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5-28
- 在线时间
- 698 小时
- 威望
- 70 点
- 金钱
- 4598 点
- 注册时间
- 2008-4-11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634
- 精华
- 0
- 积分
- 1563
- UID
- 20559
 
|
五旬驴友失踪 五一以来已有9人死亡3人失踪
■记者马超
阳光讯5月10日,一名驴友在独自穿越秦岭小峪河至翠华山时走失,先后有近百名驴友和村民在秦岭山中搜寻了四天,足迹遍及20多条路线,目前已经一周了,仍然毫无结果,搜救行动被迫告一段落。
从五一到5月16日,总计有9名驴友死亡,5人失踪,目前只找到3人。
5旬老驴友失踪数百人搜救四天
51岁的张师傅是东郊火炬路某厂职工,10日早晨6时许,他独自前往长安区小峪河登山。下午4点多,张师傅的女儿给父亲打电话,发现父亲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直到11日早晨7时许,张师傅还没有回家,家人连忙报警,同时向西安户外救援队打电话求助。当天上午,西安市多名登山爱好者开始向雁翔路上的西安户外救援队队部集中。
“老驴”失踪百人搜四天无果
11日下午3点多,救援队员赶到长安区小峪河村,当地派出所和小峪河村也组织12名村民当向导,制定搜救方案后向秦岭深处前进。下午5时许,他们来到了柳金坪岔路口,随后兵分5路开始从这里穿越。但直到翠华山滑雪场,救援队都未发现任何可疑情况。
5月12日,救援队又在小峪—嘉午台方向搜索了一天,但无功而返。
转机似乎在大雨滂沱的13日中午出现了,三个山民告诉救援队,10日早11点在大峪水库上游5公里附近见过失踪的张师傅,张师傅向他们问过路。救援队急忙向山民指向的方向直奔大峪。在那里,队员分为三组,详细询问大峪内沿线山民,希望能得到张师傅的线索。五里庙一村民告诉救援队,曾在9点到10点间与张师傅交谈过,张师傅还问他大峪向南的路。十里庙农家乐一老板也对救援队说张师傅曾打听过西翠华的路。半庙子村民又在12点到13点间见张师傅往甘花溪方向走了一个小时又返回。可惜的是,救援队对莲花洞和西翠华方向展开搜索后仍一无所获。“值得注意的是,那天搜索时发现大峪沿路出现多处塌方。”鲨鱼说。14日,大峪村陈书记又召集当地7名山民,加上救援队及家属共20人在人头山找了一天,结果仍然令人失望。
·让美女夜夜尖叫的秘密 ·结婚团购风暴来临
失踪驴友是家中经济支柱
51岁的张师傅于两年前开始迷上户外运动,每周都要爬一次山,属于风雨无阻的老驴友。记者辗转与张师傅的女儿取得联系,了解到了他家里的一些情况。张师傅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他女儿今年6月就要从某高校国际金融系毕业了,爱人有一只胳膊瘫痪,刚刚因病做完手术,还在床上休息,老张本打算从山上回来后带妻子去复查。“家里为寻父亲已花费两万多元,我下个月毕业,正发愁找工作,父亲就出事了。”
张师傅的女儿同记者聊时无奈地说:“我和母亲已经没精力了,好在病中的母亲情绪稍平静一些,但真不知我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失踪驴友均系独自上山所致
户外救援队队长途夫告诉记者,五一以来已有9驴友死亡3人失踪。这些失踪的驴友,包括张师傅及一个月前在沣峪口失踪至今未找到的夏师傅,都是因为独自上山才发生的意外,如果加入专业的户外团队,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记者调查
独行因俱乐部收费高
既然驴友独自上山有相当大的危险,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人继续选择独行呢?记者于周六来到沣峪口,发现虽然五一期间屡次出现驴友事故,但还是有不少人上山并没有专业人员陪同。
记者随机和几名驴友聊起来,某高校的陈同学说:“我只是上山玩玩,又不穿越难度较大的路线,跟着前面的人走,肯定不会有事。乘公交到这儿来回也就6元钱,如果组队,即使很近的路线也要三四十元,根本不划算。”
而名为银杏树的网友更是在网上发帖质疑户外俱乐部过于商业化,他以自己曾组织过去鸡窝子分水岭为例算了一笔账,认为包一辆45座车1300元,AA制平均每人28.8元,跟俱乐部去少则45元,大部分要收50元,而且有些俱乐部说是买保险,其实根本就没买。“这就是原因的所在,”银杏树说:“为此呼吁各户外俱乐部能否以全民健身为本,能否少赚点钱。”
某户外领队可乐对此觉得很冤,可乐告诉记者,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29元(平均车费)+5元(保险费),等于35,而鸡窝子分水岭现在是山民自行收费5元,这样光成本就要40元左右,如果俱乐部按照最高50元收的话每人最多也只是赚10元钱而已,一车40人赚400元,还不包括领队工资及先期探路费用,而正规的户外团队每次活动时都要事先探路。除此以外,还要随时面对不可预见的费用,比如报名后未参加带来的损失、部分地区山民自行收取费用、驴友发生意外时的救援费用等等,这样算下来利润其实是相当低的。“油价、物价不断上涨,可以肯定的是,以后户外组团费用肯定还会再涨。”可乐说。
旅游安全隐患四大成因
记者采访行业人士得知,目前多见的旅游事故有几大原因。
其一是游客贸然探险。据了解,眼下探险游、特种游成为旅游时尚,却也是旅游事故发生的重点领域。因为这类旅游项目风险性较高,而且不少探险游客没有经验或能力做足事先准备和应付中途变故。
