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寻人启事、K小姐、月亮消失、房屋转让及一份没有必要却又想写的说明】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7 23:1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寻人启事
  
  先生,您好。我犹豫了很久,才下定决心要寻找您并采用这样的形式,首先,我还是要先向您道歉,因为我不知道这会不会给您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者也会让您感觉到这已经侵犯到了您的生活和隐私。不过,我也要声明一下,这个寻人启事和其他的寻人启事不同,因为它只写给您,希望您能看到。我相信只有您看到了才有效,也只有您知道,我是在寻找您。
  如果您是那个早上四点半到五点半在兰庭新天地三号区小花园里散步的那个人,请您耐心看完这个启事。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住在兰庭新天地沿街店铺的房客,您应该也不认识我,不过您可能记得那个开着台灯的小阁楼,还有您从窗外走过时会听到的抽水马桶的声音。那是我的习惯,就像您有您的习惯。习惯很重要,我相信您也坚信这一点。
  我有必要向您陈述下我的情况,这样或许您能理解我为什么想要寻找一个互相不认识的人。我罹患有入眠障碍症,每天躺到床上都要折腾好几个小时才能勉强入睡,因为入眠的时间不稳定,作息变得非常紊乱。为了改变这个习惯,我搬了很多次家。有一次我住在二十八层,可是那空荡荡的声音让我觉得自己是悬浮在半空中,紧张得睡不着。有一次我住在七楼,可是楼上抽水马桶的声音、走路的声音都让我烦得睡不着,我在漩涡中,我被踩在脚下。半年前我搬到了这里,一个店面,上面没有房间,下面也没有房间,隔壁没有人居住。我很快就发现,这也没用,我依旧很难入眠,那些该死的毫无规律的车灯,为什么每个人夜里不能好好地呆在自己的家里,而开着车到处晃悠呢。
  在我准备搬走的时候,您出现了。或者应该说,我是在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好,躺在地板上的时候,望着窗外,突然意识到您的存在了。我并没有看到您,这是我要强调的,直到现在,我也没想过要去看一看您长什么样,年纪多大,不,我不想趴在自己的窗口去偷窥您,我这人很少有好奇心,对那种最精准的平衡点要求很苛刻,不过,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倾斜了,不是吗?抱歉,我只是有些怨言不知道该和谁去说。我听到了您的声音,不是您的脚步声,也不是您的咳嗽声。真奇怪,我为什么会提到“脚步声”和“咳嗽声”呢,当然,当然,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了,我老惦记小时候家里那台残破的座钟。我听到了您的声音,或者说,您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请允许我这么说。您的双手在身前拍一下,在身后拍一下,在身前拍一下,在身后拍一下。多有节奏啊,一大一小,一远一近,在身前拍一下,在身后拍一下。从我的窗前走过,绕着那圆形的水池走,双手在身前拍一下,在身后拍一下,一丝不苟。声音的间隔和音量大小都没有丝毫偏差。您绕了一圈,绕了一圈。您绕了十二圈。多完美。
  我承认,我想象过您,在那声音开始的时候,在开始想象您的时候,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那些毫无规律的车灯,那些青蛙的叫声,那些脑中冗杂的念头都不见了。我想像您,很瘦,是个老先生,稳健,没有胡须,头发花白;您已经退休,每天八点准时睡觉;您不养狗;您和您的爱人住在一起;您是这里的老居民。后来我放弃了这种想像,您的模样以及您其他的一切都和我无关,我只是认真倾听您所发出的声音。在身前拍一下手,在身后拍一下手。一圈。在身前拍一下手,在身后拍一下手。一圈。
  我的生命中,突然又有了时间。
  总共十二圈。声音消失了,我也很快就入睡了。像是听完一个睡前故事,像是听完一首摇篮曲。像是,门被真正关上的声音。
  是的,我每天躺在床上都以为我的门没有关上,即使我一再确认已经反锁。
  后来,我就决定不搬家了。您也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每天准时出现,在身前拍一下手,在身后拍一下手,一圈。
  十二圈。
  我也会按照那天的情景。开着台灯,在您走到第六圈的时候去一趟厕所。我怕我这边有任何的差池,无法和您的节奏合拍,一旦脱节,我会错失这一切,和这个世界再次脱轨。
  一个齿轮带着另一个齿轮。
  就这样,过了两百三十六天。
  谢谢您。这两百三十六天我都睡得很好。
  我多希望,能够一直这样下去。时间一直存在,直到我再也不会醒来。
  我要先向您道歉,一个星期前,因为有些事,我离开了这座城市,离开了整整三天,这三天我都没能睡着。回来后,我满怀期待,可是到了四点半的时候,您没有再出现。我不知道,是否因为我的离开,台灯不再亮起,抽水马桶不再轰鸣作响,让您散步的环境有了些许的变化从而打乱了您的节奏。对不起,我向您保证,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不会再这样不在乎彼此之间这种微妙的联系。
  一个齿轮和另一个刚好相合的齿轮。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希望您看到这个启事的时候能告诉我,我希望自己能帮您做点什么。诚心诚意。一切都应该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就像,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月亮总是绕着地球那样。一切都要不偏不倚,这个世界才会继续存在。
  我希望您能看到这个启事,您对我来说,很重要。
  我在晚上四点半的时候等您。
  
