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躲在摄影机背后的人——记电影《推销员》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nbsp;&nbsp;&nbsp;我常在想躲在摄影机背后的人是怎样的状态,他是否也是一个能成功躲在角色背后的演员。我在看电影前所看到的,可能是等待着“非事件”(在事件成为事件前的端倪)来临时,夹在他食指中指间的“小烟囱”地颤抖,唆唆地,我听到烟灰落下磨地的声响,很多很杂,但我数得过来。也许我数的其实是他心跳的频率。又可能是当事件突然爆发,一个经常被他舞弄的黑匣子猛然关上“光的音乐”,然后是一次运动上毫无美感的美学创造。他不想介入一个事件却又想记录它点什么,这不同于写论文前必须冥想某个论点——隐蔽的真实被剥去皮后的内核。因为既然已是一个严肃的记录者,他只能在被真相“设计”了的被动中捕捉事实,但这都无伤大碍。他要拍摄的是一个人(一件事)——自己的“模特”而不是“演员”——复制与创造的区别。而怎么分别又是个难题,仿佛一只勤奋的蜘蛛成网前的最后一秒,可能被一场雨“设计”,也可能“设计”了一只虫。<br/>&nbsp;&nbsp;&nbsp;这是我在看《推销员》(《Salesman》(1969)) 前的疑虑,可能也是导演梅索斯兄弟(Albert Maysles&amp;David Maysles)在拍前的疑虑,尤其拍摄的又是记录片。其实记录片的真谛不是能否不介入事件,而是能否最低限度地介入。因为导演作为“旁观者”的身份清醒地与事件保持距离,但距离的远近却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踢开格里尔逊传统的准备工作:用一个叙述详尽的剧本、“权威”式的解说、塑造氛围的音乐来为早已设想好的画面服务。梅索斯兄弟摒弃以上种种而只有一台16MM和便携式录音机就可以完成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时的导演应是最自然的影迷,拍摄过程里的他们甚至由“迷”已变成了“痴”。梅索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与片中的《圣经》推销员的关系处理得浑然天成。打个比方说,你要去记录社会里弱势群体,首先的问题是你怎样获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只有在相信你有公平、公正的创作态度,才能打开心扉容纳你的“进入”而不是社会新闻里因偷拍而在叙述人称上已被尴尬地“驱逐”。就像片中把大量篇幅放在线索人物Pual(外号Badger獾)的汽车里,摄影机放在副驾位置。我们听到的是Pual发牢骚的哼唱:“希望我是个有钱人。”还有他对主顾不待见的抱怨。直观感觉上他有一个假想的倾听者,那无疑是导演。但导演把自己隐遁在客观镜头里好象已和Pual提前协议好:“你做什么与我无关,我就是你身边的空气。”所以用自言自语来解释Pual的“絮叨”也合理多了。<br/>&nbsp;&nbsp; &nbsp;电影《推销员》让我与其他记录片感到不同的是,它没有大肆用“跟镜头”去渲染记实气氛。但维尔托夫的那只“电影眼睛”总能出其不意地眨一下。片中的推销员们也有业绩总结大会,看着同行们谈笑风声的Pual拿自己几次推销的冷遇对比难免紧张和焦躁。导演抓拍了他面部特写,只是没有解说词。导演梅索斯兄弟也并没有完全剔除蒙太奇。还是一组业绩表彰大会的镜头:在大会颁奖仪式上,Pual面临失业的严峻形势而正襟危坐。而导演为了不破坏技术上的同期要求以及直接电影的创作理念而没有从音乐上做文章。只是插入了一段Pual坐火车回家的片段。曝光不足的暗调里Pual得心事重重和画外火车行驶的轰轰声造成种对比鲜明的层次感,这与《教父》里迈克在餐馆里枪杀警察时,科波拉用火车的轰鸣声响来烘托迈克提心吊胆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br/>&nbsp;&nbsp;&nbsp;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战争造成了美国60年代末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频繁失业在此时并不希奇。Pual也有忧患意识,但他不象同事Rabbit和 Bull(外号为兔子和公牛)那样巧舌如簧。在推销对象是天主教家庭的前提下,用宗教里的传奇故事先成功地推销出自己才足以引起顾客的兴趣。当然能每星期付起4.5刀的人在电影里都是那些中产阶级。Pual在片尾也对阶级差异困惑不解,他有时只有戴上眼镜(平时不戴)隔断顾客言谈举止上的小暗示。这时他才能推销成功。片中借一客户家里放的弦乐版《YESTERDAY》的旋律,导演对现实的悲悯情绪在老Pual脸上的皱纹里终得到释怀。记录的根本也许是以忽视被记录者接受心理和行为为前提。<br/>&nbsp;&nbsp;&nbsp;在梅索斯兄弟“墙上苍蝇”的概念里,摄影机只是随时收入事实而做到不控制事件(不是故事)的载体。也是从纷杂散乱的生活素材里提炼创作者的“观点”。可这个“观点”对于观众的“二次体验”增加了难度。毕竟你观看的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故事。