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0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威望
- 2850 点
- 金钱
- 132840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737
- 精华
- 1
- 积分
- 4654
- UID
- 1626

|
<p class="unnamed1"><br/></p><p class="unnamed1"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55/image/t_gu_logo.gif" border="0" alt=""/></p><p class="unnamed1"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55/image/zl_gu.jpg" border="0" alt=""/></p><p class="unnamed1"><br/><br/> 苛刻的作者,在本质上针对的对象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作者自己本人。当苛刻成为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要求的时候,许多原本行之有效的道理往往在此时呈现出了此路不通的态势。可在表面上,这苛刻似乎总是以对世界保持着不满为标识,与此同时,旁观者也几乎永远无法体验到他因为自己的苛刻而惹来了多少麻烦,也难以理解,他对自己苛刻究竟意欲何为,仅仅为了把作品写好?<br/> 海明威有一句话说: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从前理解这句话,把它当作安慰,和对一种表征的陈述。现在有点明白,因为他苛刻,所以看到了状况“缺乏永恒”。假如从通常的道理上看待,兴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反驳:状况缺乏永恒本就是常态,因而倘若包容了变化、焦虑、无所适从、幼稚,或者还有:时间,那么,缺乏永恒的状况也似乎并没有那么恐怖。只是,要是一个人对哪怕只是暂时的黯淡都有着一种不满,就很难说他不是对自己苛刻了。这时候的苛刻,暗藏着一种野心。事实上它跟耐心还是两码事。<br/> 野心,对。所有苛刻的作者,都暗藏着野心。即使没有在口头上表露野心之于作者、之于作品的必要,野心也仍然是存在的。显然,野心是中性词,在写作这个领域里没有理由可以对它责难。然而苛刻,它的存在基于野心,却不能给野心以实质上的扶持和帮助。苛刻,是一种标准,而野心,则是一种期待。写作总是一件对内用力的事,写作也从来不具备扩张和侵略能力。如果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没有野心的参与,很难说它不会自行萎缩。<br/> 苛刻之所以有必要存在,理由大抵如此。写作过程中的苛刻其实随处可见,对字词的讲究、对语态的揣摩把握、对行文方式的挑剔……等待状态或者制造状态似乎不在此列,但也因为有了苛刻,所以对状态就有选择。岔到另外一个话题:以前我们常说,状态的好坏影响、或决定着作品质量的高低,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状态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或者说,“状态的好”,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好”,它甚至有点反向作证的意味,即:须由作品的好坏来证明写那作品时的状态好坏,状态总是虚缈的,它是过程、是背景,而作品是结果。这其中的关系,有点类似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并不是上市公司业绩好成长快它的股价就飚扬得快,也不是业绩差股价就一定低。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状态就一无是处,中坚意思是:状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呈正比,有时候它们不成比例,状态这个词,往往是我们用来给一些无法准确定义的感受型的元素进行表达。再回到写作时的苛刻,在很大程度上,苛刻的外在表现是对外在的、意识上可把握的某些元素的追求,在技术上,恰恰是苛刻,使得作品的基本质量得到保证。一如在通常情况下摄氏0度之于水的关系,只有到了这个温度,水才有可能结成冰,这时候,标准,就成为了基本保证,中间过程可以省略不谈。<br/> 有些充满野心的作者,现在正在培养自我苛刻的习惯,在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又有些苛刻的作者讨厌着这一习惯。可是最好的做法依然是:看到它,忽略它。须知:这世上没有天才,只有天赋。</p><p class="unnamed1">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