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黑蓝文丛专访】07-01-12 介事:死了都要爱<br/> <font color="#ff0066">介事帮帮主<br/></font></strong><img src="http://yuanqun.blogbus.com/files/1169126772.jpg" twffan="done" alt=""/><br/><strong><font face="仿宋_GB2312"> 可以叫结实,正经点就叫徐艺宁,爱好广泛,没有什么不喜欢。<br/><br/></font></strong>记者:看到文丛海报前还在想着股票行情吗? <br/>介事:没错,看到之前还在考虑要不要做一笔买卖,当时还没收盘。然后看到海报确实一惊,就是惊讶,惊喜,有反应了! <br/>记者:哈哈,有没双喜临门的感觉? <br/>介事:哈哈,那倒没有,那天股票没大进展,再者我在股票上始终是喜,输了也开开心心的,当天走势不好,大不了出门换坐公共汽车。跟黑蓝是两种喜。<br/>记者:这个“反应”也是你期待以久的吗? <br/>介事:嗯,这个反应是期待过的,但是期待的是事件,肯定不是情绪,不会一边期待一边对着天花板笑。所以我当然想到过总有一天会有属于黑蓝的出版物,真正等到又不同。当时的反应是指感觉上的。<br/>记者:那理性上又是怎样一翻情况呢<br/>介事:我今天白天还想到这个问题,黑蓝对于现存现象和种种误作为常识的偏见,给予的是一种否定的态度。那么出版是为了什么呢?什么才是黑蓝的成功呢?这个具体说起来有点绕口令。简单地说,比如,今天我们出版了,出版之后要不要销量和收益呢?当然不要,至少不能有乐观的利润预计;那么接下去,重要的不是第一辑,而是n+1辑,要怎样保证出版的继续呢?这已经将是漫长的等待和努力--不过也未必很久,正如这五本书出来的时候,我相信有人会暗暗道:妈的真快啊。再往后,终于有了销量了,这就是成功吗?当然不是,畅销也许是比失败更失败的。我觉得这个特别难定义。然后我就想,如果黑蓝在这个国家有五千个读者,但愿个个都能读到它的书。要不要多一两个,无所谓;多一两百个,没必要;翻一番,千万别!(又不是股票,你看,股票总是同时吸引着各种人,包括特别愚蠢的,特别奸诈的)。这是我所期待的。 <br/><br/>记者:也就是说黑蓝丛书一出来就面临着一个困境:市场与真正的读者之间的差距?<br/>介事:应该说也不是很矛盾,矛盾的不是五千个读者太少,而是怎样让那五千个读者统统知道黑蓝存在了,也有兴趣看一眼了,然后才会去买。那么可以说,黑蓝的"市场"和真正的读者没有距离,它的市场就是真正的读者,不是说我今天打个广告就能扩展的。至于成本和利润上的不平衡,就像午夜出版社把书卖得贵,是一个办法,而且不是什么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贵是价值,不是泡沫不是废纸。当然现在的市场仍然不以价值为价值,像德里达的《论文字学》,05年初出版的。一个朋友说,"三千本被我买了一本,还剩两千九百九十九本,你快去买。"我买了,可是到了今天书还在卖。我不是说这本书多么好,只是很奇怪它为什么卖不出三千本。然后我还想到一个事,我自己有本很不好的书,都是以前写的短篇,我觉得太搞笑了,太傻X了,就是一"青春之书"。一次我回大学有事,上厕所,听到邻班女生讨论我的书:"好便宜,18块,那么厚,还有图。"我觉得太贵了,送给我都不要。另外也要考虑到,发展下去的黑蓝文丛很可能遭遇另一个极端,供不应求什么的,就成了我刚才说的那种现象,明明不存在的"市场",它冒出来了。反正不能把文学经济化。回到眼下来看,黑蓝没有给人任何这方面的担忧(相信在策划者预计,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大家所必须鼓励和支持的,是黑蓝在出版和盈亏之外的一切。这里的鼓励、支持,除了买书,我觉得最表现为通过文丛的出版得到的希望;这一定也是黑蓝文丛的重要初衷之一,是一种相互产生的希望。 <br/><br/>记者:这个问题我们还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还是回到文丛本身吧。黑蓝文丛的设计给你直观印象是什么?<br/>介事:干净,漂亮。我只看到图片,所以只能说这个。希望手感也好。说起来简单,但也是很重要的,我特别不能忍受目前大部分出版物的设计,这同时反应了出版人,作者,读者三方面审美的缺乏。这样说可能有点偏激,不过我觉得,一个写诗的艺术家,他不会画画,但好歹能直觉出个优良中差来。我比较喜欢陕西师范出版社的设计。有个(似乎是畅销)作家叫Joanne Harris,书没看过,但她的封面都特别特别漂亮。(<a href="http://www.joanne-harris.co.uk/">http://www.joanne-harris.co.uk/</a> 大概地震原因,国外页打不开) <br/>记者:漂亮体现在哪些地方? <br/>介事:呀,这个问题反而不好说。我跟你打个比方吧,可能不确切。你买过蛋糕吧?女生比较喜欢蛋糕。同样是6寸圆形蛋糕,有些很难看,四周一圈红花儿夹绿叶,里面两圈白花缀红酱,中间两朵大红花两只樱桃,有时候有黄桃,还有银色的小弹珠。好看吗?难看死了。但是大家都这样,好的好不到哪儿去。我自己也做蛋糕,就上国外网站看他们的蛋糕什么样。6寸的,上了鲜奶,我们可以放满草莓或者只放两只草莓,也可以什么都不放,抹平了。你我看到了,一定买后面那种。但是也有很多人说:那个好,上面裱了花,多了一圈奶油呢。 <br/>记者:也就是说,整体感觉漂亮。那对海报感觉怎样?<br/>介事:对,漂亮,喜欢。海报说不出好坏来,我没有什么看海报的经验。完整,没有不妥,不过也没惊艳。比较好玩的是,我一开始自然以为是P的,后来仔细看,觉得应该是整张照片,貌似洪洋家。不知道,真假难辨。 <br/>记者:有没有“黑社会”的味道?<br/>介事:当然没有!黑什么社会!马牛在修电视机,赵松焦急地观望,柴柴绝望了,顾湘在鄙视电视机,洪洋……你问我有没有“黑社会”的味道是因为他穿了一身黑色吗?<br/>记者:黑色可以做黑社会的标志吗,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是。 <br/>介事:不行吧,黄金荣还穿褂子呢,古龙哥哥说,蓝胡子的胡子不一定是蓝的。 <br/>记者:你这样侃他们,他们会鄙视你的。<br/>介事:谁?谁?黑衣人? <br/>记者:所有人。 <br/>介事:我又不是电视机,不要看着我…… <br/><br/>记者:黑蓝文丛出来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会是个人专集,而不是小说奖获奖作品集。<br/>介事:没有。我过去的确觉得,出版的话,首先是一本合集。不过看到第一辑共五本,也就没有疑问了。我认为是合集,完全出于成本和书号的问题。既然不受数量牵制,个人文集当然好。 <br/>记者:哦?好在哪些地方呢? <br/>介事:相对一本小说奖合集,个人文集体现的是多元和开放。也是对作者的重视和爱护。它是一种苦心。这个区别应当被体会到的,我们在书店看到整套书和一本书,感受不同的,尤其是小众的小说。非主流小说作为一个文丛,长期和持续地出版,难道不是魄力吗?我想象一下,是我的话,会体会到的。而且绝对会关注这个文丛的发展。其它的,诸如一些读者挑剔而不宽泛的购买和欣赏趋向,也能成为原因。比如说,你哪怕只是狂热地喜欢某一个新小说作家,基本上就接受午夜出版社,就继续关注别的新小说。要是我喜欢韩寒,我就会关注新概念,对吧。小说奖合集的出版,我觉得可以是纪念形式的,等黑蓝在出版上再走远些,更顺利,更成熟,寻找到的读者再多些,可以出小说奖合集,可以出新人处女作合集,可以出任何形式,还可以出中出。还可以内部印刷一个中出奖合集!单单要成就一本好书,策划,创作,设计,黑蓝是不缺的。但黑蓝文丛的目的不只是优秀的自己看着乐的出版物。不然我们在论坛上也挺窝心了。<br/>记者:“黑蓝文丛的目的不只是优秀的自己看着乐的出版。”除此外它还有什么目的?<br/>介事:传播,与好作者和可能的好作者的相互影响,再扩大……再大就不好说了,嘿。