  两天后:
  
  K小姐,谢谢您,不过请不要这样。

  我要说的是,这两天早上四点半,在小区花园里散步的那个人是您。您没有转发我那条寻人启事的微博,但是我知道您看过那条微博。我先要再次表达我的谢意,因为您看完了那条微博,并作出了反应。
  只是,这样的反应不是我想要的,我更希望您能转发它,帮我寻找到那位先生,而不是您来替代他,这是不一样的。真的不一样。
  因为我知道,这更像是您打发时间所做的一个无聊游戏,我的那条微博启发了您,让您觉得自己在睡不着的时候有事可干了,而且这事让您感觉到了好玩。原谅我这么说,因为游戏就是游戏,是一种虚构性质的娱乐活动,和生活没有实质的关系。游戏基本需要对手的配合才可以长久地玩下去,我相信您一定希望我成为和您一起玩游戏的那个人,可是我并不想玩游戏,“不想玩”成为我对这个游戏的反感和抵抗来源,而这个游戏我所能做的配合其实是在您离开后可以安心入睡吧,却因为这样的反感和抵抗,我更加睡不着了。我也不是想使用激将法,让您赌气,每天都来坚持玩这个游戏,最后真的变成您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您还年轻,太规律的毫无意义的习惯会让您失去很多可能。
  更何况这对我也没有任何的帮助,我反而会因此感到更多烦躁不安的情绪,内疚也有,愤怒却更多,我觉得我必须说出我的心里话,这些天,我只想说最真实的话,我很困,很烦,说话都觉得累了。我相信有一种刑法,那就是对着一个人不停地说话,或者不停地围绕着他走,让一个人产生烦躁的心理之后,他所有的语言都会被不停地自我压缩,去掉所有的装饰,构思和编排整理,只想用最少的字说话。说谎是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的。
  当你拍着手绕着花园走的时候,我用枕头捂住自己的脑袋,我不停地翻来覆去,我相信你每次走过我住房外面的时候都会听到轰鸣的抽水马桶的声音。这是我在向你示意。
  不过我想,我还是要平静下自己的心,好好跟您说。我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平静自己的心,这是多年来我学会的一种手段。我无时无刻都在告诉自己,要平静。在处世的时候要平静,在难于入眠的时候,我更是在对着自己不停地说:要平静,要平静,要平静。
  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
  只有那位老先生拍手的声音能让我真正平静下来。那是一种如时钟般一丝不苟没有任何误差的平静。我们是两种生活习惯的铆合,不是游戏之间的冲突。
  我需要平静地和您谈谈,本来我是想私信和您说的,可是您的私信没有开通,现在,您可以确定,我是真的知道您是谁了。
  K这个字和您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我习惯用的一个字母,一个符号,代表我认识又不认识的女人。我不知道您的真名,也不想把你的微博账户名公之于众。
  虽然您也在身前拍一下手,在身后拍一下手。不过很明显,您并不习惯做这样的动作,很生涩,不自然,声音也不均匀,听起来是一个年轻人发出的声音。而且是一个不习惯保持某种呆板规律不习惯长时间有意识做同一个动作的年轻人,您不擅长鼓掌,您更习惯使用自己的手指而不是整个手掌,这样让您每一次拍手所发出的声音不是一个整体性的声音,食指和中指最先碰上,然后是另外三个手指,最后才是手掌底部的碰撞,此外,您的手掌年轻,皮肤湿润光滑,所以两只手分开的时候会带出另一个声音,像是撕开两张互相粘合的纸胶带,同样,您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是一双女人纤细平整的小手,男人的手掌互相拍合的时候,掌心之间的缝隙会更大一些,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有空气感。您拍手的时候心不在焉,心不在焉是您在做一件事而这一件事不是您真正想做的。您走过我窗外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您看过来的目光,那目光比那些晃过的车灯还刺眼,我闭上眼睛都无法逃避。
