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9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异禀

[复制链接]

64

主题

4

好友

10000

积分

中级会员

冒失鬼

Rank: 6Rank: 6

恋爱渣滓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2: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异禀</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p></p></font></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可是你没法找到一朵绿色的玫瑰。但也许在世界什么地方你能找到一朵的。</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2312;"><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align="righ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p></p></font></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铁窗的问题由来已久。窗前的一丛文竹即是证明。越过玻璃(如果真能径直取道穿越而过)不再是视野,原先是观察动的人、草以及通过此些移动摆动撼动的物来显现自身的风的小平台为木板挡住,三块木板,横放在铁护栏上,透过木板连接之间的缝隙(实际是计划的纰漏,严丝合缝不是美学追求吗?)能做什么呢?即使能做,又能做到什么呢?再也不能将皮球掷向空中等待它各种可能的落点,有些落点糟糕但是很美,砸到人的危险并非不存在,但是通过缩小来实现掷的动作(不是欲望吗),比如一枚果核或者解体的软盘,也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避开近在眼前的栏杆,窗户推开的角度也时刻制约着本来众多的轨迹,必须如射门般精准,精准,不是瞄准,肌腱之间复杂的牵连、伸缩及点爆发不可能靠工整的计算维持,而直觉的投递总是稀少,几乎没有一个果核能逃逸十二厘米间隙束缚好的结果,它们再也不能“嗖”(没有结束在主音上,而是不稳定音,未终止感)地坠入雪松根部一圈呆气的大叶黄杨错落的遭修剪的枝节中,而不知所终,它们再也不能。</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而木板上的植株早在节气之先(也不是一个深秋,同样不是初冬)既已枯小萎顿,它收回了所有的虫害和绿色厚指甲盖状的扁圆叶。想起那些个冷风呼啸的冬夜,就能看到花盆里冻土的结实,无人照管或者执意放弃令这些颗粒沉默、沙化,坚固不是它们的反面,即使它们本该像窗前这丛文竹赖以生长的土壤般柔软而秀气。忽然记起一盆比这还要稀松的土,或阳刚的日午或琐碎的清晨,你说它像一盆大粒米蒸的饭,热气摇晃着站起来,每一粒米都在翻身,显示自己的圆,它们的举动有些迂阔,假洋气。之后才是那条露头的蚯蚓,弓起它的腹或背,正准备再躺进土里去的时候被抵住的惊讶抓起,凌空扔出窗外,那时候护栏还不存在,不用担心蚯蚓遭腰斩或姿势难看的悬挂在某个焊接处。它的亦头亦尾在空中旋转了几个缓慢的曲面就消失了。听不到蚯蚓的喊叫(也许它叫了呢),喊叫声自远处来,童年的游乐场中心海洋球欢快的“沙沙”声埋葬了若干条胳膊、小腿,有的孩子则干脆将头探入海洋球堆垒的深处,他发现那里没有一滴水。</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文竹的针状叶总是在动。我回头,趿着拖鞋忽然发现了什么的果敢转身,窗外揪住我视线疾速掠过的某个绝佳角度,我的静坐,按住蠢蠢欲动的书脊,拉至一侧沉坠的窗帘(长胖的水蛇腰),它们都不能改变或否认,文竹的针状互生叶总在,抖动。如果它不会说话,如果它需要表达……实际它已经表达了,冬日的室内,室外的日照,它需要焕发的蓬勃的野性,如果它也顾及美学加之它对团状概念的追索,使得它不断诱生新芽,新的主干,对高度的要求,它层层发射突进的主干不断覆置的命运。运用想像连缀它现在每日更新的局面(就像看一部多格漫画)就能清晰获得它的轨迹,那些突如其来(真的意想不到吗)的危险折断、砸塌的长势,它们费尽周折才能避开阳光路上的素数局面,没有规律,一千种一万种都太少的死法,越晚长成的主干约尽曲折,每个斜率改变的点上都生出厚硬的节。