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草根的平凡——写在我的处女作《雪逝》出版前夜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2: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草根的平凡<br/>  <br/>   <br/>  <br/>  ——写在我的处女作《雪逝》出版前夜<br/>  <br/>   <br/>  <br/>  我一直都是个平凡的人,从未想过可以耀目夺人。我想生活中的我不过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生了。<br/>  <br/>  一句话,丢在人群里找不着了。<br/>  <br/>  我喜欢生命里只有纯真的盼望,只有一种安定缓慢的成长,喜欢岁月漂洗过的颜色,喜欢那没有唱出来的歌。但我也喜欢在有限的年纪经历极限,在日常化中戏剧化,在个体生命中分裂出双重角色——因为我知道的,生命必然会在某个弥漫樱花香味的清晨或者月光笼罩的黑夜悄然中断,因为我知道,生命平凡而安定之下是汹涌不息的波澜。<br/>  <br/>  人的一生中等待的事情很多,种子等待的是萌芽,花骨朵等待的是绽放,幼枝等待的是长绿,而我等待的是什么?<br/>  <br/>  我等待的是指尖流出的文字可以敲入人心给人以惊鸿的唯美,给人以心灵深处的爱与恨的震撼。<br/>  <br/>  平凡普通的生活让我们过于压抑,平凡普通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幻想的翅膀,平凡普通的生活让我们活着比死了还要难受。<br/>  <br/>  我们需要宣泄,我们需要想象,我们需要精彩!而我只想带给你们宣泄的精彩幻想,感受爱与恨的震惊,炫意千年不褪色的真爱传奇。<br/>  <br/>   我想,很多的时候,我是死在过分的怨愤里了么?为什么生活的精彩不可以属于我?<br/>  <br/>   所以我迷恋文字呵,我指尖流淌出的文字构造了世界我是多么的快乐啊。我快乐,是因为我可以给我的幻想插上翅膀,我可以让所有的石头上开满花朵,所有的荒芜之处长满植物。我的幻想已如此丰茂,我还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br/>  <br/>  我可以感觉到自我笔下出来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我可以感觉到自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纸上时,他们的命运就会十分慎重的交到了我的手中。<br/>  <br/>  很重,很沉。他们或许悲惨,或许幸福,也或许幸福而悲惨着。<br/>  <br/>   很多时候我爱配角甚于主角,他们或许没有主角幸运,没有主角的闪亮优势,他们往往是用来衬托主角,往往是用来讲述故事的。可他们身上通常有着熠熠的闪光点。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帮助,勇于牺牲,他们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是他们却如星星一样闪烁。<br/>  <br/>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太平凡,可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平凡哪儿来的不凡,如果没有星星的闪烁,那儿来的月亮的光辉?如果没有水滴的渺小,那儿来的大海的浩瀚?<br/>  <br/>  回首那些写《雪逝》的日子里,我是忧伤的,也是快乐的,因为我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有着这么一种感情,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哀的颜色。<br/>  <br/>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他们是不是应该可以在一起的,他们经历了太多了,千年的伤痛。可这是一段绝唱千世的酷恋,相爱却不能相守,凄美却不能完美的爱恋。历经千年的苦恋,早已伤痕累累了,最终却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或许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公平的,可最美的爱恋莫过于残爱。<br/>  <br/>  爱恋的甜蜜芳香,风可以使它散去,而伤痛累累的爱恋,刻骨铭心的伤痕却让人永远铭记。<br/>  <br/>  《雪逝》不是一个故事,而是让人刻骨心伤,铭记在心的爱。<br/>  <br/>  我们都还太年轻,关于《雪逝》中的那些有着刻骨伤痛的爱可能无法效仿和揣摩,然而与爱情相比,我更赏观于《雪逝》中的亲情——这是一种完全付出,不惜一切的爱,像决靛与决判,夏月智与夏雪逝。这是一种撼天的大爱,无私至尚,它永不禁锢对方,永不干涸,永不将对方占为己有。<br/>  <br/>  曾经在那绝望发慌的日子里,只要想起这么一种爱,总能让我波涛起伏的心情安静下来,忘记眼前的痛苦烦恼。<br/>  <br/>  或许,哪天我们低头寻视双手,却发现空无一物,产生恐惧的感觉。<br/>  <br/>  不,这不是真实的,你忽略了——我们永远贴身携带的不可分离的爱、亲情。它呵,已经贴着血肉长入了我们的骨髓,永远不可能改变。或许说爱情也是一种崇高境界的亲情,一种携手到老的亲情。