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摇滚与年代记忆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好友

5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7: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音乐、摇滚与年代记忆<p></p></P>
< >——读《流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9</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最有价值乐评》<p></p></P>
<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B >《流火:</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9</FONT></B><B >-</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B><B >最有价值乐评》</B><B ><p></p></B></P>
<P >出版单位:敦煌文艺出版社</P>
<P >版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月第一版</P>
<P >定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6</FONT>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MB</FONT></P>
<P >编者:赤潮</P>
<P >序言:郝舫</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书评人:阎海东</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有一批人书写关于音乐的夹叙夹议的文字,同时又有一批人开始阅读这些文字并成为习惯。当时上述文字尚且没有在阅读接受形成自身确切的意义。事实上那时候除了其中大众流行性质的歌曲以外,《流火》中所谈论的大部分具有摇滚性质的音乐尚且没有形成自身相对现实社会的确实意义,这些音乐和文字意义都是同步逐渐形成的。</P>
<P >西蒙·福里斯在《摇滚与记忆中的政治》(《六十年代》,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写到:“就意识形态而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年代仍然是一个音乐具有伟大意义的时代,但是在当时,它只是一系列不大起眼的小事件而已。那时,摇滚当然对我的生活非常重要,但只是对我的个人生活而不是对我的公众生活。摇滚没有使我走上政治,而是使我的政治成为背景音乐,成为一个把愤怒、希望和欢乐的声音表达出来的成器的渠道——摇滚社会是一个情感的社会。”当然,我并没有把这些话拿来评价九十年代以及最近的中国流行音乐的意思。无论九十年代的音乐有没有“伟大”意义,至少,在今天来看,它显然是有意义的。而作为流行音乐,本书中在小篇幅里涉及到的并不具有摇滚音乐性质的其他大众流行音乐的意义也是不证自明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唱着许多歌,听着许多歌,这些音乐包含着太多的情绪、想法、是非、判断、选择和恩怨。</P>
<P >在我看来,《流火》一书包含着这样的野心:它试图以这些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广泛影响的乐评来梳理并形成当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流行音乐的整体风貌,并企图通过选编者的判断来对其作出价值上的重估。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这本书之后,感到编者的意图基本实现了。</P>
<P >大部分始终关注和阅读乐评的读者都知道,自九十年代乐评作为一种独立文字在中国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规模和途径之后,依然经历了自身的不断建构、调整完善和突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乐评是一种新的特殊的文字,它没有取代音乐的野心,却是音乐、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所离不开的,它甚至可以独立地被读者当作思想文化的随笔来阅读。</P>
<P >不可否认本书中多数乐评人所表现出的精英意识,他们力图将自己的文字区别与一般的娱乐花边以及资讯,以保持一种相对持久的思考价值,这在流行音乐领域是冒险的,也是困难的,而事实表明,这样的选择是有深刻意义的:他们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气质。</P>
<P >说到这里,我注意到一个情况:本书更多的文字在谈论摇滚音乐,这是因为,当代流行音乐中,事实上摇滚音乐的个性和思想内涵确实更加突出一些,其艺术创造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目前,我们依然不能说做为流行音乐一部分的摇滚乐已经成熟。本书中郝舫的文字以国外摇滚乐为评介内容(郝舫本人给我的解释是:这些音乐是最好的,我只评述能打动我的音乐),但显然他是写给中国读者的,十多年来,郝舫这些评介域外音乐的文字一直和国内同行的文字并行,其价值和意义已经无须论述。</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