但即使在被铁窗关闭时意外夹断的断节处它于猛然停止生长后还是能完成侧芽的抽生,断节处的侧芽即使总显得营养不良先天不足它也绿意盎然,只是激情中断的伤痛让它的幻想包藏不严,它们经常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向上斜,似乎还打算着断骨新生,最先萎黄下去的将是它们。</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是风。由铁窗透过来的风。给幼儿园患了多动症的小猿人出题:画风。永远是搅起的树叶,可见的粗壮沙砾,几株伏倒的太过优雅的树,抑或聪明的画几个急步赶往某个方向裹紧大衣的小人。那些大衣需要想象,通过儿童的笔看到的不见得比认出风更难。所以,那真是风吗?文竹难道就不该凭空抖动吗?<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墙壁和地砖也不比铁窗好到哪儿去。每个夜晚每个娱人的时段就从墙上、地上、天花板上长出藤蔓,这些藤子的长有眼睫毛般须绒的匍匐枝不断搔挠我的耳朵,它们拥裹我的脚,拽走几个报复的想法,缠绕掉漆的床腿,它们占有夜晚的生机。因而,过度的繁茂令它们在第二天早晨衰老,我只好养成手握扫帚走路的习惯,在每一个停顿的早晨打扫墙壁上的挂枝,地上的流涎,天花板上结成的催熟的小葫芦。把它们聚在一起还能听见那些半死不活的喘息,比如“嘿!”、“呀!辣!”、“嘭嘭”、“吱……扭”,“你是不是要死呀!”,“杀了我吧!”,“八百二十块钱,有没有这个价……”,它们并不因为被打扫而显得垂头丧气,把它们搓成一堆儿倒进垃圾桶总有几个死鬼又活过来,飞奔向墙壁、地板、天花板,并在消失后留下了濡湿的印迹。<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七年前还不是这个样子。那会儿四根锈钉扎进四个方向的土里,扬起的绳子顽固地拽住雪松的腰部。它是怎么来的,决不是拖着绳子钻出地表(若不是为挣脱而设置的表演道具),显然,它乘坐直升机或者重型卡车,远离了出生地,一路上经过水泥桥经过远河和树,来到这里人们却担心楼角的风将它诡谲地折断,或是怕某一天夜里它兀自拔根而起,憨态可掬地走出十几里地?像一只蒙上眼睛堵住耳朵捆绑好的猫那样依然在曲折算尽的绑架后找到回家的路?那么绳子简直是虚无。然而它还是在适应,它甚至在固定钉的看守下越来越像一棵雪松,侧枝与地表平行,造型不经人工修剪而适合行人欣赏并指指点点(身材悬殊的合影),它像困兽那样不甘心,它没有用来奔跑的脚。那么最初使它显得弱不禁风的是,人的悲悯与残暴的双重心理?楼体夹角形成的冷漠?从天坠落的断线风筝的脾气和一大堆麻雀利用常绿树的伪装?总之,它由四层的高度令人惊诧地暗暗生长到了六层,很快它就能首次突破楼群的合围,裹挟着井中植物潮湿的计谋刺入半空,没人注意的时间里它竟成长得像个勇士、智者、磨针的人。对你来说雪松是观赏的尽头,对于我则是近在咫尺,有风的天气平躺在床上就能透过四层的窗口瞥见它轻轻摇动的顶枝,它一点也不着急天气的好坏,它的根显然抓住了足够多的异乡的土地,在春天沙尘暴来袭时也不再需要像放哨的鸵鸟般焦躁。瞧,问问路人,谁还记得这里原来有过钉子与绳子。它不一直是这样的嘛,人们说。<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想起象群。有蓝色象群经过窗外的时候屋内的象牙白菜会微微地诱发共鸣。据说那是当初象牙雕刻工人手里的一块废料,但同时有人坚持这块作品只是一段普通的牛骨头。它的锥型走势无论如何不让人浮想联翩(盛开的花朵般翻卷的菜叶上蹲伏着粘住不动的瓢虫,蝈蝈修长的须子惊险地掠过瓢虫上方)。象群移动起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们带着消音枪走路吗),缓慢只是安静的投影(想想那些滑稽的游客勇敢地躺在地上,等待大象来按摩肚皮),它们用低频吼叫与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处象群保持联络,它们对死亡有着独特的认识,死者的遗骨令它们悲伤,徘徊。有暴风雪的夜晚它们中最受敬仰的祖母会用鼻子拍打雪松,分在两侧的褐色眼珠会盯上我的窗口。我知道那块雕刻一定在书架深处悄然改变了一个关键的位置。象群经过的夜晚总是静得能听见铁窗的嗡鸣,当最后一片肥硕的臀部消失在转角处时,象群会传出持续的低吼,像是列车驶过后还留在铁轨上的一团拉响的蒸气。在一个航拍镜头中,猎手瞄准脚下奔走的独象,子弹径直钻透皮肤嵌入后脑,象的前肢猝然收缩,倒地,侧翻,螺旋桨搅起的灰尘蒙上了象的躯干。在一个梦里,击倒的象换成了窗外的雪松。