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6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小镇青年

[复制链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4 01:53: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购买主题 已有 16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7-24 14:36: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0-7-24 14:56 编辑

难道四川方言里“顺风顺水”有“随它去”的意思吗?粤语里也有这个词,不过解作“一切顺利”。

作者对这对暧昧男女相处的一天的描写还是很显耐心的,不过生动出彩的语言不多,没有哪句叙述是读到后脑海里能马上浮现出画面的。应该说,作者没有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节。我这几天在读余华的小说,他早年有一篇短篇《爱情故事》,里面也有写到两个小男女坐车到外地的情景。余华就描写得很生动。他很善于抓细节,他不会为了描写同一种状态而反复堆砌陈述句,可人物的性格和心情却已跃然纸上。他也不会巨细无遗地把人物的每个动作描写出来,除非那个动作能够揭示更多别的东西。换句话说,他用尽量少的字数做尽量深刻的描述。《小镇青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我”的内心却很空洞。故事里男女双方都意图不明,心理描写少得可怜,哪怕有也是诸如“对一个看场子的男人的印象”这类没太大价值的东西。奇怪的是,作者倒肯用不少括号做心理旁白。我觉得这个选材是很好写的。一对网恋男女,第一次有机会见面,同时也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双方都对对方有好感,男方既想勾搭,又放不开;女方有肉欲驱使的一面,也有害怕和抗拒的一面。如果作者能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下工夫,是可以写得非常精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0-7-24 15:09:05 |只看该作者
恕我直言,我觉得你一句都没说在点子上,明显感觉得到你我在写作旨趣上相去甚远,所以莫名地感觉沟通起来可能比较麻烦,也就,不解释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0-7-24 15:17:53 |只看该作者
3# 阿姨…别这样

好的,沟通确实需要基础,尤其是当大家对写作的理解差别太大时,很难谈到一块。但别伤了和气。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10-7-24 16:00:26 |只看该作者
3# 阿姨…别这样  

好的,沟通确实需要基础,尤其是当大家对写作的理解差别太大时,很难谈到一块。但别伤了和气。呵呵。
asui1003 发表于 2010-7-24 15:17


我所感觉到的这里,是一个说真话的地方,大家是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说,真诚的回复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去理解,所以肯定不会伤和气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驱魔人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0-7-24 19:54: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鱼 于 2010-7-24 20:06 编辑

统一性上比《收信人不详》好很多 这也是因为短时期内写的缘故
很真实 虽然有点粗糙 但不虚假 蛮喜欢里面这种做的比较到位的不可知的气息 每一个下一步都在试探和等待反应 都有点小期待和小惴惴 这种感觉挺好
“()”有点多 这也是粗糙的原因之一 比如 可能使她从煽情状态中惊醒(道德观和羞耻感的警觉) ——我抚摸着她微微鼓起的小肚子(后来她告诉我此时她已怀孕两个月)

这个小说肯定要修改(如果作者愿意的话)到位并不是出彩 胚子不错的 作者的姿态、语调都没大的问题 但在叙述上还是要有特殊的东西来打动人 也要选择更有效的叙述
像——“狮子女。”我看着我们握在一起的手,说。就像契合了某种密码设置,她放弃了故作抵抗的姿态,又冷哼了一声,转开脸,她在忍住笑意。“狮子女……狮子女……狮子女。”我靠近她的耳朵(它被垂下的淡黄色卷发覆盖)轻声唤着,一边观察着她的表情,一边无意识地用余光瞟着窗外的景色。
这样的地方 应该还是值得商榷的

通篇读完 “我”和陈默的感情我倒是没太大感触——虽然每一次都惴惴 但惴惴之后的结果虽然真实但不打动人
我觉得挺到位和特殊的 反而是“我”和父亲的感情那一节,从“我洗了澡,爸爸一直在看电视”到“他今年好像又胖了一点。”让我触动了一下
要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驱魔人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0-7-24 20:01: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鱼 于 2010-7-24 20:08 编辑

asui说的:
难道四川方言里“顺风顺水”有“随它去”的意思吗?粤语里也有这个词,不过解作“一切顺利”。——我的理解这里作者也可以有“顺利”的意思 我克制住条件反射式的挑剔感,就让一切顺风顺水吧。 “我”不去挑剔就是为了避免打破事件至少在这一刻看起来还算良好的进程 让事态尽量顺利地进行下去 不去横生枝节
要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0-7-24 21:10:30 |只看该作者
7# 陈鱼

