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当代文学之成就有限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0

好友

204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 href="http://www.tianya.cn/index.asp?idwriter=3595277&amp;key=314566562&amp;vitem=no01" target="_top"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font color="#ffffff">关天茶舍</font></a>』杂论二则:论当代文学之成就有限</font></td></tr></tbody></table><br/><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width="100"></td><td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00"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赵元&amp;idwriter=3595277&amp;key=314566562" target="_blank">赵元</a>&nbsp;提交日期:2006-8-19 14:06:00</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37"></td></tr></tbody></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论当代文学之成就有限<br/>  <br/>   本文当代文学之当代指文革以后、八十年代以来的时段,非学科设置和文学史教科书编纂中的从1949年起始。<br/>  文革结束后中国近二三十年间产生的作品始终给读者不满足感,作品叠出、创新不断,但不同时段、潮流下的作品给人以不同的不以为然或不满足感。文学乃时代生活之发声,发声姻娅迷惑卑倍贫乏,乃暴露出时代精神之怅惶无依乏味粗涩。<br/>  贫乏枯涸,病弱苍白,因恍失、找不到自我而虚假。关照体验生活及对此的表现受到一种无形的制约。人文学养因教育受到破坏而不足而成为人人无法避免的时代通病,对现实的直接投入领悟又受到体制化现状的桎梏。即使比较优秀的作品也在深度气魄艺术表现力上成就有限。<br/>  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承接到此成为一种虚假化。以物质抚慰暴力,却过于沉迷于对有限拯救方式的神话化,写作本身首先成为自慰行为。<br/>  人性的批判成为一种钻视,支离破碎,深度的获得建立在视野不平衡上,如果这种视野是有意营造的那就使即使优秀的作品也不能够获得启示一个时代写作的价值。(残雪,张洁)<br/>  更有些作品像是一种国外现代主义文学(或者后现代)启示及本土革命文化遗留影响潜移默化的结合物。一切寄居于一种调子一种风格一种幻想动力一种梦想流程,写这种调子风格白日梦幻的作品会是不错的作品,但以此本身形成作品档次便要等而下之。这些作品更象一种满足时代新兴欲望的审美物,苏童,蛊惑生鲜华美勾魂摄魄,但谁都看得出来它们寄托于一种形式,不是高级生命力更长久的形式,而是一个感官消费的游戏的形式,跟人们日益变化应接不暇的实际生活内涵没太大关系。它们的不真实性在于就连真实的感官也不归属于它们。(叶兆言,余华,)<br/>  这些作品根本触及不到西方现代主义的根底深度,而更接近它们所反对的革命文化——因为压抑欲望感官——的精神实质,以夸张、根基虚假但强烈的力获得拯救,意识形态的固化,还有总是能跟实际利益的风头紧密结合,成为时代霸主。(方方、陈凯歌)<br/>  伪风尚盛行。寻根文学之根寻到了原始荒落文化上,民族文化积蕴丰厚的文化之根许多资源鲜有人过问;许多出现在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构成一种伪古典伪传统伪东方。(文化上的“东方”色彩,是清雅恬淡的,作品本身有其艺术价值,但无法成为启发其他写作者、启发一个时代的作品。)<br/>  还有些“追求伟大而不得恐惧症”症状膨胀,刘震云的强迫阻碍症,在婚外情题材中得以宣泄,张承志的原教旨、绝对化追求,越来越像一具精神标本,应为博物馆之物。是啊,对于“伪理想”者,单一社会批判倒好过些,对无产阶级革命梦想的追求,最后化成文化市场上的一个品牌(张广天)。<br/>  现代社会下人性、人际关系的本来模样没有成为作家创作所表现的,而其迷失倒成为作家创作自身的负载。他们不是反观、跳开一点去关照生活,而是成为迷失阵营中投入角力的一员,但却是以象征自以为是的方式投入角力。<br/>  发展变化的生活和精神灵魂并未在文学中得到透彻的既不麻木也不怪异的表现,作家受各种盲点的遮翳,环顾左右而不进入当代的现实,文学触及不到现代人内在精神机理的核心。生活的意味,也许身在其中者不知,而描写他们的人也领会不及。<br/>  二十世纪后半的中国人把握不断行进中的现实的无力、以及对现代的被动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是一种更深刻的产生负面人性的精神上的被动,对世俗的理解难以到位,趋以简化、庸俗、粗鄙等弊端,尤其是当代以来的,仿佛一场不适的无名症状正附著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人身上。文学创作达不到一种哲学道理的层面,也未形成成熟的有生命力的审美范畴,多数作品更像品位有限的艺术品,而非意味更为无限的作品。多数作家仍是二十世纪文学怪异盲目一面的继承者,但又丧失了原有的力度和真挚。<br/>  自然的生命是否舒展,得到正视;于世间性是否被人类体会、表达的更深刻从容圆润自得;对社会的看法是否更清醒理性?这些是被提示的方向。<br/>  (2006年2月23日)<br/>  <br/>  <br/>  中国学院派学者对于通俗写作的鸡毛当令箭现象<br/>  <br/>  越优秀的学院派研究者越会表现出对异质文化(文学)产品的正视包容力,但鉴于四十年代断代之后,优秀的作品总是呼之不出,使得钟情于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掌控者只能把奖牌递给了脱离任何一方真实的语言文化土壤的梦呓之作灵山,——不能不急切的评论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沉重的批评期待压向纷乱热闹、以自为的眼界为主导的通俗文学写作。<br/>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严家炎、吴晓东)对金庸历史地位的抬高,到当代文学研究者们(陈晓明)对孙甘露、潘军、北村等小说作者及创作的“先锋”贯名和定位,<br/>  雅俗分化造成双向弊端。一是使学院里的文学研究排斥俗文学,二是造成研究者对通俗文学由脱节到丧失品评力,在急切需要新的文学资源进行评论研究时便急迫地抓出通俗文学空洞地抬高。<br/>  或许,陷于同一话语内部,文学评论难以有更进一步的眼光。<br/>   或许,象样的严肃写作一经现形,也会带动文学评论标准的提高。<br/>  (2005年11月15日)<br/>  <br/></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index/zhaoyuan
http://blog.sina.com.cn/greenchrysanthemum

83

主题

0

好友

125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40:48 |只看该作者
<p>这些评论,对文学基本于事无补。</p><p></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1981wuxuej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0

好友

2042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41:07 |只看该作者
<p>是啊.关键在创作.不过评论也是必要的.</p><p>上面只是俺的阅读札记</p>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index/zhaoyuan
http://blog.sina.com.cn/greenchrysanthemu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2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