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太阳之旅》观后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好友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7: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片名:太阳之旅 Journey to the sun
国家:土耳其/荷兰/德国
年代:1999年
导演:耶斯姆·乌斯塔奥古Yesim Ustaoglu
主演:纳齐姆·齐瑞克斯Nazmi Qirix
   纽若兹·巴兹Newroz Baz
片长:140分钟
获奖情况:柏林电影节蓝天使奖、和平电影奖,伊斯坦布尔电影节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FIPRESCI奖、观众评选奖。

      原来在强权政治、暴力法制和种族仇视的阴影笼罩下,游离于体制外的温暖的人性,温情的友谊和爱情甚至人的生命都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来自社会底层的两个不同民族的青年,美玛和比森,抱着在大城市谋一席生存之地的谦卑的愿望,在一次偶然的冲突中相识,凭着彼此相近的阶层身份和善良淳朴的精神气质,两人成为朋友,享受着挣扎于社会底层的艰难的友情岁月。但是在这种边缘和命如草芥的生存状态下,任何一点突然事件都可以导致这个狭小的美好世界象轻烟一般随风飘散。美玛被陌生人利用,成为持枪恐怖分子的嫌犯,出狱后人人惟恐避之不及;比森也在一次街头种族暴力事件中遭警察枪杀。影片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着美丽景象的港口城市的逐渐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转折变成地狱般的噩梦之都……也许只有在这样一部一百分钟左右的浓缩了一个社会的一类人的悲剧命运的影片里,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饱受国家机器和种族异见摧残的震撼,原来现代性构筑的所谓的美丽新世界只不过是为统治阶层维系自己作为少数人的权威地位之肆意作为批上的一件美丽的外衣。当我们吃饱喝足,从日益发达的商业传媒上分享着来自地球的每个角落的诸如战争、政治谋杀、产业事故、人权问题等吸引眼球的新闻资讯时候,对于这些发生在理性现实中的、不那么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日常生活图景,我们只不过成为了《太阳之旅》这部影片封套上附的影片评论中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或者鲁迅笔下的“看客”而已。就这样,我们在自身的厄运还没到来的等待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麻木着。
影片从头至尾保持着冷竣的叙事基调,在客观表现人物事件的同时加入少量记录片元素,更增强了影片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时在对白很少的情况下,三位主要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尤其是女主角,完全一副我见犹怜的悲悯面孔,很好地衬托出男主角美玛的无奈和无助。在比森身亡之后,美玛执意要把他的遗体送回故乡,此时影片转为公路片的表现手法,大段大段的镜头对准车窗外战火硝烟下满目创痍的土地,背景西亚中东地区的民族音乐也十分悠远凄凉,变成了对不顾平民苍生的民族主义战争分子的哀怨拷问。最终比森被送回故土,但此时国破家亡,连遗体也无处安放,影片在美玛将比森的棺木缓缓推入一条河流中结束。最后一幕出现的硕大如血的残阳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哀伤地隐喻着象美玛、比森这样的人的希望不可企及的命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aleph21th.blogc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4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