</p><p><a href="http://www.mov99.com/movie/poster/view_poster.asp?id=po2006617207013"></a>&nbsp;</p><img alt="" src="http://www.douban.com/lpic/s1400378.jpg" border="0"/><p>《推销员》(社会中坚)<br/>导演:Albert Maysles / David Maysles<br/>类型:纪录片<br/>片长:85 min <br/>美国/英语/黑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19:49:0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4 13:42:37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filmsea.com.cn/celebrity/foreign/200402260022_24672.jpg" align="left" alt=""/><br/><p align="center"><span class="top">梅索斯兄弟<br/></span><br/><font color="#666666">来源:银海网 &nbsp;&nbsp; 作者: &nbsp;&nbsp;2004-02-26 13:59:38 </font></p><p><span class="center"> 人物写真<br/><br/>  一个是纪录电影的耳朵,一个是纪录电影的眼睛,一台摄影机和一个话筒连接起兄弟俩的灵感。拍摄纪录电影配合最为默契的梅索斯兄弟是直接电影的创造者,也是其代表人物,他们兄弟俩一起合作30余年,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世界纪录电影经典之作。<br/><br/>  梅索斯兄弟拍摄了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两支乐队———滚石和披头士,他们的镜头记录了“推销员”这个特殊的人群、对准了“灰色花园”中奇特的母女,这些影片至今仍然在美国影院里放映,并成为国际电影节经典回放之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拍摄时,阿尔伯特掌管影像,大卫负责收声,二人都是导演。他们创作了一种独特风格——直接电影:没有解说;没有采访;拍摄者决不介入。他们把摄影机称为“墙壁上的苍蝇”。梅索斯兄弟一直使用当时刚刚出现的16毫米轻便摄影机,同步录音。<br/><br/>  梅索斯兄弟作品:《披头士》、《推销员》、《给我庇护》、《灰色花园》。</span></p><p><span class="center">转自银海网&nbsp;</span></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42:37 |只看该作者
<p>一个朋友的朋友</p><p>每天下午拿个DV去同一条公路的同一个地方</p><p>每天两个小时的车水马龙</p><p>一个月,然后那个东西卖给一个外国佬,貌似5000刀</p><p>暑假策HUA给深绿海拍纪录片时此朋友给偶讲这个故事</p><p>想要启发我对纪录片的那根神经,未遂 </p><p><span class="top">梅索斯兄弟的东东一部也米看过<br/></span></p>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好友

2745

积分

论坛游民

不靠谱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42:37 |只看该作者
<p>那个,《我爱你,我也不爱你》是梅所斯兄弟拍的吗?</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7-8-4 13:42:37 |只看该作者
<p>我翻译了兄弟俩的拍片简历,大家自行参考.至于《我爱你,我也不爱你》,<strong>胫骨</strong>,你个<strong>淫魔</strong>。梅索斯只拍记录片,不拍情色片。不,对你来说情色也色情。<br/></p><p>1955 年, Albert Maysles 自驾摩托车穿越前苏联(太吊了,继承了格瓦拉精神衣钵)。他目睹了前苏联的精神医疗保健系统并拍了下来,只有14分钟,即处女作《俄罗斯精神病学》(Psychiatry in russia,1955,16mm)最初在NBC-TV的David Garroway Show里播送 。两年后他又将此次旅行中记录的前苏联的风土人情整理成名为《俄罗斯特写》(RUSSIA CLOSE-UP,1957,16mm)的33分钟的记录片。61年,他又拍了《SAFARI YA GARI》,这个旅行见闻式的记录片把视角放在一个叫Kenyan(地址不详)的火车站,用即兴音乐演奏的方法偷拍了旅客们候车睡觉时的各种形态,可惜只有10分钟。随后Maysles兄弟为NBC制作了名为《Anastasia》的8分钟短片(Anastasia Stevens是美国当时出名的芭蕾舞蹈家)而声名鹊起。从此Maysles兄弟走上了拍摄主流明星记录片的道路。