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吕布三迁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1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6 22:07: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吕布本来不姓吕,姓王,叫王爱国。他爸爸叫王建中。王建中四十岁的时候,在益州刺史丁建阳手下当一名主簿。后来王建中死了,他儿子王爱国就接替他成了主簿。那年王爱国二十七岁。王爱国在丁建阳手下干了五年,当主簿就当了五年,每日写写算算,皆是文职。

三十二岁那年,王爱国生了一场病。病也不是大病,没伤筋没动骨,只是不会了算数。不会也不是全不会,十以内加减法,乘除开方,都会;超过十的,就不会了。请来各地名医会诊,皆摇头不语。最后实在没办法,找了个算命的瞎子来看。瞎子不光会算命,还兼职测字、按摩、卖唱、周易、替人讨债等工作。瞎子来到王爱国的病床前,给摸了摸手相,说,这病是打数儿上得的。言外之意是太过算计,以至于系统崩溃,不会计算。家人忙点头称是。瞎子又说,我送他八个字,管保病好。家人赶忙端来笔墨纸砚。瞎子抄起笔来,刷刷点点,在纸上戳了二三十个透明的窟窿,扬长而去。家人恨不得揍他一顿。回头瞧见王爱国趴在桌子上数纸上的窟窿,数到十就数不下去了。家人走过来把纸团成一团,扔了。

从此王爱国偃文修武,每日练习枪棒,做俯卧撑,人也变得呆呆的。几年下来,倒成了把打架的好手。先是把给他送饭的丫头打翻在地,后来又分别战胜了家将、巡警、典狱长和侍卫统领,最后一巴掌糊在丁建阳麾下上将李有才的脸上。李有才被打哭之后,自愧弗如,就不做上将了,让给王爱国。王爱国学文只能做主簿,学武却当了上将,仍跟着丁建阳。这年王爱国三十七岁,不会做十以上数学题,从外表可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丁建阳到东都洛阳述职,把王爱国也带了去,升朝议事,护卫左右,朝起朝落,形影不离。当时朝廷里的丞相叫董三儿,看到王爱国忠心耿耿,非常喜欢,想挖过来,便叫手下说客李肃去和他说。李肃和王爱国是老乡,他乡遇故知,俩人都多喝了几杯。李肃便把来意同王爱国说了。不料王爱国断然拒绝,把桌子一掀,菜汤儿溅了李肃一身。还把李肃给踹了出去,踹完站在马路当间儿自语道:爱国呀爱国,你爱了一辈子国,倒有人当你是势利小人!李肃回来同董三儿一说,董三儿吃了一惊。历来是他人巴结丞相,今日丞相好不容易礼贤下士一回,反倒让人撅了。这口气要是忍了,还有脸当丞相?所以王爱国这一拒绝,倒成了跟董丞相较劲。本来不想挖的,这下也想挖了。于是董三儿又源源不断地派出谋士陈肃、刘肃、马肃、鲁肃去游说王爱国,叫王爱国一脚一个全踹出门去。最后实在无人可派,只得作罢。

没想到的是,这边儿王爱国忠心耿耿,那边儿丁建阳却犯了嘀咕。相府的人一天八次送货上门找王爱国,丁建阳不是不知道。虽然踹出去,同样令人怀疑。说不定王爱国已和那头商量好了,要里应外合,谋害自己。白天是踹,夜里又往回请。丁建阳越想越害怕,当天晚上决定夜探爱国宿舍,看个虚实。于是换好一身夜行衣靠,手握兵刃方天画戟,悄悄爬上了王爱国屋子的房顶。这天恰好王爱国也没睡好觉。白天说客们一趟一趟出来进去地掀门帘子,把蚊子都放进屋里来,咬得王爱国睡不瞑目。王爱国正打算趁此失眠好好琢磨下如何叫董丞相别再派人来了,忽见窗外人影一闪,便大喝一声,“谁!”丁建阳此刻正踩着房檐猫腰而行,听见这一声喊,直接从二楼摔下来,发出“噗通”的巨响。王爱国便拈弓搭箭,一箭射死了他。待出门查看时,才发现误杀主公。后悔也晚了。洛阳城举目无亲,除丁建阳外,认识的便只有李肃一人。于是王爱国把心一横,奔了丞相府。

王爱国夜投丞相府,因事出匆忙,忘了去马房牵马,所以是走着去的。待走到丞相府,天也亮了。董三儿见他来投,大喜过望,当即把自己的坐骑:日行千里草上飞汗血追风快赤兔宝龙马(简称:马),赏给了王爱国。还对周围的谋士说,这就叫好马配好鞍。王爱国拜谢了,从此在董三儿身边做一名保镖,每日出将入相,贴身跟随。一干就是三年。渐渐有流言传出,说王爱国和丁建阳的夫人有染,被丁建阳撞见后,才杀主出走。王爱国想到半夜,觉得这事儿说不清。原先自己不想投董三儿,可说是不投,现在也投了。既投了,先前的百般推辞,反倒显得居心叵测。自己本来连数都不识,现在反倒成了爱耍心眼,爱耍女人。王爱国仰天长叹,这算怎么档子事儿啊!想不明白,只好一天天胡混。