  更何况,我还听到了您的脚步声,虽然您穿的是一双平底鞋,很明显,您在心里算着时间,争取没有误差地五分钟走完一圈,这让您有点急,脚步乱了,难免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是那种您想控制却又控制不住的声音,而从您的脚步声来判断,您平时喜欢穿高跟鞋,所以都是后脚跟先着地,而且用在后脚跟上的力道要比前脚掌的力道大上不少。
  还有,有好几次,我听到了您手机收到微信的声音。其实这一点就够了。我只是想着今天反正也是睡不着了,就听听您的声音,记录下来。这是我另一种排除烦躁情绪的方法,虽然它无法让我能真正平静下来,但多少能让我在这一刻可以专心地做一件事。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再那么紧张。
  我确定,您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年纪在二十五到三十之间。您习惯用自己的照片做您的网络头像。
  而您能这么准时地出现在这个花园里,我认为,您就住在这附近。而我在微博里有互相关注的,只有您了。
  我们互相关注,也在微博上聊过天,您和我一样,也睡不着,一起刷着微博,偶尔互留评论打发下时间。后来我搬到这里来了,那时起你晚上就没有再出现。后来我也找到了可以让自己安心入睡的习惯,所以,抱歉这么久没有和您联系,也不知道您是否也找到了能让自己入眠的习惯。
  一个男朋友,您当时有说过。我相信,最能让一个女人可以安心入眠的,就是一个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的男人。
  而您也跟我说过,或许一个女人可以让我睡得好一点。我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我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里,我无法入眠,我没有精力去寻找和应付一个女人。
  按这种情况来看。我真心为您难过,您还未找到这样一个男人。其实,还是说心里话吧,我认为,您找到的不是这样一个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的男人并刚刚和他分开。对不起,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我太喜欢去进行分析和判断了。我已经得到了惩罚,永远无法平静。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您给我说过的一个笑话。有一个男人在沙漠里走了很久,他觉得自己快死了,心里想着,在死之前,能再搞一次就好了。这个时候,来了一匹母马,他想和那只母马搞,可是一个人却无法搞定她,在努力了很久之后,来了一个美女,美女跟他说,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吗,她能满足他的所有愿望,那个男人跟她说:帮我按住这匹马。
  那次您跟我说完的时候,我大笑,说这个男人好傻。可是在这两天,我想,我很能理解他了。
  我只希望那位先生,能够再出现,而不是任何的其他。而您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让那位先生不再出现。
  (这个时候,您的声音消失了,我躺在床上对着漆黑的窗帘发呆了很久)。
  我突然意识到了,这种意识来得极其急促,是的,我意识到了,是我自己想太多了。我想了太多关于女人的事。
  我坚信我对您的一切行为的猜测是对的,但是我对您想要达到的目的判断错了。
  我的那条微博,只是给您提供了一条信息,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建议,或者,您在花园里走上几圈这件事有助于你本身的睡眠。您的这种行为和我并没有关系。
  是的,一定是这样的。对不起。
  只是,您能在别的花园散步吗?
  