<br/><br/>记者:嗯,那你认为,这种“个人集”的气势对那些“观望者和怀疑者”会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吗?<br/>介事:提到的观望者和怀疑者,你知道的,不是读者,主要指那些对黑蓝不抱信心的人,有些偶尔在论坛发言,有些沉默,对黑蓝时而不屑,时而不舍,等等等等。他们中更多的,是作者,有抱负,没环境。在这些人里,一部分,应该说有很多,哈哈,真是非常惹人讨厌的,幼稚,固执,迂腐,自以为是,还有的跟社会脱节。有时又很可爱,因为同为创作的人,死牛脾气背后总有些个相通,理解不是难事。再说脾气多坏也抵不过小半个海明威吧。只是呢,没必要孤立自己,没必要瞎疯癫(让别人疯的才是英雄)。我特别特别想说,对黑蓝哪怕有一丝喜爱的人,都应该来。而今的黑蓝对于具有才华而人心正直的作者,除了诚实和欢迎别无其它。在论坛上这完全看得出来。而通过文丛的出版,他们更应意识到黑蓝的努力、成绩,更可能对黑蓝抱以希望,以及他进入黑蓝和取得价值的希望。我顺便说一句,黑蓝少有文人相轻之类的性子。在态度上,我不知道我表达得是不是准确,嗯,我是说自己并没有把黑蓝吹成招股的上市公司。黑蓝需要好的作品,好的作品需要黑蓝,要让两者关系紧密。让好作者心甘情愿到黑蓝来——就算不甘愿也会假装甘愿,呵呵。说回点子上,文丛就是对好作品好作者最好的吸引。<br/>记者:是否可以说黑蓝文丛的出版间接上也会给黑蓝上的写作者们坚定一些信心? <br/>介事:绝对是。<br/><br/>记者:你觉得黑蓝文丛的出版将对黑蓝的写作者,及整个中国当代文学语境下的写作者们有什么触动?<br/>介事:对黑蓝的写作者,当然是惊喜,信心,鼓舞,具体的触动嘛肯定能在“我在黑蓝”中看到。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XXX,就说大了。那一个个圈,绝大多数和黑蓝这个圈没有交集,偶尔的几个也许有吧,我觉得都没什么可说了。我觉得黑蓝所要触动的,是黑蓝现时的写作者和未来可能的写作者,这个唯一的圈。非要再说长远点呢,要么不是中国的事,要么不是当代的事。 <br/><br/>记者:是否可以说黑蓝文丛也是对好作品的肯定,对好作者的召唤? <br/>介事:没错。人家讲中国没有文学,说中国文学是垃圾,有人跳起来了,有人承认。黑蓝观察里有那个贴子,关于顾彬放话的,我觉得顾耀峰说得比较好,也完整。确实没有好作品,问题是,被否决的是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不是整个: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前者是被定义了的,是我们翻译后海外发行的,是读者可以买到的,是出版方可以赢利的。那么好作品呢,好作品是难以被出版的,无法糊口的,不为人知的,不被需要的。这种无视相当于抛弃,压制,逼娼为良。现在黑蓝来做这个事情,来肯定,来召唤,而实际之举之一就是出版了。并且不是一本合集,也不是一个人求爷爷告奶奶争取到的文集,而是我之前说的,大气的强硬的出版。说的这些,除了回答这个问题,同时也是对你刚才那个问题的补充。又说多了,很罗嗦吧…… <br/>记者:这样说来,黑蓝文丛难免就做了件为“中国当代文学”正名的事了?<br/>介事:我把黑蓝文丛看作黑蓝的一个事业,把黑蓝看作一些人的一个事业。一个事业,或干脆说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你理所应当,他袖手旁观,我嗤之以鼻。正如写作是我们的一个动作,为此也不会觉着生得伟大。将来倒可能会光荣,可光荣不是目标。<br/><br/>记者:这5个作家的作品你在论坛上读得多吗? <br/>介事:哈哈,我刚才都在想,这个问题你什么时候问。都读过,但读得不多,或者断断续续。电脑上连续读三千字我就要崩溃了。 <br/><br/>记者:请简要的说说他们的作品带给你的阅读体验。 <br/>介事:我说柴柴和洪洋吧,他们我读得多一些,因为论坛上他俩近一年半载的新作多。都比较喜欢。我不会从批评上说,那就性感一点。