王爱国四十岁那年,认识了一个人。这一年董三儿六十六岁,因为偏好这两位数字,便决定当七十整寿来过,大排寿宴。排寿宴不说,还给自己纳了一房小妾当生日礼物祝自己生日快乐,说采阴补阳用。小妾叫貂蝉,本是朝中司徒王允的妾,因为王允同董三儿打牌赌输了钱,只好押给董三儿。说是押,根本也没打算赎回去。貂蝉便做了董三儿的妾。其实貂蝉本来是出身窑门,在给王允做妾之前,已经给好几位大官做过妾了,待倒到董三儿这儿,已不知是第几手。人被倒得多了,心眼儿也跟着活泛。即使不是出身窑门,也跟小姐差不多了。



    貂蝉自嫁给董三儿后,百无聊赖。说是要采阴补阳,却始终不见拿她做药引。日子一天天过去,找不到个说话的人。自己身边侍候的婢女小厮,皆没见过世面。王爱国平时跟随董三儿出入相府,没事儿时就在院子里练武功,貂蝉总能见到他。瞧他虽只是一介武夫,但性格耿直,说话似没有大脑。貂蝉久居市井,见的都是外面儿人,油嘴滑舌惯了,反而爱听老实人说话。王爱国脑子不灵活,遇事想不清楚,也需要找人给分析分析。本来跟谁说话也不能跟老爷的妾说话,这是规矩。但王爱国傻,不懂这一套。二人一拍即合。先是站着说,后来就改成坐着说,再后来又改成坐着喝酒。偶然喝醉了,便倒在一处。这就不是说话的事儿了。董三儿把一切看在眼里,虽然知道是貂蝉有心,爱国无意,但聊天可以忍,喝酒可以忍,倒在一起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有一天,董三儿又看见他二人于亭中饮酒,心中大怒,拔剑先劈翻貂蝉,待回身要砍王爱国时,王爱国酒已经吓醒了,便拔刀与之对砍。战不三合,一刀斩董三儿于桌子底下。这一下事发突然,王爱国见闯了祸,不敢在相府久留,赶忙收拾行囊逃出洛阳去。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王爱国没有选择步行,而是骑着马跑掉了。




董三儿被王爱国砍了一刀,当时没死,只是吓晕了,失了不少血。过不多时,便悠悠转醒,忙喊身边侍从过来营救。那侍从来到亭中,见满地是血,倒着俩人,也吓晕了。不过时间比董三儿的短,五秒钟之后便拿定主意:见死不救。抢些金银珠宝然后找个相爱的人浪迹天涯。于是捡起地上的剑(董三儿那把),挺身而出过去补了几下,直剁得丞相血肉模糊,烂醉如泥。然后便四处寻宝。最终被他找到一只缺了左眼的凤钗,几颗珍宝珠,一面铜镜(已经黑的快照不见人了),一双绣花鞋。侍从伪造了犯罪现场后,出门逢人便说丞相和貂蝉遭了刺客,财宝被掳走,人也跑了。管家当即升帐查点人数,单少王爱国,便认定他是刺客,在全国发通缉令悬赏十万两白银捉拿王爱国和丞相的马。




王爱国从丞相府跑了之后,脑子很乱,后面的事可一点儿也不知道。在江湖上飘了几年,偶然看见通缉令,因为不识数,所以并不以为意。况且画像也画得不像。王爱国想不明白,明明是貂蝉要和他说话,怎么最后发展成他把丞相给砍了。为个妾而杀丞相,怎么想都不值。但人们就是爱往这上想。不但往这上想,还会编出个英雄救窑姐儿的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这下不是想勾引貂蝉,也成了想勾引貂蝉。再也说不清了。自己杀了两个人,逃了两次跑,皆不是出于本心。可说出去,没人信。第一次跑了,尚有个落脚之地,第二次却连去处都没有了。王爱国长叹一声,这又是咋回事儿啊!从此隐姓埋名,靠替人走镖过活。一晃又是六年。




王爱国四十七岁的时候,天下大乱,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随处可见一个人刚才还好好的,忽然脑袋上包了块黄布,便自称天兵下凡,劈手抢了邻居大婶的一碗豆浆喝。王爱国从小立志报国,此时见时机已经成熟,立刻弃了一笔大买卖不干,骑马奔赴起义现场,拼命杀敌。先是参加官兵镇压黄巾军,后来又参加黄巾军反抗官兵,始终不分胜负。打了几年,王爱国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能报效祖国,又感觉心灰意冷。心一软,手就软了;手一软,腿也软了。不但自己腿软,马的腿也跟着软。在一次撤兵当中,连人带马全掉进陷马坑里。幸亏坑里没装长矛铁钩等暗器,否则抓出来就不是活的了。结果出来之后人家告诉他,这不是陷马坑,而是普通的土坑。前两天没水喝的时候挖的。




