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8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暂隐

[复制链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8 16:2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11-11-19 09:18 编辑


移作他用,暂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38

主题

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流浪汉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1-3-3 01:21:29 |只看该作者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的生活态度、人生处境、言谈举止的真实可信,不是小说的显性特质,一篇小说很难仅因此便获得好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石。这篇小说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不仅是考验作者的写作能力,更考验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力。要说缺陷的话,我觉得作品在情绪和叙事方面都体现出克制力了,但语言文字却有点儿啰嗦,在很多不需要伸展的地方做了无甚意义的陈述性质的伸展。这是我阅读时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
发表于 2011-3-3 15:13: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3-3 15:25 编辑

这个小说真实可信而且富有生活的质感,写更南的南方和最后心里柔软的东西消失的部分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足是这个小说是由李耳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一定的秩序(除了多次叙述的汽车,甚至可以看作是时间次序)给结合起来的,但是在一个大的整体中来看,这种结合还不够有机,没有形成很好的化学作用,而且有些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桥接以一种冷处理的方式,简短的句式,甚至可能让读者感觉像是一个拼接组合起的事件组。三次写到汽车,在刚刚读到第三部分的时候,我以为马耳要使用双线推进的方式,后来才发现不是,写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是卡地还是稍硬了一些。是否可以打碎这样的秩序,然后以一种全新方式去演绎,“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使整体有机交融,并且同时可能产生一个更大的空间?个人意见。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11-3-3 22:58:41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阿穗和死因里

阿穗说得很对,文章发得有点急,所以还有些地方比较罗嗦,刚才又看了一遍,删改了几百字,不知道怎么样

死因里说的桥接上的问题,我想了一下,其他部分之间都有逻辑上的连接关系,所以形式上的连接也不是很重要了。倒是倒数第二节的开头处,原本有一段(颜色较深的那一段),修改的时候因为觉得有点宿命论的味道,所以删去了,现在看看还是恢复过来的好,宿命论既然存在那里了,就展现出来好了,而且这一小段对整篇文章的连接作用,看来还是很重要的。

死因里看到了汽车的作用,这个很重要。在我看来,汽车不但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空间变化的手段,所以这篇文章里的三次汽车旅行,既可以看作是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看作是按照空间顺序。这样的设计,是跟我的“时间和空间交织流动的小说”的观念有关的。当然具体做得怎样,还要大家评判。

“双线推进”这个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百度了一下,我发现我原来也有一点想要“双线推进”的意思,不过后来觉得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就删掉了许多,只是以单线为主,其他只作陪衬,这大概是跟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小中篇的长度有关系,我的另外一个相同内容的长篇小说倒是比这篇更加“双线推进”一点,那也因为它的篇幅比较长,中篇小说的篇幅决定了它面临着许多限制。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5#
发表于 2011-3-4 12:25: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3-4 19:39 编辑

逻辑上的连接关系是不可否认的,我指的独立事件组,最明显的就是买相机这一部分,如果没看错的话前文并没有任何的暗示伏笔等等,而这个部分又是特别重要的,就有点像是为了那个目的地,去建立一个一个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是一下子就出来了的,然而在整体当中就没有那么交融了。或者是否可以对这个部分再进行一些更细微的处理,让它整个呈现出来?比如“唉,我说,你想好了吧?”这句,让它更丰厚一些更具有之前就多次询问过此事的感觉,而且最好是有一种这种询问就是嵌在之前所叙述的某个事件当中的感觉。马耳你觉得呢?

描写山谷山路那一部分是特别赞的,学习了。双线推进的操作确实比较困难,确实也是篇幅所致。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1-3-4 16:12:26 |只看该作者
上次把你这篇小说复制到word里面看,吓了一跳,45000多字,一直再找个完整的时间读。刚刚看到你说改掉了几百字我就重新复杂黏贴到文档里,又吓了一跳,变成22000多字。。。最后发现原来之前我黏贴了2次。。。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11-3-4 19:39:16 |只看该作者
相机事件单独看是有点孤立,但李耳与莉儿的关系也是文章中的一条比较隐蔽的副线,从他们俩关系的发展来看,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并不算偶然。

