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8-4
- 在线时间
- 5610 小时
- 威望
- 80024 点
- 金钱
- 86233 点
- 注册时间
- 2010-9-17
-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833
- 精华
- 0
- 积分
- 52167
- UID
- 21614
  
|
【特邀访谈】
《神通——佛图澄传》作者吴学俊访谈
提问:阿姨…别这样
嘉宾:吴学俊
阿姨…别这样:介于你笔下的故事和题材,我想问问你对中国传统小说怎么看?
吴学俊:一,我最早的阅读是从中国传统小说(古典小说)开始的,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说唐,济公传,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两本我只看了一小部分,惭愧)这些开始的。我喜欢它们。二,比如黑蓝喜欢说克制,其实我觉得它们这方面也做的很好,比如只说事儿,一件件地说,前因后果,交待清楚,但是不谈心理感受。三,古典小说其实有一个很好的结构,但往往也会让人觉得结构太烂,他们沉溺于细节和故事之中,结构被遮蔽了,脉络往往不清楚,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着表着就没影了,但如果从积极一面的角度看,他们的结构往往具有战略性。
阿姨…别这样:“前因后果,交待清楚”,我觉得是你目前的一种状态,从《渺万里驿传,埃雷梅斯》到《神通——佛图澄传》,基本都是这样的故事走向,对于这一点你有没有想过做一些改变,是比较满足目前的状态,还是觉得目前做的还不够好想要继续发掘?
吴学俊:我得交待一个背景,目前这一系列写作是很功利化的写作,是为出版的写作。《本来无一物——惠能传》、《西部光明——摄摩腾传》、《宿世之对---安世高传》《神通——佛图澄传》……是一个叫《禅间的行者》准备的书稿。 吴学俊:《渺万里驿传,埃雷梅斯》,也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因为《最中国史》书稿需要一部元代的故事,所以一个关于驿传的故事就这么被需要出来了。
“前因后果,交待清楚”——老实说,我能操作的故事走向并不多,我承认我很笨拙,一个要亲自试验出来才能掌握。我还会一种,就是创造歧义,类似于升集中的抠底牌(炒底)吧。
对于前因后果交待清楚,我不认为有必要要放弃,老实说,我认为做的并不够好,埃雷梅斯篇,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好,为了写好它,我看了不少美国的西部片,但是如果把它改编成电影的话,是没有西部片好的。我对我的篇目,现在有一种似乎不合黑蓝时宜的大片情结。我始终在想,我在探索的同时,同时还要让它像一部大片那样荡气回肠。
阿姨…别这样:我记得上次跟人聊的时候还说,吴学俊现在做的这些——以春秋笔法,写古代题材的故事——在中国传统小说和题材被遮蔽的当下,也许有着他自己也意料不到的意义。我一直在疑惑,你写的这些题材和故事,是写作的自觉,还是传统小说在写作者旨趣上的潜移默化复兴,还是只是作者的写作惯性?
吴学俊:在写古代故事之前,我写过两部关于青春关于自我的长篇,基本上把我从15-23岁的生活细节全描述整理完了。写历史是个偶然事件,以前我想的是古今一般同,追古抚今,但是我后来去风景区玩的时候,注意到了历史的层累,产生了一种小小的新的视角,就是追古抚古。咋说呢,-1000(千年以前),-500(500年以前),0(今天)。放弃今天的座标,以-500为座标,是探照-1000这个座标,然后感觉有些好玩的东西出来。学会了一小的技巧,一学会之后,然后就可以拿任意一阿姨…别这样历史故事来写了。
阿姨…别这样:嗯,直觉你的写作时间是挺长的吧,有十年吧?
吴学俊:我的第一个长篇,是19时写的,那个时候,完全是基于对人到20的危机写的。现在我29了,反而没有一点年纪的危机感了。
我很喜欢你那个铮铮铁骨的评价。
吴学俊:这一个高僧的系列,进展有点儿慢,我只想做到两个词儿就满足了,一个是你说的铮铮铁骨,第二个是荡气回肠。
阿姨…别这样:嗯,能感觉到你之前一些作品中的油滑,一些来自主流文学的恶趣味,不过最近的几篇,油滑和轻佻感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老笔杆子,改变一些东西挺难的吧?因为改变一些东西,往往需要调整写作意识和惯性,这是比较麻烦的。
吴学俊:哈哈。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就像张学友对梁朝伟说,你站的位置实在是太正了,忍不住就踢了一脚。我说的是东成西就。其实我更喜欢东邪西毒。这些我认为不是改变,而是可以技术处理的。另,幽默感很重要。事干好了,但是干事的人和涉事的人都不快乐,这个事儿是缺乏意义的。
阿姨…别这样:嗯,这事关作者的个人性格了。
吴学俊:“在中国传统小说和题材被遮蔽的当下,也许有着他自己也想象不到的意义。”这个,我倒是没有想过。写东西的时候,是根据自已的恶趣味跑的。
阿姨…别这样:有时候自己闷头写,但是别人看了,往往有启发。
吴学俊:恩。呵呵。对了,你说洗肠那一小节。
阿姨…别这样:我读你的古代系列,就常常有感触,具体说不出来,但是我敢说你几篇小说,对我的写作是有启发的,会引发我触类旁通地去思考一些东西。这不是恭维话。
吴学俊:哈哈。那太好了。
阿姨…别这样:像《渺万里驿传,埃雷梅斯》,这篇的结构、细节、笔法,我都花了一些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它。虽然其中有一些我不喜欢的细节,但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吴学俊:你提到的细节可能跟我的准备有关吧,我花很多时间去准备,看很多相关的资料,尽量做到细节有出处。
阿姨…别这样:你也是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吧?能谈一谈兼顾这两者的心得吗?因为黑蓝不少人(包括数量庞大的游客们),都面对着写作和生活工作的矛盾?
吴学俊:唉。呵呵。我处理的并不好。纯个人经验:1,不靠写作生活,一丁点儿都不靠。断了这个心思。呵呵。我们的知识和投入是资产,写作这一行的资产回报率真的不高。有很多细分行业的资产回报率比这个都高。2,写作并不是一个独特的技能,就像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开车呀,并不是只有司机才会开车,随着大学的普及,即时通讯、短信、微博这样的工具的发明,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很专业的写作技能。你看,杰克韦尔奇也写书呢(就不说唐骏了),奥巴马也写书呢,冯仑也写书。都还写的不错。王石一开始写的赖,现在也写的不错了。
奔上面方向去想,其实它们的矛盾并不大,相对于其它矛盾来说,似乎挺微不足道的。
阿姨…别这样:关于《神通——佛图澄传》这篇,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介绍?
吴学俊:
呵呵.要说的是,这个人真的很牛逼,做过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我只是写出来一小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传记。他的传记在《高僧传》里,陕西出版社今年推出注译本,很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