柴柴带来惊喜,我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读起,去为下一个词、下一句话深感嫉妒。是那种与生的超人的才华,特别干净,真正的干净,有智慧的干净,不是“他抬头望着天空,泪与云那样洁白”。我第一次见到柴柴写的句子,立马想起一个朋友叫安亚,一个小姑娘,说出来的话曾给我类似的感觉,我常说她是个天生哲学家。后来知道,安亚和柴柴本就是朋友。特别神奇,《大鱼》里有个幽灵镇,镇上有个8岁的小姑娘,赤脚。那个形象,就是我对柴柴的阅读体验。倒不是大一洋葱头。补充一点,柴柴有的不止是才气。我见过一些女孩儿的小说,也会发光,但危险,有时候仅有才气等于没有才气。洪洋呢,总是不好好读他。边读着,阅读之外的思考更多,掂量,拆分,证实,往后参考,回头对照,想象他写这段时矛盾过,感到要是我就把这个词换掉,诸如此类的。对写作的推敲会多于单纯的阅读体验。洪洋写小说也是特别干净的,那种干净不是天使派的未沾染,是野兽派的,美女与野兽那种;开玩笑的。情感上还是有重合的,柴柴和洪洋。但是如果不做“阅读分析”,只做一个绝对的合格的读者,那么在阅读中和阅读后,洪洋更带来感动,小虎队似的。而且他布置的感动,越来越不露声色。<br/>记者:在文丛的5个作家各不相同的作品气质中,你比较偏向于谁?<br/>介事:目前最直观的,我偏向柴柴。<br/><br/>记者:你的在论坛上发表的作品也不少,而且质量不错,有想过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黑蓝给你出书么?<br/>介事:当然,一桩值得骄傲的事,有完美的封面和版式,宁缺毋滥,唯它莫属。不过一切还是要以黑蓝的长期发展为重。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些,出色的小说,被精英读者认同的,召唤力,吸引力,富有同一种精神(比如表现为《作为本体存在的小说》)的开放性作品。话说回来,谈到的全是我自己的想法,策划者未必如是;能肯定的是各种安排都有可信任和信服的道理。我的意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黑蓝给我出书?对此我作为我没法告诉你一个具体;一定是在黑蓝认为是时候的情况下。<br/>记者:嗯,你会等到什么时候呢? <br/>介事:死了也要爱,嘿。说实话,我根本没有创作到死的信心,三五年都难说。目前看没有什么不好的迹象,尽管很少成文,越写越慢,但是有这样一件事在大脑里追赶你,放不下的。也不紧张,因为做的都是喜欢的事,每年一个大兴趣,这样的成长不太影响才能和心态。将来就不知道了。要是有一天我徐娘才尽什么的,一定要浑身珠宝和铜臭,然后资助一两个有大才华的青年!他们会在旷世之作的文前写上"献给结实小姐,感谢她对我的帮助"。一百年后,读者会以为这个富婆给了文豪的帮助包含身心灵肉什么的!我看书的时候,封二有这种字就羡慕得不得了,超过羡慕作者。我好罗嗦!总结就是,先等,等到写不下去就用力发财,给黑蓝赞助结实帮和做厨娘。<br/>记者:我想,那可能既是黑蓝文丛的损失,却又是黑蓝和某一两个才华青年的幸运吧。<br/><br/>记者:黑蓝文丛要出来的消息是你本月最振奋人心的事吗? <br/>介事:哈哈,可是!!说实话的话,不是,我三两天就振奋人心了…… 我经常振奋人心,汗。 <br/>记者:在那一瞬间有没有忘记股票行情?<br/>介事:有! <br/>记者:大概忘记了多久?0.01秒? <br/>介事:噢,十来分钟吧。<br/>记者:这十分钟对你的生命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br/>介事:意味着……意味着我对黑蓝的爱当日涨停!嗯!<br/><br/>记者袁群品了一口二锅头后为您报道<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br/> </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1:28: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