当然,我也可以给你解释得更清楚一些,不过我现在认为作者解释得太清楚了是一种很霸道的行为,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还有读者都不好,所以就不说得那么清楚了,而且一篇作品中如果没有一两个让你觉得有点奇怪的地方,我估计这样的作品就是一篇很平庸的作品。

X做事很粗心啊,如果这篇有四万五的话,那我估计要写个半年多才能写完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2

好友

444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8#
发表于 2011-3-4 19:41:08 |只看该作者
嗯,看来还是我看得不够仔细啊,我再认真体会一遍:)
傍晚的山丘旁,传来兄弟的温柔的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7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1-3-5 01:06:28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也可以给你解释得更清楚一些,不过我现在认为作者解释得太清楚了是一种很霸道的行为,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还有读者都不好,所以就不说得那么清楚了,而且一篇作品中如果没有一两个让你觉得有点奇怪的地方,我估计这样的作品就是一篇很平庸的作品。

X做事很粗心啊,如果这篇有四万五的话,那我估计要写个半年多才能写完
马耳 发表于 2011-3-4 19:39


哈哈,马耳吃过“解释得太清楚了是一种很霸道的行为”的亏。
我复制的时候很粗心,看的时候不粗心。。。结尾的时候我被打动了,觉得这种生活真糟糕,觉得李耳让本来就不美好的生活变得更糟糕。相对于结尾处给人的强烈体验,前面多处显得过于沉溺于李耳的私人感受中,有点浮光掠影。这种浮光掠影作为一篇写李耳的小说的话我觉得各种感受并不真切,还是大众化式的普遍感受;作为一篇写李耳与他人关系的小说看又觉得打不开,亦不能形成较为强烈情感参照。有点自恋感,又有点急躁,反而缺乏你那些较短篇章的准确和自信,变得有点语焉不详。感觉你写这篇的时候状态满紧张的,句子是比以前的要松了,但精神状态似乎更紧张。希望这么说你不要介意。这篇看到了写作上的改变,首先是字数上,其次是松紧度,似乎想让小说不那么僵硬,但习惯崩紧之后放松下来就显得有点松弛疲软。但能肯定的是你写完这个小说再写下一个就应该会很不错。
asui说的很对,这方面asui的小说也做的很好。asui说的啰嗦部分可能是由于马耳这篇存在着比较多的“惯性叙述”,如“李耳甚至从来就没见过它吃东西,仿佛它是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后半句的出现就像是前面句子的惯性造成的,显得不够干净漂亮。这是个单个句子里的惯性,还有其他描写上的和叙述上的也在这篇多少有些没处理干净。照相机那个突然出现我也觉得没问题。要是再详细铺垫确实显得太平庸太没自信了。

一群人笑起来,一股温热的气息在室内(应该是车内吧?)弥漫散开。
联系邮箱:chenshuyong@live.cn(站内短信、邮箱、豆邮都能很快找到我) http://site.douban.com/122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

好友

3701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11-3-5 11:20:02 |只看该作者
X说的浮光掠影我懂,虽然李耳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中心,其他的所有人物,包括校长、众老师、江茜燕、莉儿、达敏、文峰、小狗、流浪犬都可以说是中心,因为文章是从一个总体的比较广阔的生存空间来描写他们的,这就像你站在一个很高的山峰上俯看山下景色,看到的景色自然会不那么细致,显得有点浮光掠影。相比同类型的作品,这篇文章的空间要大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要用一个空间的名称来给它命名的原因。当然最后它们还是聚拢在了一个点状的地点上面,我觉得衡量这种文章好坏的标准不是看它是不是让你觉得浮光掠影,而是看它最后是不是聚集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点上面,如果有了这个点,那么前面的描写即使再琐碎零乱,这整个的空间也还是确立的,如果无法聚集到点上面,那么它就是真正的浮光掠影了。

精神上的紧张感也许是因为要把握这么大的一个空间所导致的吧,不过在目前这种写作状态下,就让它流露出来一点也没什么要紧的。

文字方面也许还有再改进的余地,我有时间还可以再改改。
新杂志,新希望,时空流。
http://read.douban.com/ebook/52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5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