<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七年前还不是这个样子。几个快要长出犄角的箱子里挤满了书。堆在一个角落里。家具还没有走进来。四壁落白,空荡得可以举行一个小的仪式。夜幕也澄练得富于装饰感,而几年后到来的流星雨面对更多层的灯光扰动将加速消逝的进程。透过那时的铁窗,这个方形的洞窟激起朝圣般的情愫。<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家具一进来,死角就形成了。因此也开始出现找不到的小物。一个掏空的糖果盒,舍弃盖子,我就抛掷投射小球,通过敞开的圆口它归纳了无数条抛物线,并在每吞吃一个球后发出欢快的呼唤,那种声音一直以来如此愉悦,不断在周围的空气里渗进蜜糖的甜汁。然而有些球却在接近圆口的地方弹开了,逃脱了注视的它们挺进那些死角,渐渐的,所有的球都找不到了。我有时对着空气练习往日的动作,想到不能依靠磁铁吸出它们,搬动家具乃是浩大的冰川运动,那些球逐渐因为勇于尝试和无解的椭圆方程而沉滞,再也不能回应欢声的雀跃。<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那么就是家具的介入使这里险象环生?洞窟长成了密林?想起一个朋友对我抱怨他家的空间越发局促,简直使人呼吸困难,目视所及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连续走上三步。(无限繁殖的癌细胞,可憎的开方,齐头并进的碎木屑)事实是我卖旧物同样拖拖拉拉,将过去捆成一捆抖擞卖掉永远需要我注定缺少的果决与勇气,还有临渊不悔的智慧。看着能够伸手触及的旧日期总让人心头难堪,反复打不好绳结。可是想想那被自己拖住被旧文具盒塞满的促狭空间,转身是十年前转眼是票据根越结算越无尽头的生活。只有优秀的旅行者才懂得一个背包有多么大的优势,行走而不是繁衍,当他叠好仅有的几件衣服留下帐篷出走后人们没有再找到他的踪迹,甚至遗体。如果不是突然死亡(幸运,不幸运),请了解我的想法。<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想起那只仓鼠(或像仓鼠一类的小脑袋动物),自然只能是它在笼中的形象,窝在笼子的一角,而那铁笼大得足够装下一只苍鹰并允许它自在的转身(展翅是不可能了),分散放着烂菜叶和挂着泥的胡萝卜,因为摆的凌乱竟没有看清这些食物是完整的还是被咬过一口的,但仓鼠颓丧的模样令人疑心它正遭受着一场抑郁症的煎熬。俯下身细看可以发现肉团在有规律的起伏。仓鼠的眼珠被颈部的毛遮住,即使露出来了也不可能由此就想到它在数日之后竟成功地从笼底脱逃。电话中的消息是笼底的木板竟被咬穿,之后再没人见过这只隐而不露卧薪尝胆的亡命耗子,但如今的世界可能的藏身处早被野猫及犬类统治,道路上飞奔的也不再是花籽和春风,越狱的结局可以想见的悲惨,又或许这神奇的小胖子能躲过飞车和走兽?但主人似乎并不为此伤心,收起体型庞大的笼子后照例喂养定时放风的鸽子,驱赶好奇的猫。<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鱼生病了。那条看上去掉了色似的鱼。也许它原来是红白相间的,现在只在腹部、鱼尾处有几块红。先是发现它吃不进东西了。投食的时候它也不比原来激动,原先它总能机灵地上浮,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我指尖夹住的鱼食每次几乎是直接扔进它嘴里。它欢快地摇摆几下,也许是为更好的帮助自己吞食,总之,它表现得灵活而不失风度。另一条有掉色嫌疑的,以红色为主,是每次追逐赛的发起者和永远的追逐者,这要么说明它的性别要么说明它体格上的优势,三条鱼中无可置疑的强者。还有一条是暗黄色的,三条中最瘦弱和最警惕的,即使是投喂鱼食时它也显得无比谨慎,只要有可疑的影子在鱼缸周围晃动它就发疯地乱窜,我不喜欢神经过敏者。现在是这两条还健康的鱼分享着红绿两种颜色的鱼食,那条生病的,在我用手指好心地吓唬走两个食客后,试探性地吞进一粒,又立即吐了出来,反复如此几次,终于放弃了吃不进的困惑,它在水中发抖,看得很清楚,它是沉重地游。鱼在水中的制动从来让人欣羡,无阻力感,动如脱兔,它加速起来常常惊吓到观看者,以为将有鱼跃出水面。<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它如今总是昂着头在那里游,左右颤,好像打算甩脱什么,鳃动的幅度也比另两条鱼大,它不吃东西,能坚持多久呢?