王爱国被俘之后,随一千多名俘虏一起押到中军帐下,听敌方领导人讲话。领导人叫曹孟德。曹孟德原来不叫曹孟德,叫夏侯操,后来听从一位算命先生的教导,才改名曹孟德。曹孟德听说抓来了大名鼎鼎的三姓家奴王爱国,大喜过望,亲自从主席台跑下来给他松绑。然后又跑回主席台上,问俘虏们愿不愿意投降,如果投降的话可以不杀死。大家都跪在地上喊投降,个别情绪激动的还趴下了。王爱国也跪在人群堆里喊投降。曹孟德非常高兴,大笔一挥,正要全部赦免,旁边忽然闪出个长臂刘拦着。长臂刘说,谁投降不能让王爱国投降,你忘了董三儿丁建阳的事情了吗?王爱国为女人两次杀主公的事儿曹孟德也听过,虽然爱才,还是命军校将王爱国重新绑好,推出辕门斩首。王爱国临死之前思绪万千,他想起小时候私塾的先生给他讲过一个故事,叫孟母三迁。如今自己也是三迁。可人家三迁是主动的,自己三迁是被逼的。这就全不一样。还没想完,王爱国的脑袋就掉地上了。




王爱国死的那年五十一岁。后来有人查出,他当初为了早上学虚报了一岁,所以是整五十岁。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当年他患“x氏综合症”,变得不会算数,曾请过一名瞎子给看病。那瞎子临走之时,在处方单上戳了一堆透明的窟窿。这些窟窿可不是乱戳的,而是盲文,翻译成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的话,是八个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马中赤兔大家都知道的,全名日行千里草上飞汗血追风快赤兔宝龙马,先前归董三儿,后来成了王爱国的座骑;吕布呢,大概就是指王爱国了。那时人们很迷信,不但记住了瞎子的话,还添油加醋的编了很多。从此人们再提到王爱国时,就不叫王爱国了,改叫吕布。日子久了,连写史书的人都把吕布当做正名写进了书里,从此“王爱国”这三个字就再也没人提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天南海北为阳。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12-17 08:39:40 |只看该作者
贫得有点过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0-12-17 11:24:37 |只看该作者
从选题上看,这是一个糟糕的选题,故事主线是大家已经熟知的吕布,即便细节上大不同,但故事走向是完全符合吕布这一三国经典人物的,即使开篇和最后,试图表明“时间遮蔽了真实细节”,也于选题无所帮助,甚至给人辩解和贫嘴的印象。
从行文上看,几乎是流水账似的,基本没有自己给自己制造难度,而且短句偏多,细节描写几乎没有。不是说写小说就需要有长短句搭配,或者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但至少句子与句子需要契合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气”,而不仅仅是承载故事。举个我最近一直想要领悟和掌握的例子: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铁叉已经扎进鱼身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推进去。”
这是《老人与海》里面的摘句,上次X在一个回帖中把它拎出来以后,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仔细去细读和想象那样的场景,你会发现海明威真是把“行动的推进显得干净明朗又富有层次感”,而且这些句子搭配,其内在所形成的那种“气”简直是纯粹而强大得让人心服。比较之下《永别了,武器》里海明威还没有写出这样句子里都带着气韵的东西,而到《老人与海》《大河双心》里面就比较明显了。可见如何用句子(包括语言)真是一件值得思考甚至需要机遇才能悟到的事情,在这方面,我觉得海明威已经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家都踩在了脚下。
在这篇背后,我能感觉到的是,作者依然没有摆脱阅读的影响,甚至看不到要“自立”起来的决心,这篇里我能读到的有:古白话小说对行文的影响,王小波他们那拨对写作旨趣的影响,一些主流文学在“怎么写”上的误导(传统写法+耍小聪明)……没有“自立”的决心是可怕的,它会导致你对写作不专注(其实狂热点未必不是坏事),容易挫伤信心,甚至最后放弃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1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10-12-17 11:45:3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段少,这是你第一次评价我的作品,值得纪念。

看了你的回复我感到脸红发烧,这不是因为你指出了我的缺点所在,而是因为我都没法理解你所提出的要求。正如你所说的,我受“主流文学”影响很深,比如有一天,我可以看海明威或刘庆邦的小说,结果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我更习惯通过叙述讲述个什么哲理,透露个什么感情之类的,而不是“描写的准确性”...

我觉得这大概是审美之间的差异,也许我的这一套(王小波,刘震云什么的)已经过时了,但我现在身陷小聪明中还不能自拔。你提到“自立”的问题,真是一语中的。因为我还没建立起对自己足够的信心呢。我有点像林语堂笔下的那种散漫的中国人,对于写东西是抱有“自娱”的态度的,我现在还并非立志做一名“小说家”。

我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阅读,再次感谢段少。
天南海北为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