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0-22
- 在线时间
- 404 小时
- 威望
- 18969 点
- 金钱
- 187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934
- 精华
- 16
- 积分
- 3642
- UID
- 5378

|
1宏观图景:社会结构与个体限制
城市基础设施和零售服务业的飞速发展
过去十年间,中小城市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因为起点较低,中小城市的变革之猛烈,甚至超过了大城市。
一些中小城市的居民几乎直接从乡村生活跳进了城市生活(城市周
边的田地也被划归入城市,直接贡献于当地的房地产业)。
最明显的变化是当地新兴的零售和服务业,新建的奢华房地产
楼盘,以及新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城市美化工程。
其他产业发展的滞后
在中小城市,主要的经济发展都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比如制
造业和建造业,第三第四产业比如研究和设计等脑力集中的服务业
都相当欠发展。
中小城市的市场发展也相对落后──这里几乎没有国际公司,
私营企业中也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
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占据了中小城市年轻人“理想就业”的绝
大多数机会和资源。
社会阶层与关系经济
市场化进程缓慢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准则
“关系”在这里变得非常重要(关系指的是人脉和互惠关系)。
在大城市,虽然关系也非常重要,但是更深度的市场化经济环
境,包括新兴的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第三第四产业的白
热化发展,持续给更强调竞争性的商业行为提供了空间。
在中小城市,掌握话语权的人群的权威,更多建构在人脉而不
是胜出的个人能力或者表现之上的,于是挑战主流结构的独立或者
创新的商业形态的生存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
宏观环境如何影响年轻人
1. 商场让生活更美好:生活环境的改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水平,并使年轻人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出了乐观的判断。因为城
市发展带来各种更新更好的消费场所,中小城市年轻人也建立起了
和现代性和消费之间的深刻联系。
2. 就业机会限制个体发展:产业发展的局限意味着就业机
会和数量的局限。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但是这
类工作一般都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职位,或者按部就班常规
性的日常行政和业务工作,没有什么工作表现方面的压力,能够自
我实现的机会也很少。
3. 遵从常态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里别人怎么看你对你的
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小城市年轻人去挑战社会规则和习俗会给自
己带来更大的风险,包括失去身边同龄人的理解和接受。
4. 世界是成年人的,年轻人只能遵从规则:在这里才能远
不如人脉有意义,年轻人必须依靠更有影响力,更成功的年长者来
给他们打开生活的一扇扇门。这就意味着,家庭、兄长和同事前辈
对年轻人如何看待自我价值和如何行动有重要影响。
2年轻人群体:社会流动与上升通道
比较大城市年轻人和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实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来自中小城市。很多生活在中小
城市年轻人来自乡村。那么,中小城市年轻人和大城市年轻人有什
么区别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小城市年轻人,我们必须更仔细了解,年轻
人流动的原因以及如何流动。
我们来细数一下中小城市年轻人的组成:
A. 移居至中小城市的农村或县级以下的年轻人(大量)
B. 没有大城市生活经历的当地年轻人(大量)
C. 从大城市返回的当地年轻人(少量但是数量在增长)
D. 从其他同级别城市来的年轻人(小部分)
虽然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但一直以来,中国年轻人都普
遍相信“社会上升通道”的存在和开放性。 年轻人相信,即使生活
在最底层的乡村, 只要个体努力,也可以进入大城市,过上现代都
市生活,拥有好的职业,获得好的回报。
现在,因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来自乡村,流动到
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仍然相信社会上升通道。同样,也不断有中
小城市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决意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
谁从中小城市流动到了大城市?
那些希望找到一份第三第四产业的工作的年轻人,必须选择离
开家乡到大城市去。优秀的学生会到大城市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毕
业之后也通常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另外, 那些在家乡没有人脉
关系的年轻人更有可能选择去大城市中生存,因为在大城市个人能
力更有可能被肯定,即便没有关系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因此,中小城市最有才能,上进和自立的年轻人往往离开了家
乡 。留下来的少数有才能的人在孤独而一筹莫展地发展着当地的年
轻人文化。当下,中小城市几乎没有与创意相关的年轻人亚文化。
谁正在向下流动?