想到有一天清晨将发现鱼横尸水上,活着的还会用嘴去顶尸体,我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三条都是幸存者,它们活过了溽热难耐的夏天,将水冻僵的夜晚,忘记投食的日子,先后经历过脸盆大的鱼缸、窒息的果盒、豆腐盒,其中一条从一米多高的位置跌落地上,在杂乱的废物间扑腾,在鱼网的缠绕中求生,它们如今依然在那里游,它们清楚鱼缸的禁锢,常常吹起气泡并让它发出“爆响”,即使有人关心它们是否睡眠也不清楚这些不闭眼的动物这样做究竟用意如何。它(病鱼)让我想起最初将鱼投入鱼缸时的混乱,那时产生了第一个死者,一条大眼金鱼奋力在水面处鼓鳃,不久就死掉了。后来回想,当是氧气不足窒息而亡,于是开始担心剩下的鱼是否能顺利游过夏天。<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它们绝对能看到鱼缸外面的情况。为了躲开严寒和暴晒我有时将鱼缸在几个地方之间搬来搬去,对它们来说这是唯一现实的长途旅行,它们显示了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好奇(或欣喜?),鼓舞地沿缸壁转上几圈,显然在观察周遭的变化,只有这个时刻它们清楚地抱怨着鱼缸的有限,它们在哪里长到现在这么大的?水池中吗?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却让我遗憾。那个夏天里我在放假,经常来到鱼缸前或站或坐或打盹,我身上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衫。起初只是喂食时它们会聚拢来,瓜分食物。后来我手中并没有鱼食的时候,它们竟也会沿着靠近我的那一侧缸壁左右穿梭,是在索食还是在表达相识并不重要,以后我去上学,再回来穿着白色的衣服靠近去,它们不再有任何的表示了。进入冬季它们更显得迟缓,相互间的追逐也减少到罕见,而这个时候,那条病鱼令水中的氛围更趋凝固了。记起原来作为一个被逐者,它总是能急转掉头或倒游,成功闪开一次无聊的追击,它或许在这不大的鱼缸中真的欢快过?<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楼群中是谈不上夕阳的。只要太阳被邻近的楼挡住,听诊器般冰凉的黄昏就前来接管:一次长途奔袭后忽然的停顿,透湿的内衣恼人地夹紧皮肤,汗水携带着热量迅速散失。最后一点光是从墙壁上逃脱的,像壁虎那样起先贴伏得好好的,随后就如一次退烧悄悄溜走,最后滑入水中的鳄鱼那与外貌极不相称的尾部,翻身跃入荷叶下面的蛙类,两次转头的间隙,这些不告而别的观光者就都没了踪影,返身仔细察看水面,没有一丝风。<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当光还在墙壁上的时候。罅隙被反光涂满,几张陈旧的招贴画处于逆光的不利位置,原先的颜色被巧妙地剥去,伪装成了过于活泼的玻璃的暗影,有大胆的燕子从窗前掠过的时候,这些方形的影块儿简直要不安地活动起来,展翅飞开。如果,如果仔细(其实脑袋里并没有想到这个词)盯住墙面,那些糖纸般耀眼的光照处,就能发现波动的暗纹。是空气密度不均的证据?还是一再发作的错觉?斯蒂芬想起住在平房里,生煤球炉子的冬日,光照也这般强烈诱人的午后,炉子后面的墙上也能返照出这种游动的纹,一拨一拨如潮汐,那时还以为是升腾的烟气(水开了,呜呜声顺着蒸气向上爬,呜——呜)。他拔除了一些鱼缸中的杂草,用手摸了摸空鱼缸底部的裂纹。不可能。杂草从哪里来?根竟能坚韧如此而扎透玻璃吗?隔过一排房子就是生长多年的杨树。整整一排,一个下午太阳都将在其中穿行。很久以后才能够知道,那些夹杂在遍布于桌上的杨树叶的投影中间的小光斑即是太阳的衍射物。无数个小太阳频繁地晃动起来,纱窗外隐约传来杨树叶相互击打之声,如果妈妈不开动机器磨光骨头表面的锈斑就能清晰地听到坐在炉子前焐手的老人,他喉头处紧促的收缩声。后来他对人说,他想回家。再后来过了几个月,他真的回去,一点点消瘦,死去。<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抑制不住地想打扫空鱼缸,他面对死而复生的杂草的长势无可奈何。他不能就此提来装有新鱼的袋子,放水喂食,看着鱼缸因为凌乱的草而更显空旷,空气冷得让人难受。(但煤烟味并不是)最难辨别的恰恰是自家的气味。外出吗?回归只能让你觉得这味道如此顽固而亲切,无法在判断上调动更多的情绪,艰难却在于如此地乐于适应,坐上熟悉的沙发端起茶杯的时刻气味就已被覆盖。气味在门外,在各个性格迥异的陌生人、朋友、死敌家中,而不是在每晚养殖梦境的床角(手电筒大量催生的灰尘)。<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那个在学校里蛮横的小胖子,下嘴唇挤住上嘴唇,说话时因为两颊颤动的肉而堆起来预备随时掷出的笑,肉感的小手心,笑声。是啊是啊,他狡猾地利用过你,斯蒂芬,你推开门,看到他患了肝炎的父亲,幼儿园长母亲,顶棚的蓝色风铃,门把手上有着圆形的味道。