“顺风顺水”那里我理解了,下午回复的时候没认真读和理解,真的抱歉。我以后会更耐心地阅读后再发言的。可能由于年龄和性格的差异,我不大能读懂作品里“我”和陈默的相处方式。我不大理解他们处于这种情况了还为啥见面。这可能是代沟吧,毕竟我已不是那么年青的人。这导致我更进一步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巨细无遗地描述“我”和陈默碰头后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桩行为。作者花了那么多的耐心去营造的两人间微妙的相处,像陈鱼说的“试探和等待,惴惴和期待”,这个是我无法感受和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9#
发表于 2010-7-25 00:14:57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迷恋上了用“现在进行时”的方式来呈现“发生过”的一些事,在操作时习惯将语言风格、描写方式、抒情、议论等细节指向一个实在的主体(比如作为叙述者的“我”),因为我需要这样的实在主体为我带来故事本身。有一个大致的故事轮廓,然后把一些事情放在这个叙述主体面前,由“他”进行选择,这样就不用在设置故事轮廓时,事先就考虑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情感渲染、人物的心理变化等,只是“即时性地记录下”叙述主体的选择结果,制造一种临场感。当然,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太偏个人喜好了,所以asui1003会觉得有些难接受。虽然旨趣不同,还是非常感谢asui1003的阅读。
    我个人觉得这篇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陈鱼提到的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值得注意,我觉得对我今后的意义可能更大,因为这篇已经有点改不动了。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打算不写这类型的小说了,预感再写可能会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我仔细想了一下,接下来应该换换口味,做一些传统的类型小说练笔(比如武侠或者侦探),把目前的写作惯性压一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10#
发表于 2010-8-21 00:00:10 |只看该作者

92网刊特邀评论

【特邀评论】

陈鱼|摸索中的小镇青年们

  阿姨…别这样(以下简称“阿姨”)的《小镇青年》,已经能明显看到脱离模式化叙述、戏剧化情节、通俗言情影响的用心和耐心。“我”和一个已经有男朋友的女孩见面、约会,有点非分之想,正是这种简单的剧情,让阿姨有了一个艰巨的挑战——那就是把这个过程扎扎实实地写出来。
  阿姨在跟帖中提到的“现在进行时”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一道紧箍咒,让人物不能自由地穿梭于各种时态、时空,他的行动按照(拟)纯客观的1:1前进,读者和人物一同展开对画面的看见、对声音的听见、对选项的抉择,于是,读者会一直揪心于“我”的每一次小诱惑、小心思、小脾气、小窃喜、小失落,这样的效果的制造,必须要求作者耐得住心,不动用花哨好看的手段,而是依赖“积累”的力量,而这,也是从通俗文学中走出来的必经之路,从好吃好看的山珍海味到每日一餐的清粥小菜的必经之路。
  虽然有了耐心,但依然缺乏经验。《小镇青年》是个臃肿而粗糙的文本,用力很猛——这是对整体把握欠缺经验的作者的通病,于是,不能四两拨千斤,就先拳拳生风,“粗糙”是相对于“精致”和“别致”而言,随处可见类似“左手从她腰后面穿过去,搂着她。因为她身体向前倾,我便把下巴搁在她肩上,指挥她。”这样的句子,很实际,但也很逻辑——对事实逻辑——行动、语言、思维的还原再现,这也是经验欠缺的表现,这个经验其实是写作的意识的经验——即使在这样的现在进行时中,依然要顾及素材摘取的别致和节奏的舒适、弹性,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来进行一个文本写作,依然要有艺术化的成分,就算粗糙、直白、口语、无修饰——但也决不能舍弃的,就是内在的韵律。我对“现在进行时”写作的一点考虑是,作者塑造了一个处于进行时的“我”的形象,但,作者本人或许不能以现在进行时写作,“我”可以走到哪里算哪里,但作者却不能写到哪里算哪里,他是个预言者以及对预言进行选择,把其中一个符合小说要求的预言加诸于“我”的身上,让“我”来实现。这也是“现在进行时”小说写作的难度,当然,基本上所有小说写作都有这个难度存在,作者一定是考虑更多的,然后写出一小部分,对于未写出的他藏于心中,而,如果重读,能看见他心中都没有的部分,则是小说给作者的恩赐了。
  写到这里,回头看一下,很明显的羞惭出现了,津津乐道于经验,反观自己正在进行的写作,又是多么的反讽。和X的聊天中,提及了一个类似的体验,一个小说,就算已经深知问题所在,却还是要无可改变地把它坚持写完,这是一个仪式,它暴露问题、坚定方向、让自己对自己残忍,《小镇青年》对于阿姨来说也是一个仪式,让他在摸索中走出来,虽然步子不好看。
  “如果现在这个写完,真想用马甲来发,一点信心都没有,也看不清楚,说不定真的差的要死。”
  “一天到晚说别人这个那个,自己似乎把这些毛病全犯了。”
  如果真是如此,请你坦诚地指出,这是对摸索中前进的小镇青年们的最好鼓励。

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92/novel_3.htm#1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