现在,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决心迁徙到大城市生活。
就业机会的稀缺带来的白热化的竞争以及飙升的房价(使北上
广成了臭名远扬的压力锅),加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饱和,使中小
城市年轻人的上升空间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的发展使当地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可观的提
高。
于是,有这样一群数量不多但也不容忽视的中小城市年轻人开始
选择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去,回到更安稳的生活轨迹中去。
050
上升通道日趋固化,梦想受限
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板结固化的社会上升通道,对中小城
市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个人能动性降低,梦想受限。到大城市去生活的可能
性变小,而在中小城市生活各种机会也都受“关系”所限,于是在
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理智和现实。
他们正在丢失对个体能动性的信念。越来越难以相信通过个人
奋斗获得成就,比如更好的学习成绩,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也
越来越不相信大城市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在更小的年纪开始放
弃了个体的梦想,追求稳定生活。
对中小城市的很多年轻人来说,移居大城市的梦想已经遥不可
及。
“我爸妈在医院工作,他们也想让我学医。其实我讨厌学医,
但是考试成绩决定了我的未来。我喜欢做媒体类的工作,但是前途
不够光明。你要做你感兴趣的事情必须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赚到足
够多的钱。” ── 李(16岁),唐山高中生
谁是本文定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
几乎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有一刻会问自己:我是否应该尝
试去大城市生活?然而他们中大多数选择或“被选择”留在本地:
或者因为缺乏足够的个人竞争能力、或者缺乏资源、或者缺乏接受
挑战的勇气。他们不再向上流动。
本文所描述和论及的,是指那些已经选择或被选择留在中小城
市生活的年轻人。这是因为,中小城市年轻人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
焦虑和压力,都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感知以及他们在中小城市面临
的个体发展局限紧密相关。
那些已经去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下定决心
奔向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焦虑。
3梦想和价值观:
中产生活梦想与个体性梦想的冲突
主流梦想和新兴梦想
中小城市年轻人最主要的梦想可以分为两种:主流梦想和新兴
梦想。
主流梦想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这
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家庭,金钱与地位的价值观。
新兴梦想是拥有更丰富的,新鲜刺激的,个体化的现代生活方
式。与这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个体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新生活
体验的价值观。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价值观,在更
年轻或者更富足的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主流梦想:中产的生活
中小城市年轻人非常重视和向往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这样的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包括:有一份受社会尊重,收入不菲的工作。有
房子和车子。有双方家长认可的伴侣,生儿育女。
家庭,金钱和社会地位,是这样的梦想生活的必要组成元素。
社会地位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稳定生活的前提。
- 同龄人的肯定是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对中小城市年轻人认定的稳定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色。
- 富足的年轻人依赖家庭提供的关系和资源来获得稳定的
中产生活。
- 没有资源的年轻人则肩负着照顾父母的压力和责任,也
必须争取稳定。
- 中小城市年轻人在相对比较小的社交圈内生活,而且这
个社交圈往往是和家族紧密联结的,于是他们必须为了家族成员的
意见妥协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 父母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通常替子女择校择业,
甚至决定在哪个城市生活以及相亲结婚也不少见。
金钱是稳定生活的必须推动力。
- 金钱代表的就是社会地位,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独立。对
富足年轻人来说,意味着经济上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对无资源年轻
人来说是赡养父母的能力保证。
- 有房是有养家能力的重要证明。拥有一处房产也被看作
是婚姻的必要前提。
- 有车是经济上成功的主要标志。许多年轻人说到有能力
买车的人常常用的词是“成功”或者“老板”。
新兴梦想:个体性的探索
中小城市年轻人了解现代生活的可能性,也渴望可以获得那些
可以增长见识和带来新鲜刺激的体验。
这种渴望主要是为了自我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探索一定的个
体独特性。与这种探索相关的行为包括:
- 旅行:这是中小城市年轻人最重要的渴望之一。
- 期待更新更多更现代的产品和服务
- 享乐型的消费:花费收入更多部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
- 花钱而不存钱:买房买车花费不菲,主流价值观强调节
俭度日。有新兴价值观的年轻人则花更多钱在旅行和穿着打扮等其
他方面。
- 重视风格:更关心个人的外貌,培养自己的个体风格。
- 性的探索:主流价值观主张找到适合结婚成家的伴侣。
新兴价值观主张享受现在,选择能一起玩儿的伙伴,包括性伙伴。
- 晚婚: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娱乐,而不是承担家庭责
任。
富足的年轻人倾向于比普通收入的年轻人有更强的新兴价值
观。他们能更自由地支配金钱和去尝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051
去投入到对生活边界和个体性的探索,因为他们的稳定生活是提前
得到保障的。
两种梦想之间的冲突
实际上,中产生活梦想和探索个体性的梦想,同样在大城市年
轻人身上存在。不同的是,要实现两种梦想,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大
不相同。
对大城市年轻人来说,为实现中产生活梦想,个体的主观能
动性和选择性要大得多。比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以获得更多机会,
比如创业和选择更高回报的职业。而实现个体性的梦想,他们可以
参与和实践不同的青年文化,投身多样的青年亚文化社群,探索不
同的个体身份塑造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选择更丰富的消费文化和
生活方式来进行个体表达。
同时,对大城市年轻人来说,两种梦想之间尽管冲突,但这种
冲突并不是绝对的。年轻人在试图寻找一个好的工作,不仅可以实
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也能够支持个体性的成长和表达。
但是对中小城市年轻人来说,实现梦想的可能性选择要少得
多,资源要少得多,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绝对的。
在中小城市,主流梦想说,“为将来做好准备”。新兴梦想
说,“享受现在”。主流梦想的实现,需要更多限制个体选择,更
多去适应主流成人社会的要求。新兴梦想主导的对个体性和新生活
体验的探索,耗费金钱和精力,这些资源往往被认为是应该投入到
对稳定生活的努力中。
在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两种梦想并非势均力敌。新兴梦想仍处
于萌芽态势。
案例研究:肇庆女友
在肇庆,我们和四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儿一起吃饭然后陪她们逛
街买鞋,她们从小就是朋友,小圈子一共7个人。她们都有稳定的
工作,家庭状况有比较稳定的和富足的。其中两位已经结婚。
这两位已婚的和其中一位单身的女孩表现出典型的主流价值
观:她们要把钱都存起来。她们很节省,从不去酒吧那样的地方挥
霍。她们为自己有责任感而荣。
其中一位单身姑娘表现出典型的新兴价值观:她把自己差不多
所有的钱都花在买新衣服上。常去酒吧。她出身非常富裕的家庭。
在吃饭的时候,那些比较传统的女孩好像有点责备她们那位只
知道享乐,却没有一点责任感的女友,但同时她们又很羡慕她自由
自在,无所顾忌,挥霍无度的生活。
在一起购物的时候,典型主流价值观的这些女孩子积极参与她
们女友的购买决定:她们不断地给她提建议,好像生怕她因为冲动
而乱买东西。
这种“组合购物”让那些典型主流价值观的人也有机会体验了
一回时尚的生活方式,让她们也过了一把瘾。
那位表现为典型新兴价值观的女孩赚足了面子,她的这次消费
成了她们聚会的焦点。又一次确定了她在朋友圈子里的“特别”和
被认可。
4三重矛盾: 焦虑,迷茫与无聊
“我现在很迷茫。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不清楚我想做什
么。一方面,我希望去外面尝试一下看看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
另一方面,对外面的世界我还是有点儿胆怯的。因为我不是一个特
别独立的人,我也怕失败。但是我真的很想去其它城市闯一闯。我
想试试自己的承受力到底怎么样。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成长经历让
自己更成熟更自立。”── 广安技校学生,施毅
对中小城市年轻人来说,什么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他
们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中小城市年轻人大概分为以下两类:1)“有关系的年轻
人”:他们有人脉网络可以保证稳定的生活,不管是人情关系还是
经济资源。 2)“靠自己的年轻人”:没有上述人脉网络。
这两类年轻人都面临矛盾,尽管原因不同,感受焦虑程度也不
同。“靠自己的年轻人”缺失的是获得稳定生活的资源。“有关系
的年轻人”则陷入了对亲族的深度依赖中。
焦虑: “我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吗?”
这种担忧是关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中产生活。
这种焦虑集中体现在“靠自己的年轻人”中。他们必须实现自
给自足,于是会感受到更强烈的焦虑,并且对如何解决和应对这种
焦虑感到无助。
迷茫:“我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种迷茫,或者迷失,是关于难以找寻自己存在的价值。
“有关系的年轻人”更迷茫,因为他们不知将自己的精力投放在
哪里,通常无目的地到处游荡,推迟组建家庭的时间,边享乐边等待
什么事发生。对于他们来说,对家庭的过度依赖使他们更急切地想
知道自己究竟还能做什么?自己的存在究竟还有什么价值。
无聊:“没什么可做的!”
在满足自己作为年轻人天然地对个体生活新体验的渴望上,中
小城市年轻人实在是非常受限。
中小城市年轻人缺乏足够的个人发展动力, 不那么高要求的
工作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们习惯于非常重复性地打发
时间的休闲方式。比如,打牌,打麻将。
那些有背景的年轻人也觉得闲得无聊,但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和财力支持去享受现有的消费行为,可以说这种无聊对没有背景的
年轻人造成的痛苦更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