<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有一个木匠爷爷的雷雷的家。四十五度斜的天窗,你留意过好几次,光会落到哪里去。雷雷家的水管子在小院里响,一条橡皮管(房后杨树沉积多年的落叶,青色的小蛇,河)涩涩地攥在手里,用手指肚顶住三分之二的出口,就能闻见那股向下沉的味道。<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爸爸是语文老师的李馥的家。书架的香气顶住受潮发紧的门。妈妈是语文老师的学生。有人会在纱窗后面瞅着李馥一家推着自行车走过去,梯田般下落的侧影。你看过李馥的抽屉,她给你指点那些闪亮的小圆片,盒子里的味道,在低音区靠足尖行走的微香。<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整个寒假里一起打游戏机的史坤的家。电视的位置很高,要仰起头叫唤、呼喊,昂头叹气、傻笑。手指尖因为用力地按键隐隐的疼,几股小风则让鼻涕悬而未决。<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刘义的家。一捆捆过期的《故事会》、《法制故事》。大片脱落的墙皮遮住了页码。灯绳上油乎乎的黑渍粘在墙上,令人疑惑的小虫。<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抄近路就要面对孤独、转角处传来的足音以及足够清晰的自己的鼻息。两三个微小的折弯就可以掩住前面的情况。何况是夜晚,墙上开在高处的窗子似乎在隔着一层鼓膜呼喊,黄疸症发作的窗帘不是向外鼓而是向内陷。在这一点光的牵动下影子越发可疑。走得越急越容易踢起什么,一个凸出的石子弹在墙上的声音都可能令你惊叫,最后一个弯口处终于可以想象出路灯光,曲折的近路已经令你汗流浃背。<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路上新闻播音员周正的腔调更令人惊惧,好像最后一通严厉的警告。碰上一些坏的路灯简直是灾难,六十瓦灯泡照亮的小屋内是急促奔跑的南方口音,还有几乎踩在鼓点上的幼儿的哭闹。没法去注意月亮,那流动的云同样令人紧张。永远是低着头,尽力压低的呼吸,快速更迭的脚步,还有反复设想的对话,她的样子。就将到了,那座白楼。在白天,白楼是灰的,通过耐心的寻找可以发现大人们口中的弹痕。三楼是吗?楼道又将是考验,起初你根本没想到(你怎么会想到)。楼梯因为楼道灯蹩仄的照明而险陡多艰,有一次都用上了手,鼻子狼狈地触到了上一级台阶。终于站在她家门前,喘息声反而更急了,你按下了门铃。<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找谁?”来开门的大人问。<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找张一涵。”<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什么事呀,这么晚了都……”<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是斯蒂芬!”她的小眼睛绕过大人的身体冲你挤来挤去。<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快来!”她拉住你的手跑进屋里。恍惚间你看见圆桌上的饭菜,突然置身于明亮的地方令你一时不适,一味被动地拽进了她的小房间。<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哎……”你说不出话。<br/>&nbsp;&nbsp;&nbsp;&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她的房间很乱。很乱,是因为有太多的纸,太多的字、字符、符号。<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怎么来啦?”她坐在小方凳上,把你推到她的小床上让你坐。<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慢慢能看清纸上的字迹了,是大片大片的演算,果然是这样。<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在学习?”嘴巴发紧,最后一个字低落得几乎找不到。<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嗯。看了吗?我给你的信。”她玩着台灯的开关(一会儿按灭,一会儿扭亮)。