<br/>  <br/>  或许我们什么都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但请你一定不要忘记,亲情永远相伴。<br/>  <br/>   <br/>  <br/>  我要把《雪逝》呈献给全世界心中有爱的人。<br/>  <br/>   <br/>  <br/>  铭记:那些爱我的人,那些我爱的人。<br/>  <br/>  我爱你们。<br/>  <br/>  草根是平凡的,草根是非凡的。<br/>  <br/>   <br/>  <br/>   月弧遐<br/>  <br/>   2006年12月27日 </p><p>&nbsp;</p><p>&nbsp;</p><p><br/>&nbsp;</p><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b8f980002000hcm" border="0" alt=""/>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42:14 |只看该作者
12岁文坛圣女月弧遐<br/>  <br/>  出版40万字长篇小说《雪逝》<br/>  <br/>   <br/>  <br/>   ——解读《雪逝》作者12岁文坛圣女月弧遐<br/>  <br/>  <br/>  作者背景<br/>  <br/>  她是一位出自传统家庭,具有创新思想的阳光少女,她的太奶奶出生于1903年,已有104岁的高龄,以三寸金莲走过大清的光绪、宣统,走过民国,走到今天,爷爷是地质专家,父母都是为生活而奔波普通职工。<br/>  <br/>  这样一个传统家庭,走出了一个现代、青年、奔放豪迈的少年作者,她的长篇小说《雪逝》以挚爱、凄美、惨烈感人的故事,激发了众多同学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文学界前辈们的一致好评。<br/>  <br/>  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余篇,散见于《南方都市报》、《长沙晚报》、《中国校园文学》、《青年文学》等。 <br/>  <br/>  作者特点<br/>  <br/>  青春、朝气、健康,学习成绩优异,思想深刻阳光,在文学道路上百折不挠,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有文章发表,到小学六个级发表短篇小说近200篇,再到完成长篇《雪逝》,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汗水一路泪水。<br/>  <br/>   <br/>  <br/>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br/>  <br/>   1岁起几乎每天睡前都要听故事<br/>  <br/>   3岁时看《小蜜蜂找妈妈》,常被剧情急得哭<br/>  <br/>   一年级开始看漫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br/>  <br/>   三年级开始看香港金庸、日本柯楠、台湾游素兰等人的作品<br/>  <br/>   9岁基本上读完鲁迅作品<br/>  <br/>   10岁时认为《道德经》中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应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广博的知识,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br/>  <br/>   11岁开始构思和创作长篇小说《雪逝》。<br/>  <br/>   《雪逝》写到一半的时候,她叔叔说还是要把所有力量用在读书上,不要写了,月弧遐说:“你这是动摇军心,如果是在战场上,你就会知道被怎么处理了。”<br/>  <br/>   月弧遐的班主任是语文教研组长,把《雪逝》看了一遍,班主任说,《雪逝》出版之后一定要先送她一本,她现在调到教委去了,从事教育研讨工作,她希望这本书出来之后,以这个事例来探讨教改方面的问题。<br/>  <br/>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月弧遐学习台拳道,领悟了台拳道的文化精髓,她努力把这种精神与佛道儒道相融合,为自己的思想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br/>   马克思说“资本家剥削工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劳动时间,一种是提高劳动效率”,月弧遐引用了后一种方法学习,学习上苦干加巧干,大大的缩短了学习时间,成绩保持在重点中学的中上水平。<br/>  <br/>   每个写字的孩子都是天才,平凡女孩的不凡神话,12年时光穿越千年自由幻想。<br/>  <br/>   恒久不变的旷世绝恋,前生,凄美上演。<br/>  <br/>   延续千年的真爱传奇,今世,华丽呈现。<br/>  <br/>   全球华人地区同步发行,《雪逝1》初版上市,限量赠送超值豪华版《雪逝2》。<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0

好友

949

积分

注册会员

天鼠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42:15 |只看该作者
<p>祝贺。</p>
就这样日渐丰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