包括索菲亚·罗兰(63年《Showman》16mm,53min)、奥逊威尔斯(63年《Orson Welles in Spain》16mm, color, 10 min,此时的奥逊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披头士(64年《What`s happening!THE BEATLES in the USA》16mm,81min)、马龙白兰度(65年《Meet Marlon Brando》16mm,29min)、先锋艺术家Yoko Ono(65年《Cut Piece》16mm,8min胫骨认识他吗?我对他一无所知)、作家卡波特(66年《With Love From Truman》16mm,29min,这两年,此同志一直在荧幕上“发情”)甚至包括商业上的IBM公司(64年《IBM:A SELF PORTRAIT》16mm,33min)等。直到1969年《SALESMAN》问世,奠定了“直接电影”在世界记录片史的地位。俩老头一直没闲着,拍片如下:</p><p>American Prison: The Forgotten Jews (2007) (筹备中) <br/>Untitled Stones/Scorsese Film (2007) (后期中) <br/>Sally Gross: A Portrait (2007) (后期中) <br/>Scapegoat on Trial (2007) <br/>The Beales of Grey Gardens (2006) <br/>When the Road Bends: Tales of a Gypsy Caravan (2006) <br/>Not a Photograph: The Mission of Burma Story (2006) <br/>retty Things (2005) (TV) <br/>This Is an Adventure (2005) (V) <br/>Stolen (2005) <br/>Coffee Beans for a Life - Mein &Uuml;berleben in Kolbuszowa (2005) <br/>The Gates (2005) (TV) <br/>In Good Conscience: Sister Jeannine Gramick\'s Journey of Faith (2004) <br/>A Dog\'s Life: A Dogamentary (2004) <br/>The Jeff Koons Show (2004) (TV) <br/>Stages: Three Days in Mexico - Britney Spears (2002) (V) <br/>"With the Filmmaker: Portraits by Albert Maysles" (2001) TV Series <br/>The Paris Review: Early Chapters (2001) (V) <br/>LaLee\'s Kin: The Legacy of Cotton (2001) (TV) <br/>Concert of Wills: Making the Getty Center (1997) <br/>Deutschen Volke, Dem (1996) <br/>When We Were Kings (1996) <br/>Letting Go: A Hospice Journey (1996) <br/>Umbrellas (1994) <br/>The Beatles: The First U.S. Visit (1994) (V) <br/>Abortion: Desperate Choices (1992) (TV) <br/>Baroque Duet (1992) <br/>Soldiers of Music (1991) <br/>Christo in Paris (1990) <br/>Jessye Norman Sings Carmen (1988) <br/>Islands (1987) (TV) <br/>Horowitz Plays Mozart (1987) (V) <br/>Jimi Plays Monterey (1986) <br/>Vladimir Horowitz: The Last Romantic (1985) (TV) <br/>Ozawa (1985) (TV) <br/>Muhammad and Larry (1980) <br/>Running Fence (1978) <br/>Grey Gardens (1975) <br/>Christo\'s Valley Curtain (1974) <br/>Gimme Shelter (1970) <br/>Salesman (1969)&nbsp;<br/>&nbsp;</p>只对胫骨:[em16][em16],你是[em36]
[此贴子已经被边河于2007-2-5 12:52:48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2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胫骨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p>开个玩笑。</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8#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不是说胫骨的事儿),等我再多搜罗一点资料过来。最近没钱买片儿[em03]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