<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看了,我没看懂,你写……”你掏出那张小纸片(从田格本上撕下来的,锯齿状的边缘上也扭扭歪歪地写上了字),“<span lang="EN-US">26是唯一一个夹在一个平方数和一个立方数之间的数,证明。平方是什么?”<br/>&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平方?<span lang="EN-US">25就是5的平方啊。”她挤挤眼。<br/>&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喔……”<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他们……他们说……”<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说什么?谁们?”她伸手抽出一张演算纸,揉成了团,在手里颠起来。脑后的辫子左右晃。<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说,教授来过你家了……你不用上学了?”说话的时候你从不看她的眼睛。<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嗯……对。”她把纸球抛得有些高,歪了,落在桌子上弹开了,“我在家上学,那个教授每天来给我上课。”<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哦……”你几乎没出声。<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告诉你答案的那道题,你会了吗?”她弯腰去捡那个纸团,又展开,转身拿铅笔做了个记号。<br/>&nbsp;&nbsp;&nbsp;&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你点点头。“那你以后,不和我们玩了?”<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她没作声。揉皱的纸因为小手指的捻动“窸窸窣窣”地叫。“我现在在学一些基本的工具……所以……”<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工具?”<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相空间……你懂吗……”她低下头看自己前后摇摆的脚。<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门开了,是刚才开门的大人。“禾禾,一会儿把老师交待的都要看完,啊。”他看了你一眼。你几乎要发抖了。<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她拿起笔,迅速地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塞在你手里。<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走下楼。锁好了门和窗。他希望别碰见一楼的聋子夫妇。<br/>&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在他的房间中,光线加速昏暗下来。温度退回到墙角里。写字台上有他的笔迹,工整地写在一张纸上:数行复杂的推导,几个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的句子,其中“素数无限性”几个字,看不出是有意还是无意,笔迹加重了,最后几划险些连进了公式中的等号里去。在窗边,一丛文竹,抖动了一下。<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align="righ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 TEXT-ALIGN: righ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2007-1-18<p></p></span></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15:15:55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4