  三天后:
  
  K小姐,三天了,我以为沉默会换取您的沉默,可是……到底是谁更值得同情。谁更可笑?是的,我的沉默换取了您的沉默,一种对抗。我们只是彼此假想的对手,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我原本以为自己不缺少耐心,其实没有,你出现在我听觉里的那刻起,我已经输了,您比我更沉默。明天凌晨,我们见面谈一谈?
  
  一天后:
  
  没有月亮的晚上一切都出现了
  
  我是突然发现的,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有看到月亮,在回住处的路上。每一夜,月亮都变得更圆更厚实一些。再过一夜,我会看到一个完整无缺的月亮,我想。
  今夜,我回到住处,在关上门打开灯的一瞬间,我意识到,今夜没有月亮。
  关上灯,一切都消失了,我向前伸出双手,它们也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身体。
  我把两个枕头垫起来,半躺着,开始能看到一些物体的轮廓,正前方那块窗帘是最黑暗的部分,一块长方形,四周有隐隐约约灰色的光,如同罗斯科的一幅画。
  无比寂静,无比黑暗。
  我顺手摸到放在床边书柜上的一个打火机,“啪”,火光跳跃,灰色的墙壁,黑色的长方形窗帘,晃动,模糊。大拇指松掉,火光熄灭,灰色流到黑暗中去,四周边缘处有隐隐约约的光。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啪”
  无比寂静,无比黑暗。
  “啪”
  让火光亮着吧,时间应该差不多了,脚步声会再响起吗?我要拉开窗帘,和她好好谈一谈。
  嘴里一直叼着一支烟,忘了点上。
  大拇指开始感觉到疼痛了,松掉。一切,瞬间消失了,包括那块长方形的黑色。
  嘴唇动了动,我感觉到了那支烟。点上吧。我想。
  “啪”
  这个声音来自窗外。
  长方形的黑色,中间有一点微弱的光,模糊晃动,里希特的蜡烛。
  我双手撑着床垫,头部微微前倾,嘴里的烟向那火光凑近。
  火光灭了。灰色流向长方形的黑色,四周隐约有光。
  窗外的人呼出一口气。
  不是她。是一个男人。脚步声响起,那是一双硬底皮鞋,尖头的,应该配一条黑色的铅笔裤,再加一件暗色系的短袖。适合夜里穿,又不会太过张扬。他没有绕着花园走,而是走上几个台阶,那里是一个小亭子,四周有一人多高的植物丛。
  “啪”
  我点着了烟,向着窗帘缓缓吐出。烟雾和那些灰色一起流进那块黑暗中区。
  “啪”,“啪”。双手在身前拍一下,在身后拍一下。她的动作熟练多了。我知道是她,K,我几乎有点分不清她和那位先生的区别。
  我已经忘了那位先生所发出的节奏了。才过去了几天?我还想找到那位先生吗?就算他再出现,两个齿轮会毫不偏差地重新铆合吗?
  “啪”,双手在身前拍一下,“啪”,双手在身后拍一下。“啪”,双手在身前拍一下,“啪”,双手在身后拍一下。
  一圈。
  两圈。
  三圈。
  声音在我的窗外嘎然而止,一切都消失了。
  一切都消失了,不是我的幻觉,是,突然间。
  窗帘正在被光撑得慢慢膨胀起来,我起身走过去,想去掀开那窗帘,手指又不敢去碰触它,觉得它会爆裂开来。
  “啪”
  我又点着了一支烟。
  窗外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慢慢走远。
  抽完那支烟,我穿上那条黑色的铅笔裤,尖头的皮鞋,套上深蓝色的短袖,打开门,绕着沿街的店面走上半圈,每个店面都拉上了灰色的卷帘门,我第一次走进那个小区,走到花园里去。
  我看到一个老先生,站在一棵树下,不停的甩动自己的双臂,另一个老先生在打太极拳,还有两个老太婆双手叉腰面对面地扭着自己臃肿的身体。
  他们没发出任何的声音。
  我绕着花园走上一圈,看到更多的人,都在默不作声地做着各种动作。
  这种寂静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那块窗帘,在慢慢地,慢慢地膨胀。
  阳光灼热,我像是要燃烧起来。
  我尝试着在身前拍一下手,在身后拍一下手。
  “啪”
  “啪”
  一圈。
  两圈。
  三圈。
  ……
  十二圈。
  我分辨不出,哪个房间是我的。
  