其二是景区安全设施不完善。武汉某动物园里发生过狮虎伤人、吃人的事件,这其中有景区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游客不按园方交待,自行与猛兽“靠拢”等原因。另外,一些景区设置了新型游乐设施,如蹦极或漂流等,有的安全检验不过关,也会给游客带来伤害。
其三是自驾游交通隐患多。据了解,近年,无论是有组织的自驾游车队还是散兵游勇的自驾游者,都曾出过严重的交通事故。业内人士称,自驾游不同于一般游山玩水,应该看成是对驾手能力的全面考验,尤其是不走常规道路的自驾游客,随时面临驾驶、认路、应变意外的挑战,如果轻率上路,往往会出事。
其四则因突发自然灾害。雪崩、山火、岩石崩塌、海啸台风,都是“不可抗力”的灾害源头。
〔提醒〕业内人士称,在景区安全防范手段、政府安全管理效力、游客安全旅游经验“三不完善”的现状下,游客应加强自我保护。如选择有品牌、有经验的景区、游乐场所、旅行社;出发前做好各种装备、知识、技能、经验准备;准备好遇到意外的防备手段等。
如何应付气候突变
自助游一族外出时,时常会碰到野外天气突变的情况,掌握一些天气知识及应付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准备与认识〕自助游者,平常应学习一些天气方面的知识,以便了解野外天气的特征和天气为何产生变化等。不妨学会观测天气,根据对星星、太阳、月亮的光度或云层形状、动向等情况的观察,设法预测未来的天气。另外,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
为应付恶劣天气,出发前应先准备多种物品。首先,收音机要小型轻便,能收听短波广播,以便收听凌晨的气象预报;其次要携带雨具、防风夹克、毛衣等,如方便还可带帐篷前往,遇紧急状况时可派上用场;另外还要随身携带易下咽、易消化、热量高的干粮,如羊羹、炼乳、巧克力等。
〔应付措施〕如果遭遇恶劣气候,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有经验的游客称,因野外天气变化无常,为避免湿透的身体受强风吹袭等,应在天气恶化前先采取预防措施,如穿上雨衣等,把预备替换的衣物收藏妥当,并仔细检查,避免弄湿。天气恶化之前先进食。另外,须确认预定的行程是否变更、下一站的休息地点等,应与同伴采取一致的行动。如行程不能进行,最好能进入附近的民居躲藏,如不行则要选择安全的地方安营扎寨。
青山绿水间的“走路经”
在青山绿水间旅游要学会走路。掌握“走路经”,才能玩得轻松愉快安全,反之则劳累甚至受伤。
其一,走路不要三步并作两步走或蹦蹦跳跳,这样会加重膝踝负担,容易劳累或受伤。
其二,匀速行走最省体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急一阵歇一阵的走路方式最累人。
其三,上午出游的路可走得稍快,傍晚返程则要慢些走,以免疲劳的关节、肌腱受伤。
其四,上下山时尽量走石阶,少走山面斜坡。
其五,在水泥、沥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滩、湿地等软地面上行走省力,也安全。
其六,不走冰面、沙石坡,宁可绕点路。再者要多问,少走冤枉路。
在外衣食住行有讲究
〔衣〕外出旅游着装要轻便、大方、舒适。衣裤不宜过于宽大或窄小,以免影响走路。夏季旅游,由于早晚温差较大,除了带上随身的换洗衣服外,最好再带一件夹衣或绒线衣;冬季旅游,必须带上毛衣、棉衣、风帽等。
旅游不宜穿化纤类的汗衫、背心。由于其透气性差,出汗后易粘贴在身上,不舒服。另外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为减少烈日直接暴晒头部,应戴上草帽或白色遮阳帽。另备轻便的雨衣或折叠式雨伞。
旅游时穿的鞋要轻便、透气、防滑,走路以布鞋为最佳,爬山以橡胶底鞋为最佳,忌穿新皮鞋、硬底鞋、高跟鞋。
用腰包携物最省力,其次是双肩式背包,单肩挎包及手提物品较费力。
〔食〕食品要新鲜、多样。最好带些饼干、糕点,以防途中无法就餐。饮茶不宜过多、过浓,以免引起兴奋、失眠、心跳加快等症。
〔住〕住宿的要求应当是安全、方便、舒适、卫生,住下以后及时盥洗、淋浴,按摩一下腰腿部及小腿肌肉,有利于消除疲劳。夏天不要在有风的地方久留,否则易引起感冒或关节疼痛;冬天取暖要注意通风,睡前将未熄灭的煤炉移至室外,以防一氧化碳中毒,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老人出游注意事项
目前,老年人也逐渐成为出游的一大群体。老年人在体力和身体状况方面不及年轻人,在旅游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条件,选择名胜古迹游或休闲度假游。注意量力而行,不宜过分消耗体力;带足衣服和避雨用具;注意饮食合理和卫生,带足食品,多吃水果;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长途旅行最好坐火车卧铺或飞机,也可分段前往。旅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活动量不宜过大,游览时行步宜缓,若出现头昏、头痛或心跳异常时,应就地休息或就医;保证住处舒适安静,有充足的睡眠;出游前做一次全面体检;注意做好脚的保健,要穿柔软合脚的鞋,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垫高,以防下肢水肿,还可自我按摩双腿肌肉和脚心。
http://xian.qq.com/a/20100517/000037.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