主题

4

好友

10000

积分

中级会员

冒失鬼

Rank: 6Rank: 6

恋爱渣滓

2#
发表于 2007-8-4 13:42:34 |只看该作者
排版还是有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07-8-4 13:42:34 |只看该作者
<p>很厉害。实景与意识的切换很贴近也很由任。“他”、“我”、“你”也很具象,无处不在,身份不乱。</p><p>个人觉得,第一段的几个括用着效果不错,后面的感到没必要,那东西用多了让人觉得表达有问题。其实你没问题。</p><p>如是。</p>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8-4 13:42:34 |只看该作者
名字是啥意思?我觉得,一般人可能弄不懂这名。我就没太琢磨过味来:)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5#
发表于 2007-8-4 13:42:34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小说确实不错。不过还是有点怪怪的感觉。就像一条绵长的河流,它的波纹总是有点故意地想摆脱些什么一样。还有为什么要用“<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呢?</sp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22:22:07编辑过]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4 13:42:35 |只看该作者
<p>异禀大概说的是禾禾的天才。这篇小说特别好看,写得很好。这个题目稍显逊,以及<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蒂芬出门找女孩</span>用起的“你”这个第二人称也可斟酌。这样色彩浓郁的描写,语言精美,好几个转折都让我觉得惊喜,而且不乏俏皮的幽默,还有带有智慧和诗意的句子。其实我不挺不情愿说“诗意”这个词的,因为作者没有故意使用它。所以在结构中,语言并不显得突兀。作者对环境有着相当的敏锐度,想象力丰富又不过度。<br/>后半段(气味那儿开始)往后感情和内容间的呼应减弱了,大概有意如此,没有狂奔下去,而选择在散步后结束。最后一段让我想起陈卫的杀死老师和你是野兽,似乎是它们的混合体,文本的涂改……</p><p>几个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的句子,&nbsp; 这个后面似乎是句号,否则分号里面的东西很难分辨。这篇小说排版该好一些,这点在这篇小说非常重要。你可以把文章放进写字板试试。</p>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8-4 13:42:35 |只看该作者
<p>知道么,每次我看到这种水准的作品,都隐约替它遗憾,如果它的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用这种才能写更长的更复杂的作品。</p><p></p><p>行家都用记事本。记住这句话。</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07-8-4 13:42:3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07-8-4 13:42:3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7-8-4 13:42:35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酒童</i>在2007-2-1 22:33:26的发言:</b><br/>楼上二位,用写字板和记事本有啥好处?它们和用Word有啥区别?我还真不知道这里的窍门。</div><p></p><p>一是记事本相对稳定。不存在字体等诸多问题。</p><p>二是做平面媒体提供给排版人员的一般都用TXT,兼容性好。我不知道现在出版社是不是这样。</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7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