  一天后:
  
  房屋转租启事
  福建师大边上兰亭新天地沿街店面转租,窗外有小花园。三十平带木制阁楼,家具齐全,含空调,洗衣机。有两个大书架,吧台,工作台及原木茶桌。隔音略差,适合单身或自由职业者。有意者私信细谈,非诚勿扰。
  
  
  一份没有必要却又想写的说明
  
  本来是想写这样一个小说。我突然想念一个人,可是我想不起她的名字,我只记得和她在一起的一些片段,我不可抑止地想要去找到这个人,于是我登报寻人。在看到报纸上的寻人启事时,我自己突然意识到,她只是我虚构出来的一个人,并不存在。后来,真的有这样的人出现,符合我的所有描述,而且不止一个人,我虚构出来的人物开始影响我真实的生活……
  这算得上是一个流行的故事。可是我不满意只是这样去写一个小说,不满意所谓虚构与真实的混合依旧只是停留在一个文本框架里面,这样依旧只是我的个体虚构。
  我想要虚构和即时性的真实之间能互相影响。
  我本来也想,可以和杂志合作,先发一个寻人启事,能引起读者的互动,根据读者的反应一起再创作,变成一种集体的共同虚构或者是在真实中去相信虚构,虚构真实。最后再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小说。可是这样做,也与真实脱节,不谈创作的动机和“出版物”这样的结果。它会失去最基本的即时性,真实是和即时性挂钩的。所以我选择了微博,在第一时间里我意识到微博上有一些我生活中的朋友,他们几乎不看我写的小说,仅仅是生活上的关系,由于某些信息的真实,他们会更主动,会在第一时间来和我交流。
  以这个《寻人启事》来说。有人看到标题就会转发,有人深知我的目的而配合,有人觉得好奇。但是有人参与就已经开始改变这个“虚构”了,而这个过程会怎么样。因为里面的相关信息基本属实,我的居住地,一个准时散步的人。这个虚构的故事会不会影响到真实的生活,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这种影响一旦出现,我该如何去面对,这个虚构故事的走向会往真实的方向走,甚至完全融入真实,变成真实存在的一部分,还是真实的事件最后变成另一种虚构?
  说说创作过程的一些细节。
  原本我想模仿一个真实的“启事”,寻找一个人,编出他/她的名字,年龄,身份以及外貌,以及我和他/她之间的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毕竟微博上的这类信息非常多,人们很难去具体分析与求实,花时间去了解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背景资料、事件原由等等。大多是出于个人的情感判断,这其实更像是在“阅读小说”,这是另一面值得去探讨的事情。
  可是在写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时无法准确把握“虚构”与“谎言”之间的度,所以我只能用一种个体的心理去描述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于是我选择一个这样的人物,模糊掉名字,年龄,身份以及外貌,只有我和他之间的模糊关系存在,一个真实的我几乎一无所知却又影响到我的人。更加强调的是“我”,我用我自己的真实:名字,地址,作息习惯和情感等等来赢得“看到的人”和“知道我的人”的“相信。”他们会刻意或者不经意地介入到这个创作过程中来。
  通过这一篇短文,我来观察读者的反应。我发现,女人的阅读反应比较快。她们比较容易被“感动”,更容易受情绪感染,对“小事”更好奇更有同情心,不害怕公共表达。而男人的阅读更“理性”,他们会在QQ等比较隐私的聊天工具和我咨询事情的真实性。
  根据不同反应,接下来,我虚构的另一个人物“K”为女性,在创作上,我开始进入另一个层面,一个我完全虚构出来的人物。我必须完全依靠想象,去和她交流,并发现这其实是我不愿意承认的另一种“真实”,内心隐藏的对女人的判断,渴求和害怕。
  当“K”出现之后,我发现,女性读者的反应依旧,她们还停留在“事件”上,男性读者的反应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期待心更强,并会加入个人的建议和观点。而且会在见面的时候向我探询“K”这个个体的真实,而完全忽略了事件等背景。
  我写了第三篇,再次强调了“K”,并表示自己的某种妥协。似乎,事情应该进入另一种转折。我想从想象中走出去。
  
