不光爱因斯坦,霍金,波尔,只要是个理论物理学家,就免不了成为一个作家。
还有,理论,除了用实验的方法,“佯谬”可以证伪。何况还有“理想实验”。
7、“可是,我们谁用肉眼看到光子了?我们最多看到了干涉条纹,但那不是光子本身,我们普通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用一双肉掌去活生生得抓一个光子过来,如果肉掌太粗陋,那么设计一个无比精微的笼子也行,总之,要观察描述下的活捉,不要理论描述下的活捉。”
第一,要是真有这个笼子,也就没有量子力学了,要知道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测不准原则就是讲以上这段话不可能实现。
第二,量子力学的世界是由波函数描写的,而不是一个个可观察物理量。
第三,波粒二向性本身也是一个假说,霍金曾讲:也许就不存在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有波。只不过我们企图将波硬套到我们预想的位置和速度的观念中而已。由此导致的不一致乃是表面上不可预见性的原因。当然,霍金并不一定是对的。
最后,如果这表达的是作者对实验手段的一个迫切要求,那么这个要求正在被科学家们努力的实现,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完善都是正在进行式,我们那精密仪器系就是做这个的。
8、“整天和光子以及更精微的诸多粒子打交道的理论物理学家,还能算是科学家吗?还是,他们都仅仅是擅长使用数学符号的术士,是和哈利·波特他们一路的?”
那数学家算什么?魔导师?
9、“否则,我们每一次纪念爱因斯坦,都是在把理论物理学往形而上学方向在推。 ”
今年是国际物理年,大家纪念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对物理学作出的杰出贡献,但理论物理的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而是假定和推论。
所以最后我就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难道是呼吁实验物理应该更快速的发展?那铺垫也太多了吧……大概是我才疏学浅,请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