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2-17
- 在线时间
- 2523 小时
- 威望
- 47745 点
- 金钱
- 38427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9735
- 精华
- 17
- 积分
- 19871
- UID
- 95
  
|
八十后,过早闪光的希望
碰上这个时代,不知是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一样经历着磨练,却再不是来自政治上的压迫以及后来的自由放纵,更不会是白话文返古,而是对于急切渴求名利渴求成功的焦急。当媒介深入渗透在每个行业,宣传的力量变得面目狰狞又似和蔼可亲,我感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像是个陷阱,引诱人跌入。你能功成名就,也能遗臭万年,还有些默默无闻的。每个八十后的人变得都那么积极那么骄傲那么敢于拼搏,出名、出书,大家都踊跃的出售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我们出没在各个山头,发帖回帖。大一点的貌似深沉,俨然一副大人做派(作家之流?),小几岁的出口必“偶”,都想着早日出头。张爱玲的书可以不读,她的名言每个八十后写手都差不多知道了,出名要趁早。
每个人都想变得漂亮,自己漂亮,文字漂亮。看上去一切正常。
左手让我写创刊语的时候我就在想,要不要说点好听的。比如夸夸谁再夸夸谁,又或者有些莫名其妙产生的嫉妒情绪,不点名的讽刺羞辱个别人几句。倒也想过,发现自己也不是个好东西后,作罢。说点进步的,说点欣欣向荣粉饰太平的,说点她好我也好的,说点世界迟早是我们的,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这不就高潮结尾事后烟了么可远没这么简单,谁也不会放弃一次指桑骂槐发泄私欲的机会。
整个八十后写手群似乎都在骄傲,个人的自己满足,整体的被其他年代的人羡慕。哦,我们写的文章被人夸过被杂志刊登过被出版社出过。因为我们年轻。年轻的人有福了。常会发生这么一段对话。
B1: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啊……
B2:是啊,不错,作者是8X年生的……”
B1:8X年?!不像,真不像,这么年轻写出的东西就这么沉稳,真是少年有为……
这就是骄傲的理由和力量。相信大部分八十后写手都听过类似的话,包括我。我毫不掩饰自己听完后的得意与高兴,没有谁会。我们就是希望。年轻就是希望。
但我们是什么的希望呢?是自己的希望还是文学的希望。不谈文学的希望吧,这词太他妈虚,这个年代就没有高尚的希望落脚之处了。
网络的作用巨大。病毒、爱情都在此传播的捷径,当然文字也不例外。在七十年代作家还没写出天才作品之前,八十后写手就来拣金子了,因为不会有论坛上写着“文盲与狗不得入内”这种话。坛子这么多,人这么多,又可以随便进,我又是最年轻的型号。我不入,谁入?就等着被夸吧,没被夸的就先夸夸别人,被夸的就狂并谦虚着。拉几个同辈人做朋友,做个小论坛,坛名必有“八十”俩字,告诉来者:老子是八十年代生的。
我夜夜睡不着觉,担心自己突然老了,或者被谁窃取了身份证换成七十年代生的,更害怕的是,“九十年代”明天就降临怎么办?以年代划分文字是种极端可笑的办法,年代划分文字应该先具有时代意义,再划分。“八十后”却还没产生意义之前就被下了定义。也许,这就是时代意义,但肯定不是文学本身的,而是媒介的力量。当媒介深入渗透每个行业,“八十后”顺理成章的同“七十年代作家”分一杯羹。这很像我家乡的一个事儿。我市下属一个镇改县,我市跟更改成了区。可地方还那么大,一切都没变。
出书。中国文盲越来越少了,大家需要阅读解闷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出书也是八十后写手任务,责任,义不容辞的。其次,才是自己写的是否足够好。这么说可能太伤感情了,毕竟自己的字让更多的人看到是件好事。但看看市面上卖着的书,印着年轻朋友名字的书的内容,有不嗤之以鼻的么?仅有的那几本看着不错的书还为人问津。亲爱的八十后朋友并兄弟,想没想过出本好看的灭灭这垃圾文字?可谁比谁又不垃圾呢?因为年轻,出书才有噱头,被一小拨人称赞肯定不如被全国人民称赞的好。出名不能阻止你长大和衰老,相反催化剂一样使你快速长大衰老。难能可贵的东西丢了也不可惜,还不如一本写的臭极的小说。最后属于年轻时候的一点青春和那本破书全压了桌子角。感慨了,原谅我的年轻疏忽(借此机会也请一并原谅其他不足与少许刻薄,下不复述)。
出书本也不是坏事,八十后能出书的不少,出了书的也不少。遗憾的是八十后写手还没写出能称得上好的文字,在夸赞八十后写的好的时候,太注重的是我们的年纪与文字,往往这个又是原谅我们文字不足的最好理由。
原谅代表放纵,我们以此故作高深,拿出篇头巨大看似风卷残云的文字,赢几句得体的夸奖沾沾自喜,其实败絮其中;
原谅代表关心,我们以此感激,继续各自文风各自追求,更小心更大胆的钻研;
原谅代表忽略,我们以此卖弄,骚姿弄首。
原谅代表我们,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是八十后,一群要衰老还未衰老的“孩子”(这俩字真让人受不了,这句话写着也直犯恶心,可谁让我们就这么叫嚣着呢,在嘴上或在心里)。
好在这三种情况下,八十后写手还都卖力,都挤得出文字,好的坏的。在这儿我不提我喜欢的朋友们的名字,也不说那些叫人厌恶的对象。就像许多八十后写手常在写“八十后”评论文字里找自己的名字一样。我懒得干这个。差不多八十后写手也就分成这三种。我对兄弟说,我若是附上一些人的名字,肯定炸窝。他说你提呗,我告诉他若说下去文章就没完没了了。早想骂人了。
也问自己,八十后有什么。现在都他妈玩个性的年代了。也没看见真有“八十后写手”张牙舞爪迅猛到什么地步,现有的好写手也是有自己中意的作家和模仿对象,天赋使这些人比其他愚蠢者能更早更深领悟到大师的能量。能以创造者身份命名的“天才”还未出现,也许在上小学看马尔克思。有的只是媒体运作下的合成物,有的只是在等,等待合成。这些也没什么,时间一到,虚假者自然退后,而真正能写出好文甚至能鼎立于世界文坛的少年们,一边写作也一边等待和寻找机会。出名要趁早,这迫切的心情难道不会影响些什么?没有独特的视角,没有,只有诱人的利害关系。标榜的个性都是前人已创造的,学而实习之即可。文学出现“八十后”和将来肯定冒出来的“九十后”就有些荒谬,我们太早戴上了光环。在上个世纪出生的人缺少的这份幸运难道不是另一种幸运?不得而知。我们还没来到的黄金时代已经蠢蠢欲动,我在这儿倚老卖老的杞人忧天可能有些多余。
这肯定不是篇好的贺词,也绝不是个谶语提前埋葬这一代人将要带来的辉煌。作为八十后一员,作为历史中必然存在的阶段,让自己稍微清醒也不是坏事。 就此收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我没提你名字没夸你小说。 而更多的人能知道自己,恰恰又是八十后想做到的,不管使用什么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