  第三篇的时候。我开始想象一个男人的出现。其实在“K”出现之后,我就一直在设想,我要怎么和她发生具体的关系,或者怎么和她结束关系。由于这个男人由一个虚构人物衍生出来的另一个虚构人物,所以这篇写得相对更小说化一点,我甚至把这个男人设定成另一个“我”,屋里屋外的两个我代表我的两种意愿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也在暗示“真实”与“虚构”的共同存在。
  然后,我发现。再也没有人对这个事情感到兴趣了。
  该结束了。在最后,我圆了自己最初的一个设定,模仿一个真实的“启事”。而作为整个小说的结束,房屋转租应该是最合适的。房屋转租意味着主角的离开,主角的离开又必然是虚构事件的结束。
  事实上,确实有更多的人对“房屋转租”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虚构”产生了兴趣,更相信这是真实。最后这章节,是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虚构与真实之间没有了界限,去掉人物,心理,故事,虚构就马上成为真实的了。“房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很有趣的点。
  真实的事件消失了,没人关注了。虚构的东西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在谈论房屋,也有人表示要租这个房屋,我让他们去看之间的几篇,再做判断。这是这种在线写作的另一种有趣的地方,信息覆盖太快,一个完整的小说被解构成几个片段,能被看到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脱离了整体的线索,被抽离出来的部分反而会显得更“真实”。这里面其实有个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做更多的尝试。真实与虚构之间的互相转换。
  这次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只是一个想法,一次好奇和简单的尝试。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对这样的创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写这份说明也算是简单地先做个记号吧。
  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很像是“钓鱼”。抛出一个又一个鱼饵,最后钓出的小说就是那条鱼。只是在开始钓的时候,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钓到,会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另外,今天我分别和一个女性和一个男性谈到这个“小说”,我主动跟这位女性说这是一个小说,但是她说她还是信所有的真实性。
  男性则是一见到我就主动问我,这些都是真的吗?
  所有的这些,真的只是一篇小说而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99

主题

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驱魔人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3-3-1 13:13:26 |只看该作者
想在结构上写出一点新意的想法是好的 但小说远远不止结构 首先 这个小说缺少语感 富于韵律的冷静叙述和乏味是两码事
要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13-3-2 00:31:27 |只看该作者
说明依然多余。本意并不在想要在结构上有新意,是要写这样么一个小说的时候这样的结构就已经在那里了。在结构,语感,韵律这些判之外,其实更想谈的是是否存在某种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13-3-28 12:03:35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语言,没有构